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课程标准: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约前390年—前338年)◆人物简介: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称卫鞅、公孙鞅。因曾受封于商,故又称商君或商鞅。初投奔魏国,遭忽视;后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其变法图强,在秦执政约二十年,主持变法,使秦国大治,长期凌驾于山东六国之上,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史称“商鞅变法”。秦孝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被迫起兵自卫,兵败被杀,尸体遭车裂示众。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改革背景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改革内容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改革影响秦课前设疑:“战国七雄”之中,秦国偏处西陲,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最终却后来居上,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吞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书写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为何结束乱世、完成统一的偏偏是偏远落后的秦国呢?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经济:2、政治:3、军事:4、文化: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1、齐国管仲变法;2、鲁国“初税亩”;3、魏国李悝变法;4、楚国吴起变法……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改革的迫切性、有利条件、历史机遇、主观因素——为商鞅变法提供了历史借鉴生产力巨大飞跃,封建经济产生和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新兴阶级强烈要求改革。诸侯并立,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政局动荡。法家学说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经济发展要求变革并提供物质基础——变法是实现制度变革的有效途径——富国强兵是各国变革的直接动力——法家学说成为各国变法的思想武器——商鞅变法的具体原因再见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大变革——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征:□大动荡——诸侯并立,战乱频仍,政局动荡;□大发展——生产力飞跃,经济、科技迅速发展;□大繁荣——“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繁荣。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经济大发展(1)表现:①农业: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②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有了新的成就;③商业:日趋活跃,出现许多繁华的商业中心。(2)影响:①土地私有制确立: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②阶级关系的变化:旧贵族势力开始分化,出现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进一步解放生产力。③政治领域的变革。——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经济大发展2、政治大变革(1)目的: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2)内容:①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来改革世卿世禄;②以实行俸禄制来取代封邑制;③以中央集权制来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3)途径:——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大刀阔斧地变革旧制度,实行变法。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经济大发展2、政治大变革3、军事大动荡: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合作探究: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有何不同?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属于奴隶主贵族之间争夺霸权的战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则是新兴地主为争夺地盘而相互之间进行的战争。阶级属性不同→战争性质不同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经济大发展2、政治大变革3、军事大动荡: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4、思想文化繁荣:(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和激烈的政治斗争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空前发展。(2)表现:①②(3)影响: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直接动力【学思之窗】请你想一想,当时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变法改革和战胜攻取又有什么关系?(1)原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繁,各诸侯国为实现富国强兵、战胜攻取而变法。兵家思想产生于战争实践,法家思想产生于变法改革。(2)关系:只有变法才能富国强兵,只有富国强兵才能在兼并战争中战胜对手。封邑制:也叫食邑制,中国古代君主封赐给宗室、外戚和功臣封邑的制度,盛行于周朝。受封者称封君,在封邑内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分封以宗法制度为根据,封邑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卿大夫在封邑内享有统治权力,可世袭封爵、封邑并对其实行再分封,同时对诸侯承担相应的义务。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晋国一大力士姓牛名子耕。《国语·晋语》中记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1、生产力和农业经济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和推广荒地大量开垦,私田增多2、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3、上层建筑的变革: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各国纷纷改革变法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化上层建筑变革经济基础决定自主探究: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变法运动?请结合课文制作各国变法情况简表,项目包括国名、主持者姓名、大致时间、变法内容和作用。时间国家改革名称变法内容作用春秋齐国鲁国战国魏国楚国其它管仲改革①经济:大力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②军事:整顿和发展军备“初税亩”经济:“履亩而税”(594BC)李悝变法①经济: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②政治:制定《法经》使魏率先强盛吴起变法①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收回三代以后的爵禄;②强令旧贵族迁居,变相没收其土地;③裁撤冗员,削减俸禄,奖励军功;④严格吏治。使楚成为战国中的强国齐国邹忌改革;赵国公孙连改革;韩国申不害改革…都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军事的发展壮大增强齐国实力,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目的:建立、巩固地主阶级专政,完成统一。内容: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实现中央集权。特点:用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目的: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内容:发展生产,任用贤才,改革内政,增强军事实力。特点: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春秋各国改革:战国各国改革: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即位后,经鲍叔牙推荐,用管仲为相,被尊称为“仲父”。“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宪问》“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史记》李悝是先秦法家的开创者。他在变法中提出了“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方针,这正是后来法家所奉行的法治原则。他所制定的《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也被其他诸侯国特别是秦国当作立法的蓝本。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还是卓越的军事家、统帅,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后世把孙武和他连称“孙吴”。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1、改革的迫切性:①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②秦国地处偏远,落后面貌亟待改观。2、改革的有利条件:①前代改革奠定基础;②君权集中;③旧贵族势力弱;④法家学说兴盛;⑤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送线路安全交底课件
- 农场务工劳务合同样本
- 会计平时合同样本
- 独立Spark集群优化-全面剖析
- 公司度任务合同样本
- 个人房屋物业合同标准文本
- 中海物料制作合同样本
- 保安派驻合同标准文本
- 学校游泳课程防溺水安全工作计划
- 全球能源转型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全面剖析
- T-CACM 1242-2019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股肿病
- 2024年北京市公安局文职辅警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3年湛江市麻章区教育局招聘事业编制教师考试真题
- 电工刀安全操作规程培训
- (完整版)语文写作方格纸模板
- 养老院安全知识培训
- 简单夫妻自愿离婚协议书范本
- 打击违法犯罪工作总结
- 1000以内退位减法500道
- 制氧机实施方案
-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