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文人图学思想的演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2085adbb7787f535e300da87046c4cb/32085adbb7787f535e300da87046c4cb1.gif)
![论宋代文人图学思想的演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2085adbb7787f535e300da87046c4cb/32085adbb7787f535e300da87046c4cb2.gif)
![论宋代文人图学思想的演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2085adbb7787f535e300da87046c4cb/32085adbb7787f535e300da87046c4cb3.gif)
![论宋代文人图学思想的演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2085adbb7787f535e300da87046c4cb/32085adbb7787f535e300da87046c4cb4.gif)
![论宋代文人图学思想的演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2085adbb7787f535e300da87046c4cb/32085adbb7787f535e300da87046c4c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宋代文人图学思想的演变
“形象”是宋代人的绘画、绘画和总称。宋代是图在社会各方面广泛应用的一个时代,不论应用的深度与广度,还是应用过程中的具体形式,都为后世确立了一套典范。宋人在对图的广泛应用中,开始有意识地注意到图在文化传播与传承上的价值,逐渐将这种认识具体化和系统化,并将其置于宋代“追复三代”的整体文化战略中考量,最终形成了完整的“图学中兴”理论。“图学中兴”理论确立之后,反过来又推动了图学的发展。艺术与图有着紧密的联系,图既可以充当艺术的载体,有时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图学的大发展一定也会对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要研究这种影响,就必须先理清“图学中兴”理论的确立过程。一、《三礼图》对宋礼制的影响宋人对图的重视与应用,自北宋初年已现端倪,而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三礼图》的编纂与颁行。《三礼图》是五代至宋初著名的礼学家聂崇义编纂的一部关于《周礼》、《仪礼》和《礼记》内容的图谱,以图画、图示的形式,表现了三代礼制中的车驾、仪仗、服装、祭器等诸多内容。聂崇义编纂《三礼图》始受命于后周世宗柴荣。五代时期,郊庙所用的祭器,多沿袭前代,浸淫以远,多乖舛无度,让人无所适从。这让雄心勃勃要建立“文治武功”的柴荣非常不满,他“常恨近代以来,不能慕远,无所厘革,溺于因循,传积世之渐讹,为千载之绝轨,去圣辽夐,名实谬乖,朱紫混淆,郑雅交杂,痛心疾首,求以正之。”遂令聂崇义校定祭器与郊庙祭玉。聂崇义在此基础上,将历代流传下来的六种《三礼图》详加考证,汇编成新的《三礼图》。几年后的北宋建隆二年,聂崇义将窦偐为《序》的新《三礼图》进献给了宋太祖赵匡胤。11赵匡胤览后对聂崇义给予了嘉奖,又命令太子詹事尹拙集合朝中儒士,对聂崇义所上《三礼图》进行详细讨论,并指示“苟有异同,善为商确。”尹拙等人对《三礼图》提出了许多疑问,聂崇义又引经据典,逐一进行了答复。双方都据理力争,难辨正讹,宋太祖遂命令工部尚书窦仪负责裁定。窦仪在裁定过程中,对聂崇义进行了诸多褒奖,并将尹拙驳议与聂崇义答议各四卷等详阅之后多加增损,编为十五卷,列于注释。窦仪依此上奏宋太祖,获得首肯,诏令颁行,并命人将其画于国子监讲堂的墙壁上,《三礼图》因此大行于世。22《三礼图》颁行之后,对宋代的礼制影响深远。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祭器、仪仗等均依《三礼图》制作。这种情况虽然在徽宗朝有大规模改变,但是依然无法彻底清除《三礼图》的影响。随着宋室南迁,朝中收藏的典籍、祭器不是被金人掠去,就是在奔溃中散失。《三礼图》又重新担当起恢复朝廷礼制的重任,其影响一直延续到南宋的灭亡。《三礼图》对宋代的礼制的影响只是其价值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三礼图》对整个宋代图学的复兴,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三礼图》完成之后,被画于国子监讲堂,并颁行全国的府州县。这个在宋代历史中看似小小的举动,也许对图学而言,蕴含着巨大的推动力。宋之前虽然也有各种图谱出现,但是这些图谱由于复制技术的限制,传播影响范围有限。而《三礼图》则不同,它是在国家意志推动下在全国颁行的图谱,又佐之以宋代广泛应用的摹拓与印刷技术,其影响的深度与广度非以往的图谱所能企及。它改变了知识阶层对于礼学的认知方式,使文人从“望文臆想”的文字空间进入到“观其形模”的图像世界。而在这个过程中,文人对于图的直观、便捷和准确的优势,也会有更深刻的体会。这就会使文人开始重视图在文化传播、传承中的价值。不仅如此,在窦偐为《三礼图》作的序中,已经对图的价值有了一个精辟的认识,他指出:“率文而行,恐迷其形范,以图为正,则应若宫商。”窦偐作为宋初有影响力的著名学者,他的这一观点,伴随着《三礼图》的传播而传播,很可能会对宋代知识阶层对图的重视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宋太祖对《三礼图》的重视与颁布,为图学在北宋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同时,摹拓与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又为图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自此以往,图不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书籍编纂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图在北宋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北宋时期对图的应用,可以说是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层面。上至庙堂之上,下至江湖之远,无处没有图的踪迹。宋真宗笃信道教,好大喜功,各地官员为了逢迎皇帝的这一喜好,纷纷上奏贡献祥瑞。嘉禾、瑞芝等物便于贡献,而一些具有喜庆祥和之意的罕见景象,则需要借助图来记录和再现:景德元年五月庚寅午时,白州有三凤自东来,入城中,众禽围绕至万岁寺,栖百尺木上。身长九尺,高五尺,文五色,冠如金盃。申时北向而去。画图以闻。司马光是宋神宗、哲宗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很受民众的爱戴。他去世以后,“京师民画其像,刻印鬻之,家置一本,饮食必祀焉。四方皆遣人购之京师,时画工有致富者。”这种关于图广泛应用的例子还有很多,足以说明图在北宋社会生活中应用的情况。另一方面,书籍插图的广泛应用和图谱的大量出现,更能代表北宋图学发展的成就。北宋书籍中插图的应用很多,如在北宋仁宗时期曾公亮编纂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中,就使用了大量的插图来表现军阵、兵器、城防等内容。而图谱的编纂,在北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图谱是以图画、图示、图表为手段记载事物类别或系统的书。北宋时期出现的大量图谱中,既有国家行为,也有个人的贡献。国家编纂、颁行的图谱如记载宋仁宗时期新制乐器的《皇祐新乐图记》,李诫编纂的建筑图谱《营造法式》,记录徽宗朝时宣和殿所藏古器物的《宣和博古图》,以及医学类的《大观本草》等。私人编纂的图谱更加丰富,如欧阳修辑录古代金石铭文的《金石录》,李孝美编纂的关于制墨工艺与墨形制的《墨谱法式》,以及司马光编纂的清玩类的《投壶新格》、《古局象棋图》等,不枚胜举。这些图谱的内容,涵盖了金石、书法、音乐、医药、建筑、清玩、地理、天文等诸多门类。可以肯定地说,北宋时期人们对于图的重视与应用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程度。但是这种重视还仅仅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还处于自发阶段,并没有进入到对图本身的共性进行理论关照的自觉阶段。而这个从自发到自觉地升华过程,要依靠一位南宋初年的学者来完成,这个人就是郑樵。二、《图谱略》的写作背景及观点郑樵(1104——1162),字渔仲,福建莆田人,南宋绍兴间布衣,人称夹漈先生。他不应科举,潜心学术三十年,博通经史,遂成为一代鸿儒。《通志》一书,则是奠定郑樵学术地位的大著。按郑樵自己的说法,《通志》是一部上接《史记》,宏贯古今的通史,但历代常将其归入政书一类。《通志》共分两百卷,其精华则集中于《二十略》之中。在这《二十略》中,有一《略》是专门谈图谱的,那就是《图谱略》。首先要说明的是,郑樵《图谱略》所言的图谱,与上节提到的图谱有所不同。上节提到的图谱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以图画、图示、图表为手段记载事物类别或系统的书。而郑樵所谓的图谱,是图与谱的合称,是在目录学上将图与谱作为一个单独的分类。郑樵在《〈通志〉总序》中对此已有所言明:学术之茍且,由源流之不分。书籍之散亡,由编次之无纪。《易》虽一书,而有十六种学:有传学、有注学、有章句学、有图学、有数学、有谶纬学,安得总言《易》类乎?《诗》虽一书,而有十二种学:有诂训学、有传学、有注学、有图学、有谱学、有名物学,安得总言《诗》类乎?在郑樵所举的《易》和《诗》的例子中,我们可以肯定,郑樵所谓的图谱,是图与谱两种书籍的合称,不然就不会有图学与谱学的分野。那么,郑樵为什么要将图与谱划分为一个单独的目录学分类呢?这就要从郑樵撰写《图谱略》的初衷来窥探了:河出《图》,天地有自然之象,图谱之学由此而兴;洛出《书》,天地有自然之文,书籍之学由此而出。图成经,书成纬,一经一纬错综而成文,古之学者左图右书,不可偏废。刘氏作《七略》,收书不收图,班固即其书为《艺文志》,自此以还,图谱日亡,书籍日冗。所以困后学而隳良材者,皆由于此。何哉?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舍易从难,成功者少。臣乃立为二《记》。一曰《记有》,记今之所有者,不可不聚;二曰《记无》,记今之所无者,不可不求。故作《图谱略》。郑樵在这段叙述中,首先从文明起源时代的图、书并重谈起,继而勾勒出图由盛及衰的大致曲线。并将导致图走向没落的始作俑者,指为西汉的刘向、刘歆父子。而他们的错误在于编纂《七略》这部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目录学著作时,只收书而不收图。后来的东汉史学家班固继承了他们的成果,自此以往,学者因循,最终导致了图谱之学的逐渐衰落,并影响到了学术的整体发展。而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提醒人们对图谱价值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对现有与亡佚的图谱进行整理,郑樵才在《通志》中编写了《图谱略》。在《图谱略》中的《索象》一节中,郑樵对图谱的发展脉络有了进一步的论述:河出图,天地有自然之象;洛出书,天地有自然之理。天地出此二物以示圣人,使百代宪章,必本于此,而不可偏废者也。……后世书籍既多,儒生接武,及乎议一典礼,有如聚讼,玩岁愒日,纷纷纭纭,纵有所获,披一斛而得一粒,所得不偿劳矣。何为其然哉?歆、向之罪,上通于天。汉初典籍无纪,刘氏创意总括群书,分为七《略》,只收书不收图。艺文之目递相因习,故天禄、兰台、三馆、四库内外之藏,但闻有书而已。萧何之图自此委地,后之人将慕刘、班之不暇,故图消而书日盛。……隋家藏书富于古今,然图谱无所系,自此以来荡然无纪。至今虞夏、商、周、秦、汉上代之书具在,而图无传焉。这段论述中,郑樵在详尽阐述图谱发展脉络的过程中,不断强调图谱的重要性。他还更加明确地指出,导致图谱之学衰微的罪魁,正是西汉的刘向、刘歆父子,并且认为他们的罪过到了“上通于天”的地步。而正因为历代学者对刘氏父子与班固的推崇,才最终导致了三代、秦汉的典籍虽在,但与之配套的图谱均已亡佚。图谱之学不振,“后之学者离图即书,尚辞务说,故人亦难为学,学亦难为功。虽平日胸中有千章万卷,及置之行事之间,则茫茫然不知所向。”在郑樵看来,后世的学术之所以达不到三代的高度,也是因为图谱之学的不传,他在《原学》一节写到:何为三代之前学术如彼,三代之后学术如此。汉微有遗风,魏晋以降,日以陵夷。非后人之用心不及前人之用心,实后人之学术不及前人之学术也。后人学术难及,大概有二:一者义理之学,二者辞章之学。义理之学尚攻击,辞章之学务雕捜。耽义理者,则以辞章之士为不达渊源;玩辞章者,则以义理之士为无文彩。要之辞章虽富,如朝霞晚照,徒焜耀人耳目;义理虽深,如空谷寻声,靡所底止。二者殊涂而同归,是皆从事于语言之末,而非为实学也。所以学术不及三代,又不及汉者,抑有由也。以图谱之学不传,则实学尽化为虚文矣。郑樵认为图谱之学是区别于义理之学与辞章之学的实学。正因为图谱之学的不传,使实学的发展变得越来越空洞无着。而这正是导致后来者学术不及三代,甚至不及两汉的根本原因。郑樵在对图谱由盛到衰发展过程的阐释中,不断强调图谱对文化传播、传承的重要性。他列举了十六种必须依赖图谱的学问,分别为天文、地理、宫室、器用、车旗、衣裳、坛兆、都邑、城筑、田里、会计、法制、班爵、古今、名物和书,这也是郑樵对图谱分类的一种尝试。此外,他还对现有与已佚的图谱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整理。郑樵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图谱复兴”的口号,但是他做的这一切,不但隐含着图谱复兴的诉求,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图谱之学的理论体系与分类方法。而郑樵对图谱发展历程的描述,正是宋代“度越汉唐,追复三代”13整体文化思潮的一个映射。值得注意的是,郑樵在《图谱略》中,是重图而轻谱的。24不论是论证的侧重与举例,还是《记有》、《记无》两节中图、谱各占的比例,都体现了这一点。郑樵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图谱复兴”的口号,但他的理论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学者。正是在郑樵理论的影响下,后起的学者王柏才能提出“图学中兴”的响亮口号。三、王柏所举“图学中立”的背景,拥有前代地方的主体是郑王柏(1197——1274),字会之,号长啸,更号鲁斋,浙江金华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北山四先生之一,著述颇丰,主要有《鲁斋集》、《读易记》、《书疑》、《诗疑》、《可言集》和《研几图》等。这其中的《研几图》是王柏根据平时的学习心得,使用图示的方式表现重要理论与知识点的图籍。在王柏为《研几图》所作的《序》中,明确地提出了“图学中兴”的口号:《河图》出而人文开,八卦画而《易》道显,九畴锡而《洪范》著。书固不先于图也。成王之传位也,《河图》在东序,《大训》在西序,参错于天球弘璧之间,圣王之所宝可知矣。古人左图右书,未尝偏废,后世书籍浸繁,而图学几绝。间有因玩好模写景物以悦目,而有关于理者固鲜。图学之中兴,非神圣不能作,非明智不能传。王柏在这篇《序》的开始,首先提出并论证了图与书同时产生,并且在上古时代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后世的学者对图逐渐忽略,致使图学几近绝迹。而个别出于欣赏、把玩目的的图写景物,并不能对学术有所贡献。因此图学要中兴,则必须要依靠有思想、有学识的圣人和智者来传承与发展。继而王柏列举了几位对图学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学者:《洪范》历千有余年,非箕子孰能陈之?《先天图》埋没者二千余年,至卲子而始出。濓溪周子再开万世道学之渊源者,《太极图》也,而《通书》次之。盖有一图之义,极千万言而不能尽者,图之妙实不在书之后也。近世夹漈郑公遂作《图谱略》,固不足以尽天下之图。而图之名义,亦可概见。其论纵横开阖,援引宏博,既富矣哉,而于理非其所尚,此为可恨焉耳。在王柏所举的例子中,除了箕子是商末周初人外,邵雍、周敦颐和郑樵都是宋代人,再结合王柏前面提出的“图学中兴”的口号,我们不难发现,王柏所指的“图学中兴”的时代正是他所处的宋代。并且,王柏的这一理论,很明显是受了郑樵的影响。因为王柏列举的前三位学者,虽然对图学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但均未述及图学的本质。而触及到图学本质,并对图学价值有系统、全面研究的,则唯有郑樵。王柏虽然对郑樵在图学上的贡献赞叹有加,但他并不满足于郑樵。他直指出郑樵《图谱略》的缺陷——“于理非其所尚”,即缺乏形而上的思考与把握。这一点,也是历代学者对郑樵学术的主要诟病。《宋史·郑樵传》就称其“好为考证伦类之学,成书虽多,大抵博学而寡要。”王柏对郑樵有此评价,与其理学家的身份是一致的。理学是义理之学,而郑樵所崇尚的为实学,因此造成两人差异的原因不在于个人水平的高低,而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王柏继而叙述了自己编纂《研几图》的过程,并说在这个过程中“益知图之为可贵”。王柏在《〈研几图〉序》中,继承了郑樵《图谱略》中“图谱复兴”的思想,进而将其以“图学中兴”的口号提出来。中兴与复兴,在词义上是非常接近的,都有衰落后又再兴起的意思。而王柏之所以采用中兴而非复兴,具有典型的南宋时代特征。宋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涉外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 家居行业设计风格与文化内涵的融合
- 三农行业手册合作社运营
- 厨房承包合同书参考
- Go语言基础概念与实践作业指导书
-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
- 担保书之担保型买卖合同
-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作业指导书
- 私人教练劳动合同
- 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 GA/T 2145-2024法庭科学涉火案件物证检验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
- 2025年中国融通资产管理集团限公司春季招聘(51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宠物护理行业客户回访制度构建
- 电厂检修管理
- 《SPIN销售法课件》课件
- 机动车属性鉴定申请书
-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生版)
- 2024年度窑炉施工协议详例细则版B版
- 门店礼仪培训
- 2024年北京市平谷区中考英语二模试卷
- 第一届山东省职业能力大赛济南市选拔赛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技术工作文件(含样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