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雁意象的传承衍化与审美差异
本文简要梳理和分析了古代诗歌中“雁”的意象,发现了雁形象的传承和发展,阐明了“雁”的审美意象的历史积淀。然后,我们以唐宋时期“雁”的自我形象为中心,考察崔图的“孤雁”与苏轼的“孤红”之间的关系。探索绘画创造与作者的思想、生活经历和才能的关系,阐明类似绘画的审美差异。一、自由类“雁”的意象雁是一种常见的大型候鸟,每年春秋排成“一”字或“人”字北飞南迁,仿佛永远没有固定的栖身之所,永远如浮云般在天涯间漂泊流浪;这一特征与成群结队的离乡背井之人是如此地相契合,所以成群结队和漂泊流浪自然地成为“雁”意象的原始涵义。这一意象类型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也许是因为不可抗拒的自然之灾,也许是因为兵刃相接的战乱之祸,也许是因为无休无止的徭役之难,无数流离失所的人们不得不到处漂泊,“劬劳于野”;尤其是那些鳏寡孤独之人,在凄楚悲惨的境地中多么盼望能有一个栖身之所,“集于中泽”;而对于他们痛苦不堪的嗷嗷哀鸣与吱吱呻吟,只有哲人才能真正理解和体察,那些愚人还认为他们是故意的喧嚷和夸张。诗作以复沓的句式反复描写“鸿雁于飞”的苦况,用“哀鸿遍野”形象地比喻离乡背井、成群结队的劳苦征人,给读者以一定的审美感受和心灵震颤。这里采用的是《诗经》最常用的比兴手法,但诗作已赋予“鸿雁”以人类的原始感情,使“鸿雁”成为一个富于生命意识的原型意象,也基本奠定了“雁”意象的内涵和表现方式。令人稍感奇怪的是,在富有代表性的《楚辞》和《古诗十九首》中,似乎未见典型的“雁”意象。至刘宋时期鲍照的诗篇中,“鸿雁”意象的涵义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和变化。其《赠傅都曹别》(傅都曹即傅亮,卒于元嘉三年)云:“轻鸿戏江潭,孤雁集洲,邂逅两相亲,缘分共天已。风雨好东西,一隔顿万里。追忆栖宿时,声容满心耳。落日川渚寒,愁云绕天起。短翮不能翔,徘徊烟雾里。”此诗可分为三部分,前四句写两人因志趣相投,故而一相识便相亲相好;中间四句主要写两人的离别之痛,并着重点出“风雨”这一外来因素对分别的影响;末四句以“短翮”自比,看似景语,其实这景也就是作者所处的环境,是形容自己处境窘迫,景语亦即情语。在这里,诗人通篇用比体,以“轻鸿”称傅,以“孤雁”自喻。值得注意的是,诗作中既出现了“孤雁”的意象,又出现了“自喻”的情形,雁已由群体意象转为个体意象,雁的原型意象在此诗中发生了明显的异变和衍化,这对于后人的影响很大,后世之作在这两方面均多有传承和延展。而在北朝庾信的作品中,“雁”的意象不但经常出现,并且其涵义更加丰富和多变。如著名的《秋夜望单飞雁》:“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此诗写夜半失群的单飞雁凄清的鸣叫声,引起自己对不堪回首往事之回忆,故而与孤雁俱一夜未眠。此意象类型与鲍照的“孤雁”已有较大的不同,而在另一首《重别周尚书二首(其一)》中,作者又创造了自由类的雁意象:“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此诗主要通过人雁的对比,慕雁伤己,突出了雁的自由与人的受羁束。自由类雁意象的出现,对后世也产生了许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虽是言边塞的荒凉,故而雁无留意,但雁去人不得去,也是说明雁的自由与人的不自由。另外在庾信的《晚秋》诗中,“雁”的意象似乎更为独特:“凄清临晚景,疏索望寒阶。湿庭凝坠露,抟风卷落槐。日气斜还冷,云峰晚更霾。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诗作写晚秋之萧条景色,句句反映出作者流落异乡凄清、萧瑟的心境,而尾联中“雁”的出现,更使全诗意境空蒙而愁绪无穷。后柳永的“断鸿声里,立尽斜阳”(《玉蝴蝶》)与此相类。至此,“雁”意象的有关类型及其审美心理特征已经基本形成,而它所象征的情感内涵则注定还将不断的流淌和积淀。二、“心随雁飞灭”“春随雁”的涵义“雁”的意象频繁出现并具有相对固定的审美特征无疑是在唐宋的诗词中,因为诗歌至唐代出现了“茫茫九派流中国”的空前盛况,唐人以其吞吐日月的心胸,容纳和消化了过去时代积累下来的宝贵而丰富的文学遗产,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而宋人则又有新的衍生和发展。唐宋间,很大一部分的诗作或词作中,“雁”的意象主要表现的都是忧思怀人的思想感情。在这里“忧思怀人”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一是居家之人对漂泊在外的亲朋好友的挂念之思。每当秋风吹起,天气转寒,大雁便往南方迁徙。动物尚知返回故土,多情之人又何以堪?因此这种景象最易牵动天涯游子的情感,诗人常常借雁抒怀,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这类诗作可追溯到隋人薛道衡的“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人日思归》)。诗人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可谓含蓄而又婉转。但更多的无疑还是在唐宋诗词中,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想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诗作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切怀念的真挚感情,远飞的大雁,既是诗人描绘的秋暮夕照图中的景物之一,更是诗人寄寓怀友之情的“心随”意象。又如周紫芝《踏莎行》有:“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联系上阕的“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是说送别后已过半载,却不知行者而今又在何方,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再如赵嘏的《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春女思,秋士悲,客子心中蕴积已久的愁情,因秋一触即发,化作了无边乡愁。末句的“一雁度南楼”,初看似为写景,关乎二句的“见秋”,其实却蕴涵着“雁归人未归”的言外之意;也是慕雁伤己,写人在秋愁中因见雁又添新的刺激,使思念之情更浓更重。这是诗词中惯用的表现手法。以雁写思的典型诗句还有:“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望》)、“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戴复古《月夜舟中》)等等。另外,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据《汉书·苏武传》记载,匈奴单于为了欺骗汉使,谎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则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常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代书信。因为古代人们和外出的亲人难通音讯,所以让大雁承担了“信使”的使命。最脍炙人口的相思之作当属李清照的《一剪梅》,其上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女主人公披着如水的月光痴痴地站在西楼上,仰望长空,看大雁终于飞过,可有远方的书信捎来?这里,词人既借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又将“雁”“月”两个同为忧思怀人的意象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因为月亮由最初“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到“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基本表现的都是相思忧愁的母题),用含蓄的笔调写出了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来信时的痴痴情态,写出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缠绵与无奈。此外,她的《声声慢》中又有“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其意味更加隽永和深广,不仅准确地写出了“见雁思故”,因“故人不再”而“凄凄惨惨戚戚”的内心世界,更“在咏叹个人不幸际遇和悲苦内心的同时,通过比兴的手段,流露出乡关之思和家国之恨,既含蓄,又悠长”。而李师中的《菩萨蛮》在用典的处理上似又有所不同,下阕云:“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末两句主要设想佳人与词人别后通信的困难,因为传说中雁到衡阳即回,飞不到岭南,而当时作者正在广西做官,广西在岭南,故有此说。此外,“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晏几道《思远人》)等等,也都是与“鸿雁传书”典故有关的名句。由此我们不难见出,唐宋间,许多诗作词作都有忧思怀人的雁意象,许多诗人词人都与忧思怀人的雁意象有着难解之缘。三、“孤雁”不是作者“自我意象”雁性喜群飞,通常总是结阵成“人”字或“一”字形集体迁徙的;雁一旦失群便成“孤雁”,孤雁是极其凄苦的,因此孤雁(断雁,孤鸿,断鸿)也就成为诗人表达自己孤苦漂泊的典型意象。尽管漂泊是《诗经》中出现的雁的原型意象,尽管在鲍照的《赠傅都曹别》和庾信的《秋夜望单飞雁》中也已经出现过“孤雁”,但真正作为“孤苦漂泊”的一种意象类型,则在唐宋诗词中无疑又有许多新的开拓和增殖。写孤雁的诗作如赵嘏的《寒塘》,写孤雁的词作则首推张炎的《解连环·孤雁》: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谁怜旅愁荏苒。漫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张炎(1248-1314),字叔夏,号玉田。他是南宋初大将张俊后裔张枢之子。宋亡前,他过着公子哥儿的悠闲生活,宋亡后,他也因家境败落而穷困潦倒。国破家亡的变故,使他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后人认为,此词借吟咏孤雁离群之悲,寄托了作者宋亡后的伤感,同时也反映了宋遗民的普遍生活体验和感触,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全词穿插有关雁的典故及唐人咏雁诗句,实现了哀悼故国之题旨的表达;尤其因“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巧妙地表达出遗民对前朝的思念,妙手偶得,故时人皆称之曰“张孤雁”。很显然,尽管词作将“孤雁”的离群之悲和哀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此词中的“孤雁”意象并不是作者的“自我意象”,这里的“孤雁”似可指代任何一个亡宋遗民。那么,所谓作者的“自我意象”究竟有何特征呢?我们不妨先看一看崔涂的诗作《孤雁》: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矢曾缴,孤飞自可疑。崔涂,字礼山,生卒年已不可考,他的生平事略在《唐诗纪事》(卷六十一)和《唐才子传》(卷九)中均有记载。从这些零碎的记载中可知其为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唐诗三百首》选其五律两首,一首即《孤雁》,另一首为《除夜有怀》。从他的诗作推测崔涂大致为江南江浙一带人,但是他长期流落在巴、蜀、湘、鄂等地。其诗多写怀乡、送别、旅愁,情调比较抑郁、低沉,但意境深婉,尚不落晚唐浮浅习气。正因为崔涂长期流落漂泊在外,“孤雁”的意象便成为他所能捕捉到的最恰当的“自我意象”。《孤雁》首联即点出“孤”字,为了突出“孤”,自然须先写“离群”这个背景,所以诗人一开头便说“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好几行大雁都已飞回塞上,你这失群孤雁却要去哪里呢?既是相问又是作者的自问。晗联写孤雁因失群而呼叫哀鸣,寒塘欲下又迟疑彷徨,胆怯而又疑惧。颈联写孤雁掠过浮云,伴着孤雁奋飞的只有清冷的关月,写出了孤雁飘零的清凉凄苦。尾联进一步写孤雁的惊恐疑惧心理,即或不会被人伤害,但孤身独飞毕竟还是害怕。全诗紧紧围绕一个“孤”字,对失群孤雁的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真切传神,通过描写失群孤雁的凄寂、彷徨的苦况,寄托了作者自己漂泊流离的孤独感情和忧危心理。这孤雁无疑便是作者自己的化身,也即是作者的“自我意象”。我们不难想象,作者作为江南人而一生常在巴、蜀、湘、鄂一带作客,必多天涯羁旅之思,此刻想是孤身站在驿楼上,极目远望,只见天穹之下几行鸿雁展翅飞翔,渐渐地群雁不见了,只留下一只孤雁在低空盘旋、盘旋。四、《孤雁》与崔涂的诗“乌台诗案”洁者咏梅,旷者咏鸿,自古而然。苏轼在《卜算子》中所咏的“孤鸿”,寄慨无端,别有天地,艺术化地写出了他被贬黄州后的遭遇与心情,比起崔涂所咏的“孤雁”来既是更为典型的“自我意象”,又将“孤雁”意象的固有内涵拓展得更深更广。如果我们要研究“孤雁”的“自我意象”,并比较同类意象的审美差异性,那么在唐宋诗词中崔涂的“孤雁”和苏轼的“孤鸿”应该是最典型的范例。且请看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这是一首历来为人所称道的词作,堪称千古绝唱。在苏轼的此作中,“孤雁”换成了“孤鸿”,鸿有鸿雁和鸿鹄之别,此作中的鸿当指鸿雁,但读者却又很易从中联想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以及刘邦的《鸿鹄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旧,横绝四海。”此词作于元丰三年(1080)。此前一年,即元丰二年(1079),御史中丞李定等摘取他讽刺新法的诗句,深文周纳,将他逮捕下狱,这就是著名的史称“乌台诗案”的大冤案。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苏轼于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至黄州贬所,寓居定慧院,到五月迁居临皋亭。词题中明言居定慧院,那么此词必定在当年二月到五月中所作。词学专家吴熊和先生在《唐宋词通论》中,曾转引阳居士云:“缺月,刺明徵也。漏断,暗时也。幽人,不得志也。独往来,无助也。惊鸿,贤人不安也。回头,爱君不忘也。无人省,君不察也。拣尽寒枝不肯栖,不偷安于高位也。寂寞吴江冷,非所安也。”似乎句句有所指,字字能落实。下面我们试将此词与崔涂的《孤雁》作一番比较分析,就不难发现两者在表现形式、意境描绘及情感表达上的审美差异,而这些差异主要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生平遭际和才性学识等相关联。崔涂的诗作中,孤雁是作为一个象征性的意象而独立出现的,整首诗作均为单纯地歌咏孤雁,只因作者以孤雁自喻,孤雁即成为作者的“自我意象”(这一点当然毫无疑问)。而在苏轼的词作中,则是将鸿影与人影组合在同一时空,人而似鸿,鸿而似人,两个形象融为一体。唐圭璋先生评点曰:“起两句,写静夜之境。‘谁见’两句,自为呼应,谓此际无人见幽人独往独来,惟有孤鸿缥缈,亦如人之临夜徘徊耳,此言鸿见人。下片,则言人见鸿,说鸿即以说人,语语双关,高妙已极。”诚然,此词上片写“幽人独往来”的形象,但只有鸿的眼睛才得见到,显示人与鸿一样孤单;下片则通过人见鸿的受惊、回头、无人理解、拣尽寒枝来映射幽人的内心情感,的确高妙之极。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由此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后服务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 多层建筑渗漏治理方案
- 2024年度车辆维护与保养协议范本
- 医疗机构董事聘任协议书
- 食品加工企业生产透明化制度
- 交通枢纽真石漆装饰方案
- 艺术品文创产品合作合同
- 房产中介服务新规2024委托协议
- 2024年规范化商品委托销售协议模板
- 老人一天的活动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教案
- 广东省十行业企财险纯风险损失率表(试行)doc
- 幼儿园课件《我会保护自己》
- 危废焚烧处理工艺基础和运营试题与答案
- 防灾减灾日救援深蓝色简约PPT模板
- SYB游戏模块课件
- 拔牙术拔牙的禁忌症与适应症ppt课件
- FSSC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手册和全套程序文件
- 和孩子一起成长-家长学校讲座-PPT课件
- 小学体育 跳绳(课堂PPT)
- 变电站电气工程质量监理旁站点及旁站监理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