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检测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检测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检测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检测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检测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检测卷一、选择题一.(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1·浙江“衢温5+1”联盟高一第二学期期中·1)下图是一位同学记录的某一文化遗存的历史课堂笔记,下列关于这一文化遗存的表述正确的是()距今约7000—5000年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A.居民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B.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C.出土了被称为“蛋壳陶”的黑陶D.位于长江下游地区2.(2021·河北省省级联测高一上第一次考试·2)殷商王朝对于相对偏远的方国和部族,只要他们臣服,就允许其自治管理,而西周实行“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一变化体现了()A.商内外服制度得到沿袭B.周王对地方的政治统治有所加强C.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建立D.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发展演变3.(2021·广东高考·1)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4.(2022·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大联考·2)某学者提出,《春秋·公羊传》代表一套当时的演化观念:在最古老的时候,是内中国而外诸夏;第二个阶段,是内诸夏而外夷狄;到最后达到大同,则是没有地理边界而有文化区别的天下。该学者意在强调春秋战国时期()A.民族交融得到了加强B.各族同源共祖观念开始出现C.政治文化具有稳定性D.“华夷”之间的界定比较明确5.(2021·江苏扬州高一第一学期期末·3)战国时期,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可以养活六到九人,甚至十人,这就使得“五口之家”或“八口之家”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铁犁牛耕的推广B.统一趋势日益增强C.商鞅变法的推动D.各诸侯国兴修水利6.(2021·河北省省级联测高一上第一次考试·3)春秋时期的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战国时期的荀子则主张隆礼重法。春秋时期老子主张退回小国寡民的时代,而战国时期的黄老之学则主张顺应民时、轻徭薄赋。思想领域的这种演变()A.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体现了思想家理想化的社会诉求C.得益于儒道两家的融合D.集中体现了下层平民的内在要求7.(2022·广东省高三上期中考试·1)孟子提出“仁政”,首先要使“民有恒产”,“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五十而衣丝,七十而肉”,遇到灾荒可以避免死亡。孟子这一主张()A.竭力维护了奴隶制度B.顺应了封建经济发展的要求C.违背了孔子仁的思想D.指导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8.(2021·河北省省级联测高一上第一次考试·5)关于秦朝的灭亡,贾谊认为“仁义不施”;陆贾认为“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柳宗元则强调“秦之失,在政不在制”。这三者都认为秦的速亡在于()A.为政者残忍昏庸B.农民起义频发C.统治者不行仁政D.社会矛盾激化9.(2022·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上期末·2)表1为汉代文献史料节选。这些史料可以印证()表1史料出处济南【jian】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汉书·酷吏传》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盐铁论·复古篇》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后汉书·仲长统列传》A.推行“推恩令”的必然性B.强化政府管控的必要性C.放松“抑商”政策的可行性D.士家大族专权的危害性10.(2021·河北省省级联测高一上第一次考试·6)汉武帝时期,平准是“坐商”的性质,是在物价波动的时候来调节商品的价格;均输是“行商”的性质,在地区之间调剂物资余缺。两者都归国家管理,这意味着国家既掌握着零售市场,又掌握着批发环节。可见,该政策()A.保障了大商人的经济地位B.旨在削弱王国经济实力C.属于国家掌控经济的体现D.不利于国计民生的稳定11.(2022·湖南省普通高中高三12月联考·2)“流民法”始于汉武帝。《汉书·石奋传》云:“惟吏多私,征求无已。去者便,居者扰,故为流民法,以禁重赋。”汉武帝还以户口增多、流民减少,作为地方官的政绩之一,进行奖励。该法的制定旨在()A.维护统治秩序B.解决王国问题C.根除腐败现象D.壮大小农队伍12.(2022·湖北高考·2)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文献记述出处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贾谊《过秦论》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后汉书·班固传》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13.(2022·山东潍坊三模·3)西汉农学经典《汜胜之书》是以关中地区作为试验区的农书,代表东汉农学最高成就的《四民月令》记述的则是以洛阳地区为主要对象的农耕生活规范。这折射出两汉时期A.土地耕作方式的重大变革B.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增强C.土地占有形式的根本变化D.政治中心东移的历史变化14.(2019·四川宜宾一模·25)汉代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繁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设置中朝有利于()A.制约丞相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D.监察三公九卿15.(2022·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山东卷·2)秦统一全国后,实行以县统乡、以乡统里的地方基层制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载:“乡有三老、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循禁盗贼。”这表明秦朝地方基层组织()A.实行地方区域自治B.承担社会治理的职能C.属于社会经济组织D.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命16.(2021.6·浙江高考·2)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的军阵生动再现了秦统一中国的磅礴气势。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A.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B.实用性与装饰性精确巧妙地结合C.鲜明的民本意识和高超的表现技巧D.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二、非选择题17.(2020·山东泰安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摘编自《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9分)18.(2020·河南名校联盟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联考·2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人后世子孙追述周初分封情况时曾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又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用,管、蔡、都、霍、鲁、卫、毛、胁、郜、雍、曹、滕、毕、原、郵、邮,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榜也。凡、蒋、邢、茅、胖、祭,周公之胤也。”荀子也指出:周初“立七十一囯,其中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从之籍记载来看,周之分封皆以土地为主,“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有地者曰君,反之,无地者当然也就不成其为君。——摘编自梁颖《试论西周春秋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材料二回顾起来,到将近公元前3世纪中期,秦开始了一项看似系统地否定帝国理念的战略。公元前256年,秦的统治者废止了一切帝国礼仪,实际上解散了帝国。十年之后,一位新的秦王——始皇帝宣布,解体的帝国可以被替代。在后来25年中,他系统地孤立并征服了所有的敌对王国,并宣布他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他宣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换言之,以他为唯一的统治者,一个统一的中国就将享受和平与繁荣。——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一个皇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主要政治措施。(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5分)19.(2022·重庆市高三10月检测·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孔子周游列国希望实现其政治主张,但却被各国君主认为不切实际。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与时代变革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0.(2021·河南名校联盟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联考·2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里守、射、监”。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每郡置一监御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吏,但其监察职能并没有固定,监察制度尚不成熟。西汉初年,汉承秦制……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始巡郡国”,发现许多郡守失职现象严重,而监御史竟未举奏,怒而处决了一大批地方官吏,这成为武帝下决心对监郡御史制度进行改革的导火索。——《中国古代监察机构行政化的演变及启示》材枓二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封建官僚制度中处于一种异常独特的地位。它通过监察百官和向皇帝谏诤朝政得失来行使职权,因此是封建国家机器上的平衡、调节装置。这样一来,监察功能的发挥除依赖监察系统的自身完善和人尽其用外,还受到皇帝的制约。在封建官僚系统中,皇帝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凡事“一断于上”,具有绝对权威。而封建监察制度在本质上是皇帝的附属物,代表皇帝行使监察权。——《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的形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监察制度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异常独特”的原因。(2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4分)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检测卷解析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BDAAABCBC题号111213141516答案AADBBD1.【答案】B【解析】据方框中时间、地点、彩绘陶器等信息可知,这是仰韶文化时期,其主要栽培作物是粟,故选B项;居民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的是河姆渡文化时期,排除A项;出土了被称为“蛋壳陶”的黑陶是龙山文化的代表,排除C项;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明显与黄河中游地区不符,且是河姆渡文化居民,排除D项。2.【答案】B【解析】由材料“殷商王朝对于相对偏远的方国和部族,只要他们臣服,就允许其自治管理,而西周实行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可知商朝的内外服制和西周的分封制相比,商朝地方由方国首领自治管理,而分封制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疆域,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选B项;分封制是对内外服制的发展而非沿袭,排除A项;秦统一六国后建立君主专制,排除C项;内外服制和分封制都属于血缘政治,排除D项。3.【答案】D【解析】题干信息:西周时期黄河流域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流域风格的青铜器。这说明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进一步推理可知,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推动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周边文化向中原地区的传播,排除A项;只从“应国”一个国家无法得出“各诸侯国”都维护周礼的普遍性结论,排除B项;宗法制度崩溃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且青铜器一般是礼乐制度的象征,和宗法制度关系不大,排除C项。4.【答案】A【解析】据材料“在最古老的时候,是内中国而外诸夏;第二个阶段,是内诸夏而外夷狄;到最后达到大同,则是没有地理边界而有文化区别的天下”可知,华夏观念在不断的扩大,最后变成一种文化认同,说明这一时期民族交融加强,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华夏认同加强,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与发展,是同源共祖观念的发展,而非出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治文化的稳定,排除C项;据材料“到最后达到大同,则是没有地理边界而有文化区别的天下”可知,“华夷”之间的界定逐渐模糊,排除D项。5.【答案】A【解析】小农经济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使用,使得生产力得以提高,故选A项;B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C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D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6.【答案】A【解析】由材料“春秋时期的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战国时期的荀子则主张隆礼重法。春秋时期老子主张退回小国寡民的时代,而战国时期的黄老之学则主张顺应民时、轻徭薄赋”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结合社会变革的大背景,治理国家的主张更进一步现实化、具体化,满足了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过程中社会转型的需要,故选A项;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主张更进一步现实化,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出儒道思想的融合,且儒道思想融合发生在汉代,排除C项;儒家和道家都是从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需求出发,旨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不是反映平民的要求,排除D项。7.【答案】B【解析】孟子认为“民有恒产”是实行“仁政”的前提,强调保护小农经济,以此来维持和改善老百姓的生计,从而奠定政权稳定的基础,这顺应了封建经济发展的要求,故选B项;孟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不会维护奴隶制度,排除A项;“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对孔子“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排除C项;孟子思想在战国时期并未被统治者重视,也没有被统治者实践,而法家思想指导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排除D项。8.【答案】C【解析】由材料“仁义不施”、“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秦之失,在政不在制”可知都认为秦的灭亡在于暴政,没有推行仁政,故选C项;据材料“仁义不施”“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强调“秦之失,在政不在制”可知秦的速亡在于秦的暴政,而非昏庸,排除A项;农民起义是秦亡的直接原因,材料强调秦亡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社会矛盾激化加速了秦国的灭亡,排除D项。9.【答案】B【解析】由材料“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可知汉代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所以可以印证强化政府对豪强地主管控的必要性,故选B项;推恩令是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汉代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C项;材料强调地方豪强的强大实力,不能体现出“专权”,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

由材料“都归国家管理,这意味着国家既掌握着零售市场,又掌握着批发环节”可知国家掌握着零售市场和批发环节,调节物价,是国家掌控经济的具体体现,故选C项;国家掌控经济,平抑物价,打击了大商人的利益,排除A项;均输平准是全国性的政策,不是单独针对王国问题提出的,排除B项;均输平准有利于物价的稳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稳定,排除D项。11.【答案】A【解析】由材料“以禁重赋”、“以户口增多、流民减少,作为地方官的政绩之一,进行奖励”可知汉武帝关注民生,通过制定法律关注流民问题,以此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从根本上维护自身统治,故选A项;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排除B项;“根除”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流民法直接目的在于减少流民,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发展,而非壮大小农队伍,排除D项。12.【答案】A【解析】“秦并海内……以养四海”指秦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拨乱诛暴……成于汉家”指刘邦灭秦,建立西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接汉绪……恢复疆宇”指东汉延续了西汉国家的统一,即强调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故选A项;“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中国古代一直存在,“改变”说法错误,排除B项;正式提出“大一统”(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的是春秋时期《公羊传·隐公元年》,“开始”说法错误,排除C项;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13.【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西汉农学经典《汜胜之书》主要记载关中地区的农学成就,东汉农学最高成就的《四民月令》则主要记述以洛阳地区为主的农学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定都洛阳,据此可知,题干所述现象折射出两汉时期,由于政治中心的东移所带来的历史变化,故选D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汜胜之书》和《四民月令》所记载中心地域的不同,并没有述及其具体内容,并且,自春秋战国以来,铁犁牛耕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耕作方式,并没有发生改变,排除A项;题干内容分别记述了《汜胜之书》和《四民月令》这两部农学著作所记载的中心地域,并没有述及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排除B项;题干内容并没有述及两部农学著作的具体内容,并且自商鞅变法之后,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并没有发生变化,一直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1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中外朝制。材料建立中朝的原因是三公九卿“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繁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故选B项;中朝的建立有利于制约丞相权力,但与材料建立中朝的原因无关,排除A项;中朝的建立有利于君主专制,排除C项;中朝不属于监察机构,与监察三公九卿无关,排除D项。15.【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朝时期,县、乡、里都是地方基层组织,再根据题干中“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循禁盗贼”可知,秦朝的地方基层组织承担了治理社会的职能,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地方长官都是由中央任免,故不属于地方区域自治,排除A项;地方基层组织不仅承担经济职能,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级地方行政单位,排除C项;在题干内容中仅是述及三老、啬夫、游徼的职责,但并没有涉及其任免问题,排除D项。16.【答案】D【解析】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真实地刻画秦军的风采,形象地展示秦朝军队的兵种、编制和武器装备的情况,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故选D项;长城的修建采取因地制宜原则,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取得了协调一致的效果,排除A项;紫禁城许多建筑构件集实用性与装饰性于一体,如太和殿两侧及乾清门前的鎏金大铜缸,外表富丽精致,除了消防灭火的作用以外,还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品,排除B项;民本意识就是广大人民的根本的认知,是广大人民对事物判断的一致认知,材料不涉及,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7.【答案】(1)不同:春秋战国时期主张藏富于民,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期主张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民争利,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较多。(6分)(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频繁;社会生产力进步,农业和工商业发展,经商逐利思想渐浓;小农经济产生;为了富国强兵、赢得战争胜利,重视耕战。汉武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富商大贾实力强大,影响中央集权;王国问题亟待解决;对匈奴的战争导致政府财政困难;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9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和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可得春秋战国时期主张藏富于民,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根据材料二“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可得汉武帝时期主张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民争利,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较多。(2)第一小问历史背景,可从当时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去概括。经济上,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逐渐推广,小农经济产生。思想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经商逐利的思想渐浓。政治上,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赢得战争胜利,重视耕战。第二小问历史背景,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去概括。据材料“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结合所学,汉武帝时期政治上,富商大贾实力强大,影响中央集权;王国问题也威胁中央集权亟待解决;思想上,重农抑商思想;军事上,对匈奴的连年战争导致政府财政困难,这些都是汉武帝主张采取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民争利,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较多的重要因素。18.【答案】(1)特点:以宗法血缘为基础;以同姓宗族为主层层封授;土地是实行分封的基础。(4分)(2)措施:中央,确立皇帝制度和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颁布秦律,厉行法治。(6分)(3)不同特点: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帶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5分,有其他答案,且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据材料一“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结合所学可知以宗法血缘为基础;据材料一“故封建亲戚以蕃屏用,管、蔡、都、霍、鲁、卫、毛、胁、郜、雍、曹、滕、毕、原、郵、邮,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榜也。凡、蒋、邢、茅、胖、祭,周公之胤也”可知以同姓宗族为主层层封授;据材料一“从之籍记载来看,周之分封皆以土地为主”可知土地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2)据材料二“他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结合所学可知,建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此外颁布细密苛刻的秦法。(3)依所学,从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可知,西周时期建立在血缘基础上,尚未集权;秦朝政治制度的特征在于权力的高度集中,推行郡县制实现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19.【答案】(12分)论题:儒家思想要符合时代潮流和政治需要才能被统治者接受。阐述: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不符合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潮流和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因此其思想不被各国君主重视。孔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