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教学设计_第1页
兵车行教学设计_第2页
兵车行教学设计_第3页
兵车行教学设计_第4页
兵车行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的:1、知人论世,理解杜甫生平及创作风格。2、个性化解读诗歌,深入理解作品内容。3、理解统治者连年用兵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教学过程:一、导入

韩愈曾经说过:“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把浪漫主义诗歌发展到了顶峰,而杜甫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到了顶峰。杜甫毕生坎坷,却忧国忧民。毕生写过不少以战争为题材的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在天宝年间写的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兵车行》。二、简朴简介杜甫及作品背景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为人秉承了圣人之道,讲求“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因此又被成为“诗圣”。其诗作反应现实,立足社会,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有《杜工部诗集》。生平简介:

——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此前

读书和漫游时期,扩大了眼界,认识李白。《望岳》

——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

十年困守,使他变成了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陷贼与为官(任左拾遗)时期(756-759)45-48岁

安史之乱,目睹京城荒芜,朝廷腐败,创作到达现实主义高峰。

《春望》

“三吏”、“三别”

——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后来

成都浣花溪建草堂,过了一段安定期光,严武予以他很大协助,后友人去世,漂泊不定的生活和疾病折磨着他,晚年过得凄惨悲凉。770年冬,死在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享年59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长安十年生活概况

杜甫到长安的次年,恰值唐玄宗下诏,命有一艺之长的人到京参与考试,而实际主持这次考试的李林甫却玩弄手段,下令不录一人,而后上表祝贺皇帝,说是“野无遗贤”。杜甫参与了这次欺骗性的考试,成果大失所望。后来,唐玄宗接连举行三个盛典,杜甫借机写了三篇《大礼赋》献给玄宗,玄宗十分赞赏,但由于李林甫从中作梗,考后却永无下文。此后他又以诗干谒某些权要,但愿他们援引,然而并不见效。

在政治上频频受挫的同步,他的经济条件也日益恶化。由于父亲病故,断绝了经济来源,他只好在某些贵族府邸中充当“来宾”,陪他们饮酒赋诗,靠他们的一点施舍来维持生计。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甚至上山采药,换取“药价”,这就是他后来说的“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由于政治失意和生活穷困,杜甫对黑暗的现实认识一每天加深,他的思想感情一每天地靠近人民,诗风也跟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的视野从个人转向了全社会:他看到最高统治集团的“开边”政策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劫难,写下了《兵车行》和《前出塞》。而在天宝十四载(755)岁末(安史之乱前夕)写成的传世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揭发了贫富的悬殊。这些光辉四射的诗篇标志着诗人创作上一种全新时期的到来——他已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2、背景《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少数民族频繁发动攻打,仅在哥舒翰奉命攻打吐蕃石堡城和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攻打南诏就丧师十万,朝廷乃大举兵,于是出现官吏到处捕人,连枷送诣军所,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的摧肝裂肺的图景。这首诗就是诗人见到这样的图景写下的。3.释题——“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歌行体。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且多含感慨之意。三、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规定朗诵流利,读音对的。简要地概括诗中所叙何事,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怨愤)四、分析鉴赏(一)分析诗歌第一段1、你就是阅尽人间沧桑的诗人杜甫,这一段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诗中第1段,描绘了一种士兵家眷前来送别的悲怆而震撼人心的惨别图。(展开联想和想象,补充诗歌空白,细节,可鼓励学生再造画面的基础上进行发明性合理想象。学生可以通过绘行绘声,加深对诗作的细节,对形象的感受。)2、第一段“惨别”撼人心魄,诗人是怎样描写的?诗一开头,一种“走”字写出了“行人”被驱赶着上路,更写出了家人老小不忍亲人拜别,而又不得不让亲人拜别,又惟恐这一拜别竟成永别的心情。多少人被征发,多少人追赶送别,诗人只写了一句“尘埃不见咸阳桥”,多么详细而又形象。这个“不见”,更“见”得“行人”之众多,送行者之众多了。更妙的是,接下去诗人从视觉转而写到听觉,巧妙地运用了动词:牵(衣)、顿(足)、拦(道)、哭,勾勒了一幅撕心裂肺的画面。艺术地概括了不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悬念,抓住读者的心理,自然地引出下文。3、

你听到了哪些声音?(轰隆隆驶过的战车声、号哭声、队伍行军的脚步声、战马嘶叫声、马蹄声、风吹旌旗声、喧闹的混杂不清的人声。)

4.补充问:你听到的最清晰的声音是什么声音?(最清晰的是交错成一片的哭声、呼喊声,压过车声马声。)(以上是学生也许设想的场景的举例,实际课堂上,学生应有更丰富的想象力。)

5.漫天尘土中,种种声响在你耳畔轰鸣。这些所见所闻,使你有何感受?怎样通过朗诵体现出来?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师生讨论)(你为这场景所震撼:既有吃惊、紧张,又有沉痛,语速稍快,基调就应当是无限凄凉的。一种“走”字刻画出眷属们在亲人出征时追奔呼号和那一刹那的生离死别的情景。真是妻离子散的悲剧,令人触目惊心。这种情感要通过重音、语气、停止、语速的变化来强调。)诵读指导: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的战士,朗诵时声音应沉重些。段尾,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应用升调读。(二)探究诗歌结尾1、诗歌的结尾“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结尾写青海战场的景象:漫山遍野,白骨纵横,在阴沉的天色和凄凄细雨中,不时地闪出磷火,传来凄厉的鬼哭声。2、第一段写人哭,这一段就写鬼哭了。连鬼都哭,你说惨不惨?导致人哭、鬼哭的主线原因是什么?诗眼:点行频主旨: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3、武皇”指何人?上述诗句阐明了什么?明确:借指唐玄宗,含蓄地体现了对以唐玄宗为代表的唐皇朝统治者“开边”政策的指责。既揭发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又指出了苦难的本源,揭示了全文的主旨。(三)研读二、三段,讨论思索:“点行频”究竟给人民带来了哪些巨大的苦难?措施提醒:结合详细诗句,抓关键字词、修辞的角度、多种感觉、描写措施(如行动、语言、心理、细节等)长期服役(对比手法)田地荒芜(夸张手法)心理创伤(心理活动)苛捐杂税的威逼(反问手法)五、名句赏析(l)“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征夫的爷娘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大桥都被遮没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露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耶娘妻子走相送”,一种家庭支柱、重要劳动力被抓走了,剩余来的尽是些老弱妇幼,对一种家庭来说不啻是一种塌天大祸,一种一般的“走”字寄寓了诗人多么浓厚的感情色彩!(2)“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这是对前两句“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所作的形象阐明,读罢使人心酸不已。古代孩子留长发,15岁开始用头巾束发。如今,一种刚到柬发年龄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伍,并且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这是何等可怜啊!因此,连里正也动了心,替他束发。人过40,头发渐白,又刚从前线回来,理当休息了,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残酷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3)“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一句与否表明了杜甫走出了“重男轻女”的封建老式观念?明确:中国老百姓一贯重男轻女,生男则喜,生女则悲。重男轻女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目前倒好,怕生男,只想生女了。是什么导致老百姓这一老式观念的转变呢?——战争!残酷的而又无休止的战争使老百姓心灰意冷。老百姓对战争的怨恨与控诉,通过这句诗深刻而又凝练地体现出来了。这两句写社会心理的变化。在封建社会里,人们重男轻女,生男则喜,生女则悲;可是目前不一样了,反以生男为“恶”,生女为“好”。这种变化是由繁重的兵役承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导致的,反应了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这两句主宾分明:上句是自我宽慰之辞,为“宾”;下句是哀叹之辞,为“主”。以自我宽慰烘托哀叹,更显出哀叹之深。这样的心理变化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六、小结全文文章的开头作者以自己亲眼所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催人泪下的“惨别图”,结尾想象青海古战场白骨纵横,鬼哭凄厉的恐怖场面,而文章的中间又借“行人”之口,揭示了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心理导致的严重摧残,从而真实地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控诉了统治者的残忍和罪恶,抒发了对统治者满腔的怨愤之情!这节课,我们在朗诵中品味了诗歌语言,通过想象补充了诗中的空白、细节,再现了《兵车行》中所描绘的战争给人民导致的离乱之苦,体会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我们通过读又把这种情感精确地传递了出来。车声隆隆,马鸣萧萧,似乎还不曾消逝……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七、透过画面看生活观看有关战争的视频画面,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

从古至今,战争都是残酷的。它使城镇变成了废墟,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因此战争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都将给社会和百姓带来深重的劫难。任何一种有良知的人无不痛恨战争,渴望和平。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兵车行》就是诗人在天宝年间目睹统治者穷兵黩武导致的人间惨象而写的一篇为人民呼喊的杰作。那么你看到了这些有关战争的图片有什么要说的吗?六、小结全文七、透过画面看生活观看有关战争的画面,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

你看到了这些有关战争的图片有什么要说的吗?八、鉴赏描写(一)“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使之详细生动,描绘生离死别的气氛)(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体现前后差异之大)(三)“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愈加详细详细地体现反常的道理)九、扩展学习:试将《兵车行》跟李白《古风·其十九》相比较,说说两者艺术风格有什么不一样。可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进行比较。古风(其十九)李白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李诗写人民的苦难,是诗人想像在遨游太空时俯视所见,并且写得很概括;杜诗写人民的苦难,是通过塑造经典人物(“行人”)形象实现的,十分详细。处理题材方式的不一样,是风格不一样详细体现的一种方面。此外,李白让仙人跟他一道看到人民的苦难,也体现了他的飘逸风格;杜甫的伤时忧国,体现了他的沉郁风格。李诗杜诗内容写人民苦难,是通过想像在遨游太空时俯视所见,写得概括写人民苦难,是通过塑造经典人物“行人”实现的,十分详细。风格与民共处,风格飘逸伤时忧国,风格沉郁(二)分析诗歌第二段过渡导入:“黯然销魂者,唯别已矣”,离别当然神伤,可何以如此悲惨?上文离别场面无疑为我们留下这样的悬念,诗歌借“过者”之问承上,借“行人”之启下,故而,下面的诗句或许可以解除“过者”的疑问。

齐读第二段。行人”向“道旁过者”(诗人)讲了他们怎样的凄惨经历?(统治者连年征夫作战,给人民导致的痛苦)朗诵时应是什么口吻?讨论交流(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刊登评价意见,或者认为怎样读更好):(1)“行人但云点行频”中“点行频”意思是“频繁地征兵”,是“武皇开边”的详细体现,应重读。又交待了“点行频”导致的危害,应是苦诉,甚至是哭诉,读时略带颤音。(2)“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补充问:“十五”“四十”“头白”阐明了什么?“北”“西”阐明什么?(阐明战争时间久,征讨之远,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之深重。读时要重读,强调出时间久、地区广。)出征时是一种还须“里正与裹头”的少年,归来时已是“白头”,仍不能归乡终老,居然“还”要“戍边”。这一种“还”字是对统治者怎样的控诉啊!这个“还”要十分强调,读出出人意料,无奈的挣扎,要重读。音长要长些,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种白发老者,归家之后,再次被征发,这是怎样的凄凉与凄惨。一人如此,千万人如此。从中也可以看出杜诗中事例的高度概括性。

4、你认为诗中哪句话反应了人民痛苦的本源?怎样读?(“武皇开边意未已”)(1)“边亭流血成海水”和“武皇开边意未已”形成鲜明对比。我们不难想到,边地横尸遍野,连“血流成河”都局限性以摹其状貌,而统治者的霸心,仍然没有休止呀。读时既要强调武皇穷兵黩武的开边“气势”,“武皇开边”重读,又应读出愤怒的指责和挖苦意识,“武皇开边——意未已”,背面停止可稍长,“意未已”真是苦不堪言,要体现出叹婉无奈。人民对统治者敢怨而不敢言,只有无奈地叹息,低声责怨。(2)“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补充问:“二百”“千”“万”阐明了什么?一户如此,千万户如此。可谓民生凋敝。要读出空间的跨越,唐代疆域之广可以想象,连年征战,荒芜的地区广也可以想象。(3)“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此句亦是前后对比,虽然是“秦兵”为国苦战,下场仍是与鸡犬同样,这里“不异”要重读进行强调。(4)指名学生朗诵。大家评价。5、“武皇”指何人?上述诗句阐明了什么?明确:借指唐玄宗,含蓄地体现了对以唐玄宗为代表的唐皇朝统治者“开边”政策的指责。(三)分析诗歌第三段1.让学生齐读后说说这一段中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回答最终一句,“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怪怕人的!老师补充:结尾写青海战场的景象:漫山遍野,白骨纵横,在阴沉的天色和凄凄细雨中,不时地闪出磷火,传来凄厉的鬼哭声第一段写人哭,这一段就写鬼哭了。连鬼都哭,你说惨不惨?2.问:对于这样的惨相,役夫与否“敢申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