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大麦2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_第1页
云大麦2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_第2页
云大麦2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_第3页
云大麦2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大麦2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云南省的小麦生产可分为两类:完全依赖降水的旱地小麦和不施用肥料的旱田小麦。大麦在云南省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及啤酒工业的发展,云南省大麦种植面积发展较快,到2010年种植面积已达20万hm2。云南省的地理、气候以及麦类栽培方式多样性等原因,使得云南省大麦生产用种多、乱、杂,产量低而不稳,因而选育并推广使用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啤饲大麦新品种是适应云南大麦生产的迫切需要。云大麦2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保山市农科所共同选育的一个啤饲兼用型大麦新品种。我们以云大麦2号历年在各级产量试验及不同栽培方式下的产量表现,分析了云大麦2号的高产与稳产性,为云大麦2号在云南省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1材料和方法1.1主要试验品种和试验量云大麦2号在昆明(海拔1900m)、大理(海拔1998m)、保山(海拔1670m)、临沧(海拔1460m)、楚雄(海拔1770m)、曲靖(海拔1862m)6个试点,于2005年(缺大理点)、2006年进行的品种比较试验,2008年的全省区域试验以及2008年在昆明点进行的田地麦栽培对比试验和保山进行的肥效等试验中的产量表现为本文分析的数据。1.2高稳系数sc平均数(ˉX)(X¯¯¯)、方差(SS)、变异系数(CV)采用常规计算公式;高稳系数(HSC)法以品种的平均产量(ˉX)(X¯¯¯)和标准差(S)与比对照CK增产10%的目标产量(1.10ˉXCΚ)(1.10X¯¯¯CK)计算出高稳系数(ΗSC)‚ΗSC=100(ˉX-S)/1.10ˉXCΚ(HSC)‚HSC=100(X¯¯¯−S)/1.10X¯¯¯CK,高稳系数越大,表示品种的高产稳产性越好。2结果与分析2.1云大麦2号的高产稳产性分析2.1.1云天麻2号的产量潜力从表1可以看出,云大麦2号在2005年度的品种比较试验中,在5个试点的平均产量为393.0kg/667m2,较云南省大麦统一对照品种S500增产7.9%,增产幅度显著,居10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在临沧点产量达到558.3kg/667m2,表现出了较高的产量潜力;2006年在6个试点的平均产量为387.9kg/667m2,较对照增产8.9%,居11个参试品种的第一位;在2008年的全省区域试验中,云大麦2号产量为349.3kg/667m2,较对照增产3.4%,居10个参试品种的第4位,以上数据表明云大麦2号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从云大麦2号在三个试验中的方差(分别为0.052、0.045、0.089)和变异系数(分别为26.4%、14.2%、22.1)来看,云大麦2号的参数虽不是最小(即最稳定)的品种,但与其它参试品种相比较,云大麦2号表现出了很好的稳定性;而从高稳系数来看,云大麦2号在三个试验中的数值都较高,分别为72.1%,84.9%和73.2%,分别居当年试验参试品种的第2、第2、第3位,充分表明了云大麦2号的高产、稳产特性。2.1.2不同地麦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了明确云南省新选育大麦品种(系)的旱地适应性,于2008年在昆明田、地两种栽培方式下对当年参加区域试验的新品系进行了抗旱性鉴定。从表2可以看出,在典型的旱地栽培方式下,新育成的大麦品种(系)产量较低,平均产量仅为176.2kg/667m2,在田麦栽培方式下,平均产量为359.5kg/667m2。地麦栽培较田麦栽培减产达51%,即仅为田麦栽培管理方式下产量的一半。这两个产量水平,与现阶段云南省麦类的产量平均水平即旱地麦180kg/667m2左右,田麦400kg/667m2左右较接近。同时由表2还可以看出,新选育的11个大麦新品种(系)中,在地麦栽培方式下,有6个比对照S500产量高。其中云大麦2号表现最为突出,在旱地栽培方式下平均产量为301.5kg/667m2,较对照增产131.2%,居11个参试品种之首;同时云大麦2号在旱地栽培方式下仅比田麦栽培方式减产18.8%,而对照S500减产61.9%,而甘早5号减产最大达77.9%,由此可以看出云大麦2号具有较好的旱地适应性。2.1.3不同施肥方式对专种肥力产量的影响为了研究云大麦2号的高产稳产性,于2008年在保山市农科所进行了云大麦2号(A1)对不同施氮方式的响应研究。该试验施尿素40kg/667m2,采用种肥60%、分蘖肥40%(B1);一次性作分蘖肥打洞深施(B2);种肥40%、分蘖肥30%、粒肥30%(B3)三种施肥处理,以啤酒专用大麦云啤6号(A2)和六棱饲料专用大麦保大麦8号(A3)作为对照。从表3可以看出,品种间产量为云大麦2号最高,保大麦8号次之,云啤6号最低;不同施氮法产量为种肥60%、分蘖肥40%的两次施氮法最高,种肥40%、分蘖肥30%、穗肥30%的三次施氮法次之,一次性作分蘖肥施氮法最低。最高产量组合是A1B1,产量474.4kg/667m2,其次是A1B3,产量471.1kg/667m2,第三位是A1B2,产量431.1kg/667m2。最低产量组合是A2B3,产量仅344.4kg/667m2。云大麦2号以种肥60%、分蘖肥40%的两次施氮法产量最高,种肥40%、分蘖肥30%、穗肥30%的三次施氮法次之,一次性作分蘖肥施氮法最低。种肥60%、分蘖肥40%的两次施氮法与种肥40%、分蘖肥30%、穗肥30%的三次施氮法相近,产量仅相差3.3kg/667m2,而比一次性作分蘖肥施氮法增43.3kg/667m2,增10%。同时多重比较分析表明云大麦2号3种施氮方法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云大麦2号对不同的施肥方式不敏感。而对照云啤6号和保大麦8号对不同的施氮方式反应不一,达5%的显著性差异水平。2.2云天麻2号添加量创历史推动云大麦2号育成后,育种单位对其进行了试验示范。2009年在云南省易门县(属麦类中产地区)对云大麦2号进行示范推广,对其中的0.8hm2进行了实收,平均产量472.8kg/667m2,较同田试验的啤酒大麦品种澳选三号增产57.0%,较饲料大麦品种V43增产18.8%。2009年4月17日,经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种子管理站等单位有关专家组成的省级专家组现场实收,在保山地区腾冲县罗坪村云大麦2号13.7hm2连片高产样板平均产量629.6kg/667m2,最高产量720.8kg/667m2,刷新了我国百亩连片大麦平均亩产和大麦最高单产纪录,创下历史新高。云大麦2号在云南省2010年进行的麦类高产创建活动中是主要的大麦品种,虽然云南省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但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的基础上,云大麦2号依然表现出了较高的产量潜力。2010年4月7日由昆明市农业科学院组织,邀请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昆明市农业局的专家对宜良县北古城镇大麦高产创建样板进行了验收,其中车田村王丛宝家的0.08hm2的“云大麦2号”产量达575.6kg/667m2。2010年4月27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邀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种子管理站、云南省农技推广总站、保山市农业局、保山市种子管理站、保山市植保站等专家对隆阳区“云大麦2号”及蚕豆间套种在隆阳区的连片百亩示范样板进行验收,结果“云大麦2号”百亩平均产量563.7kg/667m2,还可多收96.1kg/667m2的套种蚕豆,机械实收0.183hm2,折合产量642.4kg/667m2。2010年5月8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对丽江地区玉龙县金沙江河谷黎明乡实施的“云大麦2号”8.11hm2连片示范样板进行验收,平均产量614.5kg/667m2,并对其中的0.067hm2进行机械实收,产量712.9kg/667m2。云大麦2号在以上高产创建中的产量表现,表明了云大麦2号在云南省不同气候类型地区(从海拔1650m的昆明宜良到2300m的丽江玉龙)都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是一个集高产稳产于一身的啤饲大麦新品种。3独立开展耕地栽培高稳系数法综合了品种丰产性、稳产性两方面,能够把具有较高产量和平均稳产性的品种(系)选出来,可以为品种丰产性、稳产性测定提供理论依据。云大麦2号在3个产量试验中的高稳系数都居前三位,表明其不只产量高,而且稳定性较好,是一个集高产稳产于一身的啤饲大麦新品种。云南省大部分大麦种植在旱地上,在云南省主要大麦育种单位云南省农科院以及大理、保山、曲靖、楚雄、临沧等地市农科所中,仅曲靖市农科所在育种过程中采用地麦栽培管理方式,其余单位都是以田麦栽培方式进行,因而有必要对新育成的大麦品种(系)进行旱地栽培适应性评价。云大麦2号在典型的旱地栽培方式下,不仅产量高,较对照增产显著,且与田麦管理方式相比,减产幅度最小,表明云大麦2号不仅适应大肥大水的田麦栽培方式,且适应不追肥靠雨养的旱地栽培方式,是一个田地兼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