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重点总结_第1页
马原重点总结_第2页
马原重点总结_第3页
马原重点总结_第4页
马原重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类:1、 马克思一生最伟大发现(7页)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 哲学的基本问题(22页)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就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我们能不能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与概念中正确反映现实(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3、 唯物辩证法(46页)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它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内容4、 物质概念特征(24页)、意识概念特征(28页)及其辩证关系(29页)物质: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意识所反映的客观 特征:客观实在性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可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可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5、 运动、静止及其辩证关系(25页)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相对静止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以及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的两种特殊运动状态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6、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34-37页)、实质与核心(40页)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联系的特点:①客观性②普遍性③多样性④条件性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新事物的新要素结构和功能适应了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因素,添加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7、 对立统一规律(同一性、斗争性(40页);普遍性、特殊性(42页))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的作用: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使得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因素,在相互作用下发展规定了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的作用: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斗争性是绝对的,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同一性是相对的,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始终,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8、质量互变规律(44页)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9、否定之否定规律(45-46页)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事物的发展呈现周期性,不同周期的交替使事物的发展呈现波浪式前进或者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0、实践含义及特征、形式(59-61页)含义: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特征:①直接现实性②自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形式: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社会政治实践是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科学文化实践是创造精神文化产品的实践活动11、 认识(64页)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特性:摹写性和创造性12、 商品(152页)、货币(155页)、不变资本(175页)、可变资本(175页)、超额利润(178页)、生产成本(187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53-154页)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二因素)货币是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不变资本(字母C)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原有价值量可变资本(字母V)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来实现,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得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利润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获得的生产成本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即C+V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13、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54页)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14、 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58页)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了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5、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169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条件16、 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153页、175页)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转移生产资料价值17、 产业资本循环过程经历的阶段,采取的职能形式和职能(183页)第一阶段:购买阶段职能:货币资本第二阶段:生产阶段职能:生产资本第三阶段:售卖阶段职能:商品资本18、 平均利润的形成(186-187页)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为了更多的利润展开竞争,使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投到利润率高的部门,导致了利润率平均化,形成了社会的平均利润率,由此得到了平均利润19、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189页)经济危机爆发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0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183-184页)因素:资本周转的时间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B类:21、 如何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30页)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22、 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1页)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实践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23、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分别是什么,以及各个阶段的代表观点及其该阶段的特点?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代表观点:从具体的形态出发说明世界,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特征:直观性和朴素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代表观点:以近代科学为基础,把物质等同于科学发现的结构层次一一原子特征: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对物质世界消极、直观的理解,强调了从能动的实践出发去把握客观世界的意义,为唯物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24、 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152-153页)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25、 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及二者之间关系(152-153页)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劳动二重性(具体、抽象)决定了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抽象价值)26、 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176-178页)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来实现,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得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27、 垄断、垄断利润的实现及垄断时期依然存在竞争的原因(203页、204页、206页)垄断: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垄断利润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垄断存在竞争的原因: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社会生产复杂多样,任何垄断组织无法把社会生产都包下来2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其局限性(208页、210页)产生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缓解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根本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维护垄断控制、获取高额利润,而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形式2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