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青龙满族自治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心理距离”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相隔的长度,而是指心理的距离。最早把“心理距离”作为一种美学原理理解的是英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他所说的“心理距离",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离”。

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的缘故。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可以架屋、造纸和当柴烧的寻常之物,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竹子,却以另一种眼光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动人、美丽、清新的世界。“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这些诗人已彻底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所以在他们眼中,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颤动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

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一方面,艺术作品能否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愈是吻合,我们对艺术作品的领会就愈是深切入微,艺术作品就愈是能打动我们。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是贴近,我们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也就愈容易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界。如此一来,愉快的审美鉴赏就可能变成痛苦的自伤身世了。上述两条规律似乎是不相容的,第一条规律强调欣赏时距离要小,第二条规律则强调欣赏时距离要大,所以称为“距离的内在矛盾"。

那么如何来解决审美体验中的“距离的内在矛盾”呢?美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提出,“无论是在艺术欣赏的领域,还是在艺术生产中,最受欢迎的境界乃是把距离最大限度的缩小,而又不至于使其消失的境界"。这种“不即不离”的境界之所以是理想的艺术境界,在于它对“距离的内在矛盾"作了妥当的安排:它既不使因距离过远而无法理解,也不使因距离消失而让实用动机压倒审美享受。这样,就使审美主体在面对审美对象之际,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

(摘编自童庆炳《换一种眼光看世界——谈审美心理距离》)

材料二:

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语说:“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三个字,这个道理可以拿一个浅例来说明。王渔洋的《秋柳诗》中有两句说:“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在不知这诗的历史的人看来,这两句诗是漫无意义的,这就是说,它的距离太远,读者不能了解它,所以无法欣赏它。《秋柳诗》原来是悼明亡的,“南雁"是指国亡无所依附的故旧大臣,“西乌”是指有意屈节降清的人物。假使读这两句诗的人自己也是一个“遗老",他对于这两句诗的情感一定比旁人较能了解。但是他不一定能取欣赏的态度,因为他容易看这两句诗而自伤身世,想到种种实际人生问题上面去,不能把注意力专注在诗的意象上面,这就是说,《秋柳诗》对于他的实际生活距离太近了,容易把他由美感的世界引回到实用的世界。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绝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绝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第三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品味诗人笔下的绿竹形象时,要重新定义“竹子"的概念,才能发现其被赋予的生命力和美好品质。

B.审美主体如果能做到既“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就可以进入到“不即不离”的理想审美境界。

C.要发现事物本身的美,我们必须摒弃实用的态度,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D.朱光潜先生否定艺术创作中写实主义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妙肖人生和自然,会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

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有别于时间与空间相隔的“距离",它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而获得的。

B.艺术作品中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贴近就愈能打动我们,同时也可能让我们失去愉快的审美体验。

C.朱光潜先生举王渔洋《秋柳诗》的例子,意在证明艺术与实际的距离若是太远,容易使人无法了解和欣赏。

D.蔡琰和杜甫写的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他们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是站在客位上将这种情感客观化。

3.(3分)结合两则材料,下列语段最不适合用“审美距离"解释的一项是()

A.在《唐·吉诃德》中,看多了游侠小说的唐·吉诃德以为自己就是游侠,于是行侠仗义走天下。

B.余弱冠时读书杭州,闻有某贾人女明艳工诗,以酷嗜《红楼梦》,致成瘵疾。——陈其元《庸闲斋笔记》

C.侬家家住西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图画中。——郭六芳《舟还长沙》

D.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姜夔《淡黄柳》

4.(10分)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扇中乾坤

石兵

民国时期,外敌入侵,战火四起,世事纷乱,地处江南边陲的一座小城却仍是一派宁静祥和。

柳一诺是小城中首屈一指的制扇师。

柳一诺制扇,规矩极多。一年四季,只做四种折扇,每种只做十把——春扇、夏扇、秋扇、冬扇,每把扇子虽然都价格不菲,却供不应求,求扇者多是达官显贵。只是,求得一把柳氏折扇并非易事,不是有钱就能办到的。用柳一诺的话说,扇子如人,要有机缘才能相遇,彼此投缘才能相依,一把折扇只能有一个主人。

这天,正值秋冬之交,柳一诺家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此人一言不发,进得屋内,取出一把折扇放在桌上,家人不解其意,只得请来柳一诺。柳一诺一见此扇,立刻小心翼翼地打开,看了足足半晌。

柳一诺观扇之际,家人中有好奇者悄悄凑近观看,发现折扇上绘着一幅《千里江山图》,图上层峦叠嶂,山峻水秀,一派大气磅礴之势。

见柳一诺看扇出神,那客人也不说话,自顾自在一旁饮茶。直到柳一诺回过神来,那人才微微一笑,说:“我来此处,只送一扇,只为一诺!”

听了那人的话,柳一诺若有所思,许久才抬头看向对方,微微点头。那人也轻轻点头,随即转身离去。

第二天,柳一诺开始制扇。他为制一把折扇,竟闭门不出两月有余。扇面选用上等宣纸铺就,以桑树皮纸为内衬。令柳家人惊奇不已的是,这次柳一诺竟没有雇佣画匠作画,而是亲自云笔,画了一幅《阳春白雪图》。

折扇制成之后,柳一诺每日都要反复观摩,还让家人亲友逐一欣赏,众人无不啧啧称奇。外界只知柳家制扇技艺了得,却不知柳一诺还有一手出神入化的丹青妙笔。他的画作梅红雪,白雪上飞鸿顾盼生姿,阳春白雪之中却透着一股肃杀之气,折扇一打开便令人心生岁暮天寒的悲壮之感。

数月后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那位为柳一诺送扇之人突然再次来到柳家,同样不发一言,似乎料定柳一诺知道他的来意。

柳一诺面色凝重,小心翼翼地取出新制的折扇,与那人上次送来的折扇一并交与对方。

那人打开两把折扇,细细观看半晌,突然大笑:“果然一模一样,柳氏折扇,名不虚传。这两把折扇我一起带走了!"

听到这番话,柳一诺紧绷的脸终于放松下来,旁边的柳家人却是一脸疑惑。这两把折扇明明大相径庭,一个是山水画,一个是花鸟图,为何那人却说一模一样呢?

转眼冬去春来,小城里已不复昔日的平静祥和。蜂拥而来的日军终于露出了锋利的爪牙,江南富庶之地转眼间已四面楚歌。然而,今日军始料未及的是,他们竟在绵软的江南踩了钉子,处处碰壁。数月之后,数万日军被赶出了江南。

此时,民间流传,是两把折扇退了敌。更有人说,其中一把正是江南柳氏所制。有人登门询问柳一诺,柳一诺只是笑笑,言说此等无稽之谈,不必相信,也不必理会。

如此又过去了数年,日军大败,神州大地虽满目疮痍,但终是恢复了安宁。

这年秋高气爽时,那位不速之客再次造访了柳家。他与柳一诺痛饮一夜,时而相拥痛哭,时而击掌狂笑,清晨时分,那人留下一把折扇便起身告辞。

柳一诺与夫人一同送走来客。临别之际,柳夫人听到柳一诺口中轻轻说道:“却将妙质因风剪,为出新裁对月描。这折扇本是风雅之物,却因这乱世有了肃杀之气,看来,我柳家再也无制出一把好扇了。”

原来,那传言竟是真的,扇上阳春白雪掩映之下,是一张生死攸关的地图。其时,日军入侵处处先谋而后动,在江南之地预先留下了明暗棋子数十颗,这张图上标记的就是这些棋子的落子之地。那客人是当年与柳一诺一同立志救国的热血青年。两人约定,有朝一日,国家危亡,一定竭尽所能,以热血报国。

柳一诺祖上曾传下一个技能,以特殊笔法在扇上藏下千言万语。那人带来的山水图标注着地理方位与据点分布,柳一诺制扇,便是要将这扇上的地图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柳一诺耗尽心力才制得此扇,每朵梅花开处,每只鸿爪落处、每片雪花聚处,都隐藏着万千秘密。

柳一诺对夫人说:“扇有阴阳,人分优劣,我制出此扇,世上扇艺再无出我右者,但千金之诺却比一纸折扇重要许多。扇如人心,不可轻慢,我柳家制扇技艺传承百年,就是为了制这救人之扇。此扇入世,柳家便功德圆满了。"从此,柳一诺不再制扇,百年柳氏折扇就此断绝。

(有删改)

5.(3分)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要讲述了江南小城制扇师柳一诺巧妙通过《阳春白雪图》传递日军在江南的地理方位与据点分布情报的故事。

B.小说对柳一诺形象的刻画,主要通过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并采用了正侧结合的方法,人物形象丰满而立体。

C.小说详写了柳一诺制作折扇的过程等,而略写了日本人侵略江南的战争场面,叙事详略安排得当,又能突出重点。

D.小说写柳一诺打开客人的折扇和取出自己新制的折扇时都是“小心翼翼”,充分表现了柳一诺忧惧不安的心态。

6.(3分)关于柳一诺不再制扇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柳一诺认为世上再也没有比自己更高的扇艺了,缺少竞争对手。

B.柳一诺认为如今社会动荡不安,害怕制作折扇再惹来祸端。

C.柳一诺认为柳家的折扇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制扇已没有意义。

D.柳一诺认为自己兑现了诺言,也完成了柳家制扇的历史使命,已无遗憾。

7.(4分)小说对客人造访的场景都作了具体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8.(6分)小说标题“扇里乾坤"中的“乾坤”有何深刻意蕴?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燧,字洵美。大历中,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忠臣之兵溃而西。燧军顿荥泽,郑人震骇。忠臣将遂归,燧止之,忠臣乃还收亡卒,复振。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败贼于西梁固。灵耀以锐卒八千,号“饿狼军",燧独战破之,进至浚仪。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迁河东节度留后,进节度使。太原承鲍防之败,兵力衰单,燧募厮役,得数千人,悉补骑士,教之战,数月成精卒。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士所衣,以便进趋。为战车,冒以狻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器用完锐。居一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建中二年,朝京师,封豳国公,还军。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骆元光合兵讨之。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臣多请宥怀光者,帝未决。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甸舍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许之。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固守,久攻所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廷光惮燧威,拜城上。燧顾其心已屈,徐曰:“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廷光再拜。燧曰:“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若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遂也。"未对。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廷光感泣,一军皆流涕,即率众降。燧以数骑入其城,众大呼曰:“吾等更为王人矣。"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节选自《新唐书·马燧传》)

9.(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甸/舍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

B.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甸/舍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

C.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甸/舍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

D.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甸/舍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

10.(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此处意思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相同。

B.迁,古代指官职的晋升、调动或贬谪。根据语境,在文中是“晋升"的意思。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D.王人,古代指国君、天子的使臣或君王的臣民。根据语境,文中意为“国君”。

11.(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燧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先是独当一面,打败李灵耀率领的八千“饿狼军";后来又出奇制胜,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最终平定了汴州。

B.马燧练兵有方,完成边防重任。他在担任河东节度使期间,招募厮役,将其训练成精锐部队;制造铠甲、战车,非常精巧实用,完备了军需,震慑了敌人。

C.马燧思虑深远,认识时局清醒。李怀光谋反,因蝗灾导致军粮匮乏,朝中大臣大多主张宽恕,他却坚决主张讨伐,并入朝进谏,主动请缨,要求平定河中。

D.马燧胆略过人,善于争取敌人。他考虑攻打李怀光难度大,亲临长春宫城下,对不敢下城的徐廷光晓以大义,待其投降之后,仅率领数骑入城,折服对方。

12.(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忠臣之兵溃而西。

(2)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士所衣,以便进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浣溪沙·春日即事

刘辰翁注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注]刘辰翁,南宋爱国词人,南宋灭亡后,隐居不仕。

13.(3分)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写“游蜂”越飞越远,不知回巢,暗示词人“记家"的内心情结。

B.上片第二句写乌鸦在几行嫩绿的新柳上啼叫的景象,透出词人的思乡之情。

C.下片开头写词人睡起后因心情舒畅而欣赏画卷,渐渐融入其中的生活场景。

D.这首词首尾四句写景,中间两句写人;所写的是思乡之情,又不全是乡思。

14.(7分)词的下片选取“归燕”“落花"两个意象,对表现作者心境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

(2)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所提出的“格物致知"理论来自学《礼记·大学》,在《大学之道》中通过“,,。”三句,揭示只有探究万物,才能获取知识,才能意念真诚,才能心思端正。而这些是修养品德的前提。

(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征先生是书画家、作家,也是▲的语文教育家。他天性乐观,慈悲为怀,豁达通透,总是以近乎童稚的善意和乐观看待世间的一切,体贴人类生存之和谐温暖,关爱包括花草虫鱼在内的自然世界。故而,他的诗词入古出新,▲。其语言真力弥漫而想象奇特,其意象瑰玮丰富,新奇神妙,境界通达变化。读其作,往往得▲之享受。其书法则▲,婀娜多姿。(▲),透过他烂漫飞动的笔墨,可以更真切理解他的诗意,可以更清楚地体味他“潇潇风雨总关情"的诗家情怀和书艺境界。创作中,刘征力主创新。对于诗词创作,他曾说:“我以为旧诗的创作要争一个‘新’字,思想感情要新,意境要新,语言要新。”正是这样的原因,他的诗荡漾着太白的风骚奇崛,又不失老杜的思虑通审,尤得谢灵运之清劲绮丽;其词则兼取豪放与婉约之长,刚健婀娜。对于书法创作,他兼收南北碑帖精华,并关注上古篆书,在几十年的临习、思考中寻求突破。从他自然奔放、变化神奇的诗法,到骨气森森、风姿烂漫的书法,可以看出,他贯通内心世界、诗意与书法形式将三者融会,使书法语言风格与诗意诗风形成绝妙,是文人书法家的典范。

16.(3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鼎鼎大名汪洋恣肆豁然开朗刚柔相济

B.声名鹊起豪放不羁幡然醒悟刚柔相济

C.鼎鼎大名豪放不羁豁然开朗软硬兼施

D.声名鹊起汪洋恣肆幡然醒悟软硬兼施

17.(3分)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他的书法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他的心境

B.透过他的书法,可以更深刻感受到他的心境

C.从他的书法中,他的心境可以更深刻地被感受到

D.透过他的书法,他的心境可以更深刻地被感受到

18.(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内心世界、诗意与书法形式将三者融会,使书法语言风格与诗意诗风形成绝妙的共同体,是文人书法家的典范。

B.他将内心世界、诗意与书法形式三者融会,使书法语言风格与诗意诗风形成绝妙的异质同构体,是文人书法家的典范。

C.他贯通内心世界、诗意与书法形式三者融会,使书法语言风格与诗意诗风形成绝妙的共同体,是文人书法家的典范。

D.他贯通内心世界、诗意与书法形式,使书法语言风格与诗意诗风形成绝妙,是文人书法家的典范。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山水画意境悠远、博大精深。无论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寄寓,还是“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沉醉,在古人的世界观里,山水是自然崇拜和隐逸哲学的一部分。中国文人所追求的精神格局、胸怀抱负,都浓缩在这咫尺之间。高山长河、飞流瀑布、碧溪澄湖、朗月清风……画家笔下的这些意象,既承载着他们的情感和寄托,也带领观者走进名胜佳境之中。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的《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1350年所绘。在创作这幅作品时,作者从动笔、构思到完成大约用了7年多时间。为了画好这幅画,(),领略江山钓滩之胜。

19.(3分)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富春江两岸,黄公望观察烟云变幻之奇,终日奔波

B.黄公望终日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

C.在富春江两岸,黄公望终日奔波,观察烟云变幻之奇

D.黄公望观察烟云变幻之奇,终日奔波于富春江两岸

20.(3分)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1.(5分)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正确语句。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文阅读1材料二《精进3:找到你的潜在生态位》告诉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是竞争的最好策略。在这个属于你的生态位里,扬长避短,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2.C3.D4.①首先由时空距离的概念引出审美体验中“心理距离"的概念;②其次从创作者的角度,以古代诗文中的竹子为例具体阐释审美体验中“心理距离”的意义;③然后又从欣赏者的角度论述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存在“内在矛盾”;④最后提出解决审美体验“距离的内在矛盾"的方法是“不即不离”。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比较文本信息的能力。

A.“要重新定义‘竹子’的概念"错误,由“要彻底改变看待事物(这里指竹子)的普通方式”可知,应当是不将竹子视为实用的寻常之物,而要从诗人的眼光、审美的视角来欣赏他们笔下的竹子。

B.“如果能做到既‘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就可以……"错误,条件与结果倒置,由“这种‘不即不离’的境界……这样,就使审美主体在面对审美对象之际,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可知,“不即不离"的境界使审美主体在面对审美客体之时,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

D.“朱光潜先生否定艺术创作中写实主义作品”错误,曲解文意,由“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可知,朱光潜先生否定的是极端的写实主义作品而非写实主义作品。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

C.“意在证明艺术与实际的距离若是太远,容易使人无法了解和欣赏”错误,以偏概全,朱光潜先生举王渔洋《秋柳诗》的例子不仅证明了艺术与实际的距离若是太远,容易使人无法了解和欣赏,同时还证明了距离若太近,则容易使人回到现实世界。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重要概念和观点态度的能力。

由材料一“‘心理距离’,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愈是吻合,我们对艺术作品的领会就愈是深切入微,艺术作品就愈是能打动我们”“我们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也就愈容易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界"可知,“审美距离”的概念和作用。

A.“堂吉诃德以为自己就是游侠"是“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属于“审美距离"。

B.“以酷嗜《红楼梦》,致成瘵疾”是“艺术作品就愈是能打动我们",属于“审美距离”。

C.“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图画中"是“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愈是吻合”,属于“审美距离"。

D.“唯有池塘自碧”是将情感赋予池塘,应该用材料二《谈美》第三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中的“移情原理”去诠释,和“审美距离"无关。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第一段写“‘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心理距离’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相隔的长度,而是指心理的距离。……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离’”,第一段首先由时空距离的概念引出审美体验中“心理距离"的概念;

第二段写“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的缘故。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可以架屋、造纸和当柴烧的寻常之物,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竹子,却以另一种眼光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动人、美丽、清新的世界。……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从创作者的角度,以古代诗文中的竹子为例具体阐释审美体验中“心理距离"的意义;

第三段写“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所以称为‘距离的内在矛盾’”,从欣赏者的角度论述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存在“内在矛盾”;

最后一段写“那么如何来解决审美体验中的‘距离的内在矛盾’呢?……。这种‘不即不离’的境界之所以是理想的艺术境界,在于它……。这样,就使审美主体在面对审美对象之际,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最后提出解决审美体验“距离的内在矛盾”的方法是“不即不离"。

5.D6.D7.①情节上:客人的到来让柳一诺通过《阳春白雪图》传递情报显得顺理成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人物形象上:通过客人与柳一诺之间的动作、语言等描写,丰富了柳一诺的性格和形象。8.①客人的折扇中暗藏“乾坤”:《千里江山图》中标注着日军的地理方位与据点分布。②柳一诺制作的折扇中蕴含秘密:将《千里江山图》中的地图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③扇如人心,蕴含心内“乾坤"客人与柳一诺都是立志救国的热血青年,他们心怀爱国情、胸怀报国志。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忧惧不安”错,柳一诺打开客人的折扇和取出自己新制的折扇时都是“小心翼翼",表明他紧张的心理,并非“忧惧不安”。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根据原文“千金之诺却比一纸折扇重要许多"“扇如人心,不可轻慢,我柳家制扇技艺传承百年,就是为了制这救人之扇。此扇人世,柳家便功德圆满了”,说明柳一诺认为自己制作出救人之扇,既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也完成了柳家制扇的历史使命,所以不再制扇。

A.“缺少竞争对手"错;

B.“害怕制作折扇再惹来祸端”错;

C.“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制扇已没有意义"错。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这天,正值秋冬之交,柳一诺家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此人一言不发,进得屋内,取出一把折扇放在桌上,家人不解其意,只得请来柳一诺。柳一诺一见此扇,立刻小心翼翼地打开,看了足足半晌”,这段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根据后文我们知道,客人来是让柳一诺制扇传递情报,这就为使后文柳一诺通过《阳春白雪图》传递情报显得顺理成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此人一言不发,进得屋内,取出一把折扇放在桌上,家人不解其意,只得请来柳一诺。柳一诺一见此扇,立刻小心翼翼地打开,看了足足半晌"“柳一诺面色凝重,小心翼翼地取出新制的折扇,与那人上次送来的折扇一并交与对方。那人打开两把折扇,细细观看半晌,突然大笑:‘果然一模一样,柳氏折扇,名不虚传。这两把折扇我一起带走了!’”,客人到来的场景描写中,既有客人的动作、语言等描写,也有柳一诺的神态、动作等描写,如“小心翼翼地打开,看了足足半晌"“面色凝重,小心翼翼地取出新制的折扇”,刻画出柳一诺接受制扇“任务",深知任务重大而小心谨慎等形象特点,总之,通过客人与柳一诺之间的动作、语言等描写,丰富了柳一诺的性格和形象。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先看表层含义,由“那人带来的山水图标注着地理方位与据点分布”可知,客人的折扇中暗藏“乾坤":《千里江山图》中标注着日军的地理方位与据点分布。

再看深一点的含义,由“扇上阳春白雪掩映之下,是一张生死攸关的地图。其时,日军入侵处处先谋而后动,在江南之地预先留下了明暗棋子数十颗,这张图上标记的就是这些棋子的落子之地”“那人带来的山水图标注着地理方位与据点分布,柳一诺制扇,便是要将这扇上的地图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柳一诺耗尽心力才制得此扇,每朵梅花开处,每只鸿爪落处、每片雪花聚处,都隐藏着万千秘密"可知,柳一诺制作的折扇中蕴含秘密:将《千里江山图》中的地图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

最后看更深层含义,由“那客人是当年与柳一诺一同立志救国的热血青年。两人约定,有朝一日,国家危亡,一定竭尽所能,以热血报国”可知,扇如人心,蕴含心内“乾坤"。客人与柳一诺都是立志救国的热血青年,他们心怀爱国情、胸怀报国志。

9.B10.D11.A12.(1)军队驻扎在郑地,李灵耀多多张挂旗帜来进攻官军,李忠臣的军队溃败西逃。

(2)制造铠甲一定按长短分三种规格,使士兵穿着合体,以便快速前进。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

“以”是动词“认为"作谓语,后面是认为的内容,“逆计”意思是“图谋叛逆",“久”是说图谋叛逆的时间之长,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得"是“得到”的意思,是及物动词,应该有宾语,“三十日粮"作其宾语,排除D;

这句话的意思是:李怀光图谋叛逆为时已久,反复无常不能信任。河中在京城附近,放过他有损国威,无法向天下交代”。于是离开军队入朝,主动向天子进言说:“如果能得到三十日粮食,足以平定河中。

故选B。

10.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文中意为‘国君’"错误。根据文意,这里是“君王的臣民”之意。

故选D。

11.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和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A项,“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错误。“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所以“缺战斗力"的说法不成立。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回归文本,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短语,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师”:军队;“次":动词,驻扎;“犯”:进攻;“西":名词作动词,向西逃跑。

(2)“制”:规模、规格;“称":使动,使……合身;“所衣”:相当于名词,穿的衣服;“进趋"疾行前进。

【点睛】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从考试走向看,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参考译文:

马燧,字洵美。大历年间,汴州将领李灵耀反叛,皇帝只求息事宁人,就授任李灵耀为汴宋节度留后,李灵耀不接受任命,招引魏博田承嗣作为援助。皇帝下诏命令马燧和淮西李忠臣会合讨伐李灵耀军队驻扎在郑地,李灵耀多多张挂旗帜来进攻官军,李忠臣的军队溃败西逃。马燧的军队屯驻在荥泽,郑人看到后很震惊。李忠臣将要撤回,马燧制止了他,李忠臣才回来收拾逃散的士兵,重振军威。李忠臣从汴南行进,马燧从汴北行进,在西梁固打败叛贼。李灵耀率领精兵八千人,号称“狼军”马燧孤军作战打败他们,进军到浚仪。当时河阳兵是诸军中最强的,田悦率两万兵援助李灵耀,打败了永平军将领杜如江等,乘胜进军到离汴州三十里处屯驻。李忠臣会合各路军队作战失利,马燧出奇兵攻击敌军,田悦单人匹马逃走,汴州平定。调任河东节度留后,晋升节度使。太原自鲍防失败后,兵力弱少,马燧招募仆役,得到几千人,都补充为骑兵,训练他们战斗,(那些兵)几个月后成了精兵。制造铠甲一定按长短分三种规格,使士兵穿着合体,以便快速前进。制造战车,蒙上狻猊图案,在车后安有戟,行军时用来装运兵器,宿营时就作为营阵,遇到险阻时就用来阻挡敌军冲击。兵器锐利军需完备。过了一年,开辟广场,集中三万军队进行演练,威震北方。建中二年,入朝京师,被封为豳国公,返回军中。李怀光在河中反叛,皇帝下诏任命马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骆元光合兵讨伐李怀光。当时天下发生蝗灾,军队粮食短缺,物价飞涨,朝中很多大臣请求赦免李怀光,皇帝犹豫不决。马燧认为“李怀光图谋叛逆为时已久,反复无常不能信任。河中在京城附近,放过他有损国威,无法向天下交代"。于是离开军队入朝,主动向天子进言说:“如果能得到三十日粮食,足以平定河中。”皇帝同意。贼将徐廷光驻守长春宫城马燧考虑长春攻不下,那么李怀光就会固守,长期攻城伤亡必多,于是挺身来到城下会见徐廷光。徐廷光畏惧马燧的威名,在城上拜见。马燧看见他的内心已经屈服,慢慢说道:“我从朝廷来,你可以面向西边接收诏命。"徐廷光拜了两拜。马燧说:“公等人都是朔方将士,从安禄山叛乱以来,功绩高于天下,为什么抛弃这些而做灭族的行径呢?如果听我的话,不仅能免除灾祸,还可实现富贵。”徐廷光没有回答。马燧说:“你认为我是在欺骗你吗?如今相距不过几步远,可以射死我。"解开衣服把胸膛给他看。徐廷光感动哭泣,全军都流泪,当即率领军队投降。马燧率领数名骑兵进入长春宫城,众人大喊道:“我们又成为朝廷的人了。”浑也自认为比不上他,感叹说:“曾经怀疑马公能使田悦困窘,今天看他制服敌人,确实有超过别人的地方,我远远比不上他啊!"

13.C14.①以燕子归来,反衬出作者思乡(思念故国)的愁情;

②借瓶花在晚春中被风吹落,不由自主,表现作者对漂泊不定命运的伤感。

③借燕子无语和落花无声,衬托出作者因“寻思旧事”而引起内心的波澜。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写词人睡起后因心情舒畅而欣赏画卷,渐渐融入其中的生活场景"错误。此句写的是睡起后心情厌烦,无心赏画,于是将画卷起的生活场景。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象作用的能力。

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翔,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以燕子归来,反衬出作者思乡(思念故国)的愁情。

晚风习习,瓶花凋落,也好像默默无言。瓶花在晚春中被风吹落,不由自主,象征着美人漂泊不定的不幸命运。美好事物不能青春长驻,更增添乡思的无比惆怅之情,表现作者对漂泊不定命运的伤感。

诗词中常用“无言”,实际是以无言衬托内心深处的感情波澜,此词则借景物(燕子、落花)来写词人“无言",衬托出作者因“寻思旧事”而引起内心的波澜。

15.克己复礼为仁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至"“意”。

16.A17.B18.B

【解析】16.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处,“鼎鼎大名",形容一个人的名气、声望很大,鼎鼎,形容盛大的样子,也作“大名鼎鼎”;“声名鹊起",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语段第一处语境强调从不出名到出名这一过程,并没有“突然大振”的意思,所以选“鼎鼎大名"更合适,排除BD两项;

第二处,“汪洋恣肆”,形容言论、书法等气势磅礴,潇洒自如;“豪放不羁",性情豪爽,不受拘束;第二处语境形容的对象是诗词,所以应选“汪洋恣肆”,这就排除BC两项;

第三处,“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形容突然明白某件事;“幡然醒悟”,形容迅速而彻底地认识到过错而悔改醒悟;文中第三处是形容读刘征先生作品的感受,与“过错"“醒悟”无关,所以选择“豁然开朗"更好,这就排除BD两项;

第四处,“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相互补充,使恰到好处;“软硬兼施",软、硬手段同时施展;文章第四处是形容“书法”的特点,故选择“刚柔相济",这就排除CD两项。

故选A。

17.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选句子填空,要通读语段,整体理解语段的内容,重点捕捉空格前后的内容,注意前后话题的中心,表达的重点和角度,然后结合选项内容加以比较推敲。

结合括号后的内容,与括号后的句式保持一致,前面介绍刘征的书法特点,后面是他的书法给我们的感受,后面说“透过他烂漫飞动的笔墨,可以更真切理解他的诗意……”,从句式一致、语义连贯的角度来看,括号中句子的句式最好能与后面“透过……,可以更……"一致,AC两项的句式与后文不一致,且C项的被动句与后文不连贯,故排除AC两项;

D项,后一句“他的心境可以更深刻地被感受到”采用被动句式,这与后面“可以更真切理解他的诗意……"的主动句的句式不一致,故排除D项;

B项,“透过他的书法,可以更深刻感受到他的心境”的语义和句式与后文一致,故B项正确。

故选B。

18.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