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水和溶液-2022-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一模二模考试试题分类(含解析)_第1页
专题13水和溶液-2022-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一模二模考试试题分类(含解析)_第2页
专题13水和溶液-2022-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一模二模考试试题分类(含解析)_第3页
专题13水和溶液-2022-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一模二模考试试题分类(含解析)_第4页
专题13水和溶液-2022-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一模二模考试试题分类(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专题13水和溶液——2022-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一模二模考试试题分类(含解析)专题13水和溶液——2022-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一模二模考试试题分类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23温州模拟)如图为小明自制“棒棒糖”的流程,则下列烧杯内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A.甲、丁B.乙、丙C.甲、丙D.乙、丁

2.(2023平阳县模拟)在20℃时,将一包白色粉末置于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如图甲溶液,再升温至50℃时,得到如图乙溶液。若不考虑水分蒸发,则对甲、乙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溶液的质量大于乙溶液

B.乙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C.温度升高,该物质的溶解度降低

D.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

3.(2023温州模拟)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甲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4.(2023永嘉县校级二模)t1℃时,将a、b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各15g,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降温到t2℃时,忽略水分蒸发,现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b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B.t2℃时a、b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C.t1℃时a、b的溶解度相同

D.t2℃时a、b的溶解度相同

5.(2023鹿城区校级模拟)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丙和丁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D.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6.(2022温州模拟)下列所示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其中正确的图象个数有()

①图甲,在一定量Fe(NO3)2、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②图乙,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且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③图丙,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④图丁,向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等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铁粉

A.1个B.2个C.3个D.4个

7.(2023龙港市模拟)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在20℃时小龙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各注入100克清水,然后分别加入20克、40克和60克食盐(如图)。充分溶解后这3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太小关系为()

A.甲<乙<丙B.甲<乙=丙C.丙<乙<甲D.甲=乙<丙

8.(2023乐清市模拟)如图所示,〇表示蔗糖分子,●表示水分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蔗糖溶液的是()

A.B.C.D.

9.(2023龙港市模拟)在1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g/100g水,则此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里,下列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

A.m溶液:m溶质=1:20B.m溶质:m溶液=1:20

C.m溶液:m溶剂=21:20D.m溶剂:m溶质=19:1

10.(2023鹿城区模拟)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现将200g不饱和KNO3溶液分成两等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分析实验过程,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①→③过程中,KNO3的溶解度和质量分数都增大

B.②→④蒸发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C.25℃时,KNO3的溶解度是43g

D.③比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11.(2023瓯海区模拟)常温下某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浓硫酸(浓硫酸中的水可以忽略不计),对于溶液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B.硝酸钾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

C.溶液的pH值将减小

D.硝酸钾的溶解度先增加后保持不变

12.(2022乐清市一模)食盐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也是科学学习中重要的一种盐,某校以《自然界的盐到餐厅的食盐》为主题进行项目化学习,同学们在这个项目学习中需要完成以下几个项目,据此回答题目。科学表达:根据已有学习经验,可以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分离得到粗盐,以下图像可以表示该过程中各科学量随时间变化曲线的是()

A.B.

C.D.

13.(2022鹿城区二模)小明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时,向一定量的硝酸钾颗粒中按如图方式加水,充分搅拌。下列关于该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图可能合理的是()

A.B.

C.D.

14.(2022温州模拟)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15.(2022温州模拟)2023年12月,我国航天员王亚平等开授“天宫课堂”,介绍了中国空间站通过电解水获得氧气的情况。电解水变化过程可用如图模型表示(图中●代表氧原子,〇代表氢原子),图中表示生成氧气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6.(2022温州模拟)下列操作能增强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的是()

A.B.

C.D.

17.(2022温州模拟)如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其中装置Y为氢氧燃料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B.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C.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气的再生

D.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

18.(2022苍南县模拟)明矾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据探测苍南县矾山镇的明矾石储量世界第一。在明矾冶炼过程中,需要的操作步骤有①煅烧、②溶解、③过滤、④冷却结晶等,如在实验室中完成步骤②③,都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A.石棉网B.漏斗C.滤纸D.玻璃棒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9.(2023温州模拟)2023年2月,我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引入消毒机器人(如图)。该机器人自主移动时,利用紫外线和雾化的过氧化氢进行多点消毒,有效预防病菌传播。

(1)机器人通过自带的摄像系统避开障碍物,调控行进路线。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摄像系统接收到的障碍物图像越来越大时,则机器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变化是。

(2)机器人对环境进行消毒,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3)该机器一次可加入4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则需千克2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而成。

20.(2023鹿城区二模)科学中普遍存在稳定与变化。

(1)如图甲是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已知②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则溶液质量分数相同是(填序号)。

(2)适量无机盐能维持人体各项生理活动,若摄入过多氯化钠,将其排出体外的途径有(列举1项)。

(3)定量测量是深入认识事物变化规律的重要途径。用如图乙气密性良好的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集气瓶里装入适量的水,测量液面到底部的高度为a,连接装置。

②燃烧匙里放足量的白磷,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把加热过的玻璃棒迅速按下与白磷接触。白磷立即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热。

③待完全反应后,集气瓶完全冷却到室温,测量出集气瓶中液面到底部的高度为b,整个集气瓶的高度为c。若实验成功,请写出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

21.(2023鹿城区模拟)如图所示,把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湿玻璃上,向烧杯中两次加入硝酸铵固体充分搅拌,发现玻璃上的水结冰使烧杯和玻璃粘在一起。

(1)烧杯里的硝酸铵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图。

(2)该过程中玻璃上水发生物态变化的名称是。

22.(2023平阳县二模)如表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01020304050

NH4Cl溶解度/g29.433.337.241.445.850.4

NaCl溶解度/g35.735.836.036.336.637.0

(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是。

(2)20℃时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NaClg,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在之间。

(3)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50.0g氯化铵配成50℃的溶液,再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g。

23.(2023乐清市模拟)水和氧气是航天员探索宇宙时保障生命的重要物质。航天项目组设计了太空舱内水和氧气循环利用的方案,如图所示:

(1)步骤Ⅱ的化学方程式为2H2+CO22H2O+C↓,该反应属于。(填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2)某种太空净水器可将生活废水、尿液净化成可饮用的水,这种太空净水器的净水方法可能是。

A.吸附法

B.过滤法

C.沉淀法

D.蒸馏法

(3)该方案中消耗氧气的途径是。

24.(2023鹿城区校级一模)小温学习了有关溶液的知识后,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实验一中ABCD四个烧杯中的液体,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可多选)。

(2)实验二中①③④三个烧杯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序号表示)。

25.(2022平阳县模拟)塘川橄榄是平阳的传统名果,富含钙质和维生素C。

(1)结合如图分析,橄榄属于植物。

(2)果农给橄榄树施加了一定量的化肥过磷酸钙Ca(H2PO4)2H2O,主要是为了给橄榄提供元素。

(3)为防治黑腐病,某果农用0.05千克72%农用链霉素溶液加水稀释,配置浓度为0.12%的链霉素溶液喷洒在植株中下部,则需要加水千克。

26.(2022龙湾区一模)“从海盐到餐桌盐”项目组的同学利用海水提取食盐。

(1)在蒸发池,随着温度的升高,蒸发速度会加快。从微观角度解释该现象:。

(2)海水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1吨的海水最多可以生产出千克的氯化钠。

27.(2022龙港市模拟)有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为100克的水,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200g、150g、100g、50g某溶质,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请回答:

(1)(填序号)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D烧杯中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不分层,这说明溶液具有特点。

(3)要使C烧杯与D烧杯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可向C烧杯继续加入水克。

28.(2022永嘉县模拟)20℃时,向3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回答:

实验编号ABC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克)203650

溶液质量(克)120136136

(1)实验所得3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选填实验编号)。

(2)若要将此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一种可行方法是。

29.(2022乐清市一模)同学们自制“盐汽水”,配料如表所示:

配料食盐蔗糖无水柠檬酸碳酸氢钠纯净水

用量0.3g10g1.5g1.5g200mL

(1)配制过程中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如果指针偏向右边,则可以(选填“添加食盐”或“左移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2)如果先将四种固体单独配成溶液,再混合形成“盐汽水”,则取用50mL纯净水(选填“能”或“不能”)完全溶解蔗糖。(该温度下蔗糖溶解度为204g)。

(3)饮用时感觉整杯饮料的口感一致,说明溶液具有性。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30.(2023平阳县模拟)如图甲是小平网购收到的活鱼,鱼在密封袋中存活时间长短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相关。为了探究氧气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影响因素,小平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1:将相同的7个密封容器标为1号、2号、3号,在容器内分别装入等量的水后排尽容器内的空气,再充入足够的氧气。

步骤2:将7个密封容器的水温控制在0℃、5℃、10℃、15℃、20℃、25℃、30℃,然后通过调整密封圈把容器内气压调整为0.9×105帕。通过氧气含量传感器显示水中溶解氧气的质量(如图乙)。

步骤3:将气压调整到1×105帕、1.05×105帕,重复步骤2,记录数据并绘制如图丙所示曲线。

(1)步骤1中“排尽容器内的空气,再充入足够的氧气”的目的是:。

(2)某同学认为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为微溶,即使在步骤1中加入的氧气没有完全等量也不会影响实验结果,你认为该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在容器内气压为1.0×105帕时,把水温从20℃调整到该类鱼生存最适合温度30℃,通过调整密封圈来改变容器内的气压,使水中溶解氧的量保持不变,气压该怎么调整,请说明理由:。

31.(2022鹿城区校级模拟)小海做自然界中“冬季排碱”模拟实验,他首先配制了40℃的碳酸钠热饱和溶液,然后冷却至4℃,其操作过程如图:

(1)在向甲烧杯中添加碳酸钠粉末的过程中,若观察到现象,则甲溶液已饱和。

(2)乙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别为a、b,则a、b的大小关系为。

(3)用图2装置回收丙烧杯中的固体,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仅剩少许液体时,该如何操作。

四.解答题(共5小题)

32.(2023温州校级三模)农作物秸秆等中的生物质能具有清洁、低碳、可持续等优势,成为我国能源变革转型的重要选项。图甲表示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代替粮食生产酒精的流程图。

(1)在水解过程中,需要加入10%的稀硫酸。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硫酸溶液5千克,若要配制成10%的稀硫酸,需要加水千克。

(2)在发酵阶段需要注意密封处理,使得酵母菌能进行将葡萄糖转为酒精。(选填“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

(3)以秸秆等为原料制取酒精,并利用如图乙所示酒精燃料电池(模式图)发电,可实现农作物肥料的深度利用,则图甲中的a是电池的极。

33.(2023鹿城区模拟)小明在学习溶液知识之后,进行了下列实验。

(1)小明向各盛有等量70℃水的烧杯①,②,③中,分别加入20克X、Y、Z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其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烧杯是。

(2)若Y为硝酸钾,则②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下列可以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

34.(2022乐清市模拟)某小组开展“牙膏摩擦剂组成探究”项目化学习,活动主要分为以下两个任务。查阅资料:某牙膏摩擦剂可能有碳酸钙、氢氧化铝、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氢氧化铝不溶于水,但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二氧化硅不溶于水和酸,但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牙膏中除了摩擦剂外,其它均不与酸、碱反应)。

任务一:验证牙膏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铝、碳酸钙、二氧化硅。实验设计如图甲。

(1)用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配制10%稀盐酸,需要水克。

(2)若沉淀B、沉淀E、沉淀G的质量关系:a>b>c,则说明含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的质量为克。(用a、b、c表示)

任务二:进一步证明氢氧化铝存在。取与上述等质量牙膏样品,实验设计如图乙。

(3)若a﹣db﹣c,则说明含氢氧化铝。(填“=”、“>”或“<”)

35.(2022温州模拟)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夏季的湖面上,许多鱼会在水面上“吹气泡”甚至跃出水面,而冬季几乎没有。在夏季出现雷阵雨前,会有更多鱼会在水面处“吹气泡”,而在夏季的晴朗天,则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请你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以上现象。

36.(2022瓯海区一模)静脉输液是医生在治疗病患时采取的一种用药方式,一般通过手臂静脉滴注,向体内输入大剂量注射液,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其特点是药液能快速、有效到达病患部位。

(1)病人在接受输液时,药液进入血液首先流经的心脏的心腔为。

(2)输液用生理盐水的浓度为0.9%,则一瓶500毫升的生理盐水中含氯化钠多少克?(已知:生理盐水密度为1.01克/厘米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解答】解: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当溶液底部有剩余溶质存在,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时,表明溶液已饱和,乙和丁烧杯内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则乙和丁烧杯内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

故选:D。

2.【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甲、乙中溶剂质量相等,乙中溶质质量比甲中多,甲溶液的质量小于乙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再升温至50℃时,白色粉末全部溶解,乙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升温至50℃时,白色粉末全部溶解,说明温度升高,该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示可知,甲、乙中溶剂质量相等,乙中溶质质量比甲中多,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溶液中有固体剩余,为饱和溶液,A错误;

B、由A分析知,甲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正确;

C、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水中,乙固体没有剩余,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C错误;

D、由C分析知,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D错误。

故选:B。

4.【解答】解:A、t1℃时,烧杯a、b的底部没有固体剩余,所以a、b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2℃时,烧杯a、b的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a、b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

C、t1℃时,a、b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a、b的溶解度不能确定,故C错误;

D、t2℃时,a、b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a、b的溶解度不能确定,故D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A、甲是60℃的蔗糖溶液,恒温蒸发20g水,无晶体析出,说明甲是60℃的蔗糖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乙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得到的是20℃时的饱和溶液;过滤后得到蔗糖固体和丁溶液,丙和丁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甲、乙中溶质质量相等,甲中溶剂质量比乙中多,则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温度降低,有晶体析出,说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解答】解:①向一定量的AgNO3Cu(NO3)2Fe(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会首先将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随着铁的量不断增加,会将硝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铁不会与硝酸亚铁反应,所以最后溶液中只剩下硝酸亚铁,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②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当参加反应的HCl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最终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③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由于是硝酸钾饱和溶液,所以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因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④向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铁粉,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故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需要的铁的质量小于锌,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C。

7.【解答】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在20℃时小龙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各注入100克清水,然后分别加入20克、40克和60克食盐,则甲中食盐能全部溶解,乙、丙中食盐最多能溶解36g,则充分溶解后这3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太小关系为甲<乙=丙。

故选:B。

8.【解答】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蔗糖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D复合蔗糖溶液的特点。

故选:D。

9.【解答】解:在1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g/100g水,含义是1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5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形成饱和溶液105g。

A、该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5g:5g=21:1,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5g:105g=1:21,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105g:100g=21:20,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溶质质量=100g:5g=20: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0.【解答】解:A、①→③过程中,温度不变,则KNO3的溶解度不变;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增加,则KNO3的质量分数都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②→④的过程中,溶液由25℃时的不饱和溶液变为25℃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加,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图示可知,①→③过程中,溶液变为恰好饱和的溶液;②→④的过程中,溶液变为恰好饱和的溶液,即25℃时,20g水中溶解8.6g硝酸钾,溶液恰好饱和,25℃时,KNO3的溶解度是8.6g×=43g,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③、④均为25℃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1.【解答】解:A、浓硫酸能溶于水,且放出热量,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溶液的总质量增加,说法正确;

B、浓硫酸能溶于水,溶液的总质量增加,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不变,因此硝酸钾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说法正确;

C、硝酸钾溶液呈中性,pH=7;加入浓硫酸后,溶液呈酸性,pH<7,因此溶液的pH值将减小,说法正确;

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不再放出热量后,随着热量的散失,温度慢慢恢复至室温,硝酸钾的溶解度又会减小到原溶解度,即硝酸钾的溶解度先增加后减小,至室温不再改变,说法错误。

故选:D。

12.【解答】解:A、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分离得到粗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在饱和以前或刚刚饱和时不变,在达到饱和状态之后溶质的质量会逐渐减少,故选项错误。

B、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分离得到粗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在饱和以前或刚刚饱和时不变,在达到饱和状态之后溶质的质量会逐渐减少,故选项错误。

C、随着水分的蒸发,当达到饱和之前,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

D、由C选项的解析,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3.【解答】解:由图可知,第一次加水后和第二次加水后的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丙溶液中没有晶体存在,可能是该温度下恰好饱和的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前二者相等;也可能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丁溶液中又加入了25g水,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又减小了。

观察图像,BD关系图合理。

故选:BD。

14.【解答】解: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甲和丙一定饱和,乙可能恰好饱和;故选项正确;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大,最小错误;故选项错误;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甲>丙>乙错误;故选项错误;

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错误,因为甲、乙、丙不知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5.【解答】解: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且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可知图中表示生成氧气的是④。

故选:D。

16.【解答】解:由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使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只能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不会增大蔗糖的溶解性,故选B。

17.【解答】A、系统中存在光能→电能、电能→化学能、化学能→电能、电能→机械能等多种能量转化方式,故A错误;

B、太阳能电池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装置X中电解水生成H2和O2,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故C正确;

D、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不能实现电能与化学能的完全转化,存在能量的损耗,故D错误。

故选:C。

18.【解答】解: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故完成步骤②③都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烧杯、玻璃棒,观察选项D符合。

故选:D。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9.【解答】解:(1)当摄像系统接收到的障碍物图像越来越大时,像变大,像距变大,物距变小,则机器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变化是变小;

(2)对环境进行消毒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切断传播途径;

(3)设需2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m,则:

m×20%=4kg×5%,

解得m=1kg。

故答案为:

(1)变小;

(2)切断传播途径;

(3)1。

20.【解答】解:(1)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来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图②中的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则由图①到图②,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减少,溶液的质量减少,因此溶液质量分数①<②;图②中的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继续蒸发水分,有氯化钠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由图③到图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即溶质的质量分数②=③=④;故答案为:②③④;

(2)适量无机盐能维持人体各项生理活动,若摄入过多氯化钠,人体内多余的氯化钠可以通过汗液、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故答案为:排汗(合理即);

(3)由题干信息整个集气瓶的高度为c,在集气瓶里装入适量的水,测量液面到底部的高度为a,则瓶内原有空气的体积可表示为c﹣a,待完全反应后,集气瓶完全冷却到室温,测量出集气瓶中液面到底部的高度为b,则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可表示为b﹣a,这也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则若实验成功,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等式关系为=21%或;故答案为:=21%或。

21.【解答】解:(1)烧杯里的硝酸铵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图丙,丙是有不能继续溶解的硝酸铵存在,一定是饱和溶液。

(2)发现玻璃上的水结冰使烧杯和玻璃粘在一起,水由液体变为固体,该过程中玻璃上水发生物态变化的名称是凝固。

故答案为:

(1)丙;

(2)凝固。

22.【解答】解:(1)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NH4Cl;

(2)查原题表格数据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20℃时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NaCl36.0g,硝酸铵和氯化钠溶解度相同的温度既是判断该段中溶解度的数值是否存在相等的可能,经分析知在10~20℃时这两种物质存在溶解度相同的可能。

(3)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4g,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50.0g氯化铵配成50℃的溶液,氯化铵全部溶解,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2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7.2g,故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50.0g氯化铵配成50℃的溶液,再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为:50g﹣37.2g=12.8g。

故答案为:(1)NH4Cl(或氯化铵)(2)36.010~20(3)12.8。

23.【解答】解:(1)步骤Ⅱ的化学方程式为2H2+CO22H2O+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置换反应。

(2)某种太空净水器可将生活废水、尿液净化成可饮用的水,这种太空净水器的净水方法可能是蒸馏法(蒸馏能够得到蒸馏水),不可能是吸附法(水不能被吸附)、过滤法(处于失重状态,过滤不能进行)、沉淀法(处于失重状态,沉淀不能产生)。

故答案为:D。

(3)该方案中消耗氧气的途径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故答案为:呼吸作用。

24.【解答】解:(1)依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D中有固体出现,一定是饱和溶液;C→D加入20克氯化钾但是溶液质量没有改变,所以断定C中是恰好饱和;

(2)①中的溶液经过恒温蒸发溶剂,得到③,所以溶质质量分数①<③,④是高温时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④>③,所以实验二中①③④三个烧杯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④③①。

故答案为:(1)CD;

(2)④③①。

25.【解答】解:(1)结合如图分析,塘川橄榄的种子中外面包有果皮包被,因此橄榄属于被子植物;

(2)过磷酸钙Ca(H2PO4)2H2O属于一种磷肥,因此果农给橄榄施加过磷酸钙,主要是为了给橄榄提供磷元素;

(3)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kg;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知,(0.05kg×72%)=(0.05kg+xkg)×0.12%,解得x=29.95kg;

答:需要加水29.95kg。

故答案为:

(1)被子;

(2)磷;

(3)29.95。

26.【解答】解:(1)在蒸发池,随着温度的升高,蒸发速度会加快,从微观角度讲,是由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2)海水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1吨的海水最多可以生产出氯化钠的质量为:

1吨×2.3%÷()=0.0585吨=58.5千克。

故答案为:(1)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2)58.5。

27.【解答】解:(1)AB中都含有固体溶质,因此都是饱和溶液,C中没有固体溶质,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D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D烧杯中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不分层,这说明溶液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3)C烧杯溶质是100g,溶剂是100g,D烧杯中溶质是50g,溶剂是100g,故要使C烧杯与D烧杯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可向C烧杯继续加入水100克。

故答案为:(1)D;

(2)稳定性;

(3)100。

28.【解答】解:(1)20℃时,向3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最多能形成136g溶液,即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实验所得3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

(2)若要将此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一种可行方法是加入氯化钠、蒸发溶剂等。

故答案为:

(1)A;

(2)加入氯化钠(或蒸发溶剂等)。

29.【解答】解:(1)配制过程中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如果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说明左盘质量轻,即食盐的质量小于砝码质量,应继续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故答案为:添加食盐;

(2)该温度下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即50g水能够溶解102g蔗糖,因此用50mL纯净水能完全溶解。故答案为:能;

(3)饮用时感觉整杯饮料的口感一致,说明溶液具有均一性。故答案为:均一。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30.【解答】解:(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氧气约占21%,为了保证水中溶解的氧气达到饱和状态,需要充入足够的氧气,故步骤1中排尽容器内的空气,再充入足够的氧气的目的是提高容器中氧气含量,使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达到饱和状态;

(2)只要其他条件相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达到饱和状态就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故在步骤1中加入的氧气没有完全等量也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原因是只要都达到饱和,且袋内气压相等,气体质量略有差异,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3)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要保持氧气的溶解度不变,可以增大压强。故在容器内气压为1.0×105帕时,把水温从20℃调整到该类鱼生存最适合温度30℃,使水中溶解氧的量保持不变,气压如何调整及理由是由图丙可知溶解氧含量随气压升高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在升高温度的情况下,要保证溶解氧含量不变,需增大压强。

故答案为:(1)提高容器中氧气含量,使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达到饱和状态;

(2)合理,只要都达到饱和,且袋内气压相等,气体质量略有差异,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3)由图丙可知溶解氧含量随气压升高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在升高温度的情况下,要保证溶解氧含量不变,需增大压强。

31.【解答】解:(1)在向甲烧杯中添加碳酸钠粉末的过程中,若观察到碳酸钠粉末不能继续溶解现象,则甲溶液已饱和。

(2)碳酸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丙,温度降低,有碳酸钠析出,乙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别为a、b,则a、b的大小关系为a>b。

(3)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即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仅剩少许液体时,应停止加热,继续用玻璃棒搅拌。

故答案为:

(1)碳酸钠粉末不能继续溶解;

(2)a>b;

(3)停止加热,继续用玻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