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骆小所先生的修辞学成就
罗晓树(1968-),云南陆良县人,现代语言学,国家突出贡献专家。骆小所先生的修辞学研究,始于70年代末,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除出版了在语言学界影响较大的《实用修辞》、《修辞探究》、《艺术语言学》、《现代修辞学》、《语言美学论稿》、《修辞学导论》、《艺术语言再探索》等7部个人专著外,还主编合著出版了《汉语言专题研究》等16余部(套)书,在《语言文字应用》、《修辞学习》、《学术探索》等学术刊物发表了艺术语言研究及修辞学研究论文92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7篇。他的《艺术语言学》、《现代修辞学》、《语言美学论稿》被专节写进了郑子瑜等主编的《中国修辞学通史》和《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等著作中,日本出版的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中的《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也专节作了评介,《修辞学习》、《学术探索》、《语言文字应用》等发表了28篇评论文章对他的研究论著进行了评论,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修辞探究》获云南省1979-1989年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艺术语言学》获云南省1990-1992年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现代修辞学》获云南省1993-1995年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语言美学论稿》获云南省1996-1998年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他主编的《现代语言学理论》获云南省1996-1998年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他主持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面向21世纪语言课程体系建设”项目获2001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他的研究不拘泥于传统语言学研究的格局,形成了自己较为系统的理论和研究风格。一、是语言与思维的统一传统语言学只限于对“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范”的纯语言研究,仅仅对语言作静态的结构分析,忽视了对语言作动态的描写,把具有较强表现力的艺术语言视为不规范。导致语言研究脱离话语交际,特别是文学创作的实际。为适应语言交际的需要,1986年和1988年,骆小所先生在《实用修辞》和《修辞探究》中,深入探讨了变异语言的问题,并在《修辞探究》中系统提出表层修辞和深层修辞理论。以后又连续发表了与其有关的三十多篇系列论文,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实用修辞》一书,用新的研究方法,紧密结合教学和人们使用语言技巧的实际,从修辞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总结和探究修辞规律。认为,修辞学是一门多科性的学科,它介于文学与语言学之间。它植根于书面语和口语的土壤之中,和语言学中的语音、词汇、语法、标点符号有关,和逻辑有关,和文学、美学、心理学有关。在分析各种修辞现象时注意了“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在修辞方式上总结出70余种,并用模糊语言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分析了部分修辞手法2,开拓了修辞学研究的新境界。如果说《实用修辞》是骆小所先生对变异语言进行研究的开端的话,《修辞探究》则是其理论的正式形成。在这本书里,他“以汉语语言实际为依据,在中国修辞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表层修辞和深层修辞的理论。”1他认为,表层修辞的辞面和辞里完全一致,辞面和辞里没有离异性,它所运用的词语能直接表达概念、判断、推理。深层修辞辞面和辞里不一致,具有离异性,它的表层只是语言现象,深层才是实质。深层修辞是对辞的破格使用。深层修辞所选用的辞语辞面与逻辑内容不一致,辞里则与逻辑内容完全一至,可以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概念、判断和推理。修辞中的设问、反问、摹状、排比、层递、对偶、迭现、相反相成等是表层修辞。修辞中的比喻、拟人、夸张、跳脱、反饰、移就、双关、反语等是深层修辞。深层修辞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使人难以思议、难以捉摸。为了解开修辞学中这一“斯芬克司之迷”,《修辞探究》用大量篇幅从变异艺术、词的动态使用性、使用深层修辞时心理的非自觉性以及使用深层修辞时的情感冲动、主体的超越性和心理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深层修辞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一般语言的基本功能是表述功能,深层修辞的功能不同,它的基本功能是表情功能。深层修辞利用词的特殊组合即反常组合来实现。它把人们的意识从常识的樊笼中解放出来,它具有对语法规范的偏离性,即冲破语法、逻辑的框框。它是一种“无理而妙”的美感语言。《修辞探究》是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修辞学专著。F·D·索绪尔说过:“语言学的确实地位将由心理学家去决定。”3语言和思维的问题是个先导性的问题,它总是直接影响着语言学及各个分支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传统语言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4强调语言和思维的一致性,把语法、逻辑作为修辞的基础,凡是不符合语法、逻辑框套的,就被认为是“不规范”的语言而加以排斥。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语言和思维并不总是一致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矛盾。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语言学的理论基石。《修辞探究》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正视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矛盾的现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层修辞理论,对冲破逻辑、语法樊笼,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的所谓“不规范”的变异语言进行了科学的阐释。它符合话语交际的实际,经得起语言实践的验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深层修辞理论是骆小所先生整个修辞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对修辞学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1。《修辞探究》出版后得到了修辞学界专家和同仁的高度评价。著名语言学家张寿康教授在《开拓创新探索求实——推荐〈修辞探究〉》一文中评论说:“《修辞探究》是一部很有新意,具有科学性和较高理论价值的修辞学研究专著”,它“在修辞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表层修辞和深层修辞的理论”;陈广德等在《深层修辞理论研究》一文中指出:“深层修辞理论是骆小所先生首次提出并建立的修辞学新理论。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它为进一步繁荣汉语修辞学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5二、创立艺术语言学1992年9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骆小所先生的《艺术语言学》,成为学术界第一部研究艺术语言的专著,它建立了一门崭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艺术语言指的是对语法偏离的语言,或者把它叫做破格语言。艺术语言表现思想和感情往往通过各种语项的超常设置来实现。从辞面和辞里的关系看,艺术语言也叫深层修辞。艺术语言的作用在于拉大辞面表层和深层的距离。它表面是悖理、病句、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但它深层却深藏着更特殊的含义。它往往不以语法规范为依据,追求的是更高的社会规范,表达的是难以言说之义。艺术语言是艺术化的变异语言。以索绪尔为鼻祖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研究纯而又纯的语言,而排斥了对言语的研究。把语言研究的重点放在对语言结构的分析上。把语言看作一个封闭的系统,认为“语言学的唯一的、真正的对象是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的语言。”3长期以来,传统语言学就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对语言进行静态的分析,却忽视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质属性。把艺术语言作为一种不规范的语言而加以排斥,导致了语言研究脱离语言交际和文学创作的实际,使语言研究走进了封闭的框套。在这种背景下,艺术语言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真空地带,成为“无人区”。骆小所先生敢为天下先,第一个进入“无人区”拓荒。率先跨出了系统研究艺术语言的第一步,创立了一门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这是骆小所先生适应学科建设的需要,经过多年不懈探索的结果。骆小所先生艺术语言学的创立,得益于他早年建构的深层修辞理论。深层修辞理论对变异语言(艺术语言)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释,得到语言学界专家和同仁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骆小所先生在深层修辞理论的坚实基础上,系统地发展了深层修辞理论,建构起艺术语言学的科学体系。艺术语言学实质上是深层修辞理论的升华。其内容包括:艺术语言是变异的语言艺术,艺术语言的语言特点,语境和艺术语言,艺术语言的精神特质,艺术语言的思维特点,艺术语言的心理分析,艺术语言的理解和欣赏,艺术语言的风格。骆小所先生创立的艺术语言学,为语言与艺术的接缘研究开辟了一片全新的天地。这一开拓性研究顺应了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之一是语言的接缘性,突破了以往为语言而研究语言的狭隘观点,进行语言现象与有关现象的综合研究,出现了第一代边缘学科和第二代边缘学科。著名语言学家王德春教授在《艺术语言学·序言》中指出:“这本书用文学、美学、心理学的理论来分析语言、研究语言,以动态的研究代替静态的描写,以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代替就语言而论语言的分析,这种探讨是可取的,值得提倡的。”《艺术语言学》出版后,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华东师范大学庞蔚群教授在《读〈艺术语言学〉有感》中指出:“《艺术语言学》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语言学专著,它是语言学界第一部研究艺术语言的专著,它建立了一门崭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6上海师大教授孙汝建博士在《评骆小所新著〈艺术语言学〉》一文中指出:“艺术语言学这门边缘学科,由云南师范大学骆小所教授首创……为语言与艺术的接缘研究开辟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填补了艺术语言研究的空白,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在1992年12月广州召开的修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一些专家评论说:“《艺术语言学》拓展了语言学研究的思维空间,填补了艺术语言研究的空白,它的出版是语言学界的大事,使语言学研究走向整体化和科学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7艺术语言学极大地拓展了语言研究的思维空间。它给我们如下的启示:第一,在研究方法上,应以动态的研究代替纯静态的描述。《艺术语言学》改变了以往就语言而论语言的,孤立地研究语言的方法,而把语言看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对其进行总体把握。把语言研究同文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研究结合起来,发展边缘学科,扩大了语言研究的范围。这种动态的研究更有利于宏观上整体把握语言。庞蔚群先生对此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艺术语言学》“在语言学的动态研究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里树立起了一座丰碑。”6第二,《艺术语言学》既注重语言结构的研究,也注重语言功能的研究。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研究语言不能静止、孤立地偏于哪一面,但从我国语言学的研究来看,在语言描写上,仍然只重视语言结构和形式的描写,而排斥语义。也就是说,汉语研究重语言形式框框,轻语言功能。《艺术语言学》从汉语结构重意合,不重形合的特点出发,用变异理论全面深入地讨论了汉语功能,特别是艺术语言的审美功能。在理论上方法上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三、修辞学与语境理论1994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骆小所先生的又一部力作——《现代修辞学》。这是作者在新的理论指导下,力求建立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修辞学的理论和体系,在已经发表的许多论著的基础上重新建构而成的。它是《艺术语言学》的姊妹篇。“求实和创新是这本书的两大特色。”8修辞学是一门语言运用的科学,重在实用。新的时代给修辞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呼唤着修辞学走出书斋,更好地为我们的时代服务。《现代修辞学》顺应时代的需要,充分体现了改革时代的特点。它把修辞看作是社会化言语交际的艺术,把其研究扩展到现代社会口语和书面语交际的各个领域。从词语、句式、叙述方法的选择和准语言的运用,修辞选择的角度和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较好地体现了修辞学的实用性。还用大量篇幅论证了各种修辞格的用法和规律。对一些似同实异的修辞格式从较深的层次进行了比较,突出了它们的差异性,为学习修辞的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代修辞学》融进了骆小所先生80年代研究的一些内容和理论,更融进了90年代以来的一些新见解,为现代修辞学建构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它从较新角度揭示了修辞的源流和嬗变,总结了修辞学的兴衰史。骆小所先生认为修辞学的兴衰和它的研究范围有关,古代修辞之所以繁荣是因为它以“文”和“说”为研究范围。后来出现衰落是由于它缩小了研究范围,只限于对辞格的介绍和把“修辞”狭隘地理解为“修饰词语”。认为对修辞含义的理解决定着对修辞学研究范围的界定。认为修辞就是“修文”、“修语辞”。修辞是篇、章、句的系统,它包括修词、修句、修段。把一切修辞现象看作是修辞学研究的对象。认为修辞学研究的范围包括话语声音的配合、词语的运用、句的运用、准语言和有声语言的运用、风格的选择运用、语体的确定和运用、平语和修辞格的选择运用、文章的组织和布局方法的运用。这样,极大地拓宽了现代修辞学的研究范围,为修辞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现代修辞学》结合言语交际的实际,抓住动态研究的规律性,以语境理论作为整个现代修辞学的理论基石,设专章论述了语境和修辞的关系。骆小所先生认为,在现实生活中,言语活动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从语义的角度看,语言实践中只有言语表达时所显示的那种具体意义,而没有语言体系中的一般抽象意义。题旨情景是修辞的本质特征和核心所在。认为语境赋予修辞确切含义,语境决定修辞同义手段的选择和运用,语境决定修辞的优劣。强调语境是修辞的基础,修辞义其实就是语境义,从而揭示了修辞言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近年来,由于对修辞学性质认识不一致,使修辞学研究也步入了种种误区:如主张语法修辞结合,主张言语风格、语境、公关语言、言语交际等要从修辞学中分化出来,主张搞纯修辞学。《现代修辞学》对修辞学的性质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认为:(一)从修辞学的对象来讲,修辞学不属于纯语言学,而属于大语言学。纯语言学只限于对语言三要素的研究,它只研究到句,而修辞学研究到文。修辞还研究与文有关的一些内容,如语境和风格等。纯语言学研究语言,修辞学研究言语。纯语言学研究的是物理世界之真,修辞学研究的是心理宇宙之真。语法不是修辞的基础,它们之间是二项相背的关系。语法注重静态分析,修辞注重动态描写。(二)从精神特质来讲,修辞就是求美,它不属于科学部门,而属于艺术部门。(三)从与相邻学科的关系来讲,修辞学是一门边缘科学。它和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美学、文学、符号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思维科学等都有较密切的联系。对修辞学性质的再认识,为修辞学研究摆脱种种误区提供了依据。骆小所先生对修辞学性质的深刻论述,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关于修辞学性质的大讨论。这对进一步搞好修辞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教授对《现代修辞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华东师范大学濮侃教授也在《评骆小所〈现代修辞学〉》一文中指出:“骆小所先生的《现代修辞学》体现求实创新两大特点,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体现了90年代修辞学研究的水平,完善了现代修辞学的学术体系。”8四、《语言美学论稿》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从根本上讲,修辞学是以言辞和文辞为审美对象的科学。明代修辞学家杨慎早就指出,修辞的目的就是“唯求其美”,王力先生把修辞学比作“美容术”,陈望道先生也指出:“修辞学是研究文章上美的发表思想感情的学问。”修辞离不开美,把修辞学当作语言美学来研究,是修辞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张静先生在《修辞学论文集》第三集《前言》中指出:“作为努力方向,如果我们能够把修辞的研究同美学结合起来,同心理学结合起来……甚至进一步把修辞学当作语言(言语)美学来研究,我们在修辞研究上也许可以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1996年12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骆小所教授的《语言美学论稿》,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语言美学的学术专著。《语言美学论稿》把语言美学置于时代的、应用的立体内进行研究,探讨了语言的美学功能和交际功能,并以话语交际的美学功能为支撑点,从深层面上探讨了语言美学在话语交际领域的应用、语言美和社会角色、语言美的言语外形的变异性以及形式美和内容美相结合的修辞方式等问题。从根本上超越了把“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的语言”作为语言学唯一的研究对象的传统模式,把言辞和文辞作为审美对象进行考察,重在探讨语言的深层意蕴,使修辞学从语言本体的的形式美研究进入到一个开放的系统。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讨了语言的内容美问题。这样的研究,不是停留在语言的表层进行定势化的平行移动,而是深入到语言的深层挖掘其丰富的内涵,因而具有较强的理论穿透力和广阔的研究前景。《语言美学论稿》的最大特点是从艺术的角度而不是从科学的角度研究语言美学。这是语言学研究在理论上、方法上的重大突破,是骆小所先生修辞学研究的独到之处。骆小所先生认为,从精神特质来讲,修辞学属于艺术部门而不属于科学部门。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艺术之所以不同于科学,就在于科学是以物理之真对客体进行认识,艺术是以心灵宇宙之真,也就是以情感之真来评价客体。它是对客体的拟态化变形反映。所以,美的修辞言语应该是反映发话主体思想和情感的深层,充分显示发话主体的个性。《语言美学论稿》出版之后,很快引起了语言学界专家的重视。著名语言学家张斌教授、张永言教授、李宇明教授、濮侃教授等对该书给予高度评价。著名修辞学家宗廷虎教授在《评骆小所新著〈语言美学论稿〉》一文中评论说:“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修辞学研究现状是描写、归纳的研究较多,成就也很大,而‘说明’、‘阐释’的研究较少,……可喜的是,时至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我们终于看到了骆小所先生的《语言美学论稿》一书的面世,它可谓是真正朝‘阐释’方向迈进的一部力作,它具有很强的阐释力,这是该书的主要特色所在!也是他书不可比之处。”9骆小所先生经过长时间的思考,2001年又出版了一部新的力作《艺术语言再探索》,进一步充实、完善了艺术语言学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著名语言学家戴庆厦教授在本书《序言》和《艺术语言学理论体系的深化与完善——评骆小所新著〈艺术语言再探索〉》中评论说:“《艺术语言再探索》正是一部给人以深刻认识的语言学新著。它的理论特色是综合而又深入,继承而又创新,开放而又严谨,恢宏而又思辩,具有很强的理论性。”10复旦大学吴礼权教授在《语言的艺术与艺术语言学的建构——评骆小所教授的〈艺术语言再探索〉》中指出:“骆小所教授的《艺术语言再探索》深化了艺术语言学研究的理论……为中国现代语言学和现代修辞学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其理论恢宏,视野阔大,具有明显的前沿性和深刻的思辩性,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学术专著。”11骆小所先生的《艺术语言学》、《现代修辞学》、《语言美学论稿》等专著被专节写进了《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和《中国修辞学通史》等著作中,日本出版的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中的《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也专节作了评介,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著名修辞学家袁晖著《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12评论:“《现代修辞学》:首先,这本书对修辞的含义和学科性质论述得相当系统和深入;第二,作者在书中特别论述了准语言的运用;第三,作者对修辞荷载信息的理解和论述很有新意。”“这是一部很有特点的修辞学著作。”郑子瑜、宗廷虎主编的《中国修辞学通史》13评论说:“《现代修辞学》与同类修辞学著作相比,对修辞与语境的关系论述得较详细,颇有新意。对修辞格问题的论述较为全面,有自己的特色。”“《艺术语言学》是一部较为系统地探讨艺术语言问题的著作,对艺术语言的诸多特殊性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对于正确理解文学创作中语言的变异现象是十分有益的。”日本出版的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平成12年9月)中的《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指出:“骆小所的《现代修辞学》建立的是一种特重修辞理论、注重从‘选择’的角度阐释修辞运用规律的全新修辞学体系。……见解独到,阐释合理科学,是对中国现代修辞学理论的一大贡献。”“骆小所的《语言美学论稿》是一部开拓汉语修辞学研究新领域,并标志着汉语语言美学体系基本建立的力作。该书不仅首次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述了建构语言美学的意义,建立了汉语语言美学的整体框架系统,而且从实践上——即从口语和书面语两方面以美学的视角较为详尽地论述了汉语修辞的诸多问题,发前人所未发,自成一家之言。……因此,该书对中国现代修辞学的理论贡献是重大的。”五、主要学术贡献以上文字,仅是笔者以骆小所先生的几部修辞学专著为线索,对其主要学术贡献作的粗浅的阐述。骆小所先生为什么能够在修辞学研究步入困境的今天不断开拓前进呢?我们认为,除了具有超越意识外,与他富有开创性的研究风格分不开。1、汉语语言学研究骆小所先生和每一个许身于修辞学研究的学者一样,从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果,而是不断奋进求索。丰硕的成果,印记着他20多年来走过的历程:他提出了深层修辞理论;创建了艺术语言学这一语言学新的分支学科;建构了一个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修辞学理论体系;初步建立了汉语语言美学的整体框架系统。骆小所先生勇敢的探索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2、编写校本教材,接受专家专家的专家意见骆小所先生长期以来坚持以变异语言为研究方向,其开拓意义不局限于修辞学研究本身,而是涉及到了语言学研究中的难点问题。他提出的一系列系统的理论,对冲破逻辑、语法樊笼,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的所谓“不规范”的变异语言进行了科学的阐释,填补了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些理论空白。在此基础上,骆小所先生提出以普通语言学和艺术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两翼,建构新的、更符合言语活动实际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的设想。并组织云南师大语言研究所的同志,发挥群体优势,对现行的语言课程进行大胆的改革,主持编写了《现代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引论》、《修辞学导论》等教材。这些教材出版后,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语言学界专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时劳工合同范本
- 与企业有关合同范本文档
- 书籍委托销售合同范本
- 2024年温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招聘考试真题
- 加油站公司合同范本
- 2024年厦门市集美区杏东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温州文成农商银行招聘笔试真题
- 凤岗酒店蔬菜配送合同范本
- 2024年六安霍邱联合村镇银行招聘考试真题
- 《化工工程制图》完整教案
- 心肌梗死后心衰病例分享
- 洪恩识字识字卡(001-100)可直接打印剪裁
- 《单片机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 J-STD-033D处理包装运输和使用湿度回流和过程敏感设备
- 文联述职报告
- 四年级全册《劳动》课程知识点汇总精排
- SCI期刊的名称缩写与全称对照表
- 人本位医疗培训课件
- 水利工程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风险管控清单
- 桂西北丹池成矿带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