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资格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在中国,证书和职业培训制度是国家管理教育和劳动的重要方式。这是教育和培训各个方面发展的历史产物。在国家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这两者不可或缺地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两种制度在法律依据、结构、培养目标和方式等方面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并互为补充。然而长期以来,这两种证书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发展,对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突出表现在职业教育中重知识轻技能的传统学历教育观念与生产服务一线需要大批具有中等学历和较强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的矛盾上。因此,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相互沟通,是实现学历教育体系与职业培训体系接轨,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然而,实现二者科学而理性化比较与融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此我们还缺少足够的理论支持。本文针对“职业资格研究”这一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对国内外的理论研究状况和有关成果进行一次简短的回顾,以期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启示。一、知识与能力的定义与研究分析资格是从事某种活动所应具备的条件和身份。在实践中,人们常常将资格作为职业资格的同义词使用。在我国许多官方文件中,把职业资格定义为“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这里使用的概念存在着语义上的重叠,国外文献对“资格”的定义表达得似乎更为准确。如哈统等认为,资格是人们学到的能力与职业任务的系统化结合,是从事一种职业活动(有时也包括其他重要的生活实践活动)时能够应用和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或潜力,包括知识、技能和技巧。资格通常通过对某一领域的职业活动、学习内容以及与人相联系的能力说明来表示(哈统,1981)。实践中,一般通过对某一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总和来表示职业资格。资格是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结合和交汇点。这一重要特性,使得资格研究同时成为教育科学和其他许多社会科学重要的跨学科研究课题,如劳动科学、教育社会学、职业教育学、工业心理学和工业社会学等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与此有关的问题。然而,资格研究又是一个机构化(institutional)程度很低的研究领域,目前世界上几乎还找不到专门进行资格研究的研究机构、大学专业或讲座教授。二、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资格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能力要求和学习过程之间的关系。在人类当代史上,由于每过一段时间,在资格研究中总是会出现一些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综合性和基本性问题,因此,与资格研究在学术界地位截然不同的是,资格研究的成果却在整个科学研究和公共生活领域中常常引人注目1。在西方,大规模的资格研究兴盛于上世纪60~70年代。那时,资格研究不仅是教育科学,同时也是许多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重点。由于开始意识到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许多人甚至把资格研究看成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合适而又理性的教育政策,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那些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如失业等。从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在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进行的资格研究,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重点。过去,人们比较重视认知领域的能力,而对心智技能领域关注不足。20世纪后期以来,资格研究逐渐开始重视起情感领域和社会能力的研究。这样就出现了一系列常用、但看似自相矛盾的概念,如“跨功能的资格”(extrafunctionalqualification)和作为资格重要组成部分的“关键资格”,(又称关键能力,德语Schluesselqualifikation)和“核心技能”(coreskills)等,尽管它们与具体的职业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事实上对整个职业发展却有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目前,以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突出代表的个性特征(EQ)在职业资格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人们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因此,资格研究的下一项重点任务是,确定是否需要和如何把某职业资格要求中所必需的个性特征等与那些传统的、系统化的正规教育的典型教学内容区别开来。由于传统教育只能为学生将来的社会化过程(socialization)提供有利的条件而本身并不是社会化过程的环节,因此,教育学的资格研究必须解决如何通过整体化的社会化措施将那些对职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能力(如关键能力)纳入到正规学校教育中去的问题。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资格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教育与工作”和“教育培训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并在“工作”、“工作对职业活动的要求”、“对职业有重要影响的个性特征”以及“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之间建立起一种通畅而和谐的关系。事实上,这种关系在多数情况下并不明显,而且随着职业工作任务综合化和复杂化的进程变得越来越难以把握。通过分析文献发现,国际资格研究的基本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与职业资格内容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是职业资格的结构问题,它们都与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两方面的研究成果的特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技术发展对能力要求影响的结果分析直到十几年前,由于受机械唯物主义思维方式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技术决定论(autonomoustechnology)一直都是资格研究的主要指导思想,即人们按照“技术”和“物质”的特性要求来确定资格要求。然而,目前人们已经逐渐学会从更多的角度来看待社会发展与资格的关系,实现这一历史性突破的转折点就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研究报告《改变世界的机器》(沃马克等,1990)。进入20世纪后期,现代生产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的推广,使得企业劳动组织方式发生了以“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为典型代表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才的资格要求和人力资源开发策略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如水平岗位分工被灵活、整体性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综合工作所代替,企业对员工的能力要求有了明显的拓宽,如在工作中具有一定安排计划、判断决策、分析复杂系统的能力以及不断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和相互合作的品质等。这样,劳动组织和分工发展成了优化职业资格的重要因素和途径。尽管如此,在资格研究中确定资格要求变化的灵感仍然首先是来自对技术发展和进步的感悟,如在国际上,探讨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的后果一直是近年来资格研究的热门课题,最为著名的成果如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在我国,这一研究课题被扩大到了几乎所有重要的新技术领域,如数控、电子和汽车技术等。2004年教育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颁发的《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关注企业的最新技术发展,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育部,2003)。由此看来,在探讨技术发展对资格要求和教育培训带来的后果时,尽管技术不是惟一的因素,但留给人们的回旋空间也并不广阔。这恰恰说明了职业分析对教育发展、特别是课程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所在。然而实践中也有一些反面的例子。如著名的马普(Marks-Plank)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在“教育体系”和“就业体系”之间有时并没有人们所相信的那种“功能上的从属关系”,因此世界各国劳动大军中都吸纳了大量的、其资格并不能满足要求的从业人员,但他们的资格和能力也都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全国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显示:用人单位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仅占总需求人数的45.7%(中国劳动力市场网,2004);很多企业,特别是合资企业在招聘工作中也明确提出只关注实际能力,而不注重求职者的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持有情况。研究还表明,现代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和经济技术规划时,不仅仅是考虑员工现有的资格水平,而且更加关注他们的整体资格结构和潜能(斯陶特等,1993)。因此,通行的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常把在职人员看作一个“事物存在”:他不仅仅是在职业资格标准基础上的一个被动的反应过程,而且更是一个在激励、价值观和能力基础之上的成长过程。另外,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如政治和经济管理制度、历史文化影响)对职业资格的制定和相应的工作评价也有重要的影响。如我国儒家传统思想沉积深厚,封建的官本位职业观念比较严重,因此,在职业资格的实践中,行政级别的作用也常常明显高于专业职业资格的意义。(二)结构、趋势预测的时期因素资格研究的另外一个中心任务是对职业资格的结构变化和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特别是中期预测。回顾历史,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人们曾经做出过内容截然不同的三种预测:1.工作流程智能这是按照泰勒(F.W.Taylor)“科学管理原则”进行生产管理的必然结果。据此,生产过程被划分成按照简单程序重复进行的操作,劳动分工详细,内容简单,领导和从属关系复杂,工作内容智能含量低。工人被分为多个工种的熟练工、半熟练工和非熟练工人,甚至工程师也分为设计、工艺、生产和设备工程师———即细致的水平分工,因此人们需要的仅仅是“部分技术工人”或“部分工程师”的资格(泰勒,1999),资格需求水平降低的趋势不可避免。2.技术工人的发展现状上世纪70年代,哥庭根(Goettingen)社会学研究所对欧洲制造业的劳动分工和资格要求的研究发现,资格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两极分化的趋势,即便是在技术工人层次也是如此。社会学家米克勒(O.Mickler)进而将“专业工作”和“技术工人”分为“初级”(primary)和“次级”(secondary)两个领域,并分别揭示了其对现代生产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意义(米克勒,1981)。至今,这一理论模式在资格研究领域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3.对社会、经济和技术的结构性变化不够重视到了上世纪80年代,人们通过对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对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资格与职业发展的研究表明,存在资格水平提高的趋势。人们普遍认为,对高等院校毕业生将有更大的需求。可以看出,不管是教育、劳动主管部门还是企业,要想培养符合经济发展和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员工和对劳动力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必须进行科学和可信的资格分析。然而,进行科学而可信的资格分析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在整个社会水平岗位分工逐渐弱化的发展趋势下,要想对职业工作行为进行准确而详细的分析、评价、测量和总结变得越来越难,而用传统的岗位分析和工作分析方法(如DACUM2法)得出地结果的信度也越来越成问题。这样,在讨论社会、经济和技术的结构性变化对资格研究产生的影响时就产生了的一种极端意见:在现代劳动世界中,职业和职业教育培训已经失去了与技术、经济和劳动组织发展的直接联系,即出现了“去职业化”的发展倾向,有的教育学工作者甚至认为很难再对人才的资格做出具体而明确的预测,认为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专业设置已经不能满足资格快速变化的要求。因此,按照职业和专业形式组织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这一目的只能通过提高人的总体素质来达到。这一观点自然首先遭到来自技术领域专家的强烈反对。三、资格发展预测研究从国外职业教育与资格研究的发展历史来看,资格研究最早试图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劳动者通过职业教育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即根据技术的现实发展水平提出相应的资格要求,以保证人们能够通过教育培训胜任工作要求。这时,研究的重点是对资格的内容及其实际效用进行分析和评价。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发现按照现有模式开发的课程总存在教学内容和培训形式不能满足经济、技术和社会快速发展需求的滞后效应,造成从业人员职业能力上的缺陷。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尝试针对技术发展预测提出相应的人员资格预测,并着手开发用于早期和持续观察职业资格发展趋势的工具。这样,资格研究的重点就转向了资格发展预测研究。其主要探讨的问题是:1.在快速变化的当今社会,对整体社会发展趋势的持续和系统性观察是建立早期预报体系的基础。为此,如何建立专门工具或方法,允许在不考虑具体职业和职业资格的情况下,观察社会发展现象的早期形态,并将其与职业资格的可能联系进行评估。2.对领域(domain)内的专业文献和专家意见进行评估,特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专用锌渣采购合同版B版
- 2024年全面修订版雇佣劳务协议版B版
- 2024年债务转股权实施细则协议版B版
- (2024版)居间工程介绍合同的培训指导
- 2024年室内涂料施工服务协议一
- 2024年家庭教育服务协议标准格式范本版B版
- 2024年养殖业合伙人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度公私合作特许经营权益合同一
- 2024年家庭灭蟑服务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土地使用权购买合同与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教材
- 《中国人 你要自信》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 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论文(五篇)
- 分数的意义一等奖说课稿
- 多部位骨折临床路径
- 罗斯蒙特3051型智能压力变送器检修规程
- 中考语文专题07 理解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学生版)-2022年中考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解题36计
- 220千伏线路送电方案
- GB/T 6171-20161型六角螺母细牙
- GB/T 31914-2015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建设指南
- GB/T 18601-2009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