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_第1页
重庆市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_第2页
重庆市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

bolu菌病(简称boli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类感染的良性病,可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条例》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重庆市最早于1905年由Boone对本病作正式报道,于2001年报道1例输入病例外,无本地病例报道,为了解重庆市的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预测疫情发展趋势,为布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在中央转移支付项目的支持下,2011年在全市荣昌、长寿、垫江设立监测点对该病进行监测。1材料和方法1.1监测点位的选择全市属于疫情不清地区,存在布病流行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按照《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畜牧业较发达的荣昌县、长寿区、垫江县作为监测点进行监测。1.2固定监测点每县设立4个固定监测点,选择畜牧业较发达的乡镇为固定监测点。其它抽取6个乡镇作为流动监测点,对牲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兽医、饲养员和皮毛、乳肉加工人员以及与种畜和阳性病畜有接触的人员为重点调查人群。1.3采集血样情况每个监测点进行1500人以上重点职业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在重点职业人群主动搜索的基础上,采集血样200人。样品按《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1∶100为阳性,试管阳性者采集血样进行病原分离。1.4动物间疫情的监测与畜牧部门取得联系,掌握畜间布病疫情动态和防制情况,如购入牲畜数量、来源,检疫和免疫情况。2结果2.1史研究的年限3个县共39个乡镇,对6002名重点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病史追溯。被调查人员均有接触史;接触年限少则0.25年,最多长达50年。在本次调查中未发现符合布病诊断标准的临床症状、体征的病例(表1)。2.2细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测在3个区县采集血清标本988份,血检率为16.46%,检出阳性血清15份,检出率为1.52%。试管凝集试验滴度为1∶200~1∶1600之间,15份阳性血样均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其中1例生长,经分子生物学实验、生化、免疫等实验鉴定为布鲁氏菌牛种变异株(表2)。血清学检测的988人中,男性717人,阳性13人,阳性率为1.81%;女性271人,阳性2人,阳性率为0.74%。阳性者分布于25~65岁之间,以青壮年为主。职业分布以奶牛饲养员的感染率为最高2.93%(13/443),其次为配种兼兽医人员0.69%(2/290),其它职业未检出阳性。饲养员阳性率高于其它职业(χ2=19.5087,P<0.0001,表3)。2.2布鲁氏菌病现症病例15例血清学阳性者均进行流行病调查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肝脾超声波检查。结果显示,15人均为本地居民,无布鲁氏菌疫苗接种史、外出史,从事畜牧相关职业,工作期间无有效的防护措施。阳性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1例超声波检测显示脾肿大,其它人员各项检测正常。综合流行病学资料及各项检测结果,依据《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8-1995)》,确认15例为布鲁氏菌病确诊病例。其中长寿区1例为布鲁氏菌病现症病人。现症病例汪某,男25岁,重庆长寿区人,从事奶牛饲养2年,饲养奶牛11头,2010年从异地购入未检疫奶牛,并进行自繁,后经畜牧部门检测其自繁乳牛4头为布鲁氏菌病阳性。自述无明显症状,无布鲁氏菌疫苗接种史、外出史,实验室检测血清学试管滴度为1:1600,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彩色超声检测肝肾正常,脾脏增大(11.9×4.4cm)。此病例《按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8-1995)》,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及临床检查结果,综合判定为布鲁氏菌病现症病例。2.3畜间疫情监测畜牧部门2011年荣昌、垫江开展畜间疫情调查,共检测牛、羊3980头,发现布病血清学检测阳性奶牛147头,检出率为3.69%,羊未检出(表4)。3布病传播现状调查近年全国人间布疫情持续上升,在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顺位布病2008年上升到第8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对乳、肉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本地畜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奶牛饲养规模较大,养殖户购入未经检疫的病畜,使得传染源输入引发本地畜间布病流行而导致人间布病感染。重庆至1997年直辖后,从2005年开始逐步开展小范围人间布病监测,至2010年未监测到人间疫情,为全国4个布病疫情不明地区之一。监测为重庆市的首次发现本地感染病例,证实了重庆存在布病传播的传染源及流行的相关因素,其感染率处于一般流行地区水平。3个区县共监测到15例确诊病例,感染率为1.52%,其中现症病人1例,并于其中1份血样中成功培养分离出布鲁氏菌牛种变异株。调查阳性者年龄集中在青壮年,职业以饲养员、配种兼兽医为主,饲养员的感染率高于其它职业,与其职业接触牲畜污染物的密切程度、对布病危害的认识及所采取的防护意识、防护措施有关。奶牛是全市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从畜牧部门提供的资料看,畜间疫情与人血检阳性率情况相吻合。虽然近年来牛奶主产地推广奶牛规模饲养、集中饲养以保证牛奶品质,但由于奶牛产权为散养户所有,采购的主体仍然为农户,如购入病畜后置入养殖场饲养加大了疾病扩散的风险,所以牲畜必须从非疫区健康畜群中选择,定期清净畜群,检疫,配种前检疫以防止病畜的流入是控制布病的关键。发现的病畜和检出的阳性畜与畜产品及时扑杀和无害化处理,严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