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课程教案_第1页
《金融学》课程教案_第2页
《金融学》课程教案_第3页
《金融学》课程教案_第4页
《金融学》课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学》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第七章货币供求与均衡课次第14次——第15次授课方式理论课课时安排从14教学周——15教学周,共6课时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掌握货币需求与供给的概念、货币供给层次划分和存款货币的创造机制。2、熟悉主要的货币需求理论、现代货币供给理论,重点掌握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的精髓。3、熟悉关于货币供给量的计算公式、货币供给层次。4、了解与货币需求有关的几个理论问题。5、正确理解货币均衡与失衡的含义,掌握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与机制。教学重点及难点提示:1、重点掌握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2、重点掌握货币需求与供给概念、存款货币的创造机制、货币供给量的计算;3、能够运用相关原理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经济现象。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货币供应量的定义一、货币的范围凡是具备货币基本职能的,均应列入货币的范围。如实物货币、银行券、纸币、活期存款等等。到目前为此,现金和活期存款是被人们普遍承认的货币。定期存款和其他存款(通知存款、储蓄存款、特别存款)、短期证券(国库券、商业票据等流动性强的证券),这些与现金及活期存款有密切关联的金融资产被视为准货币。二、货币层次的划分1、划分货币层次的目的:考察各种货币性的资产对经济的影响,并选定与经济变动最密切的货币资产作为中央银行实施控制的重点,为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服务。2、划分标准:以金融性资产的流动性作为标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金融资产转化为现金而不受损失的能力。主要涉及其他货币形态资产转化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的多少。3、货币层次的一般划分:(1)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各不相同,但是最基本的划分内容可以简要地表示:M0=C(流通中现金)M1=M0+D(活期存款)M2=M1+Dt(定期存款)+Ds(储蓄存款)M3=M2+Dn(其他金融资产)M4=M3+L(金融机构以外的所有短期金融工具)(2)现阶段我国的货币层次有以下几个: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其中M1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中央银行的控制重点: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时,会把侧重点放在流动性强的货币层次上,也就是上面所讲到的M0或M1,而对M2的关注程度则低得多。第二节货币需求1、货币需求的含义: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者说是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需求。——也可以说是指一定时期里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量。2、理解货币需求含义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不能将货币需求仅仅理解为一种主观心理的占有欲望。(2)人们产生对货币需求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所具有的职能。(3)货币需求主要是一个宏观的经济问题(4)货币需求是货币供给直接对应的一个范畴,研究货币供给不能超越货币需求这一范畴。(5)要把货币需求与社会总需求分开。(货币需求是指对货币的需求,社会总需求是指货币所形成的购买力对商品的需求。)3、从不同角度考察,货币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从动机出发看——主观货币需求,客观货币需求。从范围方面看——微观货币需求,宏观货币需求。从货币需求的性质看——名义货币需求,真实货币需求。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一)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的假设条件1、以完全的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2、在经济中存在着一个数量足够大的黄金贮藏,具有充分的调节功能的。即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就有多少货币存在于流通之中。(二)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的论证过程1、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黄金的价值,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过程,而商品价格是流通领域之外决定的,所以,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2、商品价格有多少,就需要有多少金币来实现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实现流通中待销售商品总额所需要的货币量)3、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金币却留在流通中,可以使另外的商品得以销售,从而一定数量的金币,流通几次,就可以实现相应倍数的价格的商品出售。(三)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的核心内容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理论,集中表现在其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中。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商品平均价格×待销售商品数量/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M=PQ/V单位货币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四)马克思货币需要量公式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个基本原理,揭示了货币需要量的本质,提供了对货币需求进行理论分析的思路,对于我们了解日益发达的货币信用关系,了解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五)实际运用应注意的问题:1、马克思是以研究金属货币为对象,而现在信用货币是主体,经济全球化、信用交易的存在、人们保存货币和投机心理等因素,都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需要深入研究。2、实际生活中待销售的商品价格总额难以准确测算。3、货币流通速度也是很难测算。二、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一)费雪方程式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费雪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也被称为费雪方程式。。假设M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货币的流通速度,P表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可写出下列等式:

MV=PT或M=PT/V

由于V和T是常数,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特别是P的值取决于M数量变化。但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已能引导出在一定的价格水平和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也就是说,由于MV=PT,则M=PT/V=1/V·PT。这说明从货币的商品交易媒介功能来考察,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PT与所需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即所需名义货币量是总交易量的1/V。从形式上看,交易方程式与马克思的货币数量公式没有大的区别,但二者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前者特别强调货币数量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后者则特别强调商品生产过程对商品价格的决定作用。(二)剑桥方程式交易方程式由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剑桥学派的代表马歇尔(Marshell)和庇古(Pigou)提出。他们在研究货币需求问题时强调探讨什么是决定个人希望保有货币的因素。

由于个人持有货币的限制条件是不可能超过总财富,持有货币虽然有其便利性,但持有其它资产如债券、股票等可得到利息收入,因此任何要进行财富分配的人,在作出多少财富以货币来保持之前,都会考虑上面的情况。所以人们持有货币的数量是由:个人财富水平、利率、持有货币所带来的便利以及对未来事务的期望等诸多因素决定的。这派经济学家认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保持着一个较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所以,他得出的货币需求方程式是:

Md=kPY

其中Md为名义货币需求,k为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P为平均价格水平,Y为总收入,这就是有名的剑桥方程式。(三)二者的区别1、费雪方程式强调货币交易手段功能;剑桥方程式则强调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2、费雪方程式把Md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数量与速度;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Md,重视该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故前者称为“现金交易说”,后者称为“现金余额说”。3、费雪方程式从宏观角度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也得出一定货币需求之结论:M=PT/V。而剑桥方程式则从微观角度分析—保有货币最为方便,但要付出代价。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一般内容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研究是从对经济主体的需求动机的研究出发的。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种动机:①交易动机:为利用货币以从事日常的交易支付,人们必须持有货币;①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持有货币以应付一些未曾预料的紧急支付;③投机动机: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持有货币。在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中,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均与商品和劳务交易有关,故而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而由投机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主要用于金融市场的投机,故称为投机性货币需求。而货币总需求等于货币的交易需求与投机需求之和。对于交易性需求,凯恩斯认为它与待交易的商品和劳务有关,若用国民收入表示这个量,则货币的交易性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而且,收入越多,交易性需求越多,因此,该函数是收入的递增函数。M1=L1(Y)对于投机性需求,凯恩斯认为它主要与货币市场的利率(r)有关,而且利率越低,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多,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M2=L2(r)M=M1+M2=L1(Y)+L2(r)但是,当利率降至一定低点之后,货币需求就会变得无限大,即进入了凯恩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所谓“流动性陷阶”是凯恩斯分析的货币需求发生不规则变动的一种状态。凯恩斯认为,一般情况下,由流动偏好决定的货币需求在数量上主要受收入和利率的影响。其中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所以,货币需求是有限的。但是当利率降到一定低点之后,由于利息率太低,人们不再愿意持有没有什么收益的生息资产,而宁愿以持有货币的形式来持有其全部财富。这时,货币需求便不再是有限的,而是无限大了。如果利率稍微下降,不论中央银行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都将被货币需求所吸收。也就是说,利率在一定低点以下对货币需求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对利率不起任何作用。这就像存在着一个大陷阱,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都落入其中,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试图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降低利率的意图就会落空。四、现代货币数量论关于需求理论的一般内容1956年,弗里德曼发表了题为《货币数量论——一种新表述》的论文,这标志着货币数量论的重新复活。弗里德曼将货币看作是资产(财富)的一种形式,也就是说货币同债券、股票、耐用消费品、房屋及机器一样都是资产。因此,人们在考虑如何保有自己的财富时,就要选择:持有的资产是用货币形式,还是用其他形式。这样,弗里德曼运用消费者需求和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函数可表达为:

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相比的区别:1、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仅仅是利率与收入的函数,现代货币数量论则认为,不仅金融资产而且实物资产也会对各种收益率变动做出反应。2、引入物价水平与物价变动率。3、引入了笼统反映其他因素的独立变量u。4、通过引入恒久收入的概念,强调货币需求的相对稳定性。五、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1、关于1:8公式:计划经济体制下,“1:8”公式(流通中现金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之比)是我国理论与实际工作者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个经验数据.曾作为行之有效的分析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尺度来应用.“1:8”公式失灵的原因主要在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及其运行机制的变化。2、90年代初以来,对我国货币政策实践有较大影响力的货币需求公式是:M=Y+P即货币供给增长率等于经济增长率加预期的物价上涨率。六、货币需求分析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1、关于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基本上遵从了从宏观角度向微观角度转化,又从微观角度转向宏观角度顺序演变。2、从宏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优点是变量少,易考察,因而易于货币政策决策者所应用。缺点是不能准确提示机会成本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3、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重视微观主体心理预期、机会成本变量等对货需求的影响,克服了宏观分析的缺点,是一大进步。但由于变量较多,不易分析与操作,需要对一些变量进行修正和必要的解释。七、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一)收入:与货币需求同方向变动;(二)价格:与货币需求同方向变动;(三)利率:一般情况下,利率与货币需求反方向变动;(四)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反方向变动;(五)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六)企业与个人对利润和价格的预期:企业对利润的预期与货币需求同方向变化;个人对价格的预期与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化;(七)财政收支状况:财政收大于支时,货币需求减少;反之则货币需求增加;(八)其他因素第三节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银行供给货币的活动由两个主体部门——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进行。一、银行是现代经济中货币供给的主体(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对货币供给的作用商业银行通过创造派生存款而创造信用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大小取决于它可以获得的“原始存款”的多少。(二)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1、通过调控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整。央行向商行提供货币资金的方式主要有再贴现、再贷款、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及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2、通过控制现金发行数量,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整。央行掌握现金的发行权并非意味着央行能够完全控制现金的发行数量,发行数量取决于各经济部门对现金的需求量。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和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被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B=C+R基础货币可以按照一定的倍数成倍增加,形成货币供应总量,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个重要目标。二、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其他因素1、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直接程度受制于货币需求。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控制的直接程度只是相对的,其对流通现金的控制要受制于社会各部门的现金需求。中央银行在调节商业银行准备金存款时,除法定存款准备率以外,其他手段对准备金存款的影响都不十分直接,取决于商业银行所面对的一系列经济因素。2、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受制于社会的信贷资金需求。贷款的形成取决于借贷双方共同的意愿。3、社会公众持有现金的愿望影响货币供给。社会持金量的变化,不完全是一种心理因素。三、财政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分析财政收支活动与货币供应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并非所有财政的收支活动都必然引起货币量变化。主要在财政的正常收入无法满足支出需要,出现赤字的时候,才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不同对货币供应量也具有不同的影响。1、向社会公众借款。(借款方式为政府出售债券)当公众用闲置资金购买政府债券时,只发生货币量的转移,不会增加货币供应量。当公众运用生产和生活必需的资金购买政府债券时,会造成因生活和生产所需货币不足而增加从银行的借款需求,并导致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借款增加,则会使货币供应量扩大。2、向银行部门借款×财政向商业银行借款(借款方式为政府出售债券)。当商业银行用闲置资金购买证券时,不会造成货币供应量增加。当商业银行需要从中央银行借款去购买国债时,货币供应量就会增加。财政向中央银行借款会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因此,只有在财政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向中央银行借款(包括商业银行因购买国债向中央银行借款)弥补赤字的情况发生时,才会导致货币数量增加。第四节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