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早衰常见证候分布规律研究_第1页
卵巢早衰常见证候分布规律研究_第2页
卵巢早衰常见证候分布规律研究_第3页
卵巢早衰常见证候分布规律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卵巢早衰常见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由于卵巢早期生长,如月经减少、后错甚至闭经,还伴有月经延迟、出汗、心悸、易怒和失眠等每周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卵巢早衰在一般人群中患病率为1%~3%;在原发性闭经患者中患病率为10%~28%,在继发性闭经患者中患病率达4%~18%。近年来卵巢早衰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研究以122例卵巢早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病证结合,探讨卵巢早衰的中医症状、证候分布以及卵巢早衰中医证候与发病因素的相关性。1数据和方法1.1冠心病情况选择2003-2006年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诊断符合卵巢早衰的患者122例。年龄15~40岁,平均(32.04±5.39)岁;病程4~180个月,平均(39.00±40.21)月;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为(82.98±31.73)IU/L,雌二醇(E2)为(22.26±20.03)pq/mL。122例卵巢早衰患者中,发病后曾用激素治疗者75例(61.48%),未用激素治疗者47例(38.52%);发病人群中有流产史者43例(35.25%),无流产史者79例(64.75%)。1.2卵巢增生剂检查女性40岁以前有至少4个月以上停经史,并有2次或以上血清FSH>40IU/L(2次检查间隔1个月以上),E2<25pq/mL,即可诊断卵巢早衰。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对有关证候的定义进行中医辨证。1.3病例对照描述对122例卵巢早衰患者进行病情及病因调查。病情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病程、体征、中医症状、血清女性激素测定等;病因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月经史(初潮年龄、闭经前月经情况、闭经期限)、孕产史(生育史、流产史)、既往史(有无药物使用史,有无癌症放疗、化疗史,有无腮腺炎、盆腔炎、结核病史)、染色体检查等。按照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的理论和方法,列出每份病例的主症、次症,结合舌象、脉象,逐一辨证。根据中医诊断学病因、病机辨析方法,对每份病例的病史资料进行病因、病机分析,综合确定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1.4统计方法运用频数分布分析和相对数的显著性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2结果2.1综合征、卵童期和分布规律本研究将122例卵巢早衰病例归纳为6个主要证候:肝郁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热盛伤津、肾虚血瘀、肝郁脾虚,其分布情况见表1。2.2卵巢-早发型中医症状的临床表现既往已有较多关于卵巢早衰中医症状的研究。本研究针对122例卵巢早衰患者中医症状的统计进一步表明,由于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卵巢早衰中医症状临床表现亦呈多样趋势。在本研究样本中,卵巢早衰中医症状至多可达40余种,其出现频率最高的10项症状由高到低依次为:闭经、潮热汗出、性欲淡漠、心慌、眠欠安、烦躁、阴道干涩、大便干、带下量少、阴毛脱落等。122例卵巢早衰患者中医症状及其出现频率统计结果见表2。2.3药物、疾病因素本研究将122例卵巢早衰患者可能的致病因素调查结果归纳为4类。(1)情志因素致病:如患者生活某一阶段精神过度紧张或遭受强烈刺激,或长期工作学习压力过大,或一度过度抑郁、悲痛、惊吓等;(2)药物、疾病因素致病:如患者曾经服用镇静药、雷公藤、治疗痤疮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类药物、丰乳药、减肥药等,或曾经历疾病、手术创伤,如疱疹、泌尿系感染、放化疗治疗、剖腹产、输卵管结扎、宫外孕、诊刮、引产等;(3)情志因素及药物、疾病因素双重影响:上述(1)、(2)两种因素往往同时作用于同一患者;(4)无诱因致病:即上述(1)、(2)两种致病因素均不出现于患者,同时亦无法认定其它因素致病。122例卵巢早衰患者中,由于情致因素致卵巢早衰者38例,占31.15%;由于药物、疾病因素致卵巢早衰者39例,占31.97%;由于情志及药物、疾病双重因素的影响致卵巢早衰者6例,占4.92%。至此,在83例(68.03%)卵巢早衰患者病史中,均可找到现代生活环境及现代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而除此以外的39例(31.97%)卵巢早衰患者,在其发病史中确实无法找到与其发病有直接因果关系的发病原因。2.4组患者证候及证象及对证候的统计描述本研究对122例卵巢早衰患者的中医证候与其致病原因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归纳,结果见表3。(1)因情志因素致病组38例,以肝郁肾虚证所占比例最高,为19例,占该组6种证候的50.00%。与其它证候比较,经相对数的显著性检验,P<0.05。(2)因药物、疾病因素致病组39例,以热盛伤津证、肝郁肾虚证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13例、11例,2组分别占该组其它各证的33.33%、28.21%。2组间比较,P>0.05;但2组分别与其他4组比较,均显示P<0.05。(3)无诱因致病组37例,以肝肾阴虚、肝郁肾虚、脾肾阳虚三证为主,分别占该组6种证候的27.03%、21.62%、18.92%,3组比较,P>0.05。3讨论3.1有“肾阴虚证”或“肝郁营津证”为卵巢发育营养成分一般指征,其证候为本研究归纳的卵巢早衰主要中医证候达6种之多,这与卵巢早衰病因、病机复杂不无关系。根据本研究观察,1/3多的卵巢早衰患者为肝郁肾虚证(33.61%);不足1/2的卵巢早衰患者可能出现的中医证候为肝肾阴虚证(18.03%)或脾肾阳虚证(15.57%)或热盛伤津证(15.57%),上述三证出现频率相当;而肾虚血瘀、肝郁脾虚两证(分别不足10%)及其它证候(本研究出现心肾不交证、脾虚湿困证)则临床出现较少。因此,本研究认为,肝郁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热盛伤津证为卵巢早衰常见中医证候。以往有关卵巢早衰中医证候研究的结果大多涉及肾、肝二脏,未涉及脾脏。而本研究发现,尚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从病症、舌象、脉象看存在脾虚之象,辨为脾肾阳虚、肝郁脾虚证。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所致之气血不足、冲任亏虚也应是卵巢早衰发病的病理基础之一。《万氏妇人科》“妇人女子,闭经不行,乃脾胃损,饮食减少,气耗血枯而不行”,意即思虑伤脾或饮食不节伤脾而导致生化之源不足,精亏血少,冲任失养,月水先闭,讲明“脾”在卵巢早衰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3.2淫之邪,经水自然地理,《唐纪六水传》载有“七情”之意,并见表三普遍认为,肾阴不足、天癸亏耗、冲任二脉受损是卵巢早衰发生的主要中医病机。对于这样一个病机何以出现,目前观点较多。本研究者认为,明显的事实是,卵巢早衰为近代出现并日渐多发的女性疑难病症。因此,除患者个体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未盛、冲任气血不充,或由遗传因素致卵巢早衰外,其现代生活环境及现代生活方式因素对卵巢早衰的发病似乎有促进作用。实际上,所谓“情志因素”或“药物、疾病因素”即中医学所说“七情”、“六淫”在现代之新的内涵。卵巢早衰属中医“闭经”范畴,古籍中无此病名记载。有关“七情”于闭经的作用多有论述。《内经》言:“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肝郁伤脾,化源日少,无以奉心化血,心脾血虚,血海无余,故经闭不行。”《陈素庵妇科补解·经水不通属七情郁结方论》曰:“妇人……性多执拗,忧怒悲思,肺肝脾三经气血由此衰耗,惊恐伤胆及肾,亦或十之三四,肝脾主血,肺主气,肾主水,一有郁结,则诸经受伤,始起或先或后,或多或少,久则闭绝不行。”肝主疏泄,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郁日久则化火,肝火耗伤气血,则致气血不足,不能荣肾填精,滋养冲任、胞宫,致经血非时先断。且肝气郁结,木克脾土,还会使脾的运化功能低下,后天气血乏源而不足,天癸匮源,冲脉精血不足,任脉之气衰弱,胞宫胞脉失养,肾气-天癸-冲任-胞宫不能协调一致维系正常功能致经血无主,血海空虚,亦发为此病。对现代女性而言,六淫之邪侵袭机体,尤其在经期或宫腔手术后宫颈口开放,或劳累、紧张等免疫力低下时,所感邪毒乘机而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