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营养杂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_第1页
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营养杂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_第2页
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营养杂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_第3页
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营养杂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营养杂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ark微软dna)(rapd)技术是由两个研究团队同时开发的一种用于在dna分子水平上检测大大提高多态性的技术。rad技术在蜜蜂研究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人们对同一蜂种不同蜜蜂品种之间的营养杂交研究较早,如Ruttner、Smaragdova、Rinderer等系统研究了西方蜜蜂不同品种之间营养杂交特性,并发现:当甲蜜蜂品种的工蜂哺育乙蜜蜂品种的幼虫后,这些幼虫发育成的工蜂则不同程度具有甲蜜蜂品种的形态和体色特性。国内许多养蜂工作者利用我国同时具有大量饲养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的优势,先后进行过中华蜜蜂(ApisceranaceranaFabricius)(简称中蜂)与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ligusticaSpinola)(简称意蜂)之间的营养杂交实验,也发现把中蜂的幼虫放入意蜂群中饲喂后,中蜂腹部出现了意蜂特有的2~3条浅黄环;同理当把意蜂的幼虫放入中蜂群中饲喂后,结果意蜂也具有中蜂的某些体色特性。谭垦等也研究了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互相交换子脾进行哺育的行为。至今还没有人运用RAPD技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中蜂与意蜂营养杂交工蜂的特性,鉴于此,我们开展了本项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实验材料1.1.1实验蜜蜂的来源实验蜂群为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饲养的中蜂与意蜂。1.1.2dna标记s:1.2蛋白酶K、RNA酶A、平衡酚、Taq酶、dNTPs,DL2000+15000的DNAMark,Ringerbuffer、Wilsonbuffer、蛋白酶K、RNA酶A、乙酸钠、TE缓冲液等。1.2实验方法1.2.1蜂群的培养①亲本蜂群的组织:选择颜色较纯的中蜂与意蜂各3群,分别将它们合并成群势很强的中蜂群A和意蜂群B。整个实验过程对蜂群进行奖励饲喂.②中蜂与意蜂营养杂交:在蜂群A中加入育王框,等工蜂清理12h后,在王台中移入A群中的小幼虫。24h后,将育王框取出,轻轻取出王台中小幼虫,保留王台中的蜂王浆,马上移入蜂群B中1日龄小幼虫,把育王框插入蜂群A中哺育12~24h,抽出育王框,轻轻抖落育王框上的蜜蜂,并将育王框插入蜂群B中继续哺育,然后定期人工饲喂中蜂的新鲜王浆。王台封盖后第4d,选择外形大的王台安装在框式贮王笼中,并把框式贮王笼放入蜂群B中。待处女蜂王成熟时,取意蜂雄蜂的精液,对处女蜂王进行人工受精,放入已经组织好的小群中。在巢门口安上隔王栅,防止蜂王出巢自然交尾,蜂王产卵培育后代即为营养杂交意蜂子1代。用同样方法,可培育营养杂交意蜂子2代和子3代。同理,在蜂群B中加入育王框,等工蜂清理12h后,在王台中移入B群中的小幼虫。24h后,将育王框取出,轻轻取出王台中小幼虫,保留王台中的蜂王浆,马上移入蜂群A中1日龄幼虫,把育王框插入蜂群B中哺育12~24h,抽出育王框,轻轻抖落育王框上的蜜蜂,并将育王框插入蜂群A继续哺育。然后定期人工饲喂意蜂的新鲜王浆。在王台封盖后第4d,选择外形大王台分别诱入已组织好的中蜂交尾群中,处女蜂进行自然交尾,蜂王产卵培育的后代即为营养杂交中蜂子1代。用同样的方法,可培育营养杂交中蜂子2代。③蜜蜂样品的准备:在以上各蜂群中随机采集活体幼龄工蜂,并立即浸入75%的酒精中密闭待用。1.2.2提取dna的制备取工蜂胸部肌肉,置于1.5mL离心管中,用眼科手术剪将其剪碎。加入560μLDNA抽提液,再加入RNA酶A(10mg/mL)4μL,置于恒温箱中37℃消化2h。取出,加入蛋白酶K(10mg/μL),充分混匀,用封口膜将离心管盖封好,55℃消化12~24h。加入等体积的苯酚,缓慢颠倒离心管10min使溶液的两相充分混匀,以12000r/min离心12min,将上清液移至另一干净离心管。加入等体积的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充分混匀,离心,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氯仿/异戊醇(24∶1),重复上述抽提步骤。向最后获得的上清液中加入无水乙醇800μL和3mol/LNaAc45μL。以12000r/min离心10min,小心倒去液体。用75%乙醇洗涤2次。用琼脂糖凝胶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提取的DNA浓度和纯度。将DNA自然晾干后溶入适量TE中,-20℃保存待用。1.2.3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脂糖凝胶od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取10μL待测DNA溶液和2μL加样缓冲液(LoadingBuffer)混匀,上样于1%的琼脂糖凝胶,100V电泳1h,待样品跑到4/5处时,把胶取下放于10%的EB中染色10min,紫外灯下观察电泳结果并拍照保存。结果见图1:分光光度法检测:取6μL待测DNA溶液稀释500倍至3mL,分别在紫外分光光度计260nm和280nm处测定其OD值。DNA浓度(μg/mL)=OD260×稀释倍数×50DNA纯度=OD260/OD2801.2.4最佳pcr条件的确定所用的10对RAPD随机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序列如下:AW20424:GAAACGGGTG;AW20425:ACGGATCCTG;AW20426:TGAGCCTCAC;AW20427:CACCCGGATG;AW20428:GGTCGGAGAA;AW20429:TGGTCGCAGA;AW20430:TGTTCCACGG;AW20431:CCCTACCGAC;AW20432:TTTGCCCGGT;W16754:CGGCCCGGGT.最佳PCR反应条件的建立:各组成份的优化结果见表1。PCR循环参数如下:94℃预变性5min;94℃变性60s;36℃退火60s;72℃延伸120s;72℃延伸10min;循环40次.PCR产物电泳:取10μLPCR扩增产物和2μL加样缓冲液(LoadingBuffer)混匀,上样于1%的琼脂糖凝胶,100V电泳2h,待样品跑到4/5处时,将胶取下放于10%的EB中染色10min,紫外透射台上观察扩增结果,在全自动数码成像及分析系统上拍照。1.2.5建立数据库的建立根据蜜蜂DNA的RAPD标记检测结果,选取清晰可辨的多态谱带用于数据统计分析。有带的记为1,无带的记为0,建立数据库。利用Excel,按公式GS=2a/(2a+b+c),其中a为2个个体都有的多态条带数目,b为X个体特有条带数,c为Y个体特有条带数,计算蜜蜂个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2结果2.1提取的dnaDNA的提取质量往往是决定RAPD分析成功与否的关键。电泳结果表明,所提取的基因组DNA主带清晰、无降解(图1)。2.2血缘关系的遗传相似性系数用以上10对随机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然后从中筛选出了3对能把所有蜂群都扩增出清晰条带的引物(图2)。根据图2计算出各蜂群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表2)。从表2可以看出,亲本中蜂与亲本意蜂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3723。亲本意蜂与营养杂交意蜂子1代、子2代和子3代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5278、0.5397和0.5278;亲本中蜂与营养杂交意蜂子1代、子2代和子3代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都是0.4141,这比亲本中蜂与亲本意蜂之间的(0.3723)增加了0.0418;亲本中蜂、亲本意蜂与杂交中蜂子1代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6667和0.3833,这一现象也符合以上规律。另外以上数据还表明血缘关系的影响大于营养杂交。从图2可以看出:有些条带是亲本中蜂所特有的,经过营养杂交之后,在营养杂交子代意蜂中也出现了亲本中蜂特有的条带,例如引物AW20425对亲本中蜂进行扩增,在分子量2000bp位置上有明显的特殊条带(2泳道),亲本意蜂则没有(1泳道),但经过营养杂交之后,在杂交后代意蜂中也出现了该条带(3、4、6泳道);同样有些亲本意蜂所特有条带,经过营养杂交之后,在营养杂交子代中蜂中也出现了,例如W16754对亲本意蜂进行扩增,在分子量2000bp与1000bp之间有条明显的条带(1泳道),亲本中蜂则没有,但经过杂交后,在杂交后代中蜂上也出现了该条带(5泳道)。这些说明通过营养杂交后,基因可能发生了转移。3营养杂交的代尔经过营养杂交之后,子代与亲本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降低了不少,并且有朝着向对方蜂种靠拢的趋势。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营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