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湘莲的悲剧形象与心灵的自我救赎_第1页
柳湘莲的悲剧形象与心灵的自我救赎_第2页
柳湘莲的悲剧形象与心灵的自我救赎_第3页
柳湘莲的悲剧形象与心灵的自我救赎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柳湘莲的悲剧形象与心灵的自我救赎

《红楼梦》关注女性,而男性是女性的世界。在这个《红楼梦》的他世界里,柳湘莲出场不多,只在第四十七回和第六十八回中出现过,他是一个昙花一现的小人物。但他是作为男性世界的另类而独立存在的,他的身份和经历都具有传奇色彩。他因“最喜串戏,且串的都是风月戏文”,被人“误认作优伶一类”的“风月子弟”。事实上,柳湘莲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游侠。他品行高洁,自尊自爱,他不依附于任何人,他“萍踪浪迹”,四处漂泊,正如有人所说:“侠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离轨者’,游离于既定的文化规范之外,蔑视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采取极端的抗拒行为,他们四处漂泊,深藏着对于上流社会的敌意,他们的内心充满孤独感,又有极强的人格尊严,对周围环境往往作出极端的反抗。”柳湘莲正是这样一个游侠,尤三姐的死使他梦醒了却无路可走,他的出家是由于自责和救赎的需要。柳湘莲形象的塑造体现了曹雪芹对主流文化的一种质疑和反叛。一、从柳湘莲的身份看柳湘莲的出场是在贾府的奴才赖大之子赖尚荣放了州官的庆贺宴席上。他的小传是这样的:“那柳湘莲原是世家子弟,读书不成,父母早丧,素性爽侠,不拘细事,酷好耍枪舞剑,赌博吃酒,以至眠花卧柳,吹笛弹筝无所不为,因他年纪又轻,生得又美,不知他身份的人,却误认作优伶一类。”(第47回)他作为一个没落的世家子弟,能被虽是奴才出身、却已放了州官的赖尚荣奉为贵宾,并且贾家兄弟、薛蟠等都“慕他的名”,希望和他交好,恐怕慕的就是这“优伶”之名。更兼他“最喜串戏,且串的都是生旦风月戏文”,就更难免被薛蟠之流“错会了意”,“误认作风月子弟了”。正如厉震林在《论优伶的社会性别身份》一文中所说的“许多男性观剧其实不是主要目的,由此勾引男旦才是‘醉翁之意’”。清代陈森《品花宝鉴》中的田春航坦言:“我是重色而轻艺,于戏文全不讲究,角色高低,也不懂得,惟取其有姿色者,视为至宝。”贾珍、赖尚荣等知道柳湘莲冷面冷心的个性,比较顾及他的面子,只是“酒盖住了脸”才斗胆求他串戏,唯有情迷心窍的“呆霸王”薛蟠才不会看人脸色,鲁莽地把柳湘莲认作可以狎玩的“男旦”。“好兄弟,你一去都没兴了,好歹坐一坐,你就疼我了,凭你有什么要紧的事,交给哥,你只别忙,有你这个哥,你要做官发财都容易”(第47回),薛蟠一番不堪入耳的话明显把柳湘莲当作了“优伶”,“优伶对于中国的社会而言,始终是一个处于边缘和被放逐的特殊群体,‘卑贱者’是优伶坚固而残酷的社会标签。”柳湘莲是又愧又恨,感觉到人格上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为什么薛蟠对柳湘莲的身份会产生误读呢?一方面,清代随着戏剧业的繁荣和观众欣赏趣味的转移,导致了男性舞台形象的女性化,另一方面,清代相关律例禁止官吏狎妓宿娼,也在某种程度上让男性把欲望的焦点转移到女性化特征的男性优伶身上。《品花宝鉴》中的徐子云,其妻子指责他说“相公”还不如家中丫头时,他竟然如此答道:“你们眼里看着自然是女孩子好,但我们在外面酒席上断不能带着女孩子,便有伤雅道。这些相公的好处,好在面有女容,身无女作,可以娱目,又可以制心,使人有欢乐而无欲念,这不是两全其美么。”另外,串戏是富贵人家子弟的业余爱好,“是为自己娱乐,而且花钱很多,北京昔时的俗语叫‘耗财买脸’,‘花钱买乐’”。柳湘莲作为没落世家子弟,他是没有多少闲钱串戏的,他自己也曾对宝玉说:“你知道我一贫如洗,家里是没的积聚,纵有几个钱来,随手就光的。”(第47回)那么,他的“最喜串戏”,就不能被认同为“花钱买乐”了。他的行为就极易被人误解,他的身份也就极易被人误读为蒋玉菡式的“优伶”了。无怪乎,薛蟠看到年轻貌美又擅串戏文的柳湘莲,便情不自禁,不加考虑地将他当作出卖色相的“优伶”。但柳湘莲的人格不容侵犯,他是冰清玉洁、自尊自爱的。一开始,柳湘莲就意识到薛蟠对他身份的误读,他一再回避,尽力避免这样的尴尬与不堪。薛蟠不堪入耳的一番话促使柳湘莲从根本上摆脱身份被误读给自己带来的困境。柳湘莲将计就计,从少年侠士变成了培养“绝好孩子”的优伶师傅。他将薛蟠骗到城外,一顿劈头盖脸地痛打终于使“呆霸王”承认“看错了人”,认识到柳湘莲是“正经人”,认清了他冰清玉洁般的品行。而他和薛蟠的情爱纠葛最后以结为生死兄弟而收场。正如有人所说:“黛玉是薛蟠永远无法达到的精神境界和人性境界,柳湘莲是薛蟠无法到手的情爱世界。”柳湘莲对薛蟠的一顿“苦打”洗清了“优伶”身份给自己带来的耻辱,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尊严。柳湘莲极力摆脱“串戏”给自己带来的“优伶”身份的误读。尽管他“一贫如洗”,尽管富贵子弟都“慕他的名”,希望和他交好,但他不依附于任何人,无论是金钱上,还是人格上。“男人更容易从男人身上找到感情安慰,精神共通以及理解……一种类似同性爱而非纯友谊的第三情感时而隐性发作。”同是宝玉的男性朋友,柳湘莲与秦钟、蒋玉菡在人格上不可同日而语。秦钟和宝玉一见如故,但他马上自卑地想到:“果然这宝玉怨不得人溺爱他。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不能与他耳鬓交接,可知‘贫窭’二字限人,亦世间之大不快事。”(第七回)当宝玉提出请秦钟到贾府义塾来附学时,秦钟马上欣然同意了。在宝玉面前,秦钟因贫寒而觉得自卑。就宝玉来说,他对秦钟的心仪主要是一种“俊友”情结,“不因俊俏难为友,正为风流始读书。”(第七回)蒋玉菡是忠顺王府戏班里的小旦,是个男性优伶,他总是“属于”某些有权有势的人,一开始他是忠顺王爷驾前承奉的人,中间又与薛蟠相好,引起“薛大爷吃醋”,后来又在宝玉的资助下在城外“置了几亩田地几间房舍”(第33回),而宝玉对蒋玉菡的倾慕掺和了某种纨绔时尚。可柳湘莲却不一样,他只属于他自己,不属于任何人。他和宝玉之间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相通,感情上的默契。宝玉欣赏柳湘莲“素性爽侠”的豪迈气概,羡慕他四处漂泊,无牵无挂的潇洒,而自己没有自由,“天天圈在家里,行动就有人知道。”(第47回)贾宝玉和柳湘莲之间既没有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式的矢共生死的誓约,也没有三言、二拍中的施润泽、刘小官们那种同舟共济的举措,他们之间的心仪与默契是一种对无视门第无视贵贱无功利需求的人情美的认同。他们同是封建社会的反叛者,柳湘莲“最冷面冷心”,却与宝玉最合得来,柳湘莲反叛在于行动,已彻底脱离家庭,而宝玉反叛多在言语。二、“清”:为人排患,救赎身份中国社会最早的侠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士阶层中分化出来的,“文者为儒,武者为侠”,游侠是一个十分活跃的阶层,他们有自身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以“重义轻利”为核心的情义伦理是他们用以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如荆轲、高渐离、鲁仲连,他们以各自的力量和方式拯救无辜百姓的生命,却不受封爵财宝。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以侠义精神为主体的侠文化伴随着儒家文化等主流文化一直在发展蔓延。柳湘莲也是属于“游侠”一类的人。他不仅品行高洁,人格独立,而且侠骨柔肠,乐于助人。他“原是世家子弟,读书不成”,表明他没有走儒家传统文化确立的通过读书入仕来济世拯民的人生道路。他走的是一条游侠之路,他逃离了家庭,“天天萍踪浪迹,没个一定的去处”。他是个特立独行的侠士。尽管他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痛打过薛蟠,可事过之后他还能不念旧恶,在薛蟠遇到困难时为他打抱不平。这件事是通过薛蟠转述的:“天下竟有这样的奇事。我同伙计贩了货物,自春天起身,往回里走,一路平安。谁知前日到了平安州界,遇一伙强盗,已将东西劫去,不想柳二弟从那边来了,方把贼人赶散,夺回货物,还救了我们的性命。我谢了他又不受,所以我们结拜了生死弟兄,如今一路进京。”(第66回)从薛蟠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一个除暴安良、惩恶扬善的侠士形象,柳湘莲正是韩非子所说的“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的侠义之士。柳湘莲与薛蟠结拜了弟兄以后,薛蟠准备为柳湘莲“寻一所宅子,寻一门好亲,大家过起来。”(第66回)可是刚与尤三姐订婚不久,柳湘莲又悔婚,结果尤三姐拔剑自刎。柳湘莲选择了出家。柳湘莲和尤三姐的奇情异恋有很浓郁的武侠味道。三姐性情之刚烈,红楼女子中堪称第一,就凭她“淫”了那琏珍二人,就足以让人叹服了。况且,她慧眼识人,“行为偏僻性乖张”的宝玉在她眼里“只是不大合外人的式”,堪称宝玉的风尘知己。虽然只在台下见过柳湘莲一面,便认定他是个铮铮汉子,“痴情待君五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更是一代侠女的风范。此种有情有义的奇女子却被“最是冷面冷心”的柳二郎误会,可怜“揉碎桃花花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柳湘莲逃离了家庭,一心想摆脱封建枷锁的束缚,却因封建思想的束缚一手制造了尤三姐的悲剧。他的“大哭一场”、“后悔不及”固然是被尤三姐的“这样标致,又这等刚烈”的痴情所感动。但又何尝没有一种深深的自责?既然当初自己“定要一个绝色女子”,又“任凭裁夺,无不从命”,并留下“传代之宝”作为定礼,最后又轻率地退婚。“大丈夫岂有失信之理”,无情无义,怎能再以侠义之士自居。作为一个侠士,“情义伦理”是他必须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尤三姐的刚烈与痴情,使柳湘莲深深自责其轻信与轻率,自责其不守承诺。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说:“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因此,柳湘莲最终“一冷入空门”更多的是对自己轻率毁婚的一种自责和救赎的需要。儒家文化与侠文化一直是中国社会正统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主体。中国正统文化所确立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不懈追求,但一些知识分子渴望着另一种精神世界,即“侠义”精神。自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对侠流露出同情和赞美之后,历代许多文人由于个性豪放不羁,不拘儒家礼法,不为五斗米折腰,而他们的仕途并不顺利,只能在诗文中寄托自己的理想,所以他们的咏侠诗把游侠理想化,展示了游侠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