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高中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三讲_第1页
高三复习高中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三讲_第2页
高三复习高中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三讲_第3页
高三复习高中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三讲_第4页
高三复习高中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三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纲要上第一单元第三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A.结合下图,指出秦灭六国的顺序及体现的策略。为什么是秦国完成了国家统一?原因:秦国的商鞅变法通过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了世官制,实行县制废除了分封制,通过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等等。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最彻底的,秦国由此一跃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所以统一必然由秦国来完成。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策略是远交近攻。

秦朝的统治(BC221——BC207)一、秦的统一(从诸侯割据到天下归一)咸阳秦秦兼并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战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新的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统一东方六国(前221)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滇黔一带西南夷的控制1.过程:①长期战乱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②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③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④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⑤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⑥秦尊奉法家。2.秦统一的原因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皇帝制度(特征)皇权至上(核心);皇帝独尊皇位世袭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二、秦的制度——巩固政权的措施官吏任免财赋收入郡县制分封制皇帝任免\有任期周王分封\世袭凭借才能凭借血缘收归中央诸侯自用部分上贡重难点: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郡县制意义(重点)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巩固统治,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环境。打破传统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基础,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2、巩固统治的其他措施①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建直道与驰道。驰道,宽米,中间三丈是皇帝专用的道路。著名的驰道有9条。直道,但一点都不直,而且是典型的军事公路。直道起点在离咸阳不远的云阳,终点站包头。这个“直道”九曲十八弯,目的是对付和防范匈奴。五尺道,五尺不足两米,道路很窄,是秦朝时连接云贵与蜀的重要商道。秦朝道路示意图选必2 P682、巩固统治的其他措施①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建直道与驰道。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②颁布法律,编制户籍,整顿社会习俗有利于社会管理和政府对民众的管理,同时也利于确定征税。③迁徙六国贵族豪强破坏六国原有的社会基础,削弱其经济实力,以防止他们东山再起,以达到巩固统治目的。④统一两越,开通灵渠;经略西南夷,开五尺道加强了对西南的管理,灵渠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道路修建利于与巴蜀人民交流3、秦统一的意义(重点)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大一统专制主义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一种管理方式,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实行垂直管理。“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不只是单纯的地域统一,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大一统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30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50万南攻越族,戍守五岭70万建阿房宫,修骊山墓

修驰道,运粮饷表现①繁重的徭役②赋税的沉重③刑法的残酷4.秦的暴政1.陈胜吴广首义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遇雨受阻。不能如期赶到戍地将被处死,在陈胜、吴广领导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天下云集响应,迅速蔓延。陈胜不久失败。地位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从四海为一到分崩离析)BC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秦朝速亡。BC206年—BC202年,刘邦、项羽四年楚汉战争得民心者得天下2.刘邦项羽起义“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秦亡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儒家独尊地位确立鉴于秦亡的教训,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把改造后的儒家思想作为王朝的正统思想,儒学成为学术文化思想的主流。民本思想有限回归秦亡充分展示了人民的力量,使统治者重新认识了民众的力量,促使君主调整治民政策,有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和王朝的长治久安君主权力适度制约秦朝灭亡后,后世君主和思想家深刻反思,在承认君权至上的前提下,如何对君主权力加以适度限制,防范君权走向极端而失控,保证君主政治的正常运行。民族问题羁縻政策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反思了秦朝民族政策上的教训,制定了羁縻政策,包含了对民族地区政治现状的宽容和默认,以及通过分化实现“以夷制夷”。(2021·江苏省·1)有学者认为,《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是供学习为吏者使用的识字课本。其末尾附录的两条魏律(颁布于公元前252年)规定:商贾和经营客店者“勿令为户”,不分给他们田地、房屋;派其从军,杀牛犒赏全军时,不给他们肉吃。由此可见()A.魏律成为秦吏准绳B.强制耕战成效显著C.秦国实行以吏为师D.抑商思想影响渐广典例精练D(2022·广东省六校联考)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权分于太守、郡尉和郡丞。东汉时,郡太守都由中央委派,“并省诸郡都尉,并职于太守”,只有在有军务的郡才设置郡尉。这一变化可能导致()A.地方行政效率下降B.郡县制度遭到破坏C.地方割据因素增强D.地方军务完全废弛典例精练C(2022·山东省菏泽一模·2)《历史的终结》一书的作者福山指出,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中国从秦汉开始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先于欧洲1800年。“现代”是指()A.严密的法律体系B.精细化的基层管理C.理性化官僚体系D.大一统的儒家政治典例精练C(2022·山东省青岛模拟)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作为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格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上述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管理水平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皇帝用人制度完善典例精练C(2022·江苏省无锡模拟)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史记·陈涉世家》认为是严苛的秦法“失期,法皆斩”,并广为流传。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律·徭律》却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