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6课 景阳冈 教案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6课 景阳冈 教案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6课 景阳冈 教案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6课 景阳冈 教案_第4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6课 景阳冈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6景阳冈教学目标1.认识“倚、箸”等16个生字,读准“绰、呵”等3个多音字,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晌午、筛酒”等词语。2.指导学生遇到难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能简要的说一说故事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5.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难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引导交流:你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吗?说说自己对四大名著的了解。(学生自由发言。)四大名著,又称四大小说,是指《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及《红楼梦》四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作家,戏曲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故事开始黄巾兵起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汉、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并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西游记》的作者是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并且《西游记》富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其隐含意义非常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可以从佛、道、俗等多个角度欣赏,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水浒传》的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们的人生百态,展现了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2.了解人物: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讲述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书中刻画了一百零八位英雄人物。(课件出示课本资料袋中的插图,引导学生交流了解的人物及其绰号。)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节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二回中的一个精彩片段《景阳冈》,通过学习了解一百零八位英雄人物中的武松。(板书课题:景阳冈,学生齐读课题。)二、初学课文,读懂词语,理清课文结构。1.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如“筛酒、哨棒”等,可以猜一猜意思。(1)默读课文,猜一猜词语的意思。(2)小组交流,互相订正。(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①梢棒:一种防身用的棍棒。②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③客官:旧时酒家对顾客的尊称。④如何: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⑤但凡:凡是,只要。例:但凡过路的旅客,没有一个不在这儿食宿,因为这条道上旅店仅此一家。⑥榜文:官府的告示。榜,古代指文告,像现在的布告。⑦却把大虫吓唬我:却用老虎吓唬我。“把”相当于现在的“用”字。“大虫”指老虎。⑧过往客商:来来往往的运货贩卖的商人。⑨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⑩印信:本课指官府的图章。2.快速浏览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喝酒()()()(1)自由浏览课文,完成相关要求。(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①喝酒上冈打虎下冈②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3.小组同学选择组内同学普遍认为最精彩的一部分交流探究。三、欣赏影视,感受人物。1.多媒体播放“武松打虎”影视片段,学生欣赏。2.根据影视片段的内容,结合初读课文的感受,试着用一个字或词语概括自己心目中武松的形象,把自己想到的字或词语写在课文插图“武松打虎”旁边的空白处。教师巡视,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几位写得好的学生的字和词语,鼓励学生评议交流。(豪爽、勇武、勇猛、勇敢、机智、神勇、机敏、机灵、威风、威武……)3.赞武松。(1)课件出示:武松真啊!(2)学生试着给上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字词,把句子补充完整。(3)全班交流:①武松真勇武啊!②武松真勇猛啊!③武松真机智啊!④武松真神勇啊!⑤武松真机灵啊!⑥武松真威风啊!……(4)学生是这朗读句子,在朗读中表达自己对武松的赞叹之情。四、研读交流,感悟人物形象。(一)导入话题:以上同学们说出了对武松的评价,如豪爽、勇武、勇猛、勇敢、机智、神勇、机敏、机灵、威风、威武……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出武松的这些特点?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能表现武松这些特点的句子或段落,并在旁边写下所表现的武松的特点,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二)学生自由演读课文,并圈画批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相机进行个别指导。(三)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四)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1.酒量惊人。(1)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2)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好武松的语言,为了准确表现武松“酒量惊人”,注意表情的变化,并配合相应的动作。2.性格豪爽。(1)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2)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为了准确表现武松“豪爽”的性格特点,注意表情的变化,并配合相应的动作。3.胆量过人。(1)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2)学生自由朗读,为了准确表现武松“胆量过人”的特点,注意表情的变化,读好表现武松心理活动变化的语句,并配合相应的动作。(3)对于课文中的武松,有人评价说:“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有人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①武松有机智勇敢,武艺超群,他自信即使有老虎也绝对伤害不了自己,所以他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②因为武松听说老虎天晚了出来伤人,他决定凭借自己一身的武艺为民除害,所以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也表现了武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优品质。③人们要学会保护自己,武松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做法是鲁莽的,是错误的。……4.机灵敏捷。(1)课件突出显示“扑、蹿、搭、掀、吼、剪、兜”和“从半空里蹿下来”“把腰胯一掀”“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①以上词句是写什么的?(是写老虎的。)②从这些描写中你了解到什么?(从“扑、蹿、搭、掀、吼、剪、兜”这些描写老虎的动作中感受到老虎的气势;“从半空蹿将下来”表现了虎的凶猛;“把腰胯一掀”表现了虎的灵活。“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表现了老虎的声威;“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表现了老虎的可怕。③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是“武松打虎”,为什么要把虎写的这么细致?(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也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④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老虎的气势。(2)这么有气势的老虎用什么招数来抓人?(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3)面对凶猛老虎的进攻,武松有是怎样应对的?(“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武松却又闪在一边。”)(4)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一味地“闪”,他是不是怕了?(没有。)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感受到武松的有勇有谋,勇敢而机敏的英雄形象。)(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老虎的凶猛,表象武松的有勇有谋,勇敢而机敏。(6)问题过渡:武松灵活的“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以至于“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武松又是怎么做的?5.力大无穷。(1)学生自由读,试着表现出武松的力大无穷。(2)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3)指导朗读。①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轮、劈、打、拿……”“丢、揪、按、踢、按、揪、打……”和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将下来”“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朗读时要突出表现这些词语和语句,以准确形象地表现人物特点。②朗读描写武松打虎过程的句子要适当加快语速,读得要连贯,以突出当时情况紧急,武松动作要快、准、恨和有力。(4)小组同学轮流表演读,互相评议,推选出优秀演读者。(5)小组推荐代表表演读,师生评议,评选出优秀朗读者、优秀表演者。(6)由优秀朗读者和优秀表演者合作演读这部分课文。(7)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8)对于武松打虎,人们也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说“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虎口逃生只是侥幸。”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①我认为以上说法是错误的,从打虎过程中武松灵活的“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并等待时机进行反击可以看出武松并不鲁莽,而是非常精细、稳重;从打虎过程中武松“轮、劈、打、拿……”“丢、揪、按、踢、按、揪、打……”等一系列动作等细节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武松武艺高强、力大无穷,他有实力打死老虎,而不像上面所说的“虎口逃生只是侥幸”。②我认为上面的说法是正确的,我们小学生做事要进行慎重的思考,学会善于听取别人善意的劝告,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健康成长。……五、想象交流,延伸拓展。分析最后一段。1.这段话有时怎样描写打虎后的武松的?(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2.在动作描写中,哪个词语用的最好?(挨)为什么?(“挨”字准确的描写了武松打死老虎后,手脚疏麻,筋疲力尽的状态。描写真实,令人信服。)3.“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是什么意思?(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斗不过。还是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4.“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这样的心理活动描写是否会损害武松英雄的形象?(不会,这样描写反而会使人感觉到武松有勇有谋、精细、稳重。)5.大胆想象武松下冈时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说说武松怎样“一步步挨下冈来”地?(学生各抒己见。)6.假如武松下冈后又回到了先前饮酒的那家酒店,人们会怎样看待他?又会发生什么事情?请大胆想象,并互相交流。(学生自由交流,自愿发言。)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课文先讲了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要过冈,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进行描写。接着讲武松上冈后,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然后讲了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最后讲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2.鼓励阅读。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熟悉的人物,读一读他的故事,感受作者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3.拓展交流。(1)谈话激趣:《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单八将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塑造了众多好汉形象。尤其是故事中人物的绰号能准确反映人物的特点或品质,如“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小旋风柴进”“行者武松”等,你对《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了解多少?(2)学生自由交流。(3)教师评议。天魁星呼保义——宋江天勇星大刀——关胜天雄星豹子头——林冲天猛星霹雳火——秦明天威星双鞭——呼延灼天英星小李广——花荣天损星浪里白条——张顺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天伤星行者——武松天捷星没羽箭——张清天暗星青面兽——杨志天空星急先锋——索超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天杀星黑旋风——李逵天微星九纹龙——史进天寿星混江龙——李俊天慧星拚命三郎——石秀地暗星锦豹子——杨林地灵星神医——安道全地微星矮脚虎——王英地慧星一丈青——扈三娘地遂星通臂猿——侯健地俊星铁扇子——宋清地空星小霸王——周通地角星独角龙——邹润地平星铁臂膊——蔡福地阴星母大虫——顾大嫂地刑星菜园子——张青地壮星母夜叉——孙二娘地贼星鼓上蚤——时迁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6景阳冈课题景阳冈课型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倚、箸”等16个生字,读准“绰、呵”等3个多音字,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晌午、筛酒”等词语。2.指导学生遇到难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5.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的性格和打虎的经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倚、箸”等16个生字,读准“绰、呵”等3个多音字,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晌午、筛酒”等词语。2.指导学生遇到不明白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教具准备课件:歌曲《好汉歌》、《水浒传》及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8)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1】教师播放《水浒传》电视剧主题歌曲,请同学们欣赏。2.播放完毕后教师提问: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这是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歌。)你们看过《水浒传》吗?(学生自由发言)3.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水浒传》的了解,可以简单介绍电视剧中的故事情节,可以说说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说说自己观看电视剧的感受,可以说说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教师评议并小结。4.简介《水浒传》。【出示课件3、4】《水浒传》是明代著名小说,又名《水浒全传》《忠义水浒传》,约成书于元末明初。成书以前,宋江等三十六人的起义事迹,就已经在民间广泛传颂。施耐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加工和艺术的再创造。《水浒传》长于语言技巧和描写人物的笔法。它的语言平实朴素、准确、简练而生动,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个性。在描写人物上,粗笔浓墨,色彩绚烂,酣畅淋漓,神情面貌如见其人。学生阅读,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水浒传》中人物的了解。5.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的课文《景阳冈》。(板书:景阳冈)学生齐读课题。6.简介作者。【出示课件5】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7.补充资料:【出示课件6】景阳冈:位于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处的张秋镇境内,为《水浒传》描述的武松打虎故地。据史书记载,这一带沙丘起伏,莽草无涯,古木参天,野兽出没,有九岭十八垌堆之称。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简介《水浒传》,同时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新课教学(

32

)分钟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7】(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3)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遇到难理解的词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结合字面意思猜一猜。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4.教师总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出示课件8】第1、2自然段: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第3-5自然段:武松不听劝告,执意上冈。第6、7自然段:武松赤手空拳打死打虎。第8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四、细读课文,了解喝酒1.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1、2自然段,标注出人物对话,着重标注武松的语言,看看从这部分课文能了解到什么。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交流自己的感受。4.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出示课件10】(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①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②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2)课文是怎样表现武松豪放、倔强性格的?(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师生评议,教师小结:这是武松在酒店饮酒时及饮完酒后与酒家说的一些话。表现其豪放、倔强的性格。后来,当酒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以防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出语豪壮,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为做了铺垫。(板书:豪放倔强)(4)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组合练习分角色朗读。5.谈话过渡: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他真的遇到老虎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文章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抓住文章重点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描写,了解人物性格。课堂作业新设计一、读拼音,写词语。王五又jī()又渴,便走进路边茶馆。茶馆里人人议论官fǔ()张贴的bǎng()文——因为有大虫,所以行人不得独自过景阳ɡānɡ()。王五想,要是有壮士能赤手空quán()打死老虎,就好了。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酒家道:“我家的酒()是村里的酒,()比得上老酒的滋味。”2.酒家()说()摇着头,走进店里去了。三、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1.酒家给武松筛了满满一碗酒。()2.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3.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枉送了自家性命?()4.请勿自误。()四、按课文内容填空。本文重点讲了武松()和()这两个故事情节,分别可以看出武松()和()的性格特点。【答案】一、饥府榜冈拳二、1.虽然……可是……2.一面……一面……三、1.斟2.为什么3.白白4.不要四、喝酒打虎倔强勇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简要地说一说故事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2.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3)分钟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学习了课文第1、2自然段。2.通过第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什么?(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3.从这部分课文我们了解到武松的什么特点?(豪放、倔强)4.谈话过渡【出示课件11】:酒家说冈上有虎,经常出来伤人。真的有虎吗?武松遇到虎了吗?会不会发生危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下文。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做好与上节课的衔接,为学习下文做好准备。新课教学(

30

)分钟二、学习课文3-5自然段。1.学生默读课文3-5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2.从这部分课文中,你又了解到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板书:倔强、固执和无畏)3.作者是怎样表现武松的性格特点的?(作者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4.找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深入体会。【出示课件12】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宿歇。我却怕甚么!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这部分课文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这时的武松已经知道冈上有虎,心里也有一点怕。但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心和面子,他不愿下冈。“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充分体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无畏的英雄气概。7.指导朗读,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三、学习课文6、7自然段。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6、7自然段,标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反复阅读。2.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指导。(1)读一读,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说说你从这段话知道了什么?(学生阅读。)(2)小组交流,小组长汇总学生发言。(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①作者是怎样描写老虎抓人的?(一扑: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一掀: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一剪: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②“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似半天里起了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夸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从老虎的吼声巨大感受到老虎的凶猛。)③“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虎尾”比作“铁棒”。)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从中感受到“虎尾”的有力,老虎具有很强的攻击力。)④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虎的凶猛。【出示课件13】凶猛(突出显示)略按一按望上一扑撺将下来把前爪搭在地下腰胯一掀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一扑一掀一剪一兜兜将回来⑤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怎么做的?(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却又闪在一边。)⑥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否胆怯了?(不是,武松在消耗老虎的体力,挫败老虎的锐气,等待时机进行反击。)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⑦从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描写中你感受到了武松的什么特点?(板书:机智灵敏、有勇有谋)【出示课件14】机智灵敏、有勇有谋(突出显示)翻身下来拿在手里闪在青石边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只一躲,躲在一边却又闪在一边双手轮起梢棒从半空劈将下来(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老虎的凶猛,表现出武松的机智灵敏、有勇有谋。(5)教师小结:这是写大虫进攻的“三招”及武松沉着应战的“三闪”。大虫抓人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这“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以至于“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般”,指种、样。从这里可以体现出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6)“武松将半截梢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这句话中的“势”是指什么?(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就势”是什么意思?(借着老虎的姿势。)从这里你又了解到什么?(了解到武松的有勇有谋。)(7)《景阳冈》一文的重点是“武松打虎”,而“打”则是“重中之重”。作者写武松打虎,生动又传神,虎虎有生气。先是他的“闪、躲”,这是面临猛虎的锋芒毕露而机智避让的“闪、躲”,说明他有勇有谋、智勇双全。接着,武松“轮起梢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将下来……”“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只顾乱踢”,“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之力,只顾打”。这里运用了哪些表示“打”的词语?你能找出这段话中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的词语吗?从中感受到什么?【出示课件15】勇武过人(突出显示)“轮”“劈”“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奕飞动,跃然纸上。【出示课件16】英雄气势(突出显示)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下来。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3)指导朗读,读出武松的勇武。(4)教师小结:这里的“轮、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4.自由读课文6、7自然段,了解武松打虎的过程。四、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2.结合课文说感受。【出示课件17】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子来。(1)一场鏖战,耗尽了武松的精力,所以在打死了老虎后,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这一段里,哪个字用得准确?(挨)(2)为什么说“挨”字用得准确?(这个“挨”字,精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酥麻,筋疲力尽的状态。这样描写非但无损英雄的形象,反而会使人物更加朴实丰满,更加逼真可信。这就是古典名著语言的精妙。)(3)“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表现了武松的什么特点?(板书:机敏。)3.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朗读中表现出武松的筋疲力尽。引导学生借助人物心理活动感悟人物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描写,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潜入课文深处,对每个字、词、句、段都要仔细地推敲,弄明白了作者良苦用心之后,再从课文里钻出来。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7

)分钟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课堂总结《景阳冈》出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全文叙事有头有尾,情节完整,引人入胜。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8】出示相关人物图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并且这些人物都有表现自己特点的绰号,如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小旋风柴进、行者武松等。请你选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了解他的绰号,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板书内容景阳冈喝酒——豪放、倔强上冈——倔强、固执和无畏打虎——机智灵敏、有勇有谋下冈——机敏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比一比,再组词。冈()几()旁()刚()叽()傍()钢()讥()榜()纲()饥()膀()二、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1.(闪、躲)武松翻身下来,()在青石边。2.(打、劈)梢棒从半空()下来。3.(跳、扑)那大虫翻身又()过来。4.(揪、抓)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住。三、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1.你留在我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四、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1.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比作体现了的特点。2.在文中画出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并说说从中感受到武松的什么特点?【答案】一、山冈几个旁边刚才叽叽傍晚钢铁讥笑榜文纲领饥饿膀子二、1.闪2.劈3.扑4.揪三、1.你留在我家里歇,就是想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所以拿大虫来吓我。2.如果再跳出一条大虫来,斗不过。四、1.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大虫的吼叫霹雳老虎凶猛2.①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②武松却又闪在一边。沉着冷静武艺高强动作敏捷(答案不唯一)教学反思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1.抓住语言描写感悟人物特点。教学武松打虎前写喝酒这部分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感受人物的特点。教学课文描写武松打虎前的内容,先让同学们快速默读这一部分,并画出武松的语言。引导学生通过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豪放、勇武的性格特点。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进一步感受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倔强、勇武的特点。2.抓住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特点。教学武松上冈这部分课文时,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找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语句。感受武松的倔强、固执和无畏。3.领悟作者通过描写老虎反衬武松特点的描写方法。教学武松景阳冈上打虎这部分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进行思考,感受武松的勇武和机敏。4.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能够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体会人物的特点。为今后阅读积累了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的阅读方法。无形中,也让学生感受到,在写作时,也要为笔下的人物设计出符合他的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使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使写出的文章更加具有感染力。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因此,有些体现学生主动性的动手,动口的活动还不够到位。如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一读、演一演,教学效果会更好。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铺垫。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文章第九自然段写人虎相遇时,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等动作,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此时武松唯一的对策就是“闪、躲”。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一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文中写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梢棒。作者写到梢棒的地方就有十多处,而每一处所用的动词均不一样。这些动词,用得无一不是恰到好处。请看:“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这些动词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在文中,这部分内容又准确地运用了几个动词“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打虎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再看,经过一场恶斗,打死了老虎之后,武松的精力已经耗尽,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一个“挨”字,可以说比用任何一个表示“走”的意思的动词更合适不过了。它精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酥软、筋疲力尽的状态。武松毕竟是血肉之躯,经过一场激烈的人虎相搏后,他疲劳了,困倦了,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这样的描写,非但无损于英雄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朴实、丰满、逼真、可信。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并能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同时,在阅读中积累阅读名著的方法。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学难点。【作者介绍】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汉族,今江苏兴化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水浒传》简介:《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根据宋金元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加工编成话本,200多年后,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水浒传》对封建社会的一切,几乎都有涉及,医卜星相、勾栏瓦舍、吹拉弹唱等等,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北宋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风俗画卷。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聚集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各人被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108个英雄好汉,每人有每人的语言,通过这些语言,人物的迥异性格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李逵的心粗胆大、率直忠诚,鲁达的粗中有细、仗义刚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细,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吴用的足智多谋,通过他们的语言,无不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全书大故事套小故事,长篇中孕含短篇,至今仍然影响着众多文艺作品。小说语言生动活泼,高潮迭起,可读性极强,是中国长篇侠义小说的鼻祖,明清侠义小说,以及当代武侠小说,都可以看到《水浒传》的影响。除了对文学的影响,《水浒传》的故事和人物涉入了许多艺术领域,500年来,各门类艺术家都对《水浒传》进行着一次次再创造,相关的曲艺、戏剧、电影、电视、绘画、雕塑已成为我们文化生活中巨大的内容。武松绰号“行者”,因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河北清河县人,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性格急侠好义。一次醉酒后,在阳谷县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武松兄长武大郎是一个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不过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后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施耐庵的传说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后人对他的生平事迹知道很少。传说他同元末的农民起义运动有过一定的联系,并可能参加过起义队伍。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就是他在民间传说、话本和杂剧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劳动,写出来的。遇“贼”写时迁施耐庵平时最痛恨偷鸡摸狗的人,因而他在写《水浒》里的时迁时,开始曾把这个绰号叫鼓上蚤的地贼星,写得既可恶,又没甚武艺,后来虽经多次苦心修改,都没能把时迁写好,连他自己看着也不满意。有一次,他正坐在窗下苦思冥想,两眼盯着窗外的芦花老母鸡出神,这时有个人从门口一闪,老母鸡不见了。施耐庵心里想:真见鬼啦!不曾望见人偷,鸡凭空没了,这事倒蹊跷呢!他跑出门一望,原来是东庄的李大。他便喊了声“李大”!俗话说:作贼心虚,李大听见施耐庵喊他,吓得“扑咚”往地上一跪,乖乖地从布口袋里把鸡拿了出来,连声求饶。施耐庵的老婆听见门口有人说话,也跑了出来,一见是贼偷了她家生蛋的芦花老母鸡,气得抖抖的。施耐庵晓得李大是个硬汉子,挑私盐时跟张士诚一块造反的,很有本领,张士诚兵败后才逃回家,便问他为什么偷鸡?李大说:“不瞒先生说,我家里有个九十岁的瞎老母亲,已三天没得一粒米下肚了,不得已才做了这种下贱事,真对不起先生。”施耐庵一听,对李大很同情,连忙叫老婆盛饭给他吃,并对李大说:“我有二两银子用红布包了放在房间里的大梁上,你今晚如能偷到,偷鸡的事恕你无罪,银子也送给你拿回家奉养老母,不过今后可别再干这种营生了。”李大一听忙说:“请先生放心。我今生再也不干这偷窃的事了,但先生的银子我不要。”李大不晓得,施耐庵叫他偷银子有用意呢。原来施耐庵写时迁盗徐宁的传家宝,写来写去都不象,他宁愿用二两银子买个见识,便对李大说:“我早听说你是条硬汉,今儿一定要显一手把我望望。”李大不好再违拗,只好答应了下来。施耐庵的这一举一动,可把站在一旁的老婆急坏了。到了晚上,施耐庵晚饭一吃就上床睡觉了,他老婆可有心眼哩,把房门和窗户关得严严实实的,睡在床上灯也不敢熄,两眼死盯住梁上的红布包。她心里话,除非你李大变只苍蝇飞进来,要不然这银子你莫想偷到。她哪里晓得,这时李大已躲在房间里的衣柜后头了。她眼睁睁的一直看到半夜,实在困了,便打了个盹。这时,施耐庵可两眼睁多大地睡在床上呢,他先听到几声老鼠叫,又见李大象只跳蚤似地往梁上一蹿,把银子偷走了,空红布包还是在梁上。第二天天亮了,他老婆望望红布包还在那里,心里蛮欢喜的。门一开,只见李大来了,手上捧着二两银子送给施耐庵,施耐庵老婆再把红布包一捏,里头空空的,银子已经偷走了。施耐庵叫李大把银子拿回家去奉养老母,李大一听双眼流泪,怎么也不肯要,拜别施耐庵就走了。施耐庵没法,在第二天大早,又派人送了二斗米到李大家。据说,打这次以后李大便做起了小本买卖,再也没干那偷窃的事。传说从这事以后,施耐庵把《水浒》中有关写时迁的章节全部撕掉了,重新写了一遍,鼓上蚤时迁就是取的李大的原形。(沈文王栋整理)著书赠女施耐庵一生很穷,没有家财。他有一个女儿,要出嫁了。他很喜欢这个女儿,可是办不起嫁妆。于是就把一部书稿送给了女儿,并对她说:“孩子,做爸爸的穷,办不起嫁妆,只有这部稿子送给你。你将来要是生活遇到困难时,就把它拿到书坊(古时用木刻版印书发售的店铺)去卖钱吧。”后来,他女儿果然生活遇到困难,便把书稿拿到书坊去卖。书坊老板看完稿子,暗暗惊叹是一部好书,存心把它骗来,便对他女儿说:“大嫂,我们老板不在家,你这部稿子我也看不出好歹,做不了主,请你放在这里,等我们老板回来看了再说吧。”他女儿不知是计,便把稿子放在书坊里。过了三天,她又去打听。这时老板已经把稿子全部抄去,便对她说;“大嫂,你这部稿子我全部看过了,没啥稀奇,别人早写过了。这一部我们不打算再要。”当下把稿子退给了她。日子过不下去,书稿又卖不掉,施耐庵的女儿很伤心,埋怨父亲不该哄骗她。便一路哭回娘家去。施耐庵见了忙问缘故。女儿气冲冲地说:“还问哩!你骗我!”这一来施耐庵越发不知道从何说起,连说:“孩子,到底什么事,你给爸爸说清楚了再责备我吧!爸爸别说不曾哄骗过你,就连三岁孩童也不曾哄骗过啊!”女儿听爸爸这么一说,便把卖稿情形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爸爸。施耐庵一听,知道女儿受了书坊老板的骗,心里也很生气,但却哈哈笑道:“孩子,你上了书坊老板的当了。这部书稿是我在江阴做的,名叫《水浒》,书坊老板见它是一部好书,偷着把它抄去了,却把稿了退给你。”女儿知道自己受了骗又错怪了爸爸,一时悔恨,哭得更伤心。施耐庵连忙安慰她说:“孩子,别难过,爸爸自有法子对付他。我那部稿子只写了三十六位英雄,只有六十回,还算不得一部完全的书,现在既然被他骗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