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军好医生,不忘初心_第1页
梁军好医生,不忘初心_第2页
梁军好医生,不忘初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梁军好医生,不忘初心

他充满了孩子们的心,带领团队不顾劳累,在先进的防病毒线上战斗到了。他拥有为世界人民服务的孤独艺术家的心,对患有癌症的患者已获得2000多万元的慈善援助,并中华慈善总会授予的“特殊贡献”奖。他的名字叫梁军,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肿瘤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药物治疗与临床试验的结合梁军是个大块头,做事果敢、雷厉风行,但对待患者,却极其细腻、周到。“首先做一个好人,然后才有资格做一个好医生。我一直在努力,争取做到德艺双馨。”梁军说,想成为一名好医生,过硬的专业技术是根本之所在。早在2000年,梁军就已经是肿瘤科主任,日常工作的繁忙程度可想而知,但在不惑之年,已是硕士研究生导师的他又考取了同济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有人不理解:“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何必把自己搞得这么累?”梁军这样回答:“作为医生,肩负着患者生命相托的重任。如果把我的行医生涯比作一场棋,那么我愿为卒,一步一步,只进不退。”从医25年,梁军几乎都是这样过的:白天,像陀螺一样忙碌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晚上,点亮一盏台灯,留给家人的永远是埋头苦读的背影。天道酬勤,他在肺癌、肝癌、乳腺癌、淋巴瘤、胃癌、直肠癌、头颈部肿瘤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内率先开展药物基因学与肿瘤个体化治疗的研究,提出从分子水平分类指导肿瘤个体化治疗的观点,相关研究论文10余篇被SCI收录。他主持了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等在内的课题数十项,主编《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进展》等专著多部,还以主要研究者身份,先后承担30余项国内国际临床试验。作为医者,梁军从死神手里挽救过很多生命,但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如花的生命刚刚绽放,却面临被癌症病魔摧残而凋谢的困境,原因是交不起钱、看不起病。那无可名状的痛苦,让人格外痛心。梁军一次又一次捐钱捐物,帮助了很多身处困境的患者。可是,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而需要救助的人又实在太多。为此,他多次陷入苦恼。有人劝他:“普度苍生是菩萨的事,你只是个肉体凡胎的医生,尽力就够了!”但梁军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2004年,梁军申请中华慈善总会注册医生并获得通过。之后,他不计报酬、不辞辛苦地为贫困患者申请慈善总会专项救助。一个叫张林的在校研究生患了肺癌,已经肾转移,身为农民的父母被残酷现实彻底击垮,用尽辛劳一生的积蓄多方求治无效,慕名找到梁军。梁军带领全科业务骨干为张林制定了最佳治疗方案,还带头捐款捐物。可是,个人捐助相对于后期巨额治疗费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为使张林的治疗不被中断,梁军帮张林申请到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捐助。有爱就有奇迹,已经处于肺癌晚期的张林竟奇迹般地一天天好了起来。2007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成功考取公务员。张林感激地改口称梁军为“叔叔”,由衷感谢这位帮助他对抗病魔的可亲可敬的医生。7年间,梁军为数以百计的各种癌症患者申请救助资金2000多万元。经过患者的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梁军。每到他的门诊,总有患者天还没亮就在医院门口排队挂号。为了服务更多的患者,他提前安排,每天七点钟赶到病房,他还向患者公布了自己的电话和信箱,经常有患者或患者家属在迷茫或者困顿时打电话给他,他总是很耐心地解答他们的疑问。有人不解:何苦呢,徒然给自己增加了许多额外负担。但梁军认为,每一个癌症患者都在黑暗里彷徨,需要有一个擎着火把照亮的人。他愿意高擎火把,虽然累,却很神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梁军每年都要出国交流学习,并把学到的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同行和同事。他通过个人关系,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青岛会诊、讲学、开学术研讨会。2005年9月,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在青岛市召开,这是山东省首次举办全国性肿瘤年会,梁军在会上做了《原发性肝癌的诊治进展》主题演讲。梁军:从专业技术入手,激发团队力量“作为管理者,我不再是一枚棋子,而是一个棋手。布局尤其重要,布好了,顺风顺水,‘直挂云帆济沧海’;布不好,亦步亦趋,‘行路难于上青天’。”在管理上做棋手,这是梁军给自己的定位。梁军可不是一个平庸的“棋手”,他是一个帅才,统揽全局,指挥若定。作为肿瘤中心主任,他用11年时间,打造了和谐向上的科室文化。从2000年开始,他规定每周五早晨交接班前10分钟是“感恩教育”时间。中心成员轮流制作激励人性向上、向善的幻灯片,供大家一起观赏。如同啜饮了一剂又一剂的心灵鸡汤,慢慢地,抱怨少了,人心齐了,每个人都抢着做事。团结奋进成为科室的主流,歪风邪气便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在这个基础上,梁军规定,每周二是固定的英语大查房时间。每一次,他都要提前做足准备,在查房中,随机抛出问题。他的问题是尖锐的、切中要害的,也是前沿的,以至于即便工作了十几年的博士、专家也害怕:“我们都胆战心惊的,就怕梁教授问到自己,万一回答不上来,当众丢人啊!”查房时,梁军还随机布置“作业”,要求大家对发现的问题深入研究,搞业务讲座或者写论文。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下,没有人敢偷懒,学习风气愈来愈浓。人心齐了,风气正了,梁军开始着手提升肿瘤中心的综合实力。一个专业的强大,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他要把每个人的潜力挖掘出来。肿瘤研究室有一个叫姚如勇的年轻医生,虽然做事情很有激情,却一直找不到奋斗的方向。梁军启发他:因为遗传背景不同,即便患了同样的肿瘤,个体反应却千差万别。可不可以从遗传基因研究入手,根据基因分型,探讨个体化治疗方案呢?姚如勇不禁茅塞顿开。之后连续多年,姚如勇带领一批又一批学生,分门别类对消化道肿瘤、呼吸道肿瘤、颅脑肿瘤的患者进行基因遗传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使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个性化治疗还有效避免了盲目用药,在将药物的毒副作用降低的同时,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围绕这一主题,姚如勇9项课题获得立项,相关成果获奖多达十几项。姚如勇不止在一个场合说过:“以前的我,就像一个懵懂的小学生,不知道方向在哪里。如果没有梁教授在前面引领,没有他一路拖着、拽着,我不可能取得这些成果。现在,科研已经成为我的血液,不做点什么,会心神不宁。”可喜的是,在肿瘤中心,有一大批年轻医生和姚如勇一样,在梁军的引导下,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科研成果越来越多,而整个科室在大家的合力下,也步入发展的快车道:10年间,原来只有30张床位的肿瘤科发展成为现在拥有160张床位的肿瘤中心,人员也由原来的十几个人变为现在的100余人,由科研弱项到科研教学先进科室,由不知名变成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在同行中享有较高的声誉。2006年,梁军提升为副院长,分管拥有300多职工、500张床位的青医附院东院区。为了提高全院医疗质量,他带领职能科室深入临床夜查房,查堵隐患;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和技术人员一起摸爬滚打,设计流程、改良模版,使电子病历顺利上线;为了和国际前沿接轨,他牵头成立的“国家药理临床实验基地”一次性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全世界最先进的肿瘤药物在这里观察、实验,并因此获得和数十家国际一流肿瘤研究机构沟通、合作的机会……正如他预期的那样,布好局,一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