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第9课 端午粽 教案设计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第9课 端午粽 教案设计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第9课 端午粽 教案设计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第9课 端午粽 教案设计_第4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第9课 端午粽 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创新教案《端午粽》创新教案【教学设想】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为什么?那你知道怎么包粽子吗?今天咱们就跟着作者到外婆家去看看,怎么包粽子。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

(1)端午是什么时候?

(2)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3)带着疑问读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同桌互读,讨论问题。

4.小组派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

2.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

3.争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4.同桌互读,检查。

5.给生字组词。

6.识记生字。

(1)加一加。(2)减一减。(3)比一比。

7.游戏巩固生字。

四.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

2.指导书写。

“豆”的第一横要短。

3.描红,书写。

4.作业展示,评一评。

五.总结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游戏复习词语(摘苹果)。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

二.美文赏析

1.学习第一自然段,选学生读。

2.赏析“盼着”。

3.用“盼着”说一句话,体会“外婆盼着我们回家的心情”。

4.学习第2,3自然段,选学生读。5.粽子是怎么做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用“一......就......”说一句话。

7.外婆做了哪些花样的粽子?为什么吃了之后还要带回家去,分给邻居?(体会分享的快乐)

8.再读2、3自然段,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快乐与怀念之情。

9.学习第4自然段,激发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三.指导朗读。长句子的断句。学习儿歌:遇到长句不要慌。逗号换口气,句号停一停。

四.课文小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作业设计

1.你喜欢过那个节日,为什么?写一写板书设计

9.端午粽

青青的箬叶

白白的糯米

粽子

各式各样

花样多

热爱

思念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端午粽教学反思(一)优点:1.《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学习,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2.“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符合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不足之处:一年级语文教学应侧重于识字和朗读,课文内容不用做过多的拓展。本次我体现了识字和朗读,但朗读的体现还是不够。在今后的课堂上,我的教学应再重视一下识字和朗读。(二)《端午粽》这一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围绕“家人”这个主题来编排的。《端午粽》是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通过讲述传统节日习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一、教学效果:为了解决一年级孩子注意力保持时间短的现实问题,调动全体同学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我大胆采用我校“灵动课堂”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课前我为孩子们精心设置了两个核心问题:(1)端午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味道怎么样?(2)课文中粽子的花样有哪几个?你还知道什么样的粽子?在读通读会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围绕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思考并展开小组合作交流,在组内发表自己的观点,做好汇报前的分工。然后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台上台下同学共同参与,认真倾听同学发言,互为补充质疑,完善问题的答案。这样既调动了全体同学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使每个孩子的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二、成功之处:1.本课语言形象生动,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和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文章用词也很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语,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达有了韵味。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课文对端午粽的描述更为形象。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理解和运用,丰富了学生的积累。2.《端午棕》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是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有感情朗读课文时,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三、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不够自信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四、改进措施: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作为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2.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三)本课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得到了以下效果:1.指导学习生字,为课文扫清障碍。一年级的教学,生字的学习是重中之重。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我让学生学习找到生字之间的共同点及不同的书写方式,从而让学生掌握写字要领。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字与运用相结合。2.指导朗读长句子。朗读长句子,在教学时我采用“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对长句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了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巩固,并在其他长句子朗读中加以运用。3.积累和运用本课词语。文章用词丰美,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语都是第一次出现,“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词语也能使描述的事物更加形象。教学时,引导学生多多积累,并学会运用。4.课前作业效果明显,文章情感易体会。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连,所以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和屈原的材料,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加深本文了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二、成功之处1.以读为主,感受课文情感。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学生体会屈原的一腔爱国热情和人们对屈原的思念和尊敬。2.联系实际经历,体会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主要教学任务是了解外婆包的端午粽和其中包含的情感。因为这一节日学生们都有体验过,所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带入课文,他们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3.包粽子、吃粽子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因此,课文最后我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屈原的爱国之情,感受百姓对屈原的怀念。进而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习俗,使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三、不足之处1.学生参与度不够。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的分工还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还不够自信等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2.教学过程中,对于游戏或者活动的环节加入的不够多,整节课学习氛围一般。低年级学生还是对于一些参与度高的活动感兴趣,今后设计教学环节时应该多多考虑。四、改进措施1.教学时应把识字和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