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珠三角桑基相应体现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
桑吉鱼塘是珠江三角洲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综合影响。自明代中后期起在珠三角盛行了数百年,为当地的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深受社会好评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对桑基鱼塘展开学术研究;80年代,广州地理研究所以定位、半定位观测法,系统地探究了桑基鱼塘及其水陆相互作用,掀起了研究高潮。之后,大量的著述从地理学、生态学、历史学、社会学和农学等不同视角展开,探讨其生态结构与物质循环、兴衰变迁过程与原因、综合效应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国内外推广与应用等问题,为桑基鱼塘的适时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随着桑基鱼塘在珠三角的迅速消退,其学术研究也急剧减少,且主要集中于基塘现状与整治、生态重构与调控、空间格局与演变等方面[14,15,16,17,18,19],一些与之相关的新情况、新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深入研究。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环境基金会(GEF)等国际机构共同发起、设立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又名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为世界传统农业模式的发展与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目前,包括我国浙江青田鱼稻共生系统在内的全球5个项目已成功申报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然而,对于我国传统农业模式的优秀典范、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评价的桑基鱼塘,至今未有世界农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的研究成果。本文拟全面评估珠三角桑基鱼塘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剖析其现状与问题,继而提出保护与利用对策,以期为珠三角桑基鱼塘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提供科学依据,为新时期桑基鱼塘的合理保护与科学利用提供新理念、新途径。1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解释,世界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世界遗产类型,在概念上相当于世界文化遗产,它是指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可从几方面评判: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协同和适应性;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作为一种优秀而独特的农业生态系统和土地耕作制度,桑基鱼塘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十分突出。1.1丰富的生产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1.1.1桑基龙虾其他农业养殖模式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系统,其典型模式是在基面种桑,在塘中养鱼,用桑叶育蚕、蚕沙喂鱼,实现种桑、育蚕、养鱼等多种生产环节的有机结合,形成富有特色的生产链。这种既植桑又养鱼、种养结合的农作方式,突破了传统农业种植与养殖的分离性和单一性,体现了明显的生产多样性特征,它既增加了收入来源和渠道,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又实现了各生产环节的互惠互利,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除上述典型生产模式外,桑基鱼塘还有其他一些生产形式,如在桑地套种或间种象草、大豆、蔬菜、花卉等,在桑林内养鸡、养兔;在水中养鸭,或在水面养殖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绿萍等水生植物,利用水浮莲、象草等养猪,从而实现农、渔、畜牧相结合的立体生产。如果再加上利用猪粪、鸡粪和丝茧水进行沼气生产,以及对桑蚕和制茧、缫丝、丝纺印染等产品加工与市场交易,桑基鱼塘系统则堪称农、渔、牧、工、贸相结合的多形式、多环节的综合性生产模式。1.1.2浮游生物及动植物多样性桑基鱼塘拥有桑、蚕、鱼、家畜、家禽、蔬菜、果木、花卉及其他动植物等多种生物,物种多样性非常突出。植物方面,有以广东荆桑为主的各类桑林,龙眼、荔枝、香蕉、甘蔗、柑桔等果木,茉莉、玫瑰、菊花、兰花、年桔等花卉,白菜、生菜、椰菜、菜心、节瓜、蕃茄等蔬菜,大豆、玉米、花生、番薯等粮食作物,以及象草、水浮莲等各种陆生和水生植物。动物方面,除蚕以外,还有以鲢、鳙、鲩、鲮为代表的四大家鱼,同时混养鲤、鲫、鳊、青等杂食性鱼类,以及虾、鳗鱼、水鱼、加州鲈等优质水产品种,鸡、鸭、猪等家禽家畜;如果再统计栖身于基塘的候鸟、昆虫以及各类浮游生物与微生物,基塘系统共有生物数百种之多,其生物多样性极为典型。以上各种生物,以基面和鱼塘为栖息地,以桑、蚕、鱼为中心环节,构建了内在联系非常密切的生物链,形成了水陆相互作用的、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1.1.3桑基鱼的文化内涵桑基鱼塘衍生、传承和发展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及宗教信仰文化。桑基鱼塘生物多样性为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人们通过定向加工把各种食用性动、植物制作成琳琅满目的精美食品。仅塘鱼就可烹调成几十种佳肴,“食在广州,厨出风城”(风城为顺德大良的别称)便是对桑基鱼塘区饮食文化的形象写照。香云纱(黑胶稠)的流行及其制作工艺的传承,体现了基塘区独特而时尚的服饰文化。相约独身、终身不嫁的自梳女更是随桑基鱼塘而兴盛起来的独特婚姻习俗和社会现象。“顺德祠堂、南海庙”,为祭祀祖宗、处理家族事务而修建的大量宗祠,为供奉蚕神、土地神、灶神、真武大帝、妈祖等各路神灵而建造的庙宇,为庆祝或祈盼丰收而举行的龙舟竞渡、飘色、水色与秋色等各种民间文艺和宗教信仰活动,以及小桥流水式的村落布局等建筑文化无不体现了桑基鱼塘区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多样性。1.2桑基渔村模式桑基鱼塘是珠三角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探索出来的土地利用方式。它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是对当地特殊自然环境长期适应、协同发展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当地特殊的自然风貌,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协同进化。珠江三角洲古时是一个“地势低洼、水潦频仍”的多灾之地。河网密布,地势低平,许多地方海拔在1m以下,排水不畅。春夏时节暴雨频繁,西江、北江、东江洪水下泄,到三角洲地区往往漫出河道,泛滥成灾。若再遇海潮顶托,则洪水更无法及时消退,从而形成大规模洪涝灾害,低洼之处尽成泽国,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种植。为解决水患与生产间的矛盾,人们经过长期摸索,终于找到了对策:将低洼渍水地就势深挖成塘、蓄水养鱼,堆土成基,基上植桑,发明了桑基鱼塘模式。在桑基鱼塘兴起之前,珠三角曾经历了围垦种稻、果基鱼塘,两种生产模式都是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更好适应。后来实践发现,桑基鱼塘既可排洪除涝、消灾避害,又可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增产增收,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范式,得到大规模发展。1.3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以及人与社会的合作1.3.1发展优良品种,增加养虾产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桑基鱼塘复杂多样的生产环节带来多渠道的收入来源,种桑、养蚕、缫丝、养鱼以及间种和轮种的蔬菜、花生、玉米等都能带来可观经济收益,且因内部的良性循环与相互促进,以上各类生产的质和量都较其它地区更高、更优。以桑、茧生产为例,1978年顺德的桑地平均产叶28500kg/hm2,高出日本及太湖流域近1倍,蚕茧产量1350kg/hm2,相当于日本及太湖流域的4倍。桑基鱼塘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广东新语》中“计一亩之地,月可得叶500斤,蚕食之得丝4斤,家有10亩之地,以桑以蚕,亦可充八口之食”;“左手数鱼,右手数钱”;“一船生丝出,一船白银归”。道光《龙江志略》曰“顺德地方足食有方……皆仰人家之种桑、养蚕、养猪和养鱼”;“盖树桑养鱼,其利过于种禾数倍”等相关文献记叙也印证了这一事实。桑基鱼塘所带来的良好收益,使珠三角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逐渐走上富裕之路。1.3.2桑鱼加工、种植所需的工种及丝桑基鱼塘在产生巨额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产生良好社会效应和文化效应。结构复杂、分工细密的桑基鱼塘能吸纳大量劳动力,相关研究显示,每年桑地用工量2000个/hm2,鱼塘用工量1200/hm2,如果把轮种、套种、间种及缫丝加工也统计进去,所需用工就更多。而且,各工种劳动强度轻重有别,老弱妇孺均可参与,且常年无歇,妥善解决了人口稠密、耕地紧张之矛盾。因此,在桑基鱼塘盛兴期,珠三角人们安居乐业,男耕女织,妇孺老少各得其所,家庭和睦,民风祥和,极少出现打架斗殴、聚众闹事及无业失业等现象。“仓廪实而知礼节”,因桑鱼生产而逐渐富裕起来的珠三角人,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他们办社学、建书院、兴教育,形成书声琅琅、文星荟萃的社会景象,涌现了一批批闪烁智慧光芒的先贤俊彦。顺德、番禺、南海成为广东有名的文化艺术之乡,状元、进士,文豪、艺术家层出不穷,仅顺德一地就出过状元4人,进士429人,举人2088人,在广东历史人才格局中居举足轻重地位。1.3.3从人口数量和劳动力供给情况来看,我国的宗族“弃田筑塘,废稻树桑”的人力、纠纷是防治以克氏原稻为中心的原则明清时期,珠三角人多地少,宗族势力强大,桑基鱼塘的发展既充分利用了这些条件,又有效解决了它们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共进。以顺德为例,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人口密度为1277人/km2,是当时全国平均值的几十倍,人多地少、耕地紧张成为本区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只耕田种稻,势必因产出有限而无法养活过多人口;同时,种稻所能吸纳的就业人口也较少。但自从有了“十倍禾穑”的桑基鱼塘后,不仅土地收益提高了,而且通过养鱼、种桑、育蚕、缫丝等多环节生产吸纳大量人口就业,缓解了人多地少所带来的社会矛盾。旧时的珠三角宗族组织严密,宗族势力强大,“其大小宗,祖祢皆有祠,代为堂构,以壮丽相高。每千人之族,祠数十所”。强大的宗族力量有利于集中全族的人力、物力开展大规模“弃田筑塘,废稻树桑”活动,同时分担风险。而大规模桑基鱼塘生产所带来的丰厚回报,可增加宗族的资本积累,增强宗族实力和凝聚力,从而实现宗族社会与桑基鱼塘的互动互利、共同促进。1.4这意味着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的概念,促进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1.4.1塘泥蚕沙模型作为综合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桑基鱼塘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复杂的功能。基面与桑、蚕构成桑基子系统;池塘、鱼和水中浮游生物构成鱼塘子系统;两个子系统通过塘泥和蚕沙有机地联系起来,塘泥肥桑、桑叶育蚕、蚕沙喂鱼、鱼屎肥塘,形成“桑茂蚕壮鱼肥大,泥肥基好蚕茧多”的循环生产;各生产过程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前一生产环节产生的废物被后一生产环节充分利用,形成低成本、低投入、高效益的循环生产(图1),从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1.4.2少使用农药、化肥桑基鱼塘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力,通过基与塘的水陆相互作用,自动调节水分和养分,缓解水旱灾害;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有机肥料,极少使用农药、化肥,低消耗、少污染、无浪费。桑基鱼塘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所形成的“桑茂―蚕壮―鱼大―泥肥”的良性循环,充分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朴素的生态文明意识。另一方面,自然界通过桑基鱼塘生产方式,较好地保持了生态平衡,实现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自然生态结构稳定,功能运转良好。1.4.3资源在持续利用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桑基鱼塘因内部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耗损,故在桑基鱼塘盛行的数百年间,珠三角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光热资源等自然资源总量能基本保持在一定水平而得到永续利用。与此同时,桑基鱼塘区因桑地与鱼塘的合理匹配,基与塘的相互作用,确保了一定的绿地与湿地,减轻的水旱灾害,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充分说明了桑基鱼塘对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桑基鱼塘兴起以后,珠三角一直保持较强劲的发展势头,经济繁荣、社会稳定,领先周边及其他同类地区,成为广东的经济中心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基地。2珠江三角洲桑吉鱼塘的现状和问题2.1桑基渔村e据史料记载,桑基鱼塘自明代中后期在珠三角产生以后,经历了三次发展高潮,于20世纪20年代进入鼎盛期(1),当时桑基鱼塘规模宏大,集中连片,总面积达13.5×104hm2,以顺德、南海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北起今广三铁路,向西越过西江干流,西南伸向江门新会,南部到达中山石歧,东部跨入番禺(图2)。1929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生丝市场萧条,珠三角桑基鱼塘迅速衰落。至1949年,总面积仅存1.2×104hm2,不足20年前的1/10。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曾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使这一古老的生产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复苏,规模一度扩大。但到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珠三角桑基鱼塘出现三大变化:一是向粤西、粤北等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区域转移,二是由桑基逐步让位于花基和菜基,三是基塘用地被改造为工业用地或城市建设用地,从而导致桑基鱼塘大面积萎缩和被取代。如今,珠三角桑基鱼塘总量已不足200hm2(图3),零星分布于顺德、南海、花都等一些观光农业园内,其功能也不再像传统的桑基鱼塘那样以农业生产为主。可见,如果再不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闻名一时的桑基鱼塘将不复存在。2.2桑基发挥技术支撑体系的传承与保护随着珠三角桑基鱼塘生产方式的衰退,与之相关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逐渐被遗弃或消失。昔日的蚕室、茧站、丝厂等桑蚕生产场房大多被拆除或被改造而挪为他用,侥幸保存下来者亦破败不堪、摇摇欲坠。桑筐、蚕箔、蚕座、鱼篓、活水窿船和丝车等桑鱼生产的器具被遗弃在乡民杂屋的旮角里,遭虫蛀锈蚀,大多已斑驳陆离、残缺不全。因“蚕娘”、“鱼公”(桑鱼生产技术高超者之俗称)相继谢世,桑基鱼塘的传统生产技艺逐渐失传,一些与之相关的民间信仰和节庆礼仪等非物质文化也被淡忘而濒危。当代人,特别是年青人对先辈们耳熟能详的桑基鱼塘已倍感陌生。笔者曾以问卷和访谈形式随机调查了198名珠三角青年人,结果显示,54.5%的受访者没见过桑基鱼塘,78.7%无法详细描述桑基鱼塘,更不用说从事过桑基鱼塘生产或熟悉其技艺(表1)。可见,桑基鱼塘文化已严重濒危。2.3桑基淡水文化的价值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业景观和生产方式,人们对桑基鱼塘的认识存在许多不足,对它的评价也有一些误区。具体表现如下:注重其经济效益的评估,而忽视或没有充分认识到其独特的生态效应与文化效应,对其文化遗产价值更是认识不足;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有形价值而忽视无形价值等。笔者对珠三角青年人的调查显示,72.4%的受访者不知道有世界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更不知道桑基鱼塘具有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而应受到保护。甚至有人认为在城镇化、工业化背景下,因桑基鱼塘的经济收益明显低于现代工业和房地产业,故而断言桑基鱼塘已不合时宜,已完成了历史使命,走向消亡乃理所当然,没有保护与利用的价值和必要。3桑吉池塘的保护和使用对策3.1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利用设立世界遗产,对于保护世界稀有资源和传承优秀文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导向意义。大量事实表明,通过申报世界遗产,许多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可得到良好保护与利用。作为世界遗产的一部分,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设立无疑为传统农业模式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有效范式,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对传统农业的评价与利用,纷纷尝试从农业文化遗产的角度加强对当地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生产方式,珠三角桑基鱼塘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我国也是全球不可多得的农业文化遗产,有必要通过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来加强其保护和利用。申报农业文化遗产,科学评估其价值,不仅可以提高珠三角桑基鱼塘的知名度,而且可以增强人们对桑基鱼塘保护利用的信心和决心,拓展桑基鱼塘发展新思路、新途径。为此,建议加大对桑基鱼塘的宣传、认识,尤其要从学术的高度对其展开系列研究,全面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和遗产价值,让民众充分认识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意义,营造农业文化遗产申报氛围,及时将遗产申报纳入政府决策计划,成立遗产申报领导小组,抓住时机正式启动遗产申报工程,争取其早日列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名录。3.2新型养鱼剂和基塘模式当前,随着社会发展,水土资源和经济条件发生改变,作为雏形的生态农业,桑基鱼塘的结构与功能也应该与时俱进、升级换代。在基面种植上,应因地制宜地改革传统的作物种类与种植方式,扬弃单一的桑树种植,改种一些产值更高、社会需求更大的花卉、蔬菜和果木等,形成花基鱼塘、菜基鱼塘和果基鱼塘等新型基塘模式。在鱼塘养殖上,改进传统的“广东水产养殖法”,在四大家鱼的基础上,增加鳗鱼、鲈鱼、水鱼和虾等优质高效品种,提高鱼塘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同时,构建立体种养模式,优化基塘结构,增加和延长食物链和生产链。在塘中养鱼、基面种花种菜的基础上,增加水面养鸭,基面养鸡养猪,基边建沼气池,基面作物实行轮种、间种和套种,多层次、高效率地循环利用物质与能量。促进农牧渔结合、种养一体,大力开展农产、水产深加工,实行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协调发展,构建具有水乡特色的集约化、商品化、资源节约型的现代生态农业模式。3.3旅游休闲与教育价值桑基鱼塘既是古老的土地利用系统,又是独特的农业文化景观,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特别是对于旅游资源不太丰富而居民出游能力又很强的珠三角来说,其旅游开发意义尤为突出,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当前,桑基鱼塘的农业生产效益已微不足道,但其旅游休闲与科普教育价值却与日俱增。回归自然、返朴归真是人类一种天性。长期被城市工业化和钢筋混凝土禁锢、被现代空调机困忧的人们,渴望走出城区、走向乡村,走出厂房、步入原野。面对叠翠的桑园、丰收的鱼塘,必定心旷神怡,活力倍增。目睹桑、蚕、丝及其生产器具,怀旧的老年人可追忆桑基鱼塘的昔日繁盛,为“南国丝都”、“广东银行”等盛誉而自豪;年少者通过参观和考察桑基鱼塘生产场景与工艺,领略这一特殊生产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达到长知识、受教育的目的。近年来,顺德锦华农业生态园、新世纪农业园、长鹿农庄、南海西樵山、广州桑宝园等桑基鱼塘景观的成功开发与利用,顺德博物馆及南国丝都博物馆桑基鱼塘生产场景与器具的大规模展出,都充分显现了桑基鱼塘旅游开发与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良好前景。3.4生态安全面临的形势水和森林是现代化城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城市综合体安保劳务派遣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股权变更合同样本2篇
- 2024年标准林地出租协议样本版B版
- 2025年薄涂型地坪漆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度互联网+行业劳务派遣与市场推广合同3篇
- 2024年赣州环保工程承包合同
- 2024年版电子竞技赛事组织合同
- 2024年美术培训学校聘请美术教学研究专家服务协议3篇
- 2025版汽车抵押贷款服务专项合同
- 2024年甲乙双方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与运营的合同
- 立法学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
- (优选)离散元法及其应用课件
- 简约中国风水墨山水工作总结通用PPT模板
- 脚手架计算书-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句子的成分》定稿课件
- 清华大学《大学物理》习题库试题及答案09磁学习题
- 目标成本限额指标
- 最易懂的杰普逊航图学习课件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计算书(Word)
- 加油机拆卸安装方案
- 国画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记录(共9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