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中外重大改革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中外重大改革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中外重大改革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中外重大改革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中外重大改革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用心爱心专心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中外重大改革专题综述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例如洋务运动、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例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从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从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从结果上看,有成功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也有失败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苏东改革。知识精要

一、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

洋务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清朝地主统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

(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

(2)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4)内容: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③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陆续创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5)评价:①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要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②洋务运动创办企业、培养技术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注意: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一)戊戌变法

1、国内背景: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国际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②启蒙运动的影响。

2、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4、内容:①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1)背景:①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俄国的落后,使俄国各种矛盾激化由此,统治者为解救统治危机,进行了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2)时间:1861年;(3)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4)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

(6)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

(7)评价:①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最积极意义是使上千万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②局限性:一是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没有改变,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二是使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但毕竟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三)日本明治维新

(1)时间:1868年;(2)人物:明治天皇;(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学习对象:西方欧美列强;

(5)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了改革性质);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后世影响深远)④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社会主义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新的借鉴经验——创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历史上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1)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

(2)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

(3)要扩大对外开放,善于学习别人长处,积极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对外来文明不能照搬照抄,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5)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中外改革的比较1、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

相同点:(1)背景相同:改革前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2)性质相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不同点:结果不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中国戊戌变法失败了.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比较彻底的改革,使日本由一个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东方小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变成一个世界强国;中国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运动,并且只维持了103天就被封建顽固势力扼杀了,中国没有因此而走上富强的道路.

2、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分析

(1)社会背景:

①日本明治维新前,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②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2)领导力量:

①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敌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②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封建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3)政策措施:

①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4)国际环境:

①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而中国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也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3、简要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是历史的转折点,都有利于资本的发展;都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2)不同点:①改革的内容不同;②影响不同:俄国摆脱了农奴制危机,而日本改革则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严重的民族危机。

4、中国和前苏联的改革的不同后果及其启示:

(1)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2)前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3)苏联改革失败给我们的启示:(或苏联解体给予我们的经验教训)①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③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惩治腐败,执政为民,立党为公;④在建设道路的选择上,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⑤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⑥在改革中必须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