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合作研究_第1页
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合作研究_第2页
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合作研究_第3页
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合作研究_第4页
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合作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合作研究

文化和贸易是福建省与台湾之间的共同文化带。道路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它为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背景和平台。了解两岸的发展特色、交流合作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和促进之道,互利互补,合则两利,通则双赢,这将进一步促进闽台地区非遗文化产业的共存与发展。一、地方文化资产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相对均衡福建省拥有类别丰富的非遗资源,这有利于发展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文化产业项目。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妈祖文化等饱含了福建省非遗的特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能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空间和平台,打造具有区域优势和品牌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目前,在福建省的非遗中,地方戏曲的市场化运作已经开始起步,民间工艺品市场的品牌开发近年来也有了新的起色。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福建省长期重视并强调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但文化产业的体制还没有理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配套设施还没有完全跟上,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非遗,在台湾被称为“无形文化资产”。台湾在文化遗产资源方面没有福建这么丰富,但文化基础设施发展比较完善,文化的市场化程度明显高于福建。许多无形文化资产的资源被应用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当中,而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早在2002年就被列入台湾的重点发展计划,“文建会”负责音乐和表演艺术、文化展演设施、工艺、视觉艺术等四项产业。1为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文建会”积极研究各项相关政策措施的推动和发展,其主要政策方向分为“环境整备”、“人才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扶植”三个区块,还设置了“创意产业项目中心”作为“文建会”政策推动的执行机构,以配合三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2近几年来,台湾越来越重视区域的平衡发展,重视地方县市层级的资源分布、利用和发展,通过各种政策力量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使台湾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发展落差得以有效改善,为台湾无形文化资产的产业化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从产业结构来看,福建省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演艺业、工艺美术业、传媒业等方面的规模还没有形成,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弱,文化产业各门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不高,生产营销和相关文化服务还无法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台湾无形文化资产的文化产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早,在演艺业、工艺美术业、传媒业等产业中,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营销体系比较成熟,市场竞争力较具优势,已经在相对成熟的市场体系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结构。在区域布局方面,福建省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于省会福州和闽南地区的厦门、泉州等沿海中心城市,这些地区目前的产业化发展规模和发展态势较好,演艺业和工艺美术业都较为发达。而在福建省内地山区,很多非遗的文化产业发展尚未起步,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台湾无形文化资产的产业发展区域布局则相对比较均衡,台湾在很早就开始重视对地方无形文化资产中精神价值的商业化利用和开发,重视文化资源向市场价值的转化。台湾的地方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特征鲜明的产业发展形态,结合其长期推行的各种相关政策措施,地方文化产业已经得到了较为均衡的发展。但在另一方面,台湾无形文化资产的资源相对有限性和市场相对狭小问题,也成为台湾无形文化资产产业化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二、中俄之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交流与合作(一)海峡两岸歌仔戏文艺发展概述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的前身,是2004年8月底由中华文化联谊会、厦门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文化厅、台湾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共同在厦门主办的“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是多年来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项目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历年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交流中历时最长、参演人数最多、形式内容最丰富的一次盛会。艺术节的活动内容包括:海峡两岸歌仔戏优秀剧目展演、学术研讨会、青年演员比赛、历史图片展和走进社区的民间职业剧团广场演出。艺术节不仅在厦门、漳州掀起了一阵歌仔戏热,也在台湾掀起了不小的风潮。该次活动的台湾代表团,100多人经由金门直航厦门,这是多年以来台湾艺文团体的首次直航,具有突破性的意义,且人数是历年来台湾赴大陆交流最多的一次,由台湾最富盛名的明华园戏剧团领衔主演。“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推动歌仔戏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是首届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的举办主题。歌仔戏是国家级非遗,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创造和培育的民间艺术。歌仔戏根源于大陆,其孕育形成,是闽南人在台湾播种同根文明的历史见证。20世纪20年代,歌仔戏传回厦门,并迅速传遍闽南,在两岸艺术家的共同培育下,不断发展壮大和成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岸在隔绝近40年后,歌仔戏再次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两岸歌仔戏学术研讨会和交流演出等相继多次在厦门和台湾举行,两岸的歌仔戏剧团也进行了多次互访交流。在首届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上,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海峡两岸歌仔戏目前的生存与发展”,这有利于在学术研讨的基础上扩大交流项目和规模,提升交流层面。艺术节上还举办了首次两岸歌仔戏年轻演员比赛和历史图片展,以及两岸歌仔戏名家专场,把两岸的优秀剧目集中起来展演,从各个角度展示了由两岸人民共同创造和哺育的歌仔戏艺术。就此,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自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2004年为“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2005年在厦门举办了“海峡两岸南音展演暨闽南民间艺术节”,2006年在台湾举办了“2006华人歌仔戏艺术节”,2007年在厦门举办了“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随后一直延续至今。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已经成为两岸人民交流艺术、共同打造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平台,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年以来,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持续举行了各种非遗项目展演、戏剧戏曲艺术展演和两岸音乐会活动;先后举办了歌仔戏学术交流论坛、海峡两岸地方文化行政交流座谈会、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论坛、两岸民间民族舞学术交流会、两岸艺术论坛、姚一苇先生学术研讨会等高峰论坛;先后举行了非遗精品展、陶艺精品展、画家篆刻展、姚一苇生平与著述展、两岸合作歌仔戏签约仪式、妈祖文化节、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十周年回顾展等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非遗的产业化道路不断拓宽。(二)艺博会在海峡两岸糖厂会的发展概况作为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举办地的莆田,近年来在工艺美术产业方面得到迅猛发展。目前,莆田木雕、古典工艺家具和玉雕的产值产量及出口额均居全国同业首位,并相继荣获了“中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中国银饰之乡”和“中国政务商务礼品产业基地”等称号,是国内拥有工艺美术区域品牌称号最多的设区市,已经成为联系两岸情谊、共享工艺美术盛宴的重要基地。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是由政府主办的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人气最旺的工艺美术专业展会,简称“艺博会”,为海峡两岸的工艺品生产企业和全国工艺品买家(经销商、爱好者、收藏者)搭建了交易、展示、发布和收集信息的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推进了两岸的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的传承与创新。自2006年以来,艺博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8年中,福建省的工艺美术产业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就以上工艺企业来说,年产值平均以76%的高速度连续增长;而这八届艺博会也一届比一届有所进步和创新。2013年4月底,第八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在莆田工艺美术城开幕,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产业合作发展”和“创意、品牌、绿色、和谐”为主题,主会场设3个展区,共有展位近1100个,另有分会场9处,邀请了16个省市的35位国家级大师携代表作品参展,总参观人数达25.7万人次,成交额达7263万元,合同金额5.6亿元,意向合同金额5.04亿元。来自海峡两岸的工艺美术界人士,以及海内外宾朋欢聚一堂,共享艺术盛宴。多年以来,艺博会展示了数量众多的艺术精品,其中有许多都是非遗的传承技艺;先后举办了中国海峡工艺美术交流与发展策略高峰论坛、工艺美术产业理论研讨、两岸工艺品传承与创新研讨会等高峰论坛;举行了海峡两岸工艺品项目推介、莆仙戏汇演、“艺鼎杯”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百花奖”、“争艳杯”评选、沉香原木投标会、香道文化展示、刺绣现场表演、紫砂壶现场演示、工艺品展销评奖、工艺品重点企业订货会等相关配套活动。如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已经成为海峡两岸工艺美术界传承非遗、增进交流和实现产业价值的大舞台,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经贸政策先行先试的重要窗口,成为提升两岸非遗的产业竞争力、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三)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展览企业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中国大陆唯一以“海峡两岸”命名,由“海峡两岸”共同举办的全国性综合文化产业博览交易盛会。博览会以“一脉相承,创意未来”为总主题,以“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两岸文化市场融合”为宗旨,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和产业对接,于2008年起开始举办,每年一届,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经过六年的培育,海峡两岸文博会的品质和效益逐年提升,参展规模逐年增大、参展品种逐年增多、活动内容丰富、海峡两岸客商与民众热情参与、组织有序。经过几年的努力,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已经打造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海峡西岸文化会展品牌。2013年10月下旬,第六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厦门举办,展览面积达4.5万平方米,展位数3500个,山东、江苏、宁夏、甘肃、广州等19个省市区组团参展,境内外参展企业共1467家,其中639家来自台湾,成为大陆地区台湾企业参展最多的综合性文化展会。大陆各大央企和文化30强,以及台湾权威文化机构和名企联袂参展。展会投资签约项目126个,总签约额375.4亿元,参观人数达35万人,打造了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对接的第一平台。多年以来,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都非常重视两岸非遗保护与发展,重视文化遗产的创意化和产业化发展进程,文博会先后设置了与两岸非遗密切相关的非遗联合展区,文化创意展区、创意生活展区、文化艺术珍品展区、海峡演艺项目交易区等;举办了“海峡两岸文化产业交流合作与城市发展”、“传统与再生——文化产业的创意活水”等高峰论坛;举行了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沙滩文化节、厦金横渡活动、艺术品拍卖活动、经典南音乐舞和古典梨园歌舞戏表演等各种相关配套活动。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签约项目逐年上升,涵盖的非遗项目和文化产业核心项目逐年增长。(四)世界闽南节庆展示非遗的资源优势和独特魅力闽南文化节是海峡两岸闽南人共同的节日。首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于2010年2月底在泉州隆重开幕,由泉州市政府、台盟中央、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台湾成功大学、中华闽南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首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以“弘扬闽南文化,增进交流合作,推动海西先行,加快泉州发展”为主题,举办了闽南文化论坛、首届世界泉州同乡恳亲大会、世界泉商大会暨世界泉州青年联谊会成立大会、第九届国际南音大会唱、海峡两岸戏剧展演与交流、南少林武术系列活动、元宵花灯展、第四届“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星选拔赛”大陆赛区总决赛、泉州市第二届南音演唱演奏电视大赛、第二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研讨会、和谐海西·千人品茗活动、惠安石雕木雕工艺展、安溪铁观音茶史茶艺展、德化瓷史瓷艺展等活动。这些活动展示了闽南文化、尤其是闽南地区非遗的资源优势和独特魅力,展示了非遗在两岸的深厚渊源和促进两岸交流的独特作用,以及其在海内外的广泛影响。世界闽南文化艺术节为进一步推进非遗的产业化发挥了纽带作用,拓展和深化了两岸的交流与合作。2012年的世界闽南文化节,首次针对闽南文化,组织海内外闽南人一起探讨、体验、感受台湾特有的闽南文化,活动选择在闽南人的移居史上深具关键地位的台南与金门举办,具有特殊的意义。在2012年的世界闽南文化节中,台湾扮演着一个串联的角色,希望世界闽南文化节兼具深度、多元与广度。来自各地的闽南人汇聚闽南特色文化空间,犹如一场活的展览,呈现闽南文化在各地融合发光的成果。为了深入探讨研究闽南文化,台湾成功大学的“闽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通过跨领域、跨区域对话,为闽南文化圈研究开创了新局;金门大学举办了华侨论坛,针对“华商成功之道”、“海外金门会馆之经营”、“海外闽南文化之传承”展开了讨论。素有“北闽南、南客家”文化特质的桃源县也举办了首届桃源闽南文化节,通过常民文化论坛、庙埕汇演等活动呈现了桃源经过多年闽客融合的常民生活景象。2013年6月中旬,以“弘扬闽南文化,增进合作交流”为主体的第二届世界闽南文化节在福建省泉州市开幕,来自海内外36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参与此次盛会。文化节期间举办了第二届世界泉州同乡恳亲大会暨泉州市海外交流协会成立大会、侨商投资项目招商推介会、闽南文化论坛、世界华文媒体闽南文化泉州行、南少林武术系列活动、第十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魅力瓷都”大型瓷艺展、台湾特色庙会、第七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邯江海上泼水节等活动,设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并展示了木偶戏、梨园戏、高甲戏等属于国家级非遗的戏曲精品剧目展演。文化节活动中,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举行了开展仪式,展出了宋、元、明、清、民国等时期的珍贵文物,向人们展示了开放而多元的闽南文化。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是闽南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古城区至今留存的融合闽南、伊斯兰及欧式风格的古建筑,享有“音乐文化活化石”美誉的南音,拥有博大精深拳术系统的南少林武术……无不彰显着闽南文化的魅力。在海峡对岸的台湾汉族同胞中,有44.8%、约900万人祖籍泉州。以泉州为根据地兴办的世界闽南文化节,将长期推动海峡两岸的非遗保护和传承,促进发展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文化产业,把更多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三、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业文化发展的问题和建议(一)两岸交流合作不均衡,合作交流不深入近年来,两岸非遗和文化产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的交流日益频繁,但毕竟由于历史和政治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两岸的非遗交流和文化产业互动还是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较难在更深的层面展开。两岸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多年以来在非遗和文化产业的交流方面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各种艺术节的举办和论坛活动的开展等,借助于研讨、比赛、表演、展示等多种方式,对海峡两岸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要想实现文化和经济的有效结合与良性互动,推动并加强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目前福建举办的各种非遗和文化产业交流活动,台湾来闽参与交流的情况较为频繁,而福建赴台参与的活动虽在近年呈现上升趋势,但两地的互动仍然是不平衡的,存在总体上来多去少的现象。另一方面,两岸的交流是为了增进互相之间的沟通与了解,通过深化交流促进合作,在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交流的进一步深入。目前两岸的交流则多数停留在为了交流而交流的层面,局限于互相之间的一般性了解,缺乏目的性和持续性,缺乏导向性目标,不利于为将来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更深入的机会和条件。与两岸逐年增加的非遗和文化产业交流活动相比,很多领域的合作还没能得到深入广泛的开展,两岸的共同合作项目、尤其是互补性的文化产业合作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两岸非遗的产业化发展,不能局限于意识形态层面,而是要建立在现实的、产业的层面,要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扩大合作领域,推动两岸的文化产业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因此,在进一步丰富内容和创新形式的基础上,两岸的交流还应注重推动非遗资源的市场化,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虽然两岸的文化产业起步早晚不同,特色各异,发展程度也不同,但同属于一个文化体系,具有较大的互动需求和互补空间。两岸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为两岸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许多先天性优势,台湾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为文化背景相近的福建提供的很好的借鉴,两岸文化产业的对接也更加便利。因此,两岸应积极构建更多更好的交流合作平台,建立闽台文化产业协作基地,建立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联姻产、学、研,推行优惠政策,打造海峡品牌,促进两岸文化产业更好的对接。目前值得深度开发的项目有很多,例如推动戏剧戏曲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多媒体的利用,开拓演出市场和工艺品市场在台湾代理业务的开发、全面打造以海峡为品牌的演艺业和工艺美术业产品,开拓与两岸民间信仰信俗相关的传统节庆活动等。海峡两岸文化产业的对接,能够促进福建文化产业的整合、转型和升级,有效结合现代文化元素和新技术,提升两岸文化在中华经济圈和全球华语市场中的影响。(二)通过政策保障来促进两岸文化产业发展上文提及,两岸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背景,是两岸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其实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很早就开始了,但长期以来规模和范围都不够大,并且缺乏持续性。对于福建省来说,主要是缺乏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两岸文化产业的互动难以被提升到经济建设的新的增长点的高度来对待,没有被充分纳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整体布局中进行考虑。只有通过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两岸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才能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速度和水平产生积极影响。首先,福建省应积极出台鼓励和支持闽台非遗交流活动的相关政策,创造尽量多的条件促进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其次,福建省应对已经具备一定影响力的闽台非遗交流活动和文化产业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保障,进一步扩大这些活动和项目的影响力,促进其长期持久的进展。第三,福建省应针对台湾具有优势的文化产业入闽出台明确的优惠政策。福建位于海峡西岸,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是台湾文化产业走出去最合适、最理想的承接地之一。福建省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