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键词鉴赏诗歌形象考点阐释什么是诗歌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物(主要是咏物诗)诗歌形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诗歌形象类型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学习目标:1.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2.学会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3.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考点阐释: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分为两类: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诗化的作者),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
二是诗歌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如白居易《琵琶行》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刻画了一个技艺娴熟、漂泊沦落的琵琶女形象。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首词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周瑜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诗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尊还酹江月风流倜傥,年轻有为从容闲雅,儒将雄才大略渴望建功立业,年华已逝,壮志难酬人物形象分析参考答案:①周瑜是一个年轻有为,雄才大略,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2分)②从“小乔初嫁了”可知周瑜年龄不大,刚结婚;“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则可见其雄才大略,指挥若定的神态,“羽扇纶巾”,说明周瑜儒将的身份。(2分)③词人借周瑜的功业,借称颂周瑜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而壮志难酬,内心忧愤的情怀。(2分)
根据诗句判断人物形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者形象寄情山水、恬淡闲适的隐者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迟暮英雄形象
思乡怀人、孤独惆怅的羁旅者形象亲友送别、依恋伤感的送别者形象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陆游;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辛弃疾、陆游;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勃、李白;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昌龄、高适、岑参;⑧缠绵婉约,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柳永、李清照、秦观;⑨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知识积累·人物形象常用术语关键词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细节、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特别注意】在组织答案时,要把对人物的形象化描写转换为对人物性格、志向、情趣的概括。方法一:分析诗词对人物的正面描写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小儿的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小儿垂钓胡令能答: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特点:聪明,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了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来小孩的聪明机灵。
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方法二:关注意象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特征等,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要特别注意注释、题目等,做到合理联想。把握诗人所处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和个人处境(生活状态,如是春风得意还是受挫遭贬等)。方法三: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唐)贾岛曾宰西畿(jī)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步骤一)诗中刻画了邹明府清正廉洁的形象。什么形象(步骤二)通过刻画细节描写了主人公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债台高筑,只好卖剑偿还,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抵不住透骨寒风。客居边镇听号角报晓,深居简出,向往宁静生活等形象特点。形象的特征(步骤三)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其清廉品德的敬佩与赞美。形象意义关键词人物形象鉴赏题如何规范作答?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形象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内容分析人物形象3.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突出手法分析人物形象常见设题方式: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步骤第一步,概括形象,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性格+身份)如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形象,或写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清高脱俗等。第二步,分析文本,(结合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如何塑造的形象。即阐述为什么是这种特点,从诗中的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第三步,指明作用,联系情感、主旨分析诗歌塑造形象的作用或意义。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表达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参考句式这首诗歌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一个(群)()的形象。诗歌通过()(如语言/手法/内容等)抒发/体现/表现了作者/诗人/词人/主人公()的情感/态度/情操(2012安徽卷)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提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答:(步骤一)这首诗刻画了一位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步骤二)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步骤三)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2020·辽宁省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感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这首诗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参考答案:①壮志难酬。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②迟暮悲伤。“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弄清诗歌人物形象三要点人物形象特征:写了谁?有何特征?形象概括:特征+身份人物形象描摹:这些特征的依据是什么?结合诗句(手法)具体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意义?即:分析作者通过这个人物形象所寄喻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小结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学目标:1.掌握鉴赏景物形象(意境)题型方法与技巧;
2.学习规范答题的思路与步骤。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规范的答题模式。一、考点阐释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包括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客观物象,即含有某种思想感情的形象。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思与客观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图景。一、考点阐释
高考对古代诗歌景物形象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①概括景物特征。
②赏析景物形象。
③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等。
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是主观题。一、考点阐释一般设问方式: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高考链接(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的幌子。
思考: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6分)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闲适恬淡、繁华热闹、生机勃勃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请你给以下几个答案打分,并说说你的评分理由:答案一:上阙通过写桑树芽、蚕、细草、黄犊、夕阳、暮鸦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答案二:词的上阙描写了农村生活的景象:田间桑树已长出新芽,邻居家的蚕卵孵出幼蚕,黄犊在山坡上吃草、鸣叫,夕阳斜照,林中乌鸦归巢。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请你给以下几个答案打分,并说说你的评分理由:答案三:①词的上阕通过写田间桑树萌芽,东邻家蚕卵孵出幼蚕,黄色的牛犊在长满细嫩青草的平缓山坡鸣叫,及晚归的乌鸦散落在夕阳斜照的树林中栖息的画面,②渲染出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③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
)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答题范式】
描图景+点氛围+析感情
(景——境——情)
三、课堂巩固练习1..(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
氛围?
参考答案:
①开头两句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细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时间、地点、季节)。②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③表达了作者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描图景点氛围析感情
三、课堂巩固练习2.(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幽静。(2分)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2分)四、课堂小结
1.答题时要认真审题,如果只是单一考意境,就按照“景、境、情”的三步走模式答题。如果题目中有两个问题,就怎么问怎么答。2.近几年该考点往往和表达技巧放一起,答题时就主要根据手法题答题步骤来回答。3.要积累诗歌中常见、常考的景物,熟悉它们常用来营造什么意境、抒发什么情感,还要熟背意境氛围常用术语。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湖南省溆浦县第一中学古诗中的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1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
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2事物形象的主要类别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郑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本诗中作者以菊花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表达了自己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2)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翠微:青翠的山色,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缥缈。也泛指青翠的山。取次:随便,任意。为什么要写杜鹃鸟?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形象生动,委婉含蓄。连绵十里的亭台楼阁,紧挨着青翠的山色延伸过去,在百花掩映的草树丛中,传来了杜鹃的啼鸣。它们热切地叫着,仿佛要同出门在外的旅人搭话。可不像那些轻浮的黄莺儿,只管自由自在地来回乱飞。从午梦中我被惊醒了,初晴的阳光正在四下里闪动。“不如归去!不如归去!”那声声的啼叫听来愈加分明。作为漂泊天涯的游子,我又何尝没有返回家乡的想法?奈何那归去的日期啊,却至今难以确定!小结1古诗中的事物形象: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2、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3古诗中事物形象的感情类别1、表达志向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物的特点寄托的情感一枝先开,幽香素艳希望他年应时而发,在京城独占鳌头应律:按季节暖独回:指阳气开始萌生。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微风吹拂梅香四溢别有情味,素雅芳洁的姿态令禽鸟惊窥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开在众人爱赏的春台。2、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蝉物的特点寄托的情感高唱、难飞高洁的品性、政治上不得意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无人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3、表达喜好和兴趣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物的特点寄托的情感花中最后凋谢对菊花的喜爱4、抒发愁情幽愤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物的特点寄托的情感春柳繁盛、秋柳枯凋自伤迟暮、自叹身世5、反映社会、批判现实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物的特点寄托的情感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6表达讽刺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小结:
诗人托物(借物)的目的诗人托物讽世
诗人借物喻人
诗人以物自喻
诗人托物明理
诗人托物言志
表达诗人……情感(追求、理想)表明了……生活哲理象征了……人物或精神诗人托物抒情
表达对……的讽刺与批判例题引路
小松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分析诗中小松形象,说说它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志?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
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蓬蒿中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之志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自身特点:“刺头”即“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寓旺盛的生命力。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小松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志?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方法总结1、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物与人一体)。2、分析诗人写这一“物”的原因(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3答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做对点练习静心做题考出佳绩对点练习1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注释: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清露:清纯的露水。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流:发出。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疏桐:高大的梧桐。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藉(jiè):凭借、依赖。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2.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对点练习1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诗意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2.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对点练习1蝉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答: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的头部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饮着清露,蝉声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
2.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诗人写蝉是托物言志,诗中的蝉是诗人自己的自况,喻指诗人生性高洁自立,虽处显赫之位,却生性高洁自立,决不凭借外在势力。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rg安装合同协议
- 合同违约协商协议
- 土地复耕合同协议
- 三方合租协议合同范本
- 医院食堂协议合同
- 车辆维护合同协议
- 农村养殖场买卖协议合同
- 借用协议与合同
- 解除燃气合同协议
- 紧固件技术服务合同协议
- 动火作业申请书
- DB11-T 1832.13-2022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13部分:给水与排水工程
-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标准和服务互认共认实施方案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阶段事故案例统计、汇编-2019
- GA∕T 1779-2021 被动式太赫兹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 GB∕T 10544-2022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缠绕增强外覆橡胶液压型 规范
- 对通信企业发展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 路遥《人生》(课堂PPT)
- 仁爱初中英语单词汇总按字母顺序排页
-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来之不易的粮食----(22张)ppt
- 英语经典美文诵读100篇 英语经典美文.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