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一)17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一)第课第课第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一)PAGE117PAGE10PAGE10课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一)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阅读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学作品,把握其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提高阅读品味(2)通过阅读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新成就、新成果的文章,理解文章内容,领会表达技巧,培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政育人目标:(1)通过学习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学作品,感受祖国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的变化(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道路自信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考勤(2min)→问题导入(5min)→求之有道(18min)→文以载道(一)(20min)文以载道(二)(20min)→文以载道(三)(20min)→课堂小结(3min)→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min)【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问题导入(5min)【教师】提出问题:我国近年来都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文化、科技、经济成果?【学生】聆听、思考、举手回答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取得的成果,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求之有道(18min)【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知识点,介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的相关知识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中国共产党人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历经几代人的艰辛探索,开创并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红色”经典所弘扬的对信念的坚守、对理想的执着、对光明的向往,以及革命英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等崇高品质,正是我们当代人所缺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优势道路决定命运、关乎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就在于这是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之路,就在于它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具有独特优势的成功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为了谁、依靠谁”,是关涉道路的根本问题。把人民永远放在最高位置,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道路区别于其他道路的根本标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创新发展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其中蕴含着创新创造的巨大动力、潜力和活力。坚定道路自信,就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学生】聆听、理解、记录Φ【课堂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对于以上内容,大家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Φ【学生】聆听、举手提问Φ【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通过理论讲解、举例、提问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个性化解读文以载道(一)(20min)【教师】通过讲解、举例、展示图片等教学手段,介绍作者欧震,并安排学生朗读《美丽中国》一、作者简介欧震,诗人、词作家,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其诗歌代表作有《青春中国》《和你一同老去》《不朽》等。《美丽中国》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上口的语调和浪漫的诗韵,表达了对祖国的赞颂和挚爱之情。让我们细细品读、深情吟诵,深入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意蕴和情感吧!二、朗读《美丽中国》当我以南方雨林一滴露水的晶莹感受你的清澈当我以茫茫北国一片雪花的温柔感受你的壮美当我以万里长城上一块砖的厚重感受你的历史当我以春天故事里一朵花的绽放感受你的风姿哦,中国当我以一个中国人的脉搏感受你的心跳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呼喊——我爱你,中国,我的美丽的中国!(详见教材)三、整体感知提问:这篇文章共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将自己比作露水、雪花、长城上的一块砖以及一朵花,歌颂了祖国的历史悠久与壮丽秀美。第二部分:作者描绘了自己身处天安门广场时内心的感受以及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也向读者展示了开国大典、火箭升空、高铁飞驰等多个令中国人自豪不已的情景,赞叹祖国的山河壮丽、繁荣富强。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相呼应,作者化身一扇窗、一颗卫星、一件精美的产品以及土兵的步伐,赞叹国力强盛和百姓安乐。Φ【课堂提问】提出问题:在朗诵这首诗歌时,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画面?给你带来深切感受的是什么情景?Φ【学生】聆听、思考、举手回答四、分析课文主要情节问题1:课文是怎样描写祖国的壮美景色的?答案:一条大河波浪宽(出自歌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指长江),万紫干红春满园,江山如此多娇(出自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如花、如画,淡妆浓抹、分外妖娆。问题2: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答案:课文运用了拟人、反复、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问题3:作者在诗中描绘了哪些情景?通过描绘这些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庄严的宣告声(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开国大典的礼炮声,火箭一飞冲天,高铁在神州大地上风驰电掣,田野中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大地上崛起新城,人们在欢呼,这些情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的赞叹之情,也表达了其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容光焕发的脸庞,平凡、朴实、生动的中国人的面孔,风雨泥泞中走过来的坚实的脚步,创造的大手,汗水和热血,这些情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的歌颂与赞美。Φ【课堂提问】提出问题:学完这首诗歌,谈一谈你的感受,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思想感情?Φ【学生】聆听、思考、举手回答【学生】聆听、理解、记录通过讲解、朗读、提问、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赏析《美丽中国》,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文学素养第二节课文以载道(二)(20min)【教师】通过讲解、举例、展示图片等教学手段,介绍作者沈英甲,并安排学生朗读《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作者简介沈英甲,1948年生,《世界知识》杂志编辑,著有长篇小说《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经营之神》《探索自然》《终极诊断》《生存方式》等。袁隆平,1930年生,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本文为人物通讯。课文用四个小标题把内容分成四个部分,分别从四个方面揭示出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精神品质,刻画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光辉形象。二、朗读《喜看稻菽千重浪》曾记否,到中流击水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详见教材)三、整体感知提问:文章可分为几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答案:本文由四个小标题构成,每个部分侧重点各不相同。第一部分:“曾记否,到中流击水”表现了袁隆平注重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第二部分:“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表现了他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的精神。第三部分:“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侧重于说明袁隆平坚持事实、实事求是。第四部分:“饥饿的威胁在退却”侧重于表现袁隆平目标远大,不断进取。Φ【课堂提问】提出问题:作者通过哪些描写,将袁隆平的形象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Φ【学生】聆听、思考、举手回答四、分析课文主要情节问题1:这篇人物通讯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答案:本篇通讯全面地记叙了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优秀事迹和重大成果,他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志向高远、品格高尚,富有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文章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他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问题2:这篇通讯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答案:这篇通讯以小标题组织材料,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结构工整。问题3: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前的?答案:通过细节描写和对典型事例的描写。例如,“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这几句话通过描写袁隆平的目光(突然停留)、行动(马上标记)、心情(欣喜异常)三个细节,就把袁隆平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了。具体、典型的事例包括: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等。和勇敢好强的性格。问题4:这篇作者为什么说“袁隆平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答案:这是全文结束部分的一个总结性语段。前一分句是对袁隆平的高度评价,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世界上产生过很大影响的其他科学家相提并论,这也是对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的赞美。后一分句指出他所做出的贡献与其他最优秀的科学家的发现一样,堪称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正由他引导着,向贫穷与饥饿开战,并一定会取得辉煌的胜利。【学生】聆听、理解、记录通过讲解、朗读、提问、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赏析《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文学素养文以载道(三)(20min)【教师】通过讲解、举例展示图片等教学手段,介绍作毕淑敏,并安排学生朗读《离太阳最近的树》作者简介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代表作有《红处方》。她的这篇散文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反思。作品展现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讴歌了红柳这一高原精灵,呼吁人们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和保护生态环境。二、朗读《离太阳最近的树》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详见教材)三、整体感知提问:文章可分为几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答案:第一部分:(第1~2段):写红柳的生长环境及其外在的美。第二部分:(第3~18段):写红柳遭受毁灭的情形,赞颂红柳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及其内在的美。第三部分:(第19~21段):写红柳被砍伐后的情景,抒写了对高原生存环境的担忧。Φ【课堂互动】提出任务:文中第二段“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一句从哪两个角度描写了红柳树?并请分析其中微笑一词的手法和作用。Φ【学生】聆听、思考、举手回答四、分析课文问题1:作者用大量笔墨渲染挖红柳场面的用意是什么?答案:工作量越大,工期越长,越衬出红柳的顽强;队伍越浩大,工具越先进,越显示人类破坏自然的可怕与可悲。问题2:红柳的结局如何?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体会语句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答案:“红柳就枝丫道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④“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文章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红柳被砍伐后触目惊心的景象,蕴涵着作者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强烈的忧患意识。问题3:文章详细记叙“我”和司务长的对话有何作用?答案:司务长那副义正词严、理直气壮的神态,反衬了人类挖掘红柳的可悲。人们不仅亲手毁灭了这高原上唯一的绿树,破坏了生态平衡,还理直气壮,振振有词,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可悲。问题4:文章开头哪句话暗示了红柳的结局?答案:“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曾以为”暗示了红柳的悲剧,为下文埋下了伏笔。Φ【课堂提问】提出问题:文中关于红柳的描述具体而形象,说说这样描述在文中有什么作用。Φ【学生】聆听、思考、举手回答Φ【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学生】聆听、理解、记录通过讲解、朗读、提问、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赏析《离太阳最近的树》,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文学素养课堂小结(3min)【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本节课学习了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并赏析了《美丽中国》《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护理安全培训
- 物理因子疗法及康复护理水疗法
- 医护理系彭芳
- 实验室主任安全培训
- 大班语言活动生字表
- 对新员工的财务培训
- 7月珠宝活动策划方案
- 数学学案:课堂导学函数的表示方法第课时分段函数
- 2岁护理方法和技巧
- 健康扶贫培训教材
- 第五单元学雷锋在行动(教案)全国通用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 服装店人员不稳定分析报告
- GB 37219-2023充气式游乐设施安全规范
- NB-T 47013.7-2012(JB-T 4730.7) 4730.7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7部分:目视检测
- 《梯形的认识》(课件)-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肝吸虫护理查房课件
- 北京开放大学《现代管理专题》终结性考试复习题库(附答案)
- 小腿抽筋的原因以及缓解和自救方法定稿
- 2023年度高级会计实务真题及答案解析
- 南开大学答辩通用模板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真题202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