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区发展生态农业的现状与对策_第1页
东昌府区发展生态农业的现状与对策_第2页
东昌府区发展生态农业的现状与对策_第3页
东昌府区发展生态农业的现状与对策_第4页
东昌府区发展生态农业的现状与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昌府区发展生态农业的现状与对策

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的资本短缺、环境破坏和污染等问题,而且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这对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东昌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东昌地区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有利条件1.1地下水资源分布东昌府区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位山灌区,引黄便利,境内河流纵横,地下水资源丰富。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土地肥沃,不仅适宜多种植物生长,而且物产资源极为丰富,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2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还可以增强城市与农业的融合东昌府区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京九铁路纵穿南北,济邯铁路和济聊馆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围绕山东省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初步规划,聊城市积极争取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提出了建设“四路一枢纽”重点工程,同时,借助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邯济铁路复线、聊泰铁路建设的机遇,有效加强周边经济区域活动对聊城市的辐射效应,以更加优越的交通优势,再造“黄金大十字”。加之东昌府区“村村通工程”已基本完成,为发展生态农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大城市的资金、科技、人才资源,实现城市与农业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发展生态农业也有利于农产品打入大城市市场以及吸引城市居民前来观光旅游。1.3蔬菜、生养量近几年,东昌府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现已形成蔬菜、林果、畜牧、水产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为发展生态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共有果、菜、菌等20余个品种,建有冬暖式蔬菜大棚2.4万个,大中拱棚3.8万个,小拱棚18万个。无公害蔬菜面积2.33万hm2,年产量10亿kg;生猪饲养量达34.05万头,家禽饲养量1146.72万只,畜牧产值12.5亿元;养鱼面积达2184hm2,其中名优养殖面积508.33hm2,休闲渔业面积156hm2,渔业产量10991t,渔业年产值实现了3.28亿元。2东昌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2.1东昌地区生态农业发展2.1.1有机农产品实现“身份档案”、“网格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可以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的残留污染,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如本区0.28万hm2“甜翠牌”蔬菜基地,建立了有机农产品管理“身份档案”,统一编号;施土杂肥,挂粘虫板。共有西红柿等35个蔬菜品种健全了可追溯生产体系,并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国际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基地涉及的农户户均增收3600多元。目前,共有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54个,无公害和绿色认证的生产基地3家。2.1.2渠道防渗,截沙提质。在渠道为提高灌区水利用率,减少输水损失,节约用水量,本区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主要是大力改造渠道,提高渠道防渗、挟沙能力,减少了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广泛应用小白龙塑料软管灌水,并建设了滴灌和喷灌示范区;大力推行田间“小畦”灌溉、精耕细作等农业节水技术,如地膜覆盖、垄沟播种、抗旱剂等,在作物需水关键时期灌水,有效地提高了水利用率。2.1.3培育发展企业如本区的立海冷藏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东昌府区肉鸭产销协会,形成了基地+科技特派员+协会+农户“四位一体”的运营机制和“五统一”服务体系,至今协会会员已发展到356家,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民养殖户5000余户,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15000余人,每个养殖户年均纯收入可达2.4万元以上。目前,全区共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58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4家,企业联结生产基地3.33万hm2,直接带动农户5万户左右,农户人均增收101元。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本区的生态农业发展。2.1.4国家级景区和农业旅游示范区旅游产品本区作为农业大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先后成功开发了姜堤乐园、聊城植物园、堂邑民俗旅游区等国家级风景区和农业旅游示范点,其中国家AA级景区2处、AAA级景区2处,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强镇、旅游特色村各1处。2.1.5等其他空间栽植管该模式是在庭院内建沼气池,沼气池上建太阳能牲畜暖圈,并与厕所、太阳能浴室组合为一体,利用庭院其他空间栽植果树、花草,这种模式已经在闫寺街道办事处杏屯村全面实施。既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收入,较好地解决了家庭环境差的问题。2.1.6农民合作组织如利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平菇、双孢菇、鸡腿菇、毛木耳等食用菌的菌株选育、高效栽培、资源开发、菌种生产供应、技术培训指导,现已发展社员5003户,每户年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目前,全区现有各类农民合作组织213个,其中,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0多个,涵盖了粮食、蔬菜、林果、畜牧、水产、农机等各个方面,流通队伍5300余人,运销大户216家。合作社组织影响不断扩大。2.2东昌地区生态农业的主要实践和成果2.2.1生产基地绿化随着国际市场绿色壁垒不断升级,国内市场准入制度的不断实施及人们崇尚“绿色、健康”消费的兴起,本区进一步把推行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贯穿于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区干部群众无公害意识明显增强,化肥、饲料、农药施用技术逐步成熟,已成为全国第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2004年,本区农业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目前,全区无公害蔬菜可控制面积达到2.33万hm2,逐步形成了规模和特色。品种也正由单一蔬菜向畜产品、水产品、果品等多样化发展。2009年底2010年初本区验收通过2处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分别是福润肉鸡生产基地和成功公司的生猪生产基地,加上原来绿亚公司的绿色乌鸡蛋生产基地,本区现已有无公害和绿色认证的生产基地3家。生态渔业成绩显著,涌现出九州洼生态渔乐园、百卉荷香园、天运怡园等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集餐饮、休闲、垂钓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基地,全区规模休闲渔业基地达20余处。其中,九州洼生态渔乐园被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山东省旅游局定为“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2.2.2加工企业情况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本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迅速,正逐步走向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目前,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138家,总资产7.5亿元,带动生产基地3.33万hm2,增加就业岗位3.5万个。特别是企业的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如国泰集团、立海冷藏等大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年加工粮食70万t,蔬菜60万t,畜禽40万t,有力地促进了本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粮食、蔬菜、禽畜等流通、加工、种养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体系。2.2.3注重思想管理,水保基础设施不断优化一是抓好农村绿化美化。近几年来,本区紧紧围绕建设高标准平原绿化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这一目标,狠抓了绿色通道绿化、农田林网建设、以生态绿化村为主的村庄绿化、路河渠绿化,全区绿化美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全区有林地面积2.16万hm2,其中用材防护林1.93万hm2,经济林0.227万hm2,农田林网覆盖折实0.427万hm2。绿化示范村130个,其中28个被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村镇绿化折实0.867万hm2,林木总株数2800万株,活立木蓄积量99万m3,林木绿化率达到28.4%。另外,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本区每年建设30个生态绿化村。目前,全区已建成150个,其中省级认定的29个。二是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自2003年以来,先后投资990万元对扈庄、张炉集等6处扬水站34个机组进行了改造,显著改善了灌区用水条件,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同时,结合渠道衬砌改造,渠道堤防修筑了交通道路,进行了植树绿化,方便了工程管护和当地群众生活,改善了渠堤生态环境,增加了社会收入。三是抓好节水工程建设。为提高灌区水利用率,减少输水损失,节约用水量,开展了以U型渠衬砌、地下低压管道灌溉为重点的田间节水工程建设,对前程、乔庄、安太集、王铺等23条输水渠道实施了衬砌。通过改造,提高了渠道挟沙能力和入田泥沙比例,减轻了受益群众的清淤负担和沿渠沙化危害。同时大力推行田间“小畦”灌溉、精耕细作等农业节水技术,地面“小白龙”灌溉已得到普及,并建设了滴灌和喷灌示范区。目前全区已建成低压管道灌溉面积0.393万hm2,埋设管道长度32.8万m,U型渠衬砌长度14.1万m,滴灌示范区73.3hm2,喷灌示范区206.67hm2。同时争取中央财政投资,拿出106万元对闫寺李寨风沙片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四是抓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本区始终坚持“生态是借贷而不是继承”、“抓好节能减排就是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等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治、用、保”和“防、管、控、服”的水污染防治模式。在扎实做好污染监控、点源治理、综合利用的同时,促进生态的自然修复和良性循环,全区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2.2.4区域村委会建设整体推进一是抓好沼气池建设。2009年底2010年初全区新建沼气池达到680个,服务网点12个,全区累计建设沼气池10000余个,增收节支达2500万元。二是抓好村镇建设。2009年1—11月份,全区小城镇拆迁面积达5.5万m2,新建在建工程面积达9万m2,基础设施投资2000万元。目前,已编制完成区域村镇体系规划、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规划、农房集中连片建设或改造项目详细规划,全区开工建设农村新居10614户,其中整村建设9114户,分散建设1500户,危房改造560户。三是积极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同时,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已全部完成,大大改善了本区农村饮水状况,切实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2.2.5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本区通过强制行政执法与管理手段,突出抓好林业资源和水资源保护,严禁破坏性开发和污染,坚持积极性保护、保护性开发的方针,不断加大投入,提升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重点抓好了益华集团盛世天湖、姜堤乐园温泉度假和生态餐饮、聊城植物园湿地景观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生态游、休闲游;加快推进堂邑、湖西、凤凰等乡镇办事处旅游规划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游、文化游、乡村游;同时编制了生态旅游精品线路。3主要问题3.1土壤改良,危害日益加重一是废弃塑料残留。随着保护地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塑料薄膜的使用量迅速增加,每年全区农膜使用量1776万kg以上,其中地膜使用量约120万kg。农(地)膜的大量使用,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起到了巨大作用,但用后不注意回收,尤其是地膜自收率低,翻入耕作层内。一方面影响土壤结构,不利于作物扎根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另一方面,塑料中含有增塑剂和稳定剂等对作物有害的物质,长期在土壤中积累,会造成土壤结构的变化,破坏土壤生态系统。二是农药使用和包装物残留。本区每年农药使用量都在57万kg以上,特别是使用了大量的有机磷等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一方面有效地防治了病虫害,保护了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杀死了大量的有益生物,如食虫鸟类、天敌昆虫、蛇类、蛙类等,使得有害生物危害加重,以致再增加农药的投入,形成恶性循环。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农产品的残留问题逐年加重,造成人畜农药中毒和农作物药害,危害食品安全。农民使用农药后把包装瓶、袋等随地扔掉,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三是化肥施用残留。全区各种化肥年施用量约15万t,特别是大棚蔬菜,每年每667m2施用量达200kg,造成土壤板结、盐渍化,土壤微生物减少,农产品亚硝酸盐及重金属含量超标,品质下降,效益降低。四是作物秸秆焚烧。本区农作物秸秆年拥有量9亿kg以上,除少部分用作饲料、燃料外,大部分烧掉,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空气。大部分农户把秸秆堆积在村头、路口,成为农村新型垃圾。五是不良耕作习惯。大田只使用化肥,很少使用有机肥或土杂肥,而保护地使用化肥严重超过标准,造成土壤板结。由于机械化耕种面积逐年加大,连续使用旋耕犁,使得有效土壤耕作层变浅,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遇旱更旱,遇涝更涝,危害农作物的病原菌数量增加,使得土传性病害逐年加重,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还有就是作物连作,致使病虫害逐年加重,产量降低。3.2天气形势,这与自然不良习惯不符农村庭院环境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和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农村绝大多数农户仍在使用露天厕所;家禽散养,粪便随处可见;家畜粪便多数也是随意堆放,夏天苍蝇满天飞,雨天村内臭气浓。废旧塑料、破砖烂瓦、植物秸秆、纸片布头等生活垃圾到处可见。3.3缺少为农民服务的软件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农民需要优质种苗、肥料、技术和信贷等多方面的服务,但目前还缺少为农民服务的软件环境。有效的信息服务将有益于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以满足市场要求,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但目前给农民提供科技信息的渠道还不够畅通。3.4投入与先进地区发展投入差距较大生态农业建设投资大、见效慢,尤其在起步阶段。本区虽然在生态农业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先进地区比还有较大差距,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再加上投入比较分散,还不能发挥资金的整体效益和引导效应,多元化、社会化的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影响了生态农业的发展。4生态农业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双重任务和着力点当前,本区农业发展正处在新阶段的转折时期,面对经济和生态建设的双重任务,要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使得今后本区农业体制创新有新突破,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特色更加明显,农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推进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生态质量的提高。4.1实行农业双增收,提升农产品质量一是实行区域化战略。发挥区域资源特色和比较优势,实行差异性竞争,以规划为龙头,抓好蔬菜、畜禽、水产等优势农产品的开发,实现规模化生产,把生态农业文章做大做强。二是实行产业化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特别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营销业;结合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优化龙头企业布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结合土地流转,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承包农民土地,然后返聘农民务工,这样既有利于企业规模化生产,又能促进农民农业双增收。三是实行科技兴农战略。以现代生态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协调的良好生态结构;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以种子、种苗工程为抓手,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科技含量;同时尽快建立农业信息中心,开展全方位科技信息服务,为广大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到产后的系列服务。四是实行标准化战略。推行农业标准化管理,形成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发展格局,从而不断提高本区农产品竞争力和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占有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对农产品生产从田头到市场的监督和管理;着力打造生态品牌、生态名牌,整合现有品牌资源,加强品牌营销和运作。4.2大力推进生态产业持续发展一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抓好林地和土地资源保护,遵循生态优先,实行保护管理和开发并举。继续大力开展生态园林村庄的建设,在每年建设完成30个生态绿化村的基础上,对全区所有村镇普遍开展整治;同时着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严禁使用高毒农资,鼓励使用生物药肥,尤其对一些污染企业,要坚决关停。二是促进生态产业持续发展。以发展绿色经济为重点,启动绿色市场、绿色品牌、绿色企业、绿色基地等“四绿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同时挖掘其他农业旅游潜力,以人文典故、自然风貌、民间风情、绿色食品为特色,开辟农业旅游项目,在凤凰苑、姜堤乐园、四河头风景区、聊城植物园、金水湖休闲区、堂邑镇刘庄新村、堂邑镇葫芦种植加工基地的基础上搞好农村生态旅游开发,提高农业整体效益。4.3建立专业化的合作经济组织,强化农民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坚持民办、民有、自愿和多元化原则,以产业为纽带,采取互助合作、股份合作、行业联合等不同合作形式,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成一种真正的自由人联合体,培育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广大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到较高水平,进而不断完善,真正建立起组织有序、竞争有力、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规范政府行为,政府对合作组织的工作应转向以指导和引导为主,逐步强化农民在合作组织中的主体地位;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订单农业等契约合作方式保证农民利益,在发展壮大起来以后,应逐步使合作组织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其中按照合作制运行的合作组织,应逐步建立盈余按社员交易额比例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