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体系下的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路径、风险与监管体系探讨_第1页
现代金融体系下的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路径、风险与监管体系探讨_第2页
现代金融体系下的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路径、风险与监管体系探讨_第3页
现代金融体系下的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路径、风险与监管体系探讨_第4页
现代金融体系下的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路径、风险与监管体系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9PAGE4现代金融体系下的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路径、风险与监管体系探讨内容提要:面对国际风起云涌的混业经营潮流,滞后的金融改革和开放进程的加快,都迫使国内金融业的发展必须走上混业经营之路。但对于中国金融业发展情况而言,其尚处于产业的“幼稚”阶段。对于中国的金融机构而言,多年积累的庞大金融风险尚需消化,然而在中国入世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国不得不以开放的姿态直面跨国金融机构的竞争;而刚发展起来的金融市场,无论是从容量、深度或者广度而言,都未达到对外开放的基本要求。随着金融开放进程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机构准入自由化、金融业务自由化等都将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的“既定参数”。在上述国际和国内金融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迫切感受到对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未来发展需要一个全面深入的细致研究。以外国金融业发展作为参考,在当前的金融体系下通过对中国金融业现有经营模式、风险及监管体系三方面的分析,探讨出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在这三方面发展趋势。总结出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理的实施步骤,并最终实现中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的酝酿阶段到混业经营的全面过渡。关键词:混业经营路径选择风险控制监管体系一、对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研究回顾(一)国内外学者对于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有关问题的讨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对于经济效益的追求使得各国纷纷变更金融体制,由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这种金融业的经营模式的转变使得各国学者提出了大量问题。国内外学者在取消银行业与证券业、工商业间壁垒方面做出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多层研究。在宏观方面是讨论经济的稳定与增长、竞争和资金配置效率的问题,在微观方面主要集中在全能银行的利弊。1.全能银行的利弊戴蒙德(Diamond,1983、1984)和威廉姆森(Walliamson,1989)都认为全能银行具备一定的信息优势,它可以通过提供广泛系列的金融产品,与企业建立起持续而全面的关系。同时银企关系的这种全面性能够为银行带来范围经济收益。我国很多学者认为,银行向全能化发展能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和金融交易成本,并能利用银行的网点优势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对银行向全能化发展的担忧,主要集中在银行与证券业、保险业等结合而引发的利益冲突上。众多学者认为就这些潜在冲突会影响银行行业的安全和稳健,并导致银行系统的崩溃。Rajan(1994)、Puri(1995)和Kanatas及Qi(1995)对于全能银行内部存在的潜在冲突做出了深入分析,认为银行有机会并有动机利用其中介人的身份通过提供捆绑产品、隐藏内部信息等不道德的手段引起利益冲突危害客户利益。当然随后的很多学者也指出了很多消除银行利用这些冲突的动机和机会的措施,如法律约束、行业自律标准、“非市场”监督者以及投资者的选择都会限制银行利用这些利益冲突牟利。2.竞争与集中的问题银行向全能化发展必然会使组织发展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那么,现有的竞争强度是否能维持,这些“航母银行”是竞争还是合谋,这一直是学者们长期关注的问题。在对德国的银行体系的研究中,发现银行和企业之间由于广泛的互派懂事,形成了密切的联系,银行业也实现了快速集中化,大银行或财团之间在赚取利润时也要考虑到其他企业的利益,以此换取互惠合作,避免报复性行为。这种大财团间的垄断格局便利了合谋战略的适应和延伸,并最终促进了德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形成。在美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促使了1956年银行控股公司法案和1970年修正案的通过。这一切都是要确保金融业同样要有足够的竞争强度,以确保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避免在经济恶化时政府为其提供不利于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保护。这最终导致了美国“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形成。3.公司治理问题全能银行系统和金融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不同的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方法。在德国,企业管理受到银行股东的限制,这一问题通过内部约束解决。在美国股权分散化及管理者对公司的控制引发了代理问题,可能使公司陷入不能被良好管理的境地,而这种管理失误能通过兼并者和股权买入者修正,这一问题的改善和解决来源于外部的约束。4.增长与稳定的问题不同的经济体制对经济的增长和稳定有潜在的不同影响,在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起施行的分业经营模式就是出于对金融稳定性的考虑。美国因为早期不允许全能银行的存在,牺牲了经济增长,而德国的全能银行为本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低成本资本,大银行和大企业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德国获得了经济优势。同时,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一些学者分析,从事多种业务的全能银行将促进更快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的交互销售。(二)选择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理论依据1.风险效率假说该假说主要是从风险和效率两个角度来探讨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利弊得失。其核心观点是为保持现代金融业经营稳健而富有效率,金融经营体制应选择分业经营体制。但风险效率假说关于分业经营比混业经营风险更小的假说是不成立的。一些学者的实证结果证明这种看法是缺乏经验支持的。Canals(1997)对德国20世纪经历的3次银行危机进行了分析,他发现德国全能型银行体系和银行危机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统计结果显示,当银行将一部分资本投入证券业务时,银行的风险只是轻微提高,其收益得到大幅度提升。Mertens和Urga(2001)的研究表明乌克兰的小银行在成本方面比较有效率,而从事混业经营的大银行则在效率方面占优势。这些学者的研究表明,金融机构通过混业经营反而提高了效率。2.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假说由于风险效率假说不能解释现代经营机制选择问题,有人试图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创新冲动得以有效释放,对于改革中的中国金融业而言,既是稳定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3.存在于中国的三种混业经营的具体模式(1)非银行金融机构控股模式。控股公司为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全资拥有或控股银行、证券、保险、金融服务公司以及非金融性实体在内的附属公司或子公司,进而对子公司最高管理层的任免决定及重大决策施加影响力。中国此种的公司主要有: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平安集团、中国光大集团。(2)商业银行控股模式。控股公司为商业银行,全资拥有或控股银行、证券、保险、金融服务公司以及非金融性实体在内的附属公司或子公司。目前中国此种形式的金融控股公司有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等。(3)实业部门控股金融机构模式。控股公司是一个不具有金融许可证的非金融机构经济实体,但全资拥有或控股银行、证券、保险、金融服务公司以及非金融性实体在内的附属公司或子公司。这些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营业执照的子公司,独立对外开展相关业务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我国现有的这种类型的控股集团主要有山东电力集团、海尔集团等。4.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组织形式的变迁路径:渐进式发展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仅从混业经营的程度和金融服务融合程度而言,混业经营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松散的战略联盟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银、证、保之间依据各自的利益需要达成松散的合作协议。合作仅限于业务层次,没有组织结构方面的关联。这种情况一般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下进行。一方面不需要突破已有的分业经营法律和框架,另一方面也为三方之间后续高层次合作创造机会。(2)金融控股公司阶段。银、证、保通过收购兼并等形式建立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通过对银行、证券、保险等子公司的股权控制来对子公司进行资本调度,并通过制定各种长期发展规划来实现各子公司之间在资金、业务和技术上的合作,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金融控股公司作为集团是混业经营,但其子公司的经营确实分业。该模式尤其适合那些需要在分业监管框架下推进实质性混业经营的国家。这是因为,一方面集团层面上可以可用混业经营带来的经营优势,另一方面子公司相对清楚的财务和组织结构对已有的分业监管框架产生的冲击要大大小于全能银行模式。因此,对于那些最终要走向全能银行的国家而言,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过渡性选择。(3)全能银行阶段。在大银行的内部直接设置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全面经营银行、证券、保险业务,通过“一站式”服务,降低成本增强盈利能力。全能银行阶段对风险控制要求很高。从目前我国的金融业形势来看,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否会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至第三阶段,还需要考虑我国的经营传统和实际情况。三、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风险分析及监管体系构建混业经营风险从一般意义上可以定义为金融控股公司在持续经营的过程中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尽管混业经营的风险极具复杂性但从一般金融理论出发,仍然可以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在此我们对金融业混业经营的风险类型(例如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集团管理风险)[1]不做一般性分析。1.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面临的特殊风险(1)金融体系的内在问题基于WTO协议对于开放初期国内金融的某些保护性条款,迄今为止,中国商业银行实际上尚未真正参与到完全开放的国际银行竞争中,也尚未真正体验国际金融瞬息万变的市场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和技术的缺乏,很难适应混业经营条件下在开放性市场环境中的风险控制和避险需要。其次,就资本市场的发展而言,金融工具种类少且发展极不平衡:在我国资本市场上,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市场份额依然是国债;企业债券近几年来才逐渐发展起来,其充分发展尚需时日;至于股票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依然难以掩盖长期尊在的公司治理和外部监管问题,其筹资额随资本市场周期出现的巨大波动仍说明资本市场尚未成为一个稳定的筹资渠道。价值中国资本市场呈现出高投机性以及开放条件下国际金融势力的介入,这些都意味着将来中国直接的金融风险源头不是来自银行体系而是股票市场。因此,作为混业经营平台的商业银行缺乏成熟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加之与混业经营密切相关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问题重重,这些无疑都增加了中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的风险。(2)国有产权和委托—代理问题从当前中国金融业的所有权构成来看,国有产权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基于中国的特殊情况,这种产权结构特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产生重大变化。虽然旨在促进金融业市场化改革正在稳步进行,但国有资产所有者这一概念始终无法解决经济事实上的虚置性[2]。在中国当前的混业经营格局中,大量出于规避法律(特别是税法)限制而进行的关联贷款与担保往往是不正当内部交易与关联交易。在这一过程中,国有资产所有人的实际缺位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层次委托—代理问题更加突出,尤其是在外部监管缺位和内部控制式微[3]的情况下,代理人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寻租冲动就更为明显。实践中,控制人故意利用控股公司股权和资金运作的复杂性来避开监管者视线进行违规操作实现利益传送或转移。比如,当母公司以其优质资产作抵押取得银行贷款后,绕开法规禁令通过多种途径变相贷款给公司管理层私设的个人公司,个人公司又投资控股与母公司毫无关系的证券公司:如果证券公司获利,利润归个人,如果证券公司亏本,受损的是银行贷款或母公司资产。(3)产权结合问题通过金融控股,上市公司与证券公司可以通过法律允许的形式联合,并极易产生道德风险,联合诈骗投资者。某些公司还通过金融控股形式恣意扩张,套取银行信用,并在资本市场上违规操作,夸大金融风险。其中典型的案例是20世纪末的“德隆系”案例。新疆德隆参股金融机构的主要目的是从这些公司套利得到更多的钱来满足其在资本市场的需要[4]。“隆德系”的资金链结构为:从银行和资本市场上融资,所融资金一部分用于兼并整合产业,一部分投资二级市场托市,维持“德隆系”上市公司股票的高价,然后通过将整合后的企业上市及配股、从被兼并的金融企业套取资金或者将“德隆系”上市公司处于高位的股票以质押等方式继续融资[5],如此循环。这条资金链的首尾都是融资,一旦德隆融资困难造成资金断裂,风险将扩散到银行和证券市场,形成连锁反应,造成巨大金融风险。2.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面临的监管问题(1)混业监管经验不足中国的改革开放仅三十多年时间,金融改革又长期滞后于经济改革,而新的监管体系的形成时间不过几年时间。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刚刚建立起的金融监管框架还是基于分业经营的体系结构,而混业经营却逐渐成为大势所趋。在金融监管经验本来就缺乏的前提下,面对全新的混业经营组织形式及带来的各种复杂市场行为,监管当局经验欠缺已是不争的事实。(2)监管制度不完善2003年中国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三家监管机构召开第一次监管联席会议,确立了对金融控股公司的主监管制度。虽然主监管制度名义上明确了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部门,但在事实上的运行却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尤其是在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地位尚未明确、组织形式透明度不高的情况下,该监管制度没有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形式,市场准入,内部管理和经营范围做出明确规定,使得金融控股公司难以把握合规、违规界限。此外,名义联席本质上分设的监管制度容易产生“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3)监管体系缺乏效率从我国的历史情况来看,金融监管具有天然垄断性,监管当局很少考虑其政策的运行成本,这就不可避免的产生过渡管制的风险,从而对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社会福利产生不良影响。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金融监管效率有所提高,但就目前的金融监管来看,在具体实施上仍多以强制性措施为主,缺乏科学完善的监管手段,其效率尚不足以应对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4)监管人员素质问题作为金融监管的执行者,监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监管职能的有效实施。就我国现实的监管人员构成而言:一是监管队伍整体素质较低;而是监管人员只是结构无法满足现实的监管需要。我国现行的监管人员大都是从原有的中央银行体系分离出来的,所以大部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和知识,远远达不到金融监管的“知识型”和“专业型”要求,导致其承担的领导职责与领导能力不相匹配,这对当前中国金融监管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阻碍。3.监管体系的构建当前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处于金融控股阶段,因此对于监管体系的构建应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主体,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风险控制体系。从实施主体来看,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系的构建可分为两个基本面: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1)外部监管体系①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借鉴国际经验,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市场准入监管可以从设立方式、子公司的性质、母子公司关系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限定。从设立方式来看,国际上主要包括自愿申请设立和强制性设立两种方式。从注重实质的监管原则出发,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设立应该采取自愿申请和强制设立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对应该进行强制性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情况做出明确规定,确保将那些可能对金融控股公司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然人和法人纳入监管视野中,另一方面,对那些不符合强制发起设立条件的申请人,可由申请人自主决定是否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这两种方式的结合,能兼顾监管方的主动性和别监管方的灵活性,并最大限度的促进准入监管的效率。从母子公司的性质来看,金融控股公司的子公司设立要求上应该与工商企业现实隔离,并对复杂股权结构可能引发的风险保持高度警惕。从母子公司的关系来看,控股母公司至少拥有经营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或其他金融业两个以上行业的子公司,拥有单一金融子公司的控股公司可由该行业的监管机构按照该行业的金融法规实施并监管。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金融控股公司设立时,监管方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治理结构要求,对准备设立的金融控股公司的申请人进行内控制度、高管人员资格等方面的考核,确保新建的金融控股公司具备持续稳健经营的基本条件。②合并报表与资本充足性监管根据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需要,当前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资本充足性和合并表监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变我国资本充足率仅覆盖信用风险的现状,按交易对象科学划分风险资产并考虑风险缓释作用[6]对总体风险的影响。其次,借鉴其他国家资本充足性度量方法对资本重复计算问题进行监控,真实掌握金融控股公司的真实资本水平,并适当考虑行业及国别差异。最后,完善资本充足性监管实时监测系统,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并使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基础底线和弹性空间相结合,以适应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具体需要。③建立全面风险监管评级系统鉴于我国当前的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情况和监管现状,短期内不具备建立全面风险监管评级系统,但对于中国来讲建立一个全面的评级系统势在必行。一个完整的全面风险评级系统应包括:识别和确认风险、对风险进行评估、做出相应的监管对策、配置监管资源、实施监管并反馈、对监管效果评价。(2)内部控制体系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在于风险的防范和规避,实现稳健与审慎经营,这是金融监管目标实现的关键,也是监管当局监管的重点。从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来看,无论是从监管方的角度来看还是控股公司自身的角度,都有两个着力点:一是内部控制体系结构;二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内容和程序。前者是制度上的保障,后者是执行上的保障。四、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实施步骤和混业经营的现实意义由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当前我国进行混业经营的合适组织形式。从企业的组织形式来看,德国的全能银行模式并不适合中国,最主要原因是全能银行模式对监管体制有着很高的要求,且全能银行模式内部缺乏风险隔离机制,全能银行控股产业、商业会导致道德风险问题。从我国现实出发,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更适合我国现实情况。根据我国金融业发展和监管资源的分布状况,未来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监管组织结构的建立和完善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建立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的伞形监管框架,第二步是建立国务院领导的同一监管委员会。随着中国混业经营模式的确立和金融监管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为了加强金融监管体制的适应性和协调性,从原有的牵头监管模式逐步转向功能型统一监管体系是必然的选择。中国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主导的,且这种“银行主导”特征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对于中国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改革就是对商业银行走向混业经营的路径。中国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发展路径可以分为四步:首先,尽量多的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以利于增强实力和积累混业经验,尤其是和保险业的业务合作经验积累方面,这个时候采取松散合作模式。其次,在国家的法律框架内,随着银行实力的进一步增强,银行经营通过金融控股的方式设立一些银行控股子公司,以经营一种或几种非银行业务,如财险业务、寿险业务。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当时自身的风险收益情况确定不同的业务的资产比重,以利于达到最好的风险分散收益。从实证结果看,鼓励银行优先经营保险业务。由于这个时候银行母公司实力最强,在等级制度下可以获得最优交易成本及较优的绩效特征。再次,随着风险控制能力和内控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尤其是“防火墙”和“中国墙”的[7]建立以及子公司实力的增强,在组织结构方面,可以采取将银行业务也设立为一个子公司,在权力和等级上与财险子公司、寿险子公司、证券子公司或基金子公司等同,即将银行母公司模式改制为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以获得这种模式下的组织结构优势。最后,随着风险控制能力的进一步增强以及财险子公司、寿险子公司、证券子公司或基金子公司实力增强,为了获得最佳的风险分散收益可以开展全面的混业经营,即商业银行采取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中国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现实意义:首先,改善收益结构,提高利润边际。积极开展混业经营,既有利于改善我国商业银行单一的收益结构,同时可以在利差收入之外的金融服务领域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逐步改变过度依赖利息收入的局面。其次,降低风险边际,提高抗风险能力。混业经营中新开发的很多业务品种本身具有更低的风险边际和稳定的利润边际,从而大大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再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竞争能力。实行混业经营对现有的金融机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金融创新本身又会推动混业经营的进一步发展。最后,构建稳定高效的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注释:[1]需要指出的是,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集团风险这种划分并不是逻辑上明晰的概念性界定(由于风险本身的复杂性和相关性,实际上,这些风险类型在很多方面存在一定的交叉),但这种划分对于我们有侧重的理解各种与混业经营相关的风险并洞察各种风险之间可能联动性,仍然具有现实意义。[2]国有资产所有权记起所有者的界定可以存在法律上的事实性(明确界定),但法律上的事实性(界定)和经济上的事实性并最终转化为事实上的经济行为并不完全一致。[3]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内控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内审机构责任不明、力量单薄,缺乏独立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内设业务机制制约不严;法人管理工作严重滞后,金融机构负责人经营决策与重大业务活动没有置于严密的监督之下;一些金融机构的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4]根据银行业监管部门自2002年末以来长期调查结果表明,德隆通过关联公司互保、股票质押等方式,在整个银行系统的贷款额高达200亿-300亿元。[5]从“三驾马车”公开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到,隆德自2003年底至2004年4月,连续五次质押股票给相关银行,手中所有的湘火炬(000549)法人股、新疆屯河(600737)法人股以及合金投资(000633)法人股相继成为质押品,总计超过3.4亿股。[6]风险缓释试着通过抵押、担保、信用衍生品和净扣等做法降低风险。[7]“防火墙”是指对不同事物金融业务的联属机构之间的资金、人员和信息流动的限制或禁止。“中国墙”是指金融限制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传递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参考文献:[1]Diamond,BanksRuns,DepositInsurance,andLiquidly[M],1932,401-409。[2]王学武.从美国的G-S法案到FSMA法案-现代金融业经营体制选择理论透视[M].亚太经济,2005(5),20-24。[3]张立洲.走向混业经营之路[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4]彭宗明.我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选择[J].商业时代,2004(17)。[5]Abrams,R.K.andM.W.Taylor,IssuesintheUnificationofFinancialSectorSupervision[M],2002。[6]张艳.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途径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7]肖春海.金融业混业经营条件下的金融监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8]胡再勇.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风险分析[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9]陈雨露.现代金融体系下的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路径、风险及监管体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0]罗书章.中国金融混业经营会计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MixedOperationofChinafinancialindustryinthemodernfinancialsystem:thepath,riskandSupervisionSystemAbstract:Internationaltrendoftheturbulentmixed-industryoperationdelaytheaccelerationoftheprocessoffinancialreformandopeningup,forcingthedevelopmentofthedomesticfinancialsectormusttaketotheroadtomixed-industryoperation.ButforthedevelopmentofChina'sfinancialindustry,whichisinanindustry"childish"stage.ForChinesefinancialinstitutions,andaccumulatedenormousfinancialrisks,digestwasneeded,howeverinthecontextofChina'sentryintoWTOandeconomicglobalization,Chinahadtoadoptanopenmindtoconfrontcompetitionfrommultinationalfinancialinstitutions;Thenewlydevelopedfinancialmarkets,whetheritistheb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