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省赛一等奖_第1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省赛一等奖_第2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省赛一等奖_第3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省赛一等奖_第4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省赛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提示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中央集权的发展状元笔记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点1时期概况-------------(知识校对)西汉唐朝北宋元朝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地方设。行省长官由朝廷命官,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长期”,中央集权加强强化中央集权:①军事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编练禁军;②行政上,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③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探究:两个概念的含义及关系?知识补充:设转运使,截留地方财政。强调:重要概念、及其意义、地位唐朝时期没有很好地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导致了“安史之乱”和唐末五代的“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宋朝鉴于唐末五代的教训,分散、削弱地方权力,使其失去行政、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独立性,较好的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显\隐I知识整合巧记速记夯基础比较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存制行省制典型时代周代秦代汉代元代特点中央集权的内涵与地方行政制度沿革史论突破1【思维引导】阅读教辅提供的相关材料,概述中央集权的含义,依据图片提示列举西周、秦至汉、北宋、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对比探究】古代主要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分封显\隐郡县显\隐郡国显\隐行省显\隐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服从周天子;诸侯具有一定独立性,可世袭郡守、县令皇帝直接任免,绝对服从中央;只有管理权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中央派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免,管理辖区内军政事务;不可世袭郡县制与行省制的比较识图读表【思维引导】阅读教辅提供的相关材料,完成表格,回答问题?比较郡县制行省制时代和中央的关系权力和职责作用春秋战国至元建立前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只有管理权建立于元代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行省长官由皇帝任命,管辖辖区内的一切军政事务,不可世袭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经过后世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影响深远回答:郡县制与行省制有何相同点?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高考典例】考查点:西汉中央集权的加强2017·全国卷Ⅰ·25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对接点1【高考典例】(2011·上海高考)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史论结合能力关键信息:“吸取教训”―→“引发新问题”;能力要求:提出“命题论点”―→寻找史实论据[]【拓展预测】史料一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史料二宋代地方行政机构示意图(右下)依据史料回答:(1)史料一中“令诸侯以私恩裂地”是针对汉代的什么现象采取的措施?有何积极影响?(2)据史料二图说明宋代加强对地方管辖措施的特点(3)怎样理解史料三中的“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史料三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明]宋濂《元史·地理志》(1)针对汉初郡国并存,王国逐渐威胁中央集权现象而采取的“推恩令”,通过分割王国封地的办法削弱王国势力。影响: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以加强(2)北宋初,通过分割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基本解决了地方割据的威胁。(3)元朝统一,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度,边远地区设立宣慰司管理少数民族地区,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时期概况(知识校对)西汉魏晋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参军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体制▼西汉内外朝制度秦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僚机构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尚书令侍中常侍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外朝”“内朝”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知识点1

2.君主专制的演进I知识整合巧记速记夯基础时期概况(知识校对)隋唐宋代元代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皇帝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唐朝中央的三省六部制户部礼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决策执行审议I知识整合巧记速记夯基础君主专制政体的内涵及演变趋势史论突破2【思维引导】阅读教辅提供的相关材料,回答君主专制政体的内涵及演变趋势?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教辅印证史料解读】史料一史料二史料三(汉代)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朱元璋《皇明祖训·祖训首章》宰相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统领百官的助手,位高权重[]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共议国事,实为分散相权[]明代废除了丞相,权分六部,皇权对相权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高考典例】考查点:唐代三省六部制2018·全国卷Ⅱ·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对接点2【拓展预测】某QQ论坛一文指出:“李世民创制度、立谏言、重法制,分化决策权力,避免一言堂,用法治与权力制衡管理天下”。其中“权力制衡”主要是针对A.完善科举制B.实行三省六部制C.善于用人纳谏 D.出现“贞观之治”局面考查概念内涵科举制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时期概况(知识校对)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又称“乡举里选”,以德才品行为主要选拔标准。[][][]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进行德才评定。重要概念:含义、演变、影响、评价▼察举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点1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I知识整合巧记速记夯基础(唐代)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教辅印证史料解读】史料一史料三史料二2012年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知古通今【思维引导】阅读教辅相关材料,回答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选拔原则和特点。简述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以才能和品德为依据,举孝廉为主[][][][]以门第为标准,注重门第和家世考试选拔人才注重才学▼,,科举制归纳:隋朝:创立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始创武举与殿试,增加录取人数玄宗高官主考,提高地位北宋:发展严格考试程序(分三级)严密考试方法(糊名法)减少考试科目扩大录取名额明清:僵化(八股取士)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凡四百六十余人也。”科举制度的影响就官僚政治而言,科举制度通过“学而优则仕”使文化知识阶层与官僚阶层有机结合,提高了官僚阶层的文化构成,维护了封建统治。——《科举制的文化意义谈论》说明了科举制对古代教育及政治、文化产生的作用科举制的实施有何作用及影响?提示:①把选拔人才和的权力,从地方豪门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②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官员的提高。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央集权文化素质任命官员【高考典例】科举制的历史作用2016·全国卷Ⅱ·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拓展预测1】2011年4月22日,媒体针对大学生药家鑫恶意杀人被判死刑评论认为,当代人才选拔缺失自我道德教育。而历史上我国特别重视当事人道德水准的人才选拔制度是()A.世官制 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 D.察举制

介入社会热点【拓展预测2】2011年5月3日,《法制日报》一文称中国古代某制度是开放报名、公平竞争的官员选拔制,蕴含民主因子,可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种制度可能是A.分封制 B.科举制C.行省制 D.改土归流考查认识、评价、新史观、新情境对接点3III对接高考高考考什么→考过什么→再考什么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高考典例】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2018·全国卷Ⅲ·25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监察制度1演变A、秦朝:中央:B、汉朝:地方:御史大夫(州)刺史御史台中国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C、明初至清末:都察院(中央监察机构,由御史台发展而来)2评价①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②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B、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A、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目的: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宰相制度的废除(2)内阁的出现①原因:②废除:③影响:①原因:②过程:③评价:(关键词句)宰相权势过重,……。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宰相以六部责政务,对皇帝负责。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关键词句)明太祖,殿阁大学士明成祖,“内阁”,票拟权。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1明朝废除丞相与内阁制票拟权:指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权力,体现内阁地位的提高。阁臣的升降、职权的大小、票拟采纳与否全凭皇帝个人喜好决定。▼[票拟权][内侍机构]知识点2I知识整合巧记速记夯基础明代内阁的特点【思维引导】阅读教辅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代内阁的形成与特点。史料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明神宗实录》【教辅印证史料解读】内阁职能与性质[][]导读:史料表明代阁臣只是皇帝顾问,不具备宰相的职权。一旦阁权与君权、部权发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败,表明了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内阁权力来源史论突破3①清初,仿照明朝制度…。②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③康熙帝时,…南书房。①时间:雍正帝时。②原因:办理西北军务。③职权: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传达诏令。①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