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六版)》性 格_第1页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性 格_第2页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性 格_第3页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性 格_第4页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性 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性格目录Contents第四节情感04.第三节性格的类型理论03.第二节性格的结构02.第一节性格概述01.05.第五节情绪理论06.07.第六节情绪理论第七节情绪理论绪论第一节性格概述一、性格的含义性格是人在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心理特征。性格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最早使用性格一词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提奥夫拉斯塔。性格原为雕刻的意思,后来转意为印刻、标记、特性。广义上的性格指人或事物互相区别的特征。诚实或虚伪、勇敢或怯懦、谦虚或骄傲、勤劳或懒惰、果断或优柔寡断等都是人的性格特征。性格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性格是稳定的,但又有一定的可塑性。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人格心理特征。二、性格和气质性格和气质都是人的人格心理特征,它们的关系十分密切。在西方,许多心理学家把性格和气质都包含在人格之中。在苏联,部分心理学家把气质包括在性格之中。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与性格相比较,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并且变化比较难、比较慢;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性,变化比较容易也比较快。性格和气质相互渗透、彼此制约。具有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同样的性格特征;具有同一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二、性格和气质三、性格的生理机制性格也是人脑的机能,由于性格的复杂性,目前对性格的生理机制了解甚少。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为探索性格的生理机制提供了启示。巴甫洛夫认为,性格的生理基础就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征和生活环境影响的“合金”。合金”的意思是指:一方面,人在现实生活影响下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受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征所制约;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环境下所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又掩盖或改变神经类型的特征。性格与大脑皮质的额叶密切相关,额叶受伤的患者在性格上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绪论第二节性格的结构一、性格特征的分析(一)性格的态度特征1.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的特征公而忘私或假公济私,忠心耿耿或三心二意,善于交际或行为孤僻,热爱集体或自私自利,礼貌待人或粗暴,正直或虚伪,富有同情心或冷酷无情,等等。2.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的特征勤劳或懒惰,认真或马虎,细致或粗心,开拓创新或墨守成规,节俭或浪费,等等。3.对自己的态度的特征谦虚或骄傲,自尊或自卑,严于律己或放任自流,等等。一、性格特征的分析(二)性格的意志特征1.对行为目的明确程度的特征目的性或盲目性,独立性或易受暗示性,纪律性或散漫性,等等。2.对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主动性或被动性,自制力强或缺乏自制力,冲动性,等等。3.在长期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恒心、坚韧性或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等等。4.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勇敢或怯懦,沉着镇定或惊慌失措,坚决果断或优柔寡断,等等。一、性格特征的分析(三)性格的情绪特征1.情绪强度特征2.情绪稳定性特征情绪强度特征表现为个人受情绪影响的程度和情绪受意志控制的程度。情绪稳定性特征表现为情绪起伏波动的程度。一、性格特征的分析(三)性格的情绪特征3.情绪持久性特征4.主导心境特征情绪持久性特征表现为个人受情绪影响时间久暂的程度。主导心境特征表现为不同的主导心境在一个人身上表现的程度。一、性格特征的分析(四)性格的理智特征1.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2.记忆方面的性格特征人在感觉和知觉方面的个别差异可以区分出:主动观察型和被动观察型,记录型和解释型,罗列型和概括型,快速型和精确型,等等。人在记忆方面的个别差异可以区分出:主动记忆型和被动记忆型,直观形象记忆型和逻辑思维记忆型,在识记速度上有快慢之分,在保持时间上有长短之分,等等。一、性格特征的分析(四)性格的理智特征3.想象方面的性格特征4.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人在想象方面的个别差异可以区分出:主动想象型和被动想象型,幻想型和现实型,敢于想象型和想象受阻型,狭窄想象型和广阔想象型,等等。人在思维方面的个别差异可以区分出:独立型和依赖型,分析型和综合型,等等。二、性格结构的动力特性(一)各种性格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由于性格特征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因此性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们有时还可以根据某人的一些性格特征去推知他的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例如,对待工作的态度特征方面表现出勤劳、认真的人,一般在性格的理智特征方面表现出主动观察和详细分析的特征,在性格的情绪特征方面表现出平静和容易控制的特征,在性格的意志特征方面表现出目的性和自制性等特征。二、性格结构的动力特性(二)各种性格特征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结合模式性格具有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人在一切场合下都以同一模式一成不变地表现出来。奥尔波特指出,人格特质除具有概括性和持久性外,还具有焦点性,即它与现实的某些特殊场合联系着,只有在特殊的场合和人群中才会表现出来。性格在不同场合,以不同的侧面表现,不仅不能说明人类性格的肢解和分裂,恰好说明了人类性格的丰富性和真实性。二、性格结构的动力特性(三)性格的可塑性性格是稳定的,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主客观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又在主客观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变化。例如,一个在家庭中过分受溺爱的孩子,形成了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征,但进入托儿所和幼儿园后,过的是集体生活,接受的是良好的教育,其不良的性格特征可以逐渐得到改变。一般来说,儿童性格容易受环境影响,而成人性格趋于稳定,不易受环境影响。但成人可以通过主动的自我调节来塑造自己的良好性格特征,克服不良的性格特征。绪论第三节性格的类型理论一、我国古代学者对性格的分类一、我国古代学者对性格的分类二、荣格的性格类型理论(一)一般态度类型个体的力比多的活动倾向于外部环境,就是外倾型的人;力比多的活动倾向于自己,就是内倾型的人。外倾意指力比多的外向转移;内倾意味着力比多的内向发展。外倾型(外向型)的人,重视外在世界,爱社交,活跃,开朗,自信,勇于进取,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内倾型(内向型)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常常沉浸在自我欣赏和陶醉之中,孤僻,缺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内向型人格的亚型:孤独型,思考型,丧失自信型,不安型,冷静型。外向型人格的亚型:社交型,行动型,过于自信型,乐天型,感情型。二、荣格的性格类型理论(二)机能类型1.外倾思维型2.内倾思维型3.外倾情感型4.内倾情感型5.外倾感觉型6.内倾感觉型7.外倾直觉型8.内倾直觉型三、弗洛姆的性格类型理论纯正的爱是以创造性为基础的,因此称为“创造性的爱”。弗洛姆重视爱的力量在性格培养中的作用,认为在创造性的爱中,自我会得到充分发展。创造性思维是由对客体的强烈兴趣和关心促成的。其特征是客观性,即个体对客体的尊重,对事物如实的了解。创造性思维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集中在事物的整体上,而不是一个方面。(一)创造性的爱(二)创造性思维三、弗洛姆的性格类型理论具有生产倾向性的人,其幸福感是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证明。幸福不仅是一种愉快的感觉,也是一种有机体增长的状态,给人带来活力、健康和个人潜能的实现。具有生产倾向性的人,其道德是自我的呼声,而不是从外部来的声音。他们的人格是自我指导和自我调节的,健康性格的人的行为指导是内在的。(三)幸福感(四)道德心四、霍兰德的性格类型理论这种性格类型的人具有爱好社交、活跃、友好、慷慨、乐于助人、易合作和合群等性格特征。适合从事社会工作、教师、护士等工作。这种性格类型的人具有好奇心、善于分析、思维精确、内向、富有理解力和聪明等性格特征。适合从事自然科学工作、电子学工作和计算机程序编制等工作。(一)社会型的人(二)理智型的人四、霍兰德的性格类型理论这种性格类型的人具有直率、随和、重实践、节俭、稳定、坚定和不爱社交等性格特征。适合从事农业、制图、采矿、机械操作等工作。这种性格类型的人具有感情丰富、想象力强、富有创造性等性格特征。适合从事文学创作、艺术、雕刻、音乐、文艺评论等工作。(三)现实型的人(四)艺术型的人四、霍兰德的性格类型理论这种性格类型的人具有外向、乐观、爱社交、健谈、好冒风险、支配和喜欢领导他人等性格特征。适合从事董事长、经理、营业部主任、营业员和推销员等工作。这种性格类型的人具有务实、有条理、随和、友好、拘谨和保守等性格特征。适合从事办公室、秘书、会计、打字员和接线员等工作。(五)贸易型的人(六)传统型的人四、霍兰德的性格类型理论四、霍兰德的性格类型理论五、其他的性格类型理论(一)培因—李波的性格类型理论英国心理学家培因和法国心理学家李波根据个体的智力、情绪、意志三种心理机能何者占优势,来确定性格类型。他们把人的性格类型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理智型的人以理智支配行动,依理论思考而行事,行为表现为稳定、谨慎;情绪型的人不善于思考,凭情感办事,但情绪体验深刻;意志型的人目的明确,主动地追求未来的憧憬,主动积极、果敢和坚韧,具有自制力。此外,绝大多数是中间类型,例如理智—意志型等。五、其他的性格类型理论(二)阿德勒的性格类型理论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根据个体的竞争性不同,把人的性格类型划分为:优越型和自卑型。优越型的人好强,总想胜过别人;自卑型的人有很重的自卑感,在活动中表现为退让、不与人竞争等特点。五、其他的性格类型理论(三)列维托夫的性格类型理论苏联心理学家列维托夫根据社会方向性和性格的意志特征,把学生划分为四种性格类型:①目的方向明确和意志坚强型;②目的方向明确,但坚持性、自制力有某些缺陷型;③缺乏目的方向性,但意志坚强型;④缺乏目的方向性且意志薄弱型。绪论第四节性格的特质理论一、中国学者的性格特质理论林传鼎教授在1937年曾用历史评估和心理测量法对唐宋至清代的34位历史人物进行特质分析,获得10种类型下的50个特质,如好奇、斗争、情绪、独断和志气等。在董仲舒的中国传统人格五因素理论基础上,燕国材教授和刘同辉教授,进一步提出“仁、义、礼、智、信”的特征和内涵。王登峰教授用“词汇学假设”研究方法,得出中国人的人格结构由七个因素构成: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才干、情绪性、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确立了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大”因素模型,对“大五”模型提出质疑,并编制了多种中国人人格量表。一、中国学者的性格特质理论王垒教授运用新的方法,要被试自由想象出描述人格的词,动态化地分析人格结构,发现了人格因素的三个方面:实际自我、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每个方面又包括几个因素。杨波博士建立了265个中文人格特质术语表,得出古代中国人4个人格因素:仁、智、勇、隐,组成的古代中国人人格维度,其中以“仁”为核心。这体现了儒家以“仁”为先,克己修身的特点。二、奥尔波特的性格特质理论(一)特质的含义奥尔波特把特质看作性格的基本结构单位。1958年,他曾提出几个性格基本单位:智能、气质特点、潜意识动机、社会态度、认知方式和图式(观察世界的方式)、兴趣和价值、表述特点、语体特点等。奥尔波特指出,特质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个性心理学用来测量个性的“活的单元”。相反,具有不同特质的人,对同一个刺激物,反应也会有所不同。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概括的,它不只是与少数的刺激和反应联系,一个特质联结着许多的刺激和反应,使个体行为产生广泛的一致性,使行为具有跨情境性和持久性。二、奥尔波特的性格特质理论二、奥尔波特的性格特质理论(二)特质的特点①特质不是有名无实的,而是一种实际存在于个体内的神经心理结构。②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③特质具有动力性。④可以由个体的外部行为来推测特质的存在,并且从实际中得到证明。⑤特质与特质之间只是相对的独立。⑥特质和道德判断或标准不能混为一谈。⑦行为或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能表明这种特质不存在。二、奥尔波特的性格特质理论(三)特质的分类奥尔波特首先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两类。共同特质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群体都具有的特质,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所形成的,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这是一种概括化的性格倾向。个人特质为个人所独有,代表个人的性格倾向。奥尔波特又把个人特质按照它们对性格的影响和意义的不同,区分为三个重叠交叉的层次:①首要特质。②主要特质。③次要特质。二、奥尔波特的性格特质理论(四)健康的人健康的人具有下列特征:1.自我广延的能力2.人际交往能力3.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4.具有现实的知觉5.专注地投入自己的工作6.现实的自我形象7.统一的人生观三、卡特尔的性格特质理论英国出生的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是用因素分析法研究特质的著名代表,他把特质视为性格的基本要素。他将奥尔波特所收集的一万多个形容性格特质的词归纳为171个,然后再将它们合并为35个特质群,称其为表面特质。他进一步把这些表面特质进行因素分析,得出16种根源特质。他认为,共同特质是用因素分析法得到的共同因素,个人特质是用因素分析法得到的独特因素。三、卡特尔的性格特质理论三、卡特尔的性格特质理论三、卡特尔的性格特质理论四、艾森克的性格特质理论(一)人格维度1.外内向外向的人不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在人格上具有情绪冲动和难以控制、好交际、善社交、渴望刺激、冒险、粗心大意、爱发脾气等特点。内向的人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非常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在人格上具有情绪稳定、好静、不爱社交、冷淡、不喜欢刺激、深思熟虑、喜欢有秩序的生活和工作、极少发脾气等特点。四、艾森克的性格特质理论(一)人格维度2.神经质神经质又称“情绪性”。1968年,艾森克等人指出,在这一维度上得分高的人情绪易变化,倾向于过度反应,体验到一种情绪后,不易恢复常态。情绪不稳定的人,表现出高焦虑、喜怒无常、容易激动。情绪稳定的人,情绪反应缓慢而且轻微,并且容易恢复平静,表现为稳重、温和,容易自我克制,不易焦虑。四、艾森克的性格特质理论四、艾森克的性格特质理论(一)人格维度3.精神质精神质又称“倔强性”,并非暗指精神病。它存在于所有人身上,只是每个人的程度不同。如果精神质表现得很明显,个体容易行为异常。在这一维度上得分高的人,被描述为“自我中心的、攻击性的、冷漠的、缺乏同情心的、冲动的、不考虑他人的,并且通常是不关心正义和他人福利的”。得分低的人则表现出温柔、善感等特点。四、艾森克的性格特质理论(二)个性的层次模型1.特殊性反应水平2.习惯性反应水平3.特质水平4.类型水平五、吉尔福特的性格特质理论吉尔福特认为,研究人格的目的是预测人的行为。他指出预测人的行为必须掌握两个方面的信息:情境方面的信息和身体方面的信息。吉尔福特把特质划分为七类:需要;兴趣;态度;气质;才能;形态;生理。吉尔福特把特质概括为三个水平:①单一特质。②基本特质。③类型。六、大五因素模型20世纪90年代,多数特质论者的基本观点已经趋向一致:人格结构由5大因素构成,即“大五”或“大五因素模型”。大五特质的名称和符号等定为:因素Ⅰ:外向性。活力、热情(E)。因素Ⅱ:宜人性。利他性、爱(A)。因素Ⅲ:责任感。克制、拘谨(C)。因素Ⅳ:神经质。消极情绪、神经过敏(N)。因素Ⅴ:开放性。独创性、思想开放(O)。六、大五因素模型六、大五因素模型绪论第五节性格的社会认知理论一、班图拉的性格理论(一)观察学习根据班杜拉的观点,观察学习就是人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习某种行动。班杜拉指出,观察学习的作用在人类历史文献中随时可以找到。在班杜拉的理论中必须区分“行为习得”和“行为表现”两个不同的概念。班杜拉认为,模式(榜样)呈现方式有多种,一种是行为模式,一种是言语指导。班杜拉指出,观察学习主要是由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强化和动机过程这四个系统控制的。一、班图拉的性格理论(二)三元交互理论班杜拉指出,在传统理论中,人的行为常常用单一决定论做出解释。而今,单一取向的因果关系已被因果关系的交互模型取代,人们认为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班杜拉提出交互决定论,他指出,在这个三元交互作用的模型中,每两个因素之间都不断发生着交互作用。其中,个体内在因素包括认知、情感和生理活动。一、班图拉的性格理论(三)自我效能1.自我效能的信息来源①个体亲身获得的关于自身能力的经验。②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的经验。③社会劝导可增强个人自我效能。④身体和情绪状况。个人自身的紧张、焦虑和抑郁,以及疲劳、喘息等都会改变个人的自我效能。一、班图拉的性格理论(三)自我效能2.自我效能的功能(1)决定对活动的选择和坚持性(2)影响活动情绪(3)影响对困难的态度(4)影响对新行为的习得(5)影响健康水平一、班图拉的性格理论一、班图拉的性格理论(四)目标和行动心理学工作者将目标分为五种类型:①放松/娱乐;②攻击/权力;③自尊;④情绪/支持;⑤焦虑/降低威胁。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表明:①人们更愿为实现价值高、实现可能性大,与积极情感相联系的目标而努力工作。②目标系统的功能与主观幸福感和健康有关。③目标系统的功能具有区分性和灵活性。一、班图拉的性格理论(五)自我调节自我调节就是个人使用认知过程来调节自己的行为。班杜拉指出,人一经社会化,就能依靠自己的内部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奖励和处罚自己。个人究竟是如何建立自我评价标准的?班杜拉认为是通过奖励和惩罚。他还认为榜样对儿童自我评价系统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二、米歇尔的性格结构理论二、米歇尔的性格结构理论(一)编码(二)期望和信念(三)情感(四)目标和价值(五)能力和自我管理计划绪论第六节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遗传和环境一、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遗传因素一、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遗传因素林崇德教授研究了遗传对性格特征各个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之间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方面的相关系数是0.61,异卵双生子间的相关系数是0.54,两者差异是显著的;同卵双生子对自己态度的相关系数是0.71,异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为0.60,两者差异也是显著的;同卵双生子在性格的情绪特征方面的相关系数是0.72,异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是0.57,两者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同卵双生子的性格的意志特征方面的相关系数为0.67,异卵双生子则为0.61,两者没有显著的差异;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在品德方面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即没有发现品德不良与遗传因素的积极相关。由此可见,遗传因素对性格特征的各个方面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二、性格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一)家庭1.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塞门斯根据许多学者的研究,指出双亲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基本上可以用两个独立的轴来表示:接受与拒绝、支配与服从。二、性格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二、性格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一)家庭2.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家庭情绪气氛可以划分为融洽与对抗两种类型。家庭中的情绪气氛是由家庭中全体人员营造的,但主要是由夫妻关系所决定的。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影响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父母被认为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二、性格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一)家庭3.家庭结构一般认为有三种主要的家庭结构:大家庭、核心家庭和破裂家庭。4.出生顺序出生顺序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由孩子出生的先后顺序所决定的,而是由父母对出生顺序不同的孩子的态度和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同所造成的。二、性格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二、性格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二)学校1.课堂教育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接受系统的科学知识。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坚持性、自制力、主动性和独立性等良好的性格特征。2.班集体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集体。学生在集体中生活,班集体、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3.教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性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性格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二、性格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三)社会风尚儿童和青少年善于模仿。各种传媒和课外读物等,通过不同的渠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和青少年的兴趣、爱好、道德评价和行为习惯。例如,电影、电视、网络和文学读物等,其中的一些英雄人物的形象,都会鼓舞着儿童和青少年,并形成良好的行为和性格。二、性格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因素(四)社会实践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劳动是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职业的要求对性格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人长期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社会要求他反复扮演某种角色,进行和自己职业相应的活动,从而相应地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例如:科学工作者实事求是,善于独立思考,一丝不苟;文艺工作者活泼开朗,富于想象,感情丰富;飞行员冷静、沉着,有高度责任感;等等。二、性格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二、性格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五)主观因素性格是在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任何环境都不能直接决定人的性格,它们必须通过人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社会各种影响只有为个人所理解和接受时,才能转化为个体的需要和动机,才能推动个体去行动。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性格形成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日益增强。个体已有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对接受社会影响有决定性的作用。三、我国儿童和青少年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刘明、王顺兴等人研究了我国儿童青少年性格特征的年龄发展趋势。他们用问卷法将2127位(城乡和男女比例大致为1∶1)被试的性格分为: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和理智特征,在三种性格特征中,又分出四种主要性格因素。三、我国儿童和青少年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绪论第七节性格的测量一、自然实验法(一)哈尔霍恩和梅的品德测验品德测验可以用来测量诚实、自我控制等行为特点。如在考试时,试题多而简单。考试后将试卷复印,要求学生批改自己的试卷,并附有标准答案。收回试卷后再将两种试卷对照,即可发现学生是否为了提高分数而修改答案。一、自然实验法(二)阿格法诺夫的“拾柴禾”实验这个实验用来研究儿童的勇敢性。实验者以保育院40个小朋友为对象。实验时把一些湿柴放在离宿舍近的地方,而把一些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在冬天的夜晚要求儿童去取柴烤火,实验者发现有些孩子勇敢地到山沟里去取柴,有的则边走边埋怨,大部分孩子怕黑,宁愿就近取湿柴。然后实验者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教育,去山沟里取柴的孩子逐渐多起来了,但仍有20多个孩子没有多大变化。在9个月的时间内,研究者观察到儿童在勇敢方面的差异:有的是勇敢的,有的是动摇的,有的是畏缩的、有的是贪图方便的,有的是胆怯的。一、自然实验法(三)谢列布列亚科娃的教育实验为了测量儿童的自信心,实验者设计了一个教育实验,要求被试对三组难、中、易程度不同的9道算术题有选择性地回答,发现学生在挑选问题时,大体上有三种情况:一部分学生在挑选问题时是稳定而适当的,这部分学生的性格被认为是有自信心的;另一部分学生挑选不能胜任的问题,这部分学生的性格被认为是自负的;再有一部分学生不敢挑选稍难而只挑能够回答的问题,这部分学生的性格被认为是缺乏自信心的。然后,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分别进行不同的教育。二、问卷法(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该问卷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哈撒韦和精神科医生麦金利编制成的。因为它可以同时测量性格的许多特征,所以称为多相人格问卷。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的1966年修订版确定为566题。所有的题目按性质可以分为26类。该问卷有10个临床量表,可以得到10个分数,代表10种人格特质。该问卷有4个与效度有关的量表用于考察被试作答的态度,如果被试在这4个量表中得分特别高,则表明被试没有诚实地、认真地作答。在测验时,被试对每一个问题选择一个“是”“否”或“不能回答”。一般测验用45分钟,最多90分钟,如果被试文化水平低可以允许超过2小时。二、问卷法二、问卷法二、问卷法二、问卷法二、问卷法二、问卷法二、问卷法(二)加州心理问卷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高夫设计了加州心理量表。该问卷于1948年编制,并在1951年正式出版,1957年再版时,扩充至18个量表。该量表有一半题目来自MMPI,另一半反映正常青少年和成人的个性。CPI与MMPI不同的是它更强调正常。该问卷由480个“是否型”的题目组成,可以个人施测,也可以团体施测。它适用于13岁以上的正常人。该问卷有男性常模和女性常模。该问卷包含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它除测量被试现在的性格特征外,还可以预测被试今后的学业成绩、犯罪倾向和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如果被试几乎在所有分数方面都超过平均标准分数线,则他可能在社交和智力这两个方面发展较好,否则可能在人际关系适应上发生困难。二、问卷法(二)加州心理问卷二、问卷法(二)加州心理问卷二、问卷法(三)卡特尔16种人格问卷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卡特尔教授采用系统观察法、科学实验法以及因素分析统计法确定了16种人格根源特质。据此,他编制了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种人格因素各自独立,每一种因素与其他因素的相关度极小。每一种因素的测量能认识被试的某一方面的个性特征,整个问卷能对被试的16种人格因素综合了解,从而全面地评价被试的人格。16PF适用于16岁以上的青年和成人,它有A、B、C、D、E五种复本。A、B为齐全本,每卷各有187题。C、D为缩减本,每卷各有106题。E是专门为文化程度较低的被试编制的实验试本,有128题。16PF在国内外广泛流行,现已被译成中、法、意、德、日等国文字。二、问卷法(三)卡特尔

16种人格问卷二、问卷法(四)艾森克人格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等人编制,有成人问卷和少年问卷两种,分别调查16岁以上成人和7—15岁儿童,各包括100个左右题目。每种问卷都包括4种量表:外内向量表(E)、神经质量表(N)、精神质量表(P)和效度量表(L)。EPQ采用是非题形式,回答与规定答案相符合,得1分,否则记0分。二、问卷法(四)艾森克人格问卷二、问卷法(五)大五因素模型测量1.NEO人格量表修订版美国心理学家科斯塔和麦克雷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编著测量人格三大因素(神经质、外向性和开放性)的人格量表。1992年编著修订版时增加了2个因素:责任感和宜人性,称NEONEO是神经质、外向性和开放性英文的第一个字母。人格量表修订版。该量表包括5个维度(5因素),其中每个维度又包含6种成分,每种成分有8个项目,共240个项目,用来测量大五因素及其各个层面。该问卷采用5级记分。二、问卷法(五)大五因素模型测量二、问卷法(五)大五因素模型测量二、问卷法(五)大五因素模型测量二、问卷法(五)大五因素模型测量2.大五量表大五量表在1991年由约翰·多纳休和肯特尔所创,称“大五量表”。该量表共44题,施测仅需5分钟,效率较高。该量表主要用短语来测量大五的核心特征。如外向性维度的题目有“开朗、善社交”,宜人性维度的题目有“是乐于助人和不自私的”,开放性维度的题目有“是放松的,很能应付压力”,等等。二、问卷法(六)中国人人格量表中国人人格量表由我国王登峰教授等人根据词汇学研制,该量表共180题,分7个分量表,是研究者在中国各省抽取大量样本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二、问卷法(六)中国人人格量表二、问卷法(七)Y-G性格问卷该问卷是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