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讲义)(原卷版)_第1页
第14讲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讲义)(原卷版)_第2页
第14讲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讲义)(原卷版)_第3页
第14讲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讲义)(原卷版)_第4页
第14讲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讲义)(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晚清到清末民初:内忧外患与救亡道路的尝试第14讲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目录考情分析复习目标网络构建梳理预测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夯基·知识梳理】知识点1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选必二)知识点2两次鸦片战争【提升·考向预测】考向1两次鸦片战争考点二列强侵略的加剧【夯基·知识梳理】知识点1边疆危机知识点2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3瓜分中国的狂潮知识点4八国联军侵华【提升·考向预测】考向1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考向2瓜分中国狂潮真题感悟考点要求考题统计考情分析两次鸦片战争2022天津卷选择题,3分2022湖北卷选择题,3分2022年全国甲卷选择题,4分2021年北京卷选择题,3分近三年涉及较多,两次鸦片战争是近代史的重点内容,集中考查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复习时多关注相关史料。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2022重庆卷选择题,3分2020年浙江卷选择题,3分这部分内容多集中综合考查,结合其他相关知识出题,可以和地理结合起来去复习。瓜分中国狂潮2022年北京卷选择题,3分考查较少,但是也是重点内容,可以和世界史联系起来,结合工业革命内容复习。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及意义。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整体脉络】知识点1: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选必二)1、鸦片战争前夕世界形势发生的变化:19世纪中期,世界形势发展到全新的格局。①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逐步确立。②经济: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③外交: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④科技:西方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2、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清政府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①政治:中国社会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仍很顽固;②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③科技:落后④军事:武备落后,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热兵器。⑤社会: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⑥外交:闭关自守,落后于世界潮流。⑦文化:八股取士束缚人们的思想。中西方本质上的差异在于——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中国仍处于落后的封建农耕文明时代。知识点2:两次鸦片战争(一)虎门销烟1、背景: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2、原因:①鸦片战争前,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中国白银大量外流。②鸦片烟毒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③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3、过程: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两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4、意义和影响:(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禁烟运动的影响)①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经过这次事件,禁烟英雄林则徐被中国人尊为民族英雄。②加速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禁烟运动直接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政府很快决定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虎门销烟"也成为了外国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从这个角度看,"虎门销烟"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脚步,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③虎门销烟一方面唤醒了当时中国很多爱国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始反省,重新定位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另一方面,也大大抑制了英国在中国的鸦片交易,沉重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贸易掠夺,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和觉醒意识。④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二)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②直接原因:英国认为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利益(借口)错误观点:假如林则徐当年没有禁烟,鸦片战争就可以避免了2、经过:(1840年6月~1842年)①爆发: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和士兵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组织了反抗②结束: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3、结果:①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战败,1842年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项目主要内容影响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增加百姓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协定关税英国进出货物应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破坏中国关税主权,便利了西方对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开埠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广厦福宁上)侵略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破坏中国贸易主权,便利了西方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拓展:与五口通商相比,协定关税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②其他条约的签订: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司法独立被破坏)、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传教权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1844年,中美、中法《望厦条约》《黄埔条约》4、影响:(1)“多元史观”认识鸦片战争的影响①革命史观: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现代化史观:它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进程③整体史观:它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④社会史观: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⑤文明史观: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文明传入中国(2)多角度认识鸦片战争的影响(破坏与建设并存)①历史进程: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②政治: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③经济: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④思想:刺激了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开眼看世界)④社会性质: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原因①社会性质:由独立的封建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主要矛盾: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③革命任务:由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变为既要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又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帝反封建)④经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⑤思想:“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5、失败原因:①主观原因: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闭关自守。②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建立了强大的近代化海军,船坚炮利,积极对外扩张。③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启示:①落后就要挨打成为国人的警钟。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精神永留史册。③要重视科技创新,发展生产力。④要有忧患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达到鸦片合法化②直接原因:英国等侵略者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③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浦事件”2、经过:(1)第一阶段(第一次英法联军之役、1856~1858年):①过程:英、法两国发动战争,美、俄以调停人面目出现。②结束: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2)第二阶段(第二次英法联军之役、1858~1860年):①过程:1859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大沽炮台,遭到清军反击,英法兵舰损失很大。大沽站后,为了报复中国,英法联军率军舰和陆军于1860年占领天津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②结束: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3、结果:①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签订项目《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影响割地割九龙司地区一区给英国进一步破坏领土完整赔款赔偿英法巨额白银赔款额大幅增加增加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开埠增开汉口、南京、汕头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增开天津为商埠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其它权利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②其他条约的签订:1858年与英、法、美分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影响:①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②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四)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概况: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签订的《瑷珲条约》,抢占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2、影响: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知识拓展】: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分类比较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继续根本原因和目的打开中国市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战争性质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扩大战争过程侵略力量英国英、法(主凶)美、俄(帮凶)侵略时间2年:1840~1842年4年:1856~1860年侵略范围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从沿海深入内地战争危害和影响开放口岸和割地开五口;割香港岛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主权遭到破坏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自主权主权进一步丧失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考向1两次鸦片战争1.历史学家徐中约在论及鸦片战争时说:“比鸦片问题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兼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社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造成上述冲突的根源是(

)A.思想观念方面的分歧 B.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C.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 D.国家治理措施的区别2.《天津条约》订立后,一些小国欲跻身条约国行列,恭亲王奕等奏请予以拒绝,得到咸丰帝谕准,谓“以各小国小弱之邦”,不得与英、法、美三国平列,“一体换约”。据此可知,清政府(

)A.着力摆脱弱国地位 B.推行以夷制夷的策略C.谋求融入国际体系 D.蕴含近代的外交理念3.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明确规定:“惟有英商已在内地买货,欲运赴口,或在口有洋货欲进售内地,倘愿一次纳税,免各子口征收纷繁,则准照行此一次。”这一规定(

)A.加剧了英国对华的资本输出 B.表明清政府积极开放国内市场C.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公平竞争 D.导致中国对外贸易呈入超局面考点二列强侵略的加剧知识点1边疆危机(一)西北边疆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内忧外患(1)内乱: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政府,形成内乱局面。(2)外患: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趁机入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2、清政府的应对:(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软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平乱。(2)1878年2月,左宗棠收复新疆南北两路。3、结果: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二)西南、东南边疆危机——中法战争(1883—1885年)1、起因:越南是清朝的藩属国,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2、概况:(1)爆发: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2)东南海战: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法军进攻台湾,当地军民在刘铭传的领导下,多次击退法军。(3)西南陆战:1885年3月,冯子材率领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3、结果:(1)法国内阁倒台。(2)清廷下达停战令,1885年6月,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4、影响: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三)宗藩关系1、形成: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间形成一种称为宗藩关系的国家关系体系。一些周边国家向明清朝廷“纳贡称臣”,接受明清皇帝的册封,使用明清皇帝年号。宗主国不干涉藩属国内政。这种关系不是通过武力形成的。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国都与中国形成了这样的关系。2、解体:从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起,这种宗藩关系逐渐解体。知识点2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1)日本:制定大陆政策,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2)朝鲜:1894年爆发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日本趁机出兵朝鲜。(3)中国:军事实力弱(4)国际形势:19C末20C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时期,以资本输出为主2、时间:1894~1895年3、经过:丰岛海战日军在牙山口外丰岛偷袭清朝运兵船,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平壤战役1894年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黄海海战1894年9月,在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遭到重大损失。战后,李鸿章发出“避战保船”命令,北洋海军失去了制海权*北洋舰队官兵英勇作战,重创日本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撞击日舰“吉野”)“经远舰”管带林永生率部英勇作战,最终与舰同沉威海卫战役1895年2月,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摧毁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4、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项目内容危害割地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款赔款两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埠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设厂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拓展了列强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5、失败原因:(1)内因:①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朽,制度落后。②奉行“避战保船”政策,贻误战机。(2)外因: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大大增强。②日本侵华蓄谋已久。③西方列强的默许和支持。6、影响: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由此开始(1)对中国:①《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②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进行改革。③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2)对日本: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刺激了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3)对朝鲜:日本将清政府势力排挤出朝鲜,加强对朝鲜的控制,朝鲜逐渐成为日本的殖民地。(4)对东亚格局:日本国际地位迅速上升,中国国际地位大幅度下降,列强在东亚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7、余波: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1)概况:1895年5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2)意义: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知识拓展】: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角度表现列强侵华特征列强侵华进入新的阶段,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社会主要矛盾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经济结构变动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阶级关系变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的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向西方学习从学习先进技术向学习政治制度转变【知识拓展】: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1)商品输出: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1840年至1895年,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主要是商品输出。其目的是控制中国的市场。(2)资本输出:列强为获得高额利润,利用过剩资本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投资或贷款。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主要的方式有争做中国的债主、在华投资设厂、开矿、修筑铁路、开设银行等,其目的是通过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知识点3瓜分中国的狂潮1、开端:“三国干涉还辽”(1)概况:《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2)认识:充分说明帝国主义列强在对外侵略的过程中,既勾结又斗争,完全以自己的利益为转移,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为交换条件。2、瓜分中国的狂潮(1)借款:为支付战争赔款及“赎辽费”,清政府向欧洲大举借款,出卖国家权益,列强借此进一步控制中国内政外交。(2)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3)掠夺路矿利权: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知识点4八国联军侵华1、目的/原因(1)根本原因:进一步侵略中国,维护在华利益(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2、过程(1)廊坊阻击战: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第一批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2)天津保卫战:1900年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7月14日天津陷落。(3)北京失陷:8月中旬,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后到西安。逃亡途中慈禧太后发布铲除义和团的谕旨,并指定庆亲王奕劻与李鸿章为全权代表与列强议和。3、罪行(1)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侵略其他地方,在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2)俄国军队趁机侵占中国东北。4、“东南互保”:(1)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后,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2)过程: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并于1900年6月,与清朝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东南互保”使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威大为削减,,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知识拓展】:辩证评价“东南互保”对于“东南互保”,史学界褒贬不一,我们应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辩证地分析。①否定说:站在清政府的立场上,“东南互保”是清末各地方实力派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清廷,使清政府威信扫地,表明了中央权威的削弱与地方势力的扩张。②肯定说:“东南互保”是南方各省为保护中国的最大利益,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作出的明智选择,“保中华不保大清”的态度与清政府的“保大清不保中华”构成鲜明对比。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东南互保”确保了大半个中国的稳定,有效地维护了南方经济发展成果,为中国近代发展奠定了宝贵的经济基础。保全了当时南方地区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思想萌芽,而不是倒退到闭关锁国、盲目排外的状态。考向1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1.1871年9月,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并认为该约签订后“纵欲倚西人为声援,断不能转白为黑”,日本不会再侵犯中国的藩属朝鲜。这反映出他(

)A.具有初步的近代外交意识B.企图利用西方国家牵制日本C.清醒地认识到日本的野心D.力图借助朝鲜遏制日本侵略2.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的前提下,清政府颁布了《回疆则例》等法律,并用封爵、给俸、联姻、朝觐等措施加强与民族地区上层人物的联系。当左宗棠进军新疆时,当地民众夹道欢迎,帮助清军驱逐了阿古柏。这表明清政府(

)A.因俗而治增强了国家认同B.制订法律捍卫边疆主权C.分而治之维系了羁縻统治D.依靠民众扩大统治基础3.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为国牺牲的海军将领。光绪帝赐予他“壮节公”谥号,入祀京师昭忠祠,并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威海卫百姓感其忠烈,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他塑像建祠。1994年,中宣部批准的邓世昌纪念馆在广州邓氏宗祠成立。2002年,邓世昌纪念小学在广州市海珠区正式挂牌。这表明(

)①邓世昌作为民族英雄受到世代纪念

②宗法制度因为政府的倡导得到恢复③纪念英雄的方式因时代不同而多样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视爱国主义教育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向2瓜分中国狂潮1.1900年10月,英国与德国签订《英德协定》,规定各国在中国的贸易及其他经济活动,均应遵循“自由开放,毫无差别”原则,“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其所谓“原则”的推行(

)A.遏制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B.维持了中国形式上的独立C.化解了列强在中国问题上的矛盾D.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