民国时期机制商品的设计文化_第1页
民国时期机制商品的设计文化_第2页
民国时期机制商品的设计文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国时期机制商品的设计文化

对于民国时期的广大人民来说,这种新型人工树种的物质文化属性不仅是文化人的眼睛,也是男人的眼睛。文化即人化,设计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人(设计者)通过人造物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形态对人(消费者)的日常行为产生影响,是人对人的作用:提高生产效率,改良生活品质。单从设计学角度看,设计事物的物质文化,专指经由设计创意产生的具体物质形态(商品),对设计服务对象(消费者)的实在与潜在的影响力和作用力,一饮一啄、或仰或俯,须臾不离,休戚相关。由晚清“新政十年”到民初的二十几年,中国的城乡社会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由输入洋货为媒介逐步建立起来的生活习俗和情趣品味,开始左右沿海都市圈上流社会的时尚风潮,并向市民阶层蔓延,对整个社会日常生活状态产生持续的影响。这些新式的物质形态与蕴含其内的文化形态,在传播新文化、新意识、新思想的同时,也逐步建立起现代中国设计的产销业态和教育机构,印刷装潢、商品包装、橱窗陈设、广告文宣、建筑装修、舞美动漫、服饰容妆、菜式食材等等。民国时期的民生设计类新型商品(指经过创意设计,并以西式机械化、标准化、批量化为生产特征的工业化制造,还须以最广泛的社会各阶层消费群体为主要销售对象的工业制成品)对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文化改造的贡献,充分反映在民国时期中国城乡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民国时代中国城乡妇女中绝大多数是无职业的家庭妇女,有90%以上纯属文盲,她们中绝大多数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终生与世隔绝,基本被丈夫、子女、公婆所占据。清末到民初再到“黄金十年”的社会剧烈转型的大时代风潮中,她们对于外部世界的种种新变化的了解,很大程度是通过短暂而细微的亲眼观察和亲身体验获得的:或是翻看一本破旧不堪的《良友》杂志,或是亲睹县城大街上招摇过市、惊如天人般的洋学堂女教师(她们的标志性打扮为齐耳短发“妹妹头”和一袭凸凹有致的新款旗袍),或是一块芬芳扑鼻的“裕茂牌”香皂(中国最早的国货肥皂),或是一方密织着环形棉线的“三角牌”毛巾(中国最早的国货毛巾),或是一盒贴着印有花园洋房精美小画片的“巧明牌”火柴(中国最早的国货火柴),或是一管可以使自己贝齿洁白、渍垢全无且口溢芬芳的“三星牌”牙膏(中国最早的国货牙膏),才隐约感知到这些惊鸿一瞥的“洋玩意儿”背后所代表的新事物已不可避免地渗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因此唤醒自己内心深处女人天然爱美的自然属性,“润物细无声”,继而使原本被封建礼教约束得木讷懵懂的她们克服种种束缚,顽强地加入到广大新式民生商品消费者的滚滚洪流之中,使之成为自己日常消费不可或缺的物质享受与精神寄托。不唯妇女,其实民国社会绝大多数中国百姓,他们中有不少人一辈子没进过学堂,甚至没读过一本书,目不识丁,根本不知道胡适、鲁迅、林语堂为何方神圣,更不了解美利坚、法兰西、德意志是什么国家。对于这部分占据民国社会主流人群的潜在消费者而言,凝聚着三百年西式科技与人文意识精华的新型民生商品被他们接受与吸纳,更大程度体现在百姓自身文明的生活意识和文明的日常行为的逐步建立上。第一支白炽灯,第一具保温瓶,第一盒火柴,第一把搪瓷锅,都对他们当时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产生过巨大冲击,甚至为此改变人生轨迹。“润物细无声”,这正是设计事物所传递的物质文化精神,也是新兴的近现代中国设计事物代表着文明进步的伟力所在。民国著名教育家、北大第一任校长蒋梦麟晚年回忆道:“老家村民是用钢刀敲击打火石来生火的。当一位村民从上海带回几盒火柴,大人们十分欣喜,孩子们则著迷於划亮火柴时在黑暗中绽放的火花。然而,真正点燃现代性之圣火的并非被当作奇珍异宝的火柴,而是煤油”。正如蒋梦麟敏锐观察到的那样,“当煤油灯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还没有几个人意识到这些生活用品被引进内地就是一个近在眼前之巨变的徵兆,乡村生活即将完全地转型”(引自蒋梦麟著,《西潮与新潮:蒋梦麟回忆录》,东方出版社,2006年)。老先生说得真好,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新型民生商品从创意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物流、消费,其巨大文化价值就在于“真正点燃现代性之圣火”。普通百姓的生活习俗、职业收入、经济条件,关键性地制约着自身和家庭对新型民生设计商品的消费行为,也决定了它们的生死存亡。以往设计史研究内容存在着时常忽略设计事物对占社会人口绝大比例的普通家庭和普通个体的影响因素的通病。尤其是工艺美术史论研究,往往只关心“官作设计”(漆器、青铜器、金银器、景泰蓝、青花瓷之类),轻视甚至漠视“民物设计”(农具、工具和民间日常生活用具等),就是这种“新设计史论”的出处。本文作者也同样对“官作设计”研究多年,难辞其咎,自我反省感觉已到了必须赶紧补课的时刻了。这就是本文作者最近基本放弃自己的“招牌动作”(对设计个案的材质、工艺、形态与功能等设计本体语言的“图解文论”式研究),开始努力尝试借助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的部分手法,秉持设计学的基本概念,对设计商品的社会形态、产业背景与消费环境进行宏观性研究的原因所在。初步成果之一就是一本本文作者花6年时间苦苦写成的百万字小书《设计与百年民生》(已在出版社审校,尚未出版)。下面试举三例图表,来简要说明本文作者固执认为的这种存在于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广大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消费环境、经济能力与国货品牌建立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其一,燕京大学著名社会学者李景汉先生曾对近现代中国百姓生活状态进行过数十年的详尽调查。本文作者根据其论著中民初时期的相关资料归纳、整理出一段内容,来说明民初中国社会局部地区的普通民众收入与可能的消费能力的基本状况:其二,民国社会中国城乡普通家庭对新型设计商品的接受与消费,毕竟在三十年左右时间内基本形成。下列表格纯属本文作者根据各种已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基本评估,其中肯定颇多个人印象(尚不足以充分说明彼时民生商品基本消费的真实状况),仅供读者在阅读本文内容时参考而已:其三,尽管民国社会天灾人祸不断,大多数时间战乱频繁、灾祸连年,但中国社会仍在持续不断地发展进步。在这个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新生的现代中国民生设计产业诞生出自己的第一批民生商品——“国货名牌”:民国时代的中国百姓,接触、了解、使用新型民生设计商品,既不需要高深的吟诗作赋素养,也不需要弄懂“器以载道”这类纠结概念,它们存在于每一个中国家庭和每一个中国人昼起夜伏、一日三餐的日常生活之中,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新型民生设计商品(包括境外输入的洋货和地产的国货)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移风易俗、改造中国的最有效、最常见的文化媒介之一。整个民国社会西方式民生商品在国民社会普及与“本土化”过程,就是民国社会百姓民众逐步建立自身文明素养和新型公序良俗的社会共识的全过程。百年来的近现代中国历史反复验证:任何想在中国社会扎下根系、茁壮成长的文明事物,如果没有争取到百姓民众这部分社会主流人群的认同和接纳,都只能是浮光掠影,瞬间即逝。这是近现代中国民生设计事物最大的文化命题,也是所谓设计学研究中关于“物质文化”评估内容的根本性价值所在。现代中国设计事物这种主要在租界起源,逐步蔓延到沿海、内地城乡的新型民生商品“产业链”的创立、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同步开始了近现代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缓慢而又持续,艰辛而又光荣,并且孵化出从创意方式到产业结构再到销售形态统统都有别于传统手工产业的现代中国民生设计“产业链”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设计教育机构。我们今天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这些“小玩意儿”,在当时对移风易俗、改造中国的社会文化大变革,意外地充当了如催化剂般的秘方良药。对相当多的中国人而言,逐步接受这些“小玩意儿”,使他们得以改良原有的生活习惯和提升生活品质,都曾产生过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占社会成员绝大多数比例的庶民社会而言,这些很物质化的新型民生商品及其所蕴含的科学、进步因素所营造出来的“文化生态”,比之革命家们撕心裂肺的呐喊与学术鸿儒们的煌煌巨制来说,更加能被各社会阶层尤其是被底层民众所接纳,因而更加深入人心。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在于: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民生商品来势迅猛,火力十足,仿佛一夜之间就摧垮了国人祖祖辈辈浸淫的千年藩篱。电灯、电话、收音机、留声机、缝纫机、自行车、钟表、时装鞋帽、容妆首饰,乃至于小汽车、花园洋房,这些民国新型民生商品从仅有少数人才能拥有的“高端消费品”逐一转化为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日常必备的“民生必需品”的全过程,正是现代中国庶民社会的百年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