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治则治法到临床应用《黄帝内经》针灸治疗腰痛探析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医学经典。这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巨大的影响。其他医学书籍。《内经》从其成书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人长期医疗经验的真实记录,其大多数理论仍长盛不衰,广泛适用于现代临床诊治疾病中,对于指导现代临床诊治有借鉴和启发作用。为历代医家奉为圭臬,称为“医家之宗”。该书从《素问》到《灵枢》,对针灸学的理论原则和临床运用做了极为丰富的论述,对指导古今针灸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1腰痛与足少阳经、足少阴经和督脉的关系《黄帝内经》对人体经络系统从经脉、经筋到经别、络脉、皮部等都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其中太阳行于身后,少阳行于身侧,阳明行于身前,任督二脉分列前后正中线,故而,腰痛与足太阳经、足少阳经和督脉关系最为密切,并与足阳明经、足少阴经、足厥阴经有关。1.1主筋所发挥也《灵枢·经脉》曰“膀胱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是动则病,……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是主筋所生病者,……,项、背、腰、尻、腘、腨、脚皆痛”。《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别入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灵枢·经筋》:“足太阳之筋,……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其病小指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1.2出知识产权,下外辅骨《灵枢·经脉》曰“胆足少阳之脉,……,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是主骨所生病者,……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结皆痛”。《素问·热论》:“少阳厥逆,机关不利,腰不可以行。”《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病,小指次指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1.3出脑不离脑,入胃《灵枢·经脉》曰:“督脉之别,挟脊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难经·二十八难》亦云:“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其络循阴器,合纂间,绕纂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灵枢·营气》:“足厥阴……,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灵枢·经脉》:“实则脊强”《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1.4腰痛不可以无伤情《灵枢·经脉》曰:“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素问·刺疟》:“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素问·厥论》:“厥阴厥逆,挛腰痛。”1.5肾不健康,则则三《灵枢·经脉》曰:“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別入跟中,以上腨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是主肾所生病者,……脊、股内后廉痛。”《灵枢·经筋》:“足少阴之筋,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其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灵枢·胀论》:“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素问·风论》:“肾风之状,……脊痛不能正立。”《灵枢·经脉》:“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1.6手足阳明胃经《灵枢·经筋》曰:“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2治疗2.1气气特点表现为《黄帝内经》中有关针灸治疗痛证的论述很多,《素问·刺腰痛》详尽的论述了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病变引起的腰痛的部位、性状,并阐明不同的经络病变所致的腰痛有不同的兼证,提出相应的针刺穴位。尤其是在对足太阳脉腰痛、少阳腰痛、阳明腰痛、足少阴腰痛的治疗中,提出“无见血”的观点,以避免因刺血造成相应经脉的亏虚,虽临床无需过分拘泥,但却充分体现了其重视气血、重视整体的学术思想。《素问·刺腰痛》: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刺阳明于骨行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脉,在腨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目目巟目巟然,时遗溲,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郄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为三痏……所以临床治疗中应根据腰痛部位、灵活运用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穴位,做到随症辨经,针到痛止。2.2房劳太过,肾精亏虚《内经》认为腰痛乃外感风寒湿邪侵袭腰部,阻滞经脉气血之运行所引起;或因房劳太过以致肾精亏虚、腰背失养所引起。如王肯堂所云:“(腰痛)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可见腰痛病因有虚实、内外之别,一般多由于肾虚而有外邪所客。2.2.1腰痛取精,以养肝之法腰为肾之外府,为肾之精气所灌注之处。肾主骨生髓,故肾之精气充足与否,多影响腰部。腰部为人身之重要关节,故肾精亏虚,不能充养于腰部,多可见腰部活动不利而疼痛,转侧不能等症。《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灵枢·本藏》:“肾小则藏安难伤。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以仰,易伤以邪。肾高则苦背膂痛,不可以仰。肾下则腰尻痛,不可以仰,为狐疝。肾坚则不病腰背痛。肾脆则苦病消瘅易伤。肾端正则和利难伤。肾偏顷则苦腰尻痛也。凡此二十五变者,人之所苦常病也。”均说明腰痛与肾有着密切关系。邪在肾,腹胀腰痛,取涌泉、昆仑。《灵枢·五邪》“邪在肾则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可以故临床治疗治疗腰痛取涌泉、昆仑穴。肾热病,腰痛胻酸,取涌泉、至阴、足通谷。《素问·刺热论》:“肾热病者。先腰痛胻酸,苦渴数饮,身热。”治疗“刺足少阴太阳”,后世《针灸资生经》亦记载“取涌泉及太阳井荥”。肾虚腰痛,取大钟。《灵枢·经脉》:“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其病实则闭癃,虚则腰痛,取之所别也。”说明大钟穴可以治疗腰痛。2.2.2气阴消滞阴血之证可致腰痛之外邪多为寒湿、瘀血等。寒湿侵袭腰部,阻塞经络,气血不畅,加之寒性收引,湿性重着,故可致腰部双侧或单侧冷痛,难以转侧。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紧固,腰脽痛,寒湿持于气交而为疾也。”《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这是风寒侵袭可以使脉涩血流不畅,邪痹阻于腰,则腰部疼痛。若由于闪挫持重损伤筋脉,血脉凝滞,则瘀血阻滞经脉血络而产生腰痛之证。正如《素问·刺腰痛》云:“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素问·刺腰痛》有“刺解脉,在郗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的记载,即是在委中刺络放血。对于气滞血瘀之腰痛,刺络放血法较为常用,能迅速缓解疼痛,往往收到即刻止痛的效果。《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是腰俞,以月死生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另外,《灵枢·杂病》“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阳阳明。痛上热,取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取足少阳。中热而喘,取足少阴腘中血络。”本条经文强调了注重腰痛性质的重要性。对于寒邪引起的腰痛,治疗取阳经输穴,以祛阳分之阴邪,所以取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的输穴;寒邪入里,郁久化热,因邪气入里,所以取足厥阴肝经输穴进行治疗;因外邪侵袭,所致膀胱经经脉气血瘀阻,造成俯仰不利,则采用本经输穴治之;又因足少阴肾经之脉贯肝膈入肺中,所以腰痛兼见“中热而喘”者,取肾经输穴以泄肾经热邪,并委中穴放血以泄血中之热。本条经文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针灸治疗腰痛症的原则,对后世影响甚大。总之,针灸治疗腰痛应辨经和辨证相结合,首先确定病位即症状所属脏腑经络。然后根据症状的内容,辨别病性得寒热虚实,再结合经穴的特性选用相应穴位。2.3针、针系完整,针、真是完整《黄帝内经》中针灸治疗痹证,理论体系完整,针法丰富。腰痛属于痹证,病位涉及腰部的肌肉筋骨,《黄帝内经》中相关刺灸方法的论述较多,现分述如下。2.3.1针刺泻热—针灸治疗腰痛的特色刺灸操作———火针劫刺《灵枢·经筋》曰:“足太阳经筋其病小指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治以“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即火针劫刺腰部阿是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曰“痹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根据“寒者热之”的原则,治疗痹证宜用火针,即《灵枢·官针》所云“焠刺”:“焠刺者,燔针以取痹也。”火针是针对所有痹证而言,无论是筋痹、骨痹、肉痹,还是寒气深浅多少,皆可配以火针。只要遵照《素问·刺要论》所言“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做到“在骨守骨,在筋守筋”就可以了。2.3.2针灸治疗腰痛的其他方法《黄帝内经》中对刺法描述最为详细的为《灵枢·官针》,其中与治疗腰痛关系密切的刺灸方法有主要有两大类。2.3.2.从“刺骨充神”应也十二刺及五刺针对筋痹,肌痹及骨痹的刺法分别有恢刺、关刺;合谷刺;短刺、输刺。《灵枢·官针》载:“恢刺者,直刺旁之,举之前後,恢筋急以治筋痹也。”“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2.3.2.《汉纪六不交三刺之,有之之引皮、诸各在之病,皆为之以治气按感受寒邪的深浅、多少有直针刺、齐刺、扬刺等不同。《灵枢·官针》载:“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齐刺者,直入一,旁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扬刺者,正内一,旁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浮刺者,旁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3腰痛、肾论治、据邪《黄帝内经》中有诸多关于针灸治疗腰痛的论述,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疆理工学院《专业英语非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川北医学院《中学数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大学《飞盘运动欣赏与提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连交通大学《二外(法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慈溪市附海初级中学2025年初三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试题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西北师范大学《钻井仪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宜城市2025年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
- 江西传媒职业学院《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DB15T 3518-2024大兴安岭东麓大豆密植栽培技术规程
- 中等教育的教育技术与信息科学考核试卷
- GB/T 1972-2005碟形弹簧
- GB/T 13452.2-2008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 2023年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分行校园招聘考试录用公告
- 送达地址确认书(诉讼类范本)
- 班组工程量结算书
- 生产件批准申请书
- 环境监测考试知识点总结
- 爵士音乐 完整版课件
-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8章 8.2.1 幂的乘方
- XX公司“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及年度评价报告(模板)
- 计算机辅助设计(Protel平台)绘图员级试卷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