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例高脂血症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_第1页
316例高脂血症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_第2页
316例高脂血症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_第3页
316例高脂血症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6例高脂血症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血脂是指血浆中的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脂(tg)高于正常水平的代谢性疾病。中医学中并无“高脂血症”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将其归属于“痰湿”、“浊阻”、“肥胖”、“血瘀”等范畴,临床辨证分型复杂。高脂血症作为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其发病及中医证型分布必然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变化。因此,本研究通过对高脂血症中医证型分布进行临床研究,探索发现其规律,为补充、完善现有的高脂血症中医辨证标准提供临床依据。数据和方法1诊断标准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及分类、分级标准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2血脂水平是否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高脂血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年龄18~80岁;(2)虽服用调脂药物,但血脂水平仍符合诊断标准者。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0.5年内曾患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后患者;(3)在被调查期间患有感冒、急性胃肠炎等急性疾病,对证候判断产生干扰者。3高血压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收集2009年1—6月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院、珠江医院以及深圳市人民医院的中医科和内分泌科高脂血症住院患者共316例,其中男性174例,女性142例,男女比例1.22∶1;年龄26~77岁,平均53.12岁。4般资料及调查员相关情况调查根据文献调研结果、《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候条目,并参考文献,设计《高脂血症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生活习惯、家族史、高脂血症病史、体格检查、既往史、辅助检查、54项中医证候条目池,可能出现的单证和复合证型、血脂分类和分级、合并症等。调查员须是中医科或内分泌科共2名高年资住院医师以上中医师,掌握调查表的全部内容等,经统一培训后,方可进行临床调查。调查员在问诊时准确记录患者信息,并结合单证辨证标准进行初步辨证,再根据单证进行复合证型判定,每份问卷最后须经专家审核。6统计方法结果1不同年龄的重度抑郁患者的性别分布表12表2显示了患有骨质疏松症住院患者的证书的分布3表3显示了患有多发性疾病的住院患者的常见复合综合征分布4血脂组成中两种类型的划分将316例高脂血症患者按照血脂分类标准分成TC增高型、TG增高型、混合型(TC和TG均升高者)、混合型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型4个类型,其中以混合型合并低HDL-C型最多,其次为混合型,且肝郁脾虚证在高脂血症4个类型中均占有最高的构成比。5轻中重例数分布将316例患者按照血脂水平分成轻、中、重3级,通过比较发现轻、中、重例数分布存在差别,表现在以轻度高脂血症多于中度和重度高脂血症;肝郁脾虚证型在不同血脂水平的高脂血症中均占有最大构成比,并随血脂水平升高而比例增大。6高血压合并症患者肝郁脾证分布对316例患者进行分析,发现高脂血症住院患者大多合并其他代谢性疾病,单纯高脂血症较少,而高脂血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较多;肝郁脾虚证在高脂血症不同合并症中均占较大比例,其中在合并糖尿病组所占比例最大,为27.68%(31/112)。此外,高脂血症合并代谢综合征组中其他证型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其他组,占48.65%(18/37)。同时使用χ2检验进行两分类变量的关联性分析,可知高脂血症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其合并不同疾病之间无相关(P>0.05)。中医证型分布规律高脂血症患者多伴有不同合并症,尤其在住院患者中更是如此。单纯的高脂血症多在体检时发现,且多无明显临床表现。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脂血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今后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及药效评价提供临床指导。本研究得出的高脂血症5个主要复合证型为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痰瘀内阻证和阴虚阳亢证。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中高脂血症中医证型比较,其分布表现为有3个相同证型(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虚阳亢证)和2个不同证型(《指导原则》为气滞血瘀证和痰浊阻遏证;本研究为肝郁脾虚证和痰瘀内阻证,且肝郁脾虚证占比例最大,为35.44%。对于这种主要证型分布规律的差异,如肝郁脾虚证的出现,从证候具体表现及内涵看,《指导原则》中气滞血瘀证主证为胸胁胀闷,走窜疼痛,心前区刺痛;本研究中肝郁脾虚证主证为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胸胁或少腹胀闷疼痛,喜太息,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可见,《指导原则》中气滞证的临床表现已包含在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表现内,不过肝郁脾虚证以情志异常即“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为主要表现,而血瘀证表现不明显,这是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分析这种差异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由于病情轻浅,病程短,血瘀证的表现尚不明显,在证候分析统计时,以主证辨证法辨为肝郁脾虚证;二是从病因病机学角度分析,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压力逐渐加大,人们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焦虑、抑郁的状态,情志致病,首犯肝脏,肝脾相关,进而呈现一种肝郁脾虚证的客观表现。且高脂血症中医证型在不同脏腑的分布也表明,与“肝”相关证最多,为194例,占61.39%。这与前期提出的高脂血症以“肝失疏泄”为中心的中医发病模式“社会生活方式变化—机体功能情志变化—肝失疏泄—高脂血症”不谋而合。另外《指导原则》中单纯的痰浊阻遏证转为痰瘀内阻的复合证,笔者从藏象理论和病因病机理论分析,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迈体虚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导致气血津液代谢障碍,酿生病理性痰浊瘀血,其又可以作为致病因素,导致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和加重。因此,高脂血症痰浊、血瘀多同时并见,痰瘀内阻证成为高脂血症的主要证型,不过在不同患者中其表现轻重不同,决定其是否作为主要证型出现。可见,尽管本研究病例数相对较少,地区相对局限,但本次调研结果为今后进行大规模证候流行病学研究及完善现有高脂血症中医辨证诊断标准的必要性、可行性提供了客观依据,奠定了坚实基础。本研究根据患者血脂类型和水平对其进行了高脂血症分类、分级,分别探讨了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即肝郁脾虚证在高脂血症4个类型及轻、中、重分级中均占有最高的构成比,说明肝郁脾虚证可能是影响脂质代谢的核心证型。高脂血症常见中医证型在不同合并症中的分布情况表明,高脂血症中医证型与其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代谢综合征并无关联,说明合并症对高脂血症的证候从统计学上看无明显影响,其证候相对稳定、可靠。为进行大规模临床证候调研提供了数据参考,提示进行调研时,可以纳入高脂血症合并上述疾病的患者,研究结果将大大增加其临床应用价值。对高脂血症的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型合并低HDL-C型最多见,其次为混合型高脂血症,总计混合型189例,占59.81%,说明高脂血症患者半数以上为TC、TG升高同时并见,且多伴有低HDL-C,提示临床需要的是兼具降TC、TG和升高HDL-C3种作用的药物。因此中药调脂药多成分、多靶点作用具有一定优势,前景广阔。5中医证候及证型高脂血症中医单证及复合证型辨证标准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诊断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等。(1)单证是指介于证素与证型之间的研究单元,是病性和病位的有机组合,亦可是某一个或两个病性证素组成一个单元。(2)复合证型一般是由2种或以上代表病位和病性证素相互组合而成,按主证辨证法进行。如肝郁脾虚证=肝郁证(主证)+脾气虚证(主证)+痰浊证或瘀血症(次证),可辨为肝郁脾虚证兼痰瘀证,以主证辨证,只辨为肝郁脾虚证。虚热证作为肝肾阴虚证和阴虚阳亢证的次证,未体现在复合证型中。将每例患者中医证候调查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多个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6例高脂血症住院患者各年龄段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316例高脂血症患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