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集绿色与智慧于一身的数字生态文明_第1页
建设集绿色与智慧于一身的数字生态文明_第2页
建设集绿色与智慧于一身的数字生态文明_第3页
建设集绿色与智慧于一身的数字生态文明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集绿色与智慧于一身的数字生态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指明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方向,对新阶段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守正创新意义重大。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之核心要义。深刻彰显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科学理解什么是生态文明,是深刻把握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之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工业文明具有内在的不可持续性,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转向生态文明。马克思曾经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从马克思这一视角看,生态文明区别于工业文明的实质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要素生产。从绿色化视角看,这是能源供给清洁化、能源使用电气化,生态文明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石;从数字化视角看,这是生产工具智能化、生产原料数据化,生态文明以人工智能(AI)、数据为基石;从绿色化和数字化融合视角看,这是能源供给清洁化、能源使用电气化、生产工具智能化、生产原料数据化的结合,生态文明基于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数据。类似国内外对数字碳中和的理解,数字生态文明可以被定义为绿色数字化、数字绿色化以及绿色数字化和数字绿色化的融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其中的系统观念来审视,单纯的绿色数字化或数字绿色化是片面的,绿色数字化和数字绿色化的融合才是数字生态文明的全部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深刻彰显了生态文明超越工业文明的本质特征,科学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方向和目标。绿色化与数字化必然融合发展数字生态文明以绿色数字化和数字绿色化融合为基础,绿色化和数字化融合是建设数字生态文明、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内在规律。为什么融合发展会成为必然?答案在于绿色化和数字化二者的互补性。一方面,能源互联网是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基石,但只有数字化才能将能量流、信息流、碳排流、价值流整合为一,并促使能源在生产、传输、使用、存储等各个环节深度融合而形成能源互联网。正如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所指出的,数字化是可再生能源革命成功之道。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是高耗能、高碳排放的。例如,半导体产业能耗高,且随着制程先进性的递进,电量消耗还会倍增。以28纳米为基准,10纳米制程的电力消耗会增长50%,5纳米则会高出110%。据报道,台积电在台南一间5纳米的工厂日耗电量72万千瓦,超过整个台湾地区东部56万人口的日消耗量,其用电量占到台湾地区全部电力消耗的7%~10%。再如,训练单个AI模型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可能相当于5辆汽车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如果没有可再生能源的支持,而是继续基于化石能源发展数字技术,必然将大大增加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加剧气候危机,这显然不可持续。可见,绿色化是数字化可持续性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正是基于对绿色化和数字化必然融合发展这一规律的准确判断。如何走好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人类文明演替的决定性因素。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的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无不基于新的能源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正在发生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基于可再生能源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成为数字生态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为我们指明了建设数字生态文明的路径和方法。从生态文明的内在逻辑来看,建设数字生态文明应坚持绿色智慧的创新驱动,不断增强人类社会的适应性和共享性。一方面,与工业文明效率至上不同,生态文明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基本运行逻辑,面临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环境,强调不断增强人类社会的适应性。因此,推动绿色化和数字化融合发展,应遵循自然生态逻辑,以增强适应性为首要原则,努力使整个经济和社会系统运行起来更像是一个由众多交互要素组成的生态系统。另一方面,数字化可使万物互联,极大地提高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能力,形成强大的专业化和规模报酬递增效应,使社会趋向零边际成本、协同共享。因此,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还要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