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辨证调查表的研制_第1页
症状辨证调查表的研制_第2页
症状辨证调查表的研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症状辨证调查表的研制

症状和体征等临床病理信息被称为“症状”。辩证法的基本基础是“证据素”。将病理信息与证素之间的隶属关系进行计量刻画,用以适用于全病域辨证所制定的诊断工具,称为“症状辨证量表”。症状辨证量表在研制过程中,一项主要内容是进行症状与证素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在调查之前要设计出为寻找证素表现特征、具有中医辨证特色的“症状辨证调查表”。1临床资料的辨证处理症状辨证量表的制定,要以临床准确辨证为目标,不能照搬西医制定疾病诊断标准的模式,在研究思路、方法上有所创新;要符合中医学理论和辨证思维规律,必须从症辨证,体现整体辨证、综合评判的特色,能适用于全病域病变的辨证;症状要规范和完整,明确不同属性病情资料的辨证意义,实现全部病理信息的辨证量化;研究契合辨证的智能化信息处理方法;规定量表的操作规则与使用方法,以促进诊断水平的提高。在辨证量化的具体数据上,还应根据临床实际及各种辨证要素的具体要求,进行特殊的技巧处理。2症状辨证的流行病学调查名称:症状辨证量表的研究阶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使用的登记表格,称为“症状辨证调查表”。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处理、文献研究等,而综合制定出的数字化辨证参数,以及其操作规则、运用方法等,能用于指导临床进行全病域辨证的诊断手册,称为“症状辨证量表”。目标:进行症状辨证的流行病学调查,是通过大样本的病例调研,为症状辨证量表的建立提供信息依据,直接体现为病理信息对证素的权值(贡献度),以明确证素的表象特征。内容:症状的提取和规范,证素的提取,症状对证素的贡献度,证素判别方法,调查表的应用规则、说明等。思路:一定是整体辨证思维,一定是从症辨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证素特征,因而不能照搬“病”的研究思路,也不能受现有DME设计要求的束缚。关键是选择好纳入样本,各证素所见症状有全面合理地分布,能从设计上反映创新性、特色。调查范围:症状辨证量表应是一种能适用于全病域辨证的诊断工具。症状辨证调查自然应包含内、外、妇、儿科诸病种的症状与证素,皮肤科、骨伤科、肛肠科、眼科、耳鼻喉科等专科病变是否适用则应首先明确,以便确定证素项目和症状范围。如要应用于五官专科,就要设定眼、鼻、咽喉等证素,并有相应的特征性症状。3临床资料完整且监督对象职业症状辨证调研成功与否,样本选择是关键。流行病学调查应是多中心、大样本、正态分布;要根据拟适用的范围而较全面的选择病例。50项证素的病例分布要合理,各证素的病例数不能相差太多,不能都集中在常见证,更不能只作几个病种的调查。如血瘀要有各种情况导致血瘀的症状表现;对饮、虫积、食积、亡阴、半表半里等少见证素的病例能够满足统计的基本数量要求;不仅是住院病例,还要有急诊、门诊、乡村患者的病例等,以使症状与证素的分布基本平衡。样本的原始临床资料要完整且符合要求,临床是真正的辨证且辨证准确。病情资料不完整、未辨证或诊断不明确、非通常而是独具一格的诊断结论、非调查表涉及范围内病种等方面的病例均不应纳入。中医教材、辨证学论著、医案等中的辨证诊断资料也可作为样本纳入。调查员应熟悉诊法、辨证,从而能正确选择病例、正确录入症状与证素。4资料来源及量化统计症状辨证调查表的内容,除一般资料外,病人的病理信息要全部录入,调查表中没有列的症状要补充记录,以作为症状规范(补充、删除、修正)的依据。要有临床医生辨证(证素和/证名)、录入初始量化辨证(或称假设性辨证),以供与经过信息处理后的量化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症状辨证的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指研究阶段的病例收集,若按50项证素各不少于30例计算,样本总计为2000例以内即可,但若按800个症状,每症不少于5例计算,则样本要4000例以上,于是每1项证素的平均样本为80例。症状辨证的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指经过信息处理后所初步建立的症状辨证量表,用回代、新病例等方法进行验证,其病例样本应在2000例以上。由于“证”是病变中机体的整体反应状态,辨证是从症辨证、以症为据,有症状表现才会辨别出“证(证素)”,即《素问·玉机真脏论》“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之谓,因而不必设立健康对照组。5数据分析和处理病例收集之前,要研制一病历录入软件。选择合适样本后,先在统一印制的调查表上登记,然后统一录入计算机,直接输送至数据库作信息处理。信息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了解病历录入的证素是否呈正态、症状分布是否满足最低要求等,以便及时调整样本的纳入。信息处理倾向于采用人工智能的神经自动机模型、神经网络模型、贝叶斯网络模型等。注意全部信息的处理,不要因出现频率低而将其舍弃。症状辨证调查本身不存在信度和效度检验,症状辨证量表则需要对其可行性、信度、效度、反映度等进行验证,以考评其科学性。症状辨证量表的效度,是指对医生临床辨证与初始量化辨证、症状量表辨证,三者的比较分析,以了解其吻合程度,是为临床效度;量表辨证结果的名老中医认定程度,是为专家效度。症状辨证量表的信度,是指测定误差变异中的随机误差量,可选用重测信度方法,即对同一病例前后两次的辨证结果、很近似病例(证素应相同)辨证结果的吻合程度进行检验。对辨证结果不同资料的分析可完善设计思路、校正量表。6症状表现为1个症症状辨证调查中,要求各症状、体征的名称规范,对似是而非的症状,应当加以区分,不得混同,如约定将经常怕冷称为畏冷[寒],新起怕冷称为恶寒。2个或2个以上症状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临床常将其合称,如呕恶、眩晕、身目发黄、带下清冷、舌苔黄腻、脉象弦数、口苦咽干、小便短黄涩痛等,由于每1症状有各自的诊断意义,因而调查表录入的症状则要求各自独立,不能将其合为1个症,否则难以正确反映病情,如只有头晕而无眼花就不便分析处理。症状的轻重程度,也就是所谓主症、次症,对辨证诊断的价值不全相等,因此录入的症状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