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2/22/2部编版(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等12个字;正确读写“江山、春风”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3、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感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感情。【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已经学过的杜甫、苏轼的古诗。2、搜集诗人简介。3、课件。【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鸳、鸯”2个字,会写“融、燕”等4个字,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默写《绝句》。过程与方法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景色。2.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懂课文。3.着力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问题,最后获得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对问题的正确认识。4.教学时,组织学生围绕“热爱大自然”这个话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获得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使用各种符合课文内容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春天景色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想象、观察图片,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音乐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的美好。【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近诗人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绝句》。师读: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2.学生自由朗读。作者简介(课件出示)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1.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2.(课件出示)阅读与交流的要求:(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3.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4.检查交流情况。(课件出示:生字)rónɡyànyuānyānɡ融燕鸳鸯(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注意读准翘舌音“融”,前鼻音“燕、鸳”,后鼻音“鸯”。(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课件出示)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融燕鸳鸯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近字辨析:“隔——融”“怨——鸳”“央——鸯”猜谜语:“一见上菜,口水下落,点点滴滴。”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鸳、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融”左右结构,左宽右窄。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提醒学生注意:“融”左下部里面是一横,右边的“虫”,横变提。“鸳”上面的左面不要多写一横。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1.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天)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自己小声读读这首诗,动笔画一画。预设: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根据学生找到的景物随机学习:(1)迟日江山丽从第一句诗中能不能感觉到春天来了?迟日:春天的太阳。(课件出示:)“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迟迟:缓慢的样子。春日迟迟:是说在春天白天变得长了。“迟日”就是指“春天的太阳”。春天的太阳什么样啊?(春天的太阳特别明亮。)在春天的太阳的照耀下,山啊,水啊有变化吗?山,水,到处都呈现出一派明丽秀美的大好春光。你想怎样读这句话?(指名读——范读——齐读)(2)春风花草香这是一阵什么样的春风?(温暖柔和)你闻闻,春风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香气呢?(我闻到了的香味。)谁愿意读读这句香气扑鼻的诗。(指名读)在春天明亮的太阳的照耀下,大好河山一片明丽秀美,你看到了吗?温暖的春风挟带着百花和芳草的清香,一股又一股扑鼻而来,你闻到了吗?谁想读读这两句!(指名读——齐读)(3)泥融飞燕子可爱的小燕子让你感受到春天来了,你知道小燕子飞来飞去地忙什么呢?(筑巢)你知道诗中的小燕子用什么筑巢吗?(结合诗句)聪明的小燕子用湿润柔软的泥筑巢呢!如果你就是那只小燕子,你此时会是什么心情?(高兴、快乐、激动)读出来!你们在春风中飞来飞去,一边唱歌一边筑巢,多快乐呀!读!眼看着既结实又漂亮的巢就要筑好了,内心多么激动呀!读!(4)沙暖睡鸳鸯。嘘——看,那是谁呀?(课件出示:鸳鸯睡觉图)(指名读诗句)睡着了吧?看它们睡得多香甜啊!没有人来惊扰它们的美梦,多幸福啊!(再读!)可它们是睡在沙滩上啊,会不会着凉啊?(沙暖)它们睡在被太阳晒得暖暖的沙滩上,多舒服呀!(指名读——再读!)春天里,冰冻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们飞来飞去地衔泥筑巢,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动态的美;河边的沙滩被太阳晒得暖暖的,一对对鸳鸯互相依偎着睡着了,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静态的美。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多有意思啊!再读。(指名读——齐读)(5)这么多景物融汇在一起,让我们感到了浓浓的春意,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大诗人杜甫,也是情不自禁,挥笔写下了这首《绝句》。请你再认真地读读这首诗,看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关于这首诗的题目“绝句”,你有哪些了解?(课件出示:)绝句,是一种古诗体,每首四句。如果每句诗都有7个字就是7言绝句,简称七绝;如果每句诗都有5个字就是5言绝句,简称五绝。我们今天学的就是一首——五绝。其实杜甫住在浣花溪草堂的时候,还写了很多首绝句呢!你们看:(课件出示)绝句绝句杜甫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江碧鸟逾白,一行白鹭上青天。山青花欲燃。窗含西岭千秋雪,今春看又过,门泊东吴万里船。何日是归年。七绝五绝杜甫所写的绝句还有很多呢,感兴趣的同学不妨课下去搜集搜集,然后拿到班上来,咱们大家分享!四、指导朗读,体会情感。1.(课件出示):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绝句》)2.教师引导:诗中的竖线是停顿符号。单竖线表示停顿的时间稍短些,双竖线表示停顿的时间稍长些。3.指名朗读。学生自由评议。4.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5.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6.自由读,练习背诵。五、检查背诵,体会感情。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前两句勾画的是自然界明丽壮美的大画面,让人一读就觉得心胸开阔,激情满怀。后两句选取两种极富春天特点的景物——燕子和鸳鸯,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与自然和谐。我真想读读这首诗啊!(范读——练读——指名读——师生读)2.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六、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教师导言:同学们,唐代大诗人杜甫,用一首简短的小诗把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鸳鸯春睡图。我们家乡的大自然的春天到处都是美丽的图画。希望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之情。2.学生自选作业。(课件出示)(1)画:画一幅画,画出春天的美景,在图画中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2)写: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感受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惠、崇”等3个生字,会写“芦、芽”等4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内容。过程与方法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景色。2.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懂课文。3.着力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问题,最后获得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对问题的正确认识。4.教学时,组织学生围绕“热爱大自然”这个话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获得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使用各种符合课文内容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在学习的过程中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激发爱美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想象、观察图片,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音乐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出示《春江晚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惠崇简介。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2.(课件出示)出示《春江晚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3.诗人苏轼简介:(课件出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课件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huìchónɡtúnlúyá惠崇豚芦芽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崇”是翘舌音,“芦”边音,“豚”前鼻音。开火车读,齐读。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句。(1)出示句子,指名读。(2)点击重点词:三两枝:指两三枝桃花。鸭先知: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师生交流,师归纳。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4)指导朗读:想想诗句意境,指导朗读。2.学习第二句(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2)学生自读,再集体交流。想象当时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4.(课件出示)出示问题,反馈所学知识。(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里什么?(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从画面上,我们能看出“正是河豚欲上时”吗?(从画面上是看不到的,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板书: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四、识记字形,书写生字。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惠崇芦芽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熟字加偏旁:“宗+山”是“崇”,“户+艹”是“芦”,“牙+艹”是“芽”。减一减:“穗”把“禾”减掉,就是“惠”。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1)“惠”字的右上没有点,中间的提上有一点。(2)“芦”字下面是个“户”,不是“卢”。(3)“崇芦芽”都是上窄下宽,“惠”上宽下窄。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五、板书设计:第三课时《三衢道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识“减”1个生字,会写“梅、溪”4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并默写。过程与方法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景色。2.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懂课文。3.着力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问题,最后获得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对问题的正确认识。4.教学时,组织学生围绕“热爱大自然”这个话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获得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使用各种符合课文内容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古诗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想象画面。【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激发爱美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想象、观察图片,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音乐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曾几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板书课题《三衢道中》)2.诗人曾几简介:(课件出示)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课件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méixīfànjiǎn梅溪泛减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泛、减”是前鼻音。开火车读,齐读。2.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课件出示)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课件出示)(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他的行程路线怎样?(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结合注释,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怎样?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3.全班交流。(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学生填空:日日晴),给人以之情(喜悦)。(板书:梅黄一日日晴)(2)读第2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板书:溪—泛、山—行)“却”在这里是“再”的意思。(3)哪句话是写作者沿途所见?(出示3.4句)想象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不减”“添”分别解释成什么?(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添:增添)(板书:不减——添)正当诗人有些失望的时候,却看到树上黄鹂的美丽,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后两句。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填写后两句。绿阴不减来时路,(不但)添得黄鹂四五声。(而且)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工读)4.带着喜悦之情配乐诵读。四、图文对照,熟读成诵1.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2.指名带着感情配乐诵读两首诗词。3.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4.在齐诵本诗。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梅溪泛减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梅溪泛减形近字比较:海——梅喊——减眨——泛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梅溪泛减”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提醒学生注意:“梅”右下的“母”笔顺是:竖折/竖弯,横折钩,点,横,点。“溪”右边是“爫+幺+大”。“泛”的最后一笔是捺,要写得平一点,长一点。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六、板书设计第2课《燕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伶、俐、掠”等13个生字,会写“拂、聚、拢”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吹拂、聚拢”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精准的表达,积累好词佳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精准的表达,积累好词佳句。【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交流)通过以上的交流,我们知道了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们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凑”,翘舌音“沾”,前鼻音“痕”,后鼻音“伶、形”,边音“掠”和多音字“散、竿”的读音。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拂、尔、痕”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学习“凑、集、聚、形、掠、偶、沾、倦、纤”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字谜示例:手持弓满,两箭上弦。定睛一看,一直一弯。(谜底:拂)负字头,尖尖首。有人来,非我有。(谜底:尔)病一半,恨一半。伤痊愈,它出现。(谜底:痕)形近字歌示例:集:粮食大丰收,带去集市售。焦急无人买,盼人来收购。掠:冬天水冰凉,晴日把衣晾。用手掠一掠,心中不惊惶。沾:米饭把锅粘,露水沾衬衫。立正把岗站,挥戈上战船。(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集”的“木”横要长,托住上面。“拂”的“弗”转笔要合理。“掠”左窄右宽,“京”的竖钩不宜长。“偶”左窄右宽,“禺”中长竖下面的提偏右上。“沾”的“氵”呈弧形,右边“占”略高一些。“纤”左部提短,右部撇短横长,末笔为悬针竖。易错提示:“拂”左边是“扌”,不是“亻”。“聚”的下部不要写成“水”。“倦”右部“卷”的下面不要写成“已”。“尔”第二笔是横钩,千万不要写成横折钩。(3)归类识字。归类示例:开—形(形体)—刑(刑法)—邢(姓邢)京—掠(掠夺)—凉(冰凉)—晾(晾晒)—惊(惊讶)占—沾(沾水)—粘(粘贴)—站(站立)—战(战斗)奏—凑(凑合)—揍(挨揍)禺—偶(偶尔)—遇(遭遇)—隅(偏安一隅)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明确:第一部分(1):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第二部分(2):写春天的美景,特别是小燕子的到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第三部分(3~5):写小燕子飞行与停歇时的美丽图景。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点学习第一部分。(1)朗读指导: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及对燕子的喜爱之情。(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燕子的外形特点?明确:从羽毛、尾巴、翅膀三方面写出了燕子的色、态、形。“乌黑”“剪刀似的”“轻快有力”具体地勾勒出了小燕子的外形美,突出了燕子活泼机灵的特点,使读者对燕子产生喜爱之情。(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燕子的外形的?明确:从整体到局部。(4)这一段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什么样的感情?明确:喜爱之情。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先观察了燕子的外形,然后观察到燕子出现时的春光美景,再观察燕子飞行时的动态,最后观察燕子停歇时的静态。下节课,我们将更具体地品味文章的词句。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凑近吹拂聚集形体掠过偶尔沾水疲倦纤细痕迹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燕子独特的外形,那么,作者接下来又从哪些方面来继续描写燕子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点1.学习第二部分。(1)朗读指导:语气应轻松欢快,语速要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2)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描写了轻风、细雨、柳丝、各色鲜花、青草、绿叶、小燕子。“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一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树木繁茂、花草繁多的生机勃勃的景象。(3)春天的风和雨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明确:风是轻轻吹拂的微风,雨是“如毛的细雨”。(4)作者为什么要用“如毛的细雨”来形容春雨?联系你所了解的春雨回答。明确: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春雨如烟如雾,润物细无声,像牛毛、像细针。(5)春天的柳丝有什么特点?明确:多(千条万条),柔。(6)本文主要是写燕子,作者为什么要用一大段写春天的其他景物呢?明确:用春天的美丽景物衬托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更显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天的美引来了燕子,燕子又为春天增色。2.学习第三部分。(1)朗读指导:用赞美的语气,读出对燕子和春天的热爱。(2)第3.4自然段主要写燕子做了什么?明确:主要写了燕子飞行的美,即动态美。(3)燕子的飞行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①飞得快。从“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横掠”可以看出。②飞得轻。由“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可以看出。(4)“叽的一声”写出了什么?明确:写出了燕子飞行时欢快的心情。(5)想一想燕子具体的“掠”和“沾”的姿势。(6)第5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主要写了燕子停歇的美,即静态美。(7)“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你觉得这幅画面像什么?明确:像五线谱。(8)为什么要说“几痕细线”而不说“几根细线”?明确:“几痕”写出了远远望去电线若有若无的样子。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作者先观察燕子的________,接着观察________,然后观察________,最后观察________。明确:外形——春天的各种美景——燕子动态的美——燕子静态的美(2)课文的中心是什么?明确:课文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欢欣之情。2.总结。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五、板书设计第3课《荷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蓬、骨、胀”等6个生字,会写“瓣、露、蓬”等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花瓣、莲蓬、饱胀”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第2、3自然段并背诵,感受荷花的姿态美。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荷花,增强对荷花的情感认识。2.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记忆基础知识,表达自己对荷花的看法和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美丽的荷花时,体会自然的神奇美妙。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第2、3自然段并背诵,感受荷花的姿态美。【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上两节课,我们领略了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这节课我们将走进夏天。同学们想一想,夏天有什么美好的事物呢?(学生交流)你们见过荷花吗?它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更深入地了解美丽的荷花。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后鼻音“蓬、胀”,平舌音“姿、随”,翘舌音“势”和多音字“挨”的读音。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瓣、蓬、胀、裂、姿、势、仿、佛、随、蹈”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止”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形近字词示例:胀:小店新开张,诚信卖蚊帐。这天肚子胀,出货忘记账。仿:小芳把纱纺,作坊受采访。勤劳人效仿,志坚不彷徨。佛:开水要煮沸,贝雕费用贵。潮急心怫然,仿佛大风吹。瓣:言语来争辩,有点细分辨。种瓜花瓣香,丝线扎小辫。随:小隋进部队,父母紧跟随。一去二三年,抢险伤骨髓。(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蓬”的“艹”要盖住“逢”。“胀”左窄右宽,“长”的撇捺相呼应。“裂”上下要写得紧凑。“资”上下均分,下面是个“贝”。“仿”左窄右宽,右边“方”要写得自然舒展。“佛”的“弓”要写得稍扁一些。“蹈”左上“口”小而方正,右部首笔是平撇。“止”长竖在竖中线上,底横长,托住上面。易错提示:“蓬”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3)归类识字。归类示例:列:裂(裂开)—烈(热烈)—冽(凛冽)次:姿(姿态)—瓷(陶瓷)—咨(咨询)—资(投资)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明确:夏日的清晨去公园赏荷花。2.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明确:第一部分(1):写“我”去公园看荷花。第二部分(2、3):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姿态。第三部分(4、5):写“我”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点学习第1自然段。(1)清晨的荷花是怎样的?从第1自然段中的什么地方能体会到?明确:从“一……就……”能体会到荷花的清香之浓郁。想象一下清晨公园的美景,荷花宛若明珠点缀在其中,令人心旷神怡。(2)清晨到公园玩的“我”心情怎样?明确:高兴、惊喜、迫切……(3)从字里行间,可以了解到“我”是个怎样的人?明确:从“清早”“一……就……”“赶紧”“往……跑”等词句,不难看出,“我”是个爱花的人,非常善于观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4)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开门见山地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开端。不见花容,先闻其香,从侧面烘托了荷花之多、花香之浓。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作者未见荷花,先闻花香。既然花香都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那么所见之荷花一定更加有魅力了。下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去欣赏荷花。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花瓣莲蓬饱胀裂开姿势仿佛随风舞蹈停止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自然段,它主要讲荷花散发出清香。正是闻到这股怡人的清香,作者才迫不及待地想早一点见到荷花。那么,就让我们跟作者一道去看荷花吧!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点1.学习第2自然段。(1)朗读指导:在读的时候,注意语气高低轻重的不同变化,以强调荷花的不同长势。其中,“两三片”“全”要读得重一些;“有的”“有的”可以拉长读。(2)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明确:这句话与第1自然段“闻到一阵清香”相照应。花开了才散发清香,才能吸引“我”去观看。(3)这段的第二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荷叶的颜色、形状,突出了荷叶又大又绿又圆的特点。(4)第二句话中“挨挨挤挤”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表现出荷叶密密层层的样子,体现了荷花勃勃的生命力。(5)第三句话中“冒”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通过这个“冒”字,我们仿佛看到白荷花像极欲挣脱束缚的顽皮的孩子,是那么有活力。(6)第2自然段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明确:作者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荷花初开、全开、未开的三种姿态,既突出了荷花的姿态美,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教师点拨:排比是一种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来加强语势效果的修辞手法。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得细致传神。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形象生动。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运用排比抒情,可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2.学习第3自然段。(1)朗读指导:要重读“一大幅”“了不起”等词语,突出喜爱、赞美的感情。(2)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明确:每一朵花都有一种姿势,写出了荷花的千姿百态,突出了荷花的美。(3)第3自然段中的画家是指谁?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明确:这里的“画家”是指大自然。作者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这样说表达了作者对千姿百态的荷花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予生物以蓬勃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一大幅如此美妙的活的画。3.学习第4、5自然段。(1)朗读指导:要带着赞美的语气,读出作者享受其中、忘我陶醉的心境。(2)任何人站在这一大幅活的画面前都一定会有许多奇特的感受,那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呢?明确:他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3)闭上眼睛,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师配乐朗诵第4自然段)睁开眼睛,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明确:从“翩翩起舞”中能感受到荷花开得非常美。荷花的美吸引了许多小动物,比如小蜻蜓、小鱼……(4)“我”怎么会忘了自己是在看荷花呢?明确:因为“我”被荷花的美深深吸引,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最后一句“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是作者沉醉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实写照。4.回顾全文,思考:全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明确:全文主要从闻到荷花的香味,看到荷花的姿态、颜色,想象荷花舞蹈的动态这三个方面来写荷花的。尤其是对荷花半开、全开、还是花骨朵儿这三种姿态的描写,更是淋漓尽致。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1)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明确:示例:学校大扫除的时候,同学们有的扫地,有的擦玻璃,有的排桌椅,大家都干得很卖力。(2)课文学完了,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篇课文的喜爱之情?明确: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进行语言的积累。可以画一幅荷花图,并配上一首自己写的小诗来赞美荷花。也可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2.总结。大家都用文字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板书:喜爱)再来回顾一下叶圣陶爷爷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荷花的。(结合板书总结,并板书:色、味、形)我们也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写自己喜欢的花呢!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五、板书设计第4课《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昆、录、凡”9个生字,正确读写“吹拂、聚拢、形成”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的特点,并体会作者在介绍昆虫知识时流露出的真挚而细腻的感情。3、体会课文片段组合的结构方式,以及抓住重点介绍昆虫的行文思路。过程与方法1.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昆虫的特点。2.品味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将这些特点表达出来的,学习作者活泼生动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自然万物的好奇心与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的特点,并体会作者在介绍昆虫知识时流露出的真挚而细腻的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片段组合的结构方式,以及抓住重点介绍昆虫的行文思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一定都很熟悉昆虫吧!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碰见它们。谁能说说你最了解或最喜欢的一种昆虫吗?(学生交流)看来同学们都对昆虫有所了解,不过,昆虫世界博大精彩,还有很多大家所不知道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昆虫的文章——《昆虫备忘录》,相信我们会有新的收获。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中的生字。重点指导翘舌音“绸”的读音。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1)归类识字。归类示例:巨—距(距离)—拒(拒绝)—矩(规矩)周—绸(丝绸)—调(调整)—稠(黏稠)莫—膜(隔膜)—模(模糊)—摸(摸黑)—馍(馍馍)多音字:“蚂”在组成“蚂蚁”“蚂蟥”时读mǎ;在组成“蚂蚱”(蝗虫的俗称)时读mà;在组成“蚂螂”(蜻蜓的俗称)时读mā。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课文用生动有趣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等昆虫,表达了对大自然和自然万物的好奇与热爱。2.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明确:课文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小标题就是它的主要内容,即作者在每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复眼、花大姐(瓢虫)、独角仙和蚂蚱。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点1.学习“复眼”部分。(1)这部分小标题叫“复眼”,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复眼是什么意思。明确: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2)补充介绍关于复眼的知识。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同样结构的器官亦有在双壳纲身上出现。复眼中的小眼面一般呈六角形。复眼是相对于单眼而言的,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通常在昆虫的头部占有突出的位置。多数昆虫的复眼呈圆形、卵圆形或肾形。(3)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复眼对昆虫有什么作用。明确:复眼能让昆虫的视觉更灵敏。(4)文中提到了哪些有复眼的昆虫?明确:蜻蜓、苍蝇。2.学习“花大姐”部分。(1)在北京方言中为什么会把瓢虫叫作“花大姐”?明确:因为多数瓢虫外壳的颜色艳丽,而且鞘翅上面有美丽的斑点,形成一种别有情趣的美丽图案,所以被俗称为“花大姐”。(2)“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运用了比喻(暗喻)的修辞手法,把瓢虫的膜翅比作“黑绸衬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膜翅的颜色和质地,以及薄而透明的特点。教师点拨:暗喻的特征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有时不用比喻词。(3)补充介绍关于膜翅的知识。膜翅为昆虫中最常见的一类翅,膜质翅,其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蜂类、草蛉、蝉和蜻蜓的前后翅,蝇类的前翅,甲虫、蝗虫和蝽的后翅等。(4)这部分还有一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明确:“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把瓢虫的硬翅比作“瓷漆”。(5)瓢虫是害虫还是益虫?明确:根据圆点数不同,瓢虫的益害属性是不同的。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如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如十一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3.学习“独角仙”部分。(1)这部分第1自然段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它摔得很重,摔晕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幽默地写出了独角仙的动作。(2)独角仙为什么被称作“昆虫中的霸王”?明确:因为它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3)“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一句中,“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明确:不能删掉。“可能”表示独角仙是甲虫中最大的是作者的推测,不一定是事实;如果去掉,就表示独角仙在甲虫中一定是最大的,不符合作者的原意和客观事实。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中“据说”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明确:不能删掉。“据说”表示甲虫会拉泥制的小车只是作者听来的,不一定是事实;如果去掉,就表示甲虫一定会拉车,不符合原意。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学习“蚂蚱”部分。(1)文中提到了蚂蚱的哪些种类?分别找出描写这些种类的段落。明确:①尖头蚂蚱。提到它的地方在第1.2自然段。②“土蚂蚱”。提到它的地方在第4自然段。(2)第3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呢?明确:写蚂蚱飞行时的声音和膜翅的颜色。(3)“土蚂蚱”有哪些特点?明确: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一被抓住就会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1)课文第一部分介绍“复眼”,提到了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昆虫;第二、三、四部分分别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几种昆虫。明确:蜻蜓苍蝇花大姐独角仙蚂蚱(2)课后,用你喜欢的方式,如表格、配有文字说明的图片,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2.总结。这篇课文以有趣的方式、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了多种昆虫的相关知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一定也有其他自己喜欢的昆虫,可以学习这种方式写一写。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板书设计】第5课《守株待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待、宋、释、冀”4个生字,会写“守、株、待、宋”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守株待兔、宋国、耕田”等词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9个生字,会认4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弄懂文中大意,背诵课文。3、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从中感受启发。4.了解寓言这一文学体裁的特征。过程与方法1.解决生字障碍,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熟读并背诵课文。2.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叙述的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事情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只有辛勤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教学重点】1.会写9个生字,会认4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弄懂文中大意,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做事情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只有辛勤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古时候有一个农夫,有一次,他在种田的时候看见一只野兔撞在树桩上,农夫很开心,把野兔捡回去饱餐了一顿。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最后农夫却落得被众人笑话的下场,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宋”“释”“耒”“冀”等生字的读音。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颈、释”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株、耕、触”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加一加的方法。“加一加”识字法:株=(木)+(朱)耕=(耒)+(井)触=(角)+(虫)(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守”下部的“寸”的横要舒展,写在横中线上。“株”左窄右宽,左部“木”的最后一笔是点。“宋”左撇和右捺要伸长、舒展。“耕”左部的“耒”三横间距均匀,右部的“井”竖撇和竖伸长舒展。“颈”左部的最后一笔要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释”右上部的“又”要舒展,盖住下部。易错提示:“守”“宋”上面都是宝盖头,不要少写一点。“待”左部是双人旁,不要写成单人旁。“其”中间是两横,不要少写或多加横。(3)归类识字。基本字带字归类示例:朱:株(守株待兔)—蛛(蜘蛛)—珠(露珠)寸:守(守候)—村(乡村)—过(过来)寺:待(等待)—侍(侍奉)—涛(浪涛)木:宋(宋代)—床(床前)—休(休息)(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在田地里耕作,忽然从远处跑来一只兔子,它一不小心就撞在田地里的树桩上死了。农夫很高兴。于是他放下农具整天守在那棵树桩旁,希望能再捡到兔子,结果却一无所获,还被宋国人笑话。2.本篇课文是一则寓言。请根据课文,概括总结一下寓言的特征。明确: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兼具教育性和讽刺性;故事情节具有虚构性。教师点拨: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是民间故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寓言的内容多是具有劝喻性、讽刺性和哲理性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它往往借助这些艺术形象的活动现象,来表现人民群众的某种理想、道德观念、知识经验、思想方法等内容。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常用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熟悉了《守株待兔》这则寓言的故事情节,那么作者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守株待兔宋国耕田触角头颈释放其实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农夫“守株待兔”的经过,接下来让我们细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的寓意是什么?作者对农夫的行为持什么态度?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点1.翻译以下句子。(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明确:(1)一只野兔跑过来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2)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3)野兔是不可能再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2.农夫为什么要“守株待兔”?明确:农夫在耕作时偶然捡到一只撞在树桩上的兔子,他寄希望于再次在树桩旁轻松捡到送上门来的兔子,于是放弃劳作,终日“守株待兔”。3.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明确:兔子撞到树桩上被农夫捡到只是偶然的事件,不可能天天发生。“兔不可复得”,农夫却还执迷不悟,终日守候,所以会被宋国人笑话。4.农夫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明确:幻想不劳而获,不切实际,没有远见,不知变通。5.课文的寓意是什么?明确:不要妄想不劳而获,只有辛勤付出才会有收获。6.假如你遇见了农夫,你会对他说些什么?明确:你真傻呀!你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那只是偶然发生的一件事,怎么能天天想好事呢!你要老老实实地耕耘劳作,这样才能有好收成,才能过上好日子。7.除了课文,《韩非子》中还有许多寓言故事,请查找相关资料,与同学们分享一下。拓展示例: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子·难一》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非子·内储说上》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兔走触株(2)因释其耒而守株(3)冀复得兔(4)而身为宋国笑明确:(1)跑(2)于是(3)希望(4)被2.总结。《守株待兔》里的农夫做着不劳而获的美梦荒废劳动,最终被人当作笑柄。这警示我们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天上掉馅饼,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同学们,让我们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吧!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五、板书设计第6课《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陶、罐、骄、铁、罐”等11个生字,会写“骄、傲、谦、虚”等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骄傲、谦虚、懦弱”等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寓意。3.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和神态,了解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征。4.学会灵活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段来刻画角色。5.学会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等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品味课文中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的句子,学习作者刻画角色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与人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教学重点】1.会认“陶、罐、骄、铁、罐”等11个生字,会写“骄、傲、谦、虚”等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骄傲、谦虚、懦弱”等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寓意。3.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和神态,了解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与人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呢?是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还是向他人虚心学习,与他人和睦相处?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又会造成哪些结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陶罐和铁罐》,看看它们各自的经历会给我们什么启示吧。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陶罐”“奚落”“谦虚”“懦弱”“轻蔑”等生词的读音。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捧、擦”这些生字时可以运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骄、傲、谦、虚、懦”这些生字时可以运用比较识字法。比较识字示例:骄(骄傲)—桥(木桥)—娇(娇气)傲(傲人)—遨(遨游)谦(谦虚)—歉(道歉)虚(虚心)—虎(老虎)—虑(考虑)懦(懦弱)—儒(儒家)(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骄”左部的“马”最后一笔向右上斜提,右上部的捺要舒展。“傲”中部的三横间距均匀,最后一横稍长,中间一横最短。“虚”的长撇要伸长舒展,半包围住下部。“懦”的右部上窄小下稍宽大。“弱”要写得紧凑,“弓”稍细长。“代”斜钩取弯势,斜提略缓。易错提示:“尘”的上部中间是竖,不要写成竖钩。“擦”右下部的“祭”的左上部里面有两点,不要写成“夕”。“代”右上角的点不要漏写,不要多加一撇写成“伐”。(3)归类识字。部首归类示例:亻:傲(骄傲)—代(古代)—价(价值)—倒(倒塌)扌:捧(捧起)—擦(擦洗)—掘(挖掘)(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给课文划分层次。明确:第一部分(1~9):写骄傲的铁罐看不起善良的陶罐。第二部分(10~17):写多年以后陶罐被当作文物从废墟里掘出来,铁罐却无影无踪。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脆弱易碎的陶罐多年之后依然保存完好,坚硬的铁罐却早已没了踪影,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可以自己思考一下,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骄傲谦虚懦弱古代价值尘土捧起擦洗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陶罐和铁罐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它们最终的结局有什么关系?从中我们又可以学到哪些与人相处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吧。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明确:陶罐:善良、谦虚、自尊、宽容;铁罐:骄傲、自大。2.课文是通过什么手段塑造出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的?找出相关语句各举一例进行分析。明确: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①神态描写:铁罐“傲慢地问”表现出它骄傲、自大的性格;陶罐“谦虚地回答”表现出它谦虚、有礼的性格。②语言描写:“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表现出铁罐自以为是、蛮横无理的性格;“不敢,铁罐兄弟”表现出陶罐善良、宽容的性格。3.阅读第1自然段,结合后文说说为什么“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明确:因为铁罐自认为十分坚硬,所以看不起脆弱易碎的陶罐。4.阅读第6自然段,说说铁罐说的话有什么作用。明确:铁罐说陶罐“要不了几天,就会破成碎片”,自己“却永远在这里”,与后文陶罐保存完好,铁罐却无影无踪的结局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讽刺性,为后文作铺垫。5.第10自然段在结构和内容上起什么作用?明确: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表现出时间过去了很久,为下文揭示陶罐和铁罐的结局作铺垫。6.多年之后,陶罐和铁罐的结局是什么?明确:陶罐依然保存完好,被人们挖掘出来,视为珍贵的文物;铁罐却因为长期的氧化反应消失不见了。7.陶罐被人们掘出来后向人们提出了什么请求?这反映出陶罐的什么品质?明确:陶罐请求人们把他的兄弟铁罐也掘出来。这反映出陶罐不计前嫌、宽容大度、为他人着想的品质。8.陶罐易碎,多年之后却依然美观;铁罐坚硬,多年之后却消失不见,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明确: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9.课文运用的最有特色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明确:对比的表现手法。体现在陶罐和铁罐的对比,多年之前和多年之后的对比两方面。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1.写近义词。(1)骄傲——()(2)奚落——()(3)轻蔑——()(4)懦弱——()2.写反义词。(1)骄傲——()(2)轻蔑——()(3)懦弱——()明确:1.(1)傲慢(2)讥讽(3)轻视(4)软弱2.(1)谦虚(2)尊重(3)勇敢2.总结。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不应自高自大,看不见自己的短处;也不应该妄自菲薄,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古诗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与他人相处时,我们更要怀着谦虚的态度,学习对方的优点,与人友善、和睦相处。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五、板书设计第7课《狮子和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狮、称、禁”等9个生字,会写“鹿、塘、映”等12个生字,积累“狮子、池塘”等词语,掌握多音字“称、禁、撒、挣”。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熟悉课文,抓住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态度的变化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与《陶罐和铁罐》对比阅读,注意两篇课文在写法和寓意上的相同之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全面看待事物,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不要光图外表的美丽,更要追求事物的实用价值。【教学重点】1.会认“狮、称、禁”等9个生字,会写“鹿、塘、映”等12个生字,积累“狮子、池塘”等词语,掌握多音字“称、禁、撒、挣”。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全面看待事物,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不要光图外表的美丽,更要追求事物的实用价值。【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出示鹿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鹿身上的哪个部位。2.学生自由发言。3.导入:大家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门!有这么一只漂亮的鹿,它最喜欢自己美丽的角,嫌弃自己难看的腿,可是它在经历了一件事情之后,就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它改变了看法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狮子和鹿》中寻找答案吧。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狮子”“珊瑚”等生词的读音,“称、禁、撒、挣”等多音字的读音。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狮、鹿、塘”这些生字可以结合图片来学习,“哎、叹、传”这些生字可以通过动作表演的方式来学习,“映”字可以通过猜字谜的方法来学习。字谜示例:太阳照在水中央。(谜底:映)(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狮”中部的撇起笔在竖中线上,右部“币”略窄,要写得紧凑。“鹿”下部的竖弯钩要写得饱满。“映”左部的“日”略窄,右部撇捺舒展。“欣”左部“斤”的竖不要拖长,右上部的横钩向里收紧。“赏”上部的短竖起笔在竖中线上,两边点撇呼应。“传”右部的竖折撇起笔略向右倾斜。易错提示:“狮”的中部是短竖和撇,不要把短竖拖长也不要写成撇。“匀”里面不要漏写斜提,不要写成“勺”。“配”的左部是“酉”,不要写成“西”。(3)归类识字。基本字带字归类示例:唐:塘(池塘)—糖(糖果)皮:皱(皱起)—披(披风)—波(波浪)(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给课文划分层次。明确:第一部分(1~4):写一只鹿喜爱自己美丽的角,嫌弃自己难看的腿。第二部分(5~7):写一只狮子追赶鹿,鹿的难看的腿让它狮口逃生,美丽的角却差点儿送了它的命。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课文里的鹿喜爱自己美丽的角,认为自己难看的腿配不上角。同学们,你们认同鹿的想法吗?你们更喜欢鹿的角还是腿呢?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狮子鹿角池塘倒映欣赏匀称别致配得上传说哎呀叹气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来看看鹿最喜欢的角是如何让它差点儿送命,最嫌弃的腿是如何让它逃出生天的。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鹿是怎样称赞自己的角的?用原文语句回答。明确:“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2.体会上述语句的表达效果。明确: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鹿角的美丽精致,“多么……多么”的句式加强语气,强调了鹿的美丽,表现了鹿惊喜兴奋的心情。用“多么……多么……”造句示例: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多么幸福。3.欣赏完自己的角后,鹿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腿的?用原文语句回答。明确: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4.比较表达效果。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唉,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教师点拨:反问又叫反诘、诘问、激问,是汉语修辞格的一种。用问句形式表示对事物的判断,具有语气坚定、感情强烈、气势逼人的特点。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同平铺直叙的表达比较起来,反问这种说法语气强烈,加重了语言的力量,能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通过反问表达出鹿认为自己的腿完全配不上美丽的角,凸显了鹿对自己难看的腿的不满。5.阅读第6自然段,看看鹿的角和腿在面临危险时都有什么表现,找出相关语句。明确:腿:“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角:“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6.“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你从鹿的感叹中学会了什么道理?明确:美丽的角也有不足,难看的腿却有大用处。我们应该全面看待事物,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不要光图外表的美丽,更要追求事物的实用价值。7.有人说这篇课文题目是《狮子和鹿》,但大部分篇幅只是在描写鹿,应该把题目改成《鹿》。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明确: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虽然课文的许多篇幅只是在写鹿,但是“狮子追赶鹿”是故事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狮子在鹿前后态度转变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了被狮子追赶的危险,鹿才终于对自己的角和腿有了正确的认识。所以课文题目不应该改成《鹿》。8.有同学学完本课后,说:“美丽的鹿角无关紧要,实用的鹿腿才是最重要的。”你赞成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明确:我不赞成他的说法。美丽的鹿角也不是一无是处。当鹿遭遇危险时,鹿角是它用来自卫的武器,鹿角还是一味中药材,对人大有好处。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不能完全忽视任何一方。9.将本课与我们学习的上一篇课文《陶罐和铁罐》对比一下,想一想:两篇课文有什么共同点?明确: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狮子和鹿》将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态度进行对比;《陶罐和铁罐》将陶罐和铁罐的性格、多年之前和多年之后二者的结局进行对比。②寓意都是教育人们要全面看待事物。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课文里鹿的遭遇真是惊险!鹿最后的感叹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通过本课和上一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知道要怎样看待事物,对待他人了吗?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有缺点和优点,我们应该正确、全面地看待它们,不能忽视任何一方,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受到蒙蔽,才能清晰、准确地认识事物。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五、板书设计第8课《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滔、涯、妇、碌”等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本文出现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池子和河流的特点,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3.品味课文用拟人手法,采用对话形式构造故事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分角色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感,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2.把本课与本单元学习的其他寓言进行对比,注意课文在形式上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知道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的道理。【教学重点】 1.会认“滔、涯、妇、碌”等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本文出现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池子和河流的特点,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池子每天安闲地躺在泥土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河流背负着沉重的大船和木筏奔流不息、忙忙碌碌。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滔滔”“遵循”等生词的读音。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妇、滔”这些生字可以结合图片,学习“涯、循、验”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与形近字的区别。形近字对比示例:涯(生涯)—崖(山崖)循(遵循)—盾(盾牌)—遁(逃遁)验(应验)—脸(脸色)—险(危险)—捡(捡拾)(2)归类识字。部首归类示例:氵:滔(滔滔)—涯(生涯)—池(池塘)—流(河流)(3)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给诗歌划分层次。明确:第一部分(1~6):写池子享受安逸清闲的生活,不理解河流为何那么忙碌。第二部分(7、8):写河流不顾自身安逸,为人们做贡献。第三部分(9):写一年年过去,河流至今长流,池子已完全枯干。第四部分(10):点明主旨——才能不利用就会衰退,才能被懒惰支配就会一无所为。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点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明确: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所以让河流放弃那种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2.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可是,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明确: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泥土比喻成鸭绒垫,突出了泥土的柔软、舒适;一个“躺”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池子积聚在泥土上的情态,表达出池子安闲、惬意的心情。3.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规律”指什么?明确:水要流动才能保持鲜活。4.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明确:因为河流抛弃了自身的安逸,年年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给人们带来了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们的尊敬。5.池子和河流各代表了什么样的人?明确:池子代表那些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人。河流代表那些永不满足,负重前进,永远创造快乐和幸福的人。教师点拨: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课文就运用了这种手法,以池子象征那些贪图安逸的人,以河流象征那些积极进取的人。6.你从这则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明确: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贪图安逸的池子,忙碌奉献的河流,你更赞同谁的观点呢?我想,大家还是更喜欢为人们做贡献的河流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要学习浪费才能、贪图享乐的池子,要做积极进取、创造价值的河流,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耀眼的光彩。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七、板书设计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屠、苏、魂、酒”6个生字,会写“屠、苏、换、旧”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新旧、挑符、欲断魂”等词语;积累好词好句。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知道这三首诗所描述的传统节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知道这三首诗所描述的传统节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准备】1、搜集诗人简介;2、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边是日字。2.背诵课文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传统节日往往积淀着中国人独有的情绪,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们,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让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本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和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去感受诗人笔下的传统节日,并体会诗人寄寓在诗文中的情感。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重点指导“屠”字。屠苏换旧符2.结合注释理解生词的意思。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屠苏:屠苏草泡的酒,一般在元日饮用,据说可以祛除瘟疫。曈曈: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桃符:用桃木制成,上面绘有神像,据说挂在门上可以求福避祸,是春联的前身。3.结合词语理解,准确并流利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正确识记本课的生字,同时,教师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旧”左竖短而有力。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1.《元日》的作者是谁?明确: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2.《元日》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的景象?明确:“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3.回忆一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明确:吃年夜饭:人们举杯同庆,迎接新年的到来,餐桌上菜品丰富,人们展望来年衣食无忧,生活充足;贴对联、贴福字:表达一种美好的心愿;守岁、拜年:寄托美好愿望和祝福。4.结合自己搜集到的知识,和小组同学交流,想一想古时的人们为什么要在春节贴桃符、饮屠苏酒、燃爆竹。明确:①贴桃符:桃符用桃木制成,上面绘有神像,据说挂在门上可以求福避祸,是春联的前身。②饮屠苏酒:药酒名。这是古代的习俗,人们在大年初一饮用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健康长寿。③燃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会发出爆裂声,人们用这种方式驱除邪秽,求得一岁平安。5.在《元日》这首诗中,诗人主要写了哪些事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明确:诗人通过描写“爆竹”“屠苏酒”“桃符”,勾勒出一幅欢乐喜庆的节日画面。6.《元日》这首诗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明确:“暖”字是诗眼。辞旧迎新,春风送暖,是万象革新的开端,体现了春节的节日氛围,也是诗人渴望除旧革新,将新政改革带来的温暖送入千家万户的美好愿望。四、品读古诗,体悟情感1.师:孩子们,在诗人眼中换去的只是旧桃符吗?他笔下仅仅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春节图吗?师讲解:当时的宋朝,百姓过着贫穷的生活。年轻的王安石看到了百姓的疾苦,立志要为人民造福。在49岁时,王安石做了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就在这一年春节,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元日》。现在,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在写春节时热闹欢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