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生物的变异现象演讲人1课时01生物的变异现象02生物的变异03目录【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调查、统计、比较、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统计图、概念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能基于证据质疑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科学态度: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课标落实】能接受别人的批评与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的时候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描述和比较植物后代和亲代的异同,如花的颜色,叶的颜色、大小和形状。描述和比较动物后代和亲代的异同,如皮毛的颜色、躯体的大小、外形和外貌等。【教材分析】【课标落实】《生物的变异现象》是苏教版科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第2课。通过上一节课《生物的遗传现象》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了生物体的子代和亲代非常相似,即生物的遗传现象。本课带领学生认识生物体的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又存在细微的不同,即生物的变异现象。从逻辑上,本课的教学内容和上一节课是并列关系,同时也为第三课指导学生发现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做铺垫。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这是一个导入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几幅动物的图片,发现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以及这些小动物之间存在不同特征,同时思考其它生物是否存在同样的现象。第二部分,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一部分有两个板块的内容:一是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米,让学生认识到植物和动物一样也存在上述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生物的变异现象;二是交流人类是否存在变异现象,【课标落实】这部分是通过课前调查和课上交流有机结合来进行呈现的,通过交流发现人类同样存在变异现象,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第三部分,认识生物变异的意义,首先通过几幅图片:白色的康乃馨可以培育出颜色各异的康乃馨、野生鲫鱼可以培育出形态各异的不同鲫鱼,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变异使我们的自然世界丰富多彩。在此基础上,通过视频和图片等资料进一步了解人类对生物变异的合理利用。第四部分,通过阅读图片了解到变异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学情分析】通过上一节课《生物的遗传现象》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生物的遗传现象,了解了什么是亲代和子代。但是学生对“变异”这个概念,知之甚少,缺乏对应的背景知识。本课教学中要重点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变异”这个概念。【课标落实】六年级学生经过小学前阶段的实验教学,已经具有了较高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尝试让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着重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述探究结果的能力和对探究过程进行过程性反思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六年级的学生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且能大胆质疑,通过不同视角提供研究思路,教师可以以此为出发点,高难度的探究性任务更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课标落实】010304050607022.通过学习,了解变异的概念,并能归纳概括出变异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普片存在的。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1.通过观察,能够描述人、动物、植物的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的不同特征。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3.通过学习,了解变异有两种形式: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科学探究:3.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做出生物变异意义的合理猜想。科学态度: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定出探究生物变异现象的完整计划。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1.能基于所学的知识,提出变异的相关问题。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1.在科学探究中,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自己的观点。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课标落实】【教学难点】重点:描述和比较人、动物、植物子代与亲代、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的不同特征。难点:归纳概括生物体普遍存在变异现象。【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塑料袋、各种各样的米、笔、实验记录单。【教学时间】1.认识到变异技术的应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2.在科学探究中,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生物变异问题的相关思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011课时导入1.图片:动物妈妈和动物宝宝。2.对比: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以及这些小动物之间有什么不同特征?3.学生思考回答。4.总结: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之间,以及这些小动物之间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同之处。(贴板贴:小动物之间小动物和妈妈存在不同特征)[设计意图:利用几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够直观的让学生看到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以及这些小动物之间是存在不同特征的,从而引出了大家对“变异”这一现象的讨论。]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植物存在变异现象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1.师:动物存在这样的现象,那植物存在这样的现象吗?接下来呀,我们就来研究一下。01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2.图片:各种各样的米。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几种米,我们先来认识一下。02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3.师:这些米,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观察一下。大家觉得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呢?03看一看:主要写米的颜色,画一画:主要画米的外形特征,量一量:量米的长度。4.展示观察表格,交流如何填写。04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5.学生实验观察,每一个学生选择一种米进行观察,过后大家一起总结。05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6.汇报交流,总结:不同品种的米之间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同特征。06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植物存在变异现象7.思考:同样是米,为什么有这么多品种呢?视频:水稻的起源。总结:原来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野生稻。这些米和它们的祖先野生稻之间存在不同特征。8.一说:米和动物一样,存在这种现象吗?学生交流,师总结:野生稻就是亲代,各种各样的米就是子代。米的子代和亲代之间和亲代的不同个体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同特征,这种现象我们称为生物的变异。(板书:生物的变异现象)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植物存在变异现象[设计意图:用米来研究植物的变异现象有两个好处:一是米比较简单易得,学生比较熟悉,研究起来得心应手;二是有利于学生对“子代”和“亲代”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动物很容易找到它们的亲代,但是对于植物而言却有一定的难度,利用米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把野生稻看作不同米的“亲代”,不同的米看作是“子代”。]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人类也存在变异现象1.对话:那人类是不是也存在变异现象呢?2.说说:我们和父母,以及我们兄弟姐妹之间有什么不同?(课前进行调查,让学生拿着表格来进行交流)。3.问: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我们人类是否存在变异现象呀?结论:人类也存在变异现象,变异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设计意图:观察、调查、统计等都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区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会搜集有关的信息和证据,会判断、推理,并且能与他人合作探究什么是变异现象。]认识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变异的意义040301021.师:刚才我们在研究米的时候,知道了不同品种的米,是利用野生水稻的变异培育出来的。其实不仅水稻,很多生物都是如此得来的。2.图片:各种各样的金鱼、康乃馨、玉米都是利用生物变异的技术得来的。3.思考:通过刚才的几幅图片,你能告诉我生物变异的意义吗?4.学生交流,师总结:因为生物的变异,才有了形形色色的动物、多姿多彩的植物,因为有了生物的变异,才有了千姿百态的自然世界。认识生物变异的意义人类对生物变异的合理利用1.师:因为变异对生物进化意义重大,所以科学家潜心研究,终于发现了生物变异的秘密,而且利用生物变异改造了很多生物。2.视频:科学家利用生物变异对动物的改造。3.图片:科学家利用生物变异对植物的改造。4.小结:人类可以利用生物的变异对生物进行改造,从而造福人类。[设计意图:视频展示人类对生物变异技术的利用,让学生对生物变异的意义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技术的发展应用对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了解变异的种类1.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变异现象都可以利用。这和变异的形式有关。(PPT出示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2.请学生们也举一些例子。(举例:高茎豌豆的种子偶尔可以培育出矮茎的豌豆,这就是变异。而利用矮茎豌豆的种子继续培育,其后代仍显矮茎的特征,这就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因为用眼不当造成近视是变异现象,这种现象不会遗传给下一代,所以是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卷筒纸支架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研究报告
- 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5年高考冲刺英语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2030中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高级中学高考英语一模试卷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雷尼替丁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汽化与液化物理课件
-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中学2025届高考考前模拟英语试题含解析
- 山西省古县、离石区、高县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河南八市重高联盟2025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英语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英语试卷含解析
- 啤酒采购合同协议书模板
- 中医把脉入门培训课件
- 高血糖症的急救与护理
- 成人失禁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
- 技术信息收集与分析方法考核试卷
- 小学2025年国防教育课程开发计划
- 2025届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
- 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换算练习100道及答案
- 幼儿园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课件
- 住宅项目开盘前工作倒排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