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新闻工作的基本功_第1页
练好新闻工作的基本功_第2页
练好新闻工作的基本功_第3页
练好新闻工作的基本功_第4页
练好新闻工作的基本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好新闻工作的基本功《中国航空报》社荣为人序言:对采访的基本认识新闻采访——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报道新闻通过访问、观察、调查等方式了解新闻事实的业务活动。新闻采访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实际,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情况和新问题;通过观察、访问、座谈、调查等方式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经过分析和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提炼出鲜明的新闻主题。.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新闻采访是为报道新闻所作的搜集素材的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核对新闻事实的过程,没有新闻采访,就谈不上新闻写作,更无法报道新闻。所以说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就像绘画与雕刻。采访是往白纸上描绘,是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从简单到丰满、从含糊到鲜明的过程;采访中不要忽视每一个细节。写作就像雕刻一样,把原始素材中所有影响主体的东西去掉,留下最有用的部分;写作时不要心疼删掉自己写下的文字。采访是“加法”,材料越搜集越多;写作是“减法”,作品越改越精。.新闻采访离不开客观存在的事实。采访工作的中心是了解客观存在的情况。(目的、任务、方式、难点).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传播。目的是为“新闻报道”,不同于其他写作、汇报等等。采访活动的主体是新闻工作者。采访活动的内容是了解客观情况。.新闻采访的基本任务是迅速了解到典型的有新闻价值的真实的事实。“迅速”是指要重视新闻采访的时效性。“典型”是指新闻的新鲜性,也就是要抓住新闻事实区别于一般事物的特点。这里所说的“真实的事实”是指要防止被宣传性现象所迷惑。.采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活动,是调查研究。社会活动方式是与行政的、法律的、私人的方式区别开来;社会活动方式是非强制性的、平等的、自由的交往方式。♦采访是一种难度较大的调查研究工作。所说的难度在于——时间紧。既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采访任务,又要对新闻事实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有准确的、深刻的认识。(例如深度报道)采访题材广泛多样,传播对象各行各业;由此要求采访者知识面要广博,这样才能适应工作需要。采访中既要考虑到报道时生动形象,又不许虚构。(陈炳东参加技能大赛)♦新闻采访离不开客观存在的事实。在新闻采访中要求采访者善于发现事实、了解事实、选择事实、核实事实、追踪事实。也就是说,采访者要善于通过观察、访问、座谈等方式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经过分析和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提炼出鲜明的新闻主题。然后通过新闻写作形成稿件,最后完成新闻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对新闻工作者来说,维护新闻真实性是不可推卸的职责。新闻作品只能如实反映客观现实,容不得半点虚假。采访是新闻工作的基础,在采访中,能不能抓住新闻是能力问题,可是能不能坚持新闻真实性就是职业道德问题。♦怎样坚持新闻真实性,具体来说就是要注意“掌握第一手材料,核对第二手材料”。第一手材料就是采访者采访中所见所闻的新闻事实,是采访者在调查研究中获得的材料(包括文字、图像、录音、实物等等),是客观存在事物的直接反映。对基层通讯员来说,具有掌握第一手材料的优势,因为采访、报道的就是自己日常从事的工作,就是身边的人和事。所以基层通讯员要善于把握住这种先天独厚的优势,搞好新闻报道。第二手材料是指有些时候或是有些事情由于时间、场地、环境限制,记者不可能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到现场直接采访(如灾难、试验、会议„„),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间接采访的方式采访当事人,了解新闻事件发生时的情况,了解新闻事件现场的情况,了解新闻人物在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所作所为。这也是新闻记者和通讯员常用的采访方式。这种事后通过采访当事人获得的材料是第二手材料。♦1.采访一定要到新闻现场,要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材料。直接采访,就是去掌握第一手材料。坚持新闻真实性,一定要尽可能地坚持直接采访,即在新闻事件发生时亲临现场采访。在新闻采访中要注意掌握第一手材料;对文字记者来说,不仅要注意文字材料,也要注意观察现场情况,了解实物材料;除了注意新闻主体,还要关注相关的新闻要素。对摄影记者来说,不仅要拍摄新闻事件发生时的照片,也要注意搜集相关的文字材料,注意与新闻背景有关的材料和情况。间接采访,注意核对第二手材料。对第二手材料更要注意核对,提高材料的可靠程度,以求更加准确地反映新闻事实。在引用第二手材料时一定要注明出处,不能让读者产生错觉,认为是作者在新闻现场采访时得到的新闻事实。在新闻采访中也要注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去观察、了解、询问、请教,特别是采访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或事情时,更要注意及时请教,千万不能想当然,不能凭老经验就得出结论。2•新闻采访也要重视5个W:新闻采访一定要遵守新闻规律,采访过程中也要重视5个W。何时(WHEN)不仅要搞清新闻事件发生的年、月、日和时间,必要时还要搞清非事件性新闻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何地(WHERE)不仅要搞清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点,还要搞清楚室外新闻事件发生地点的地形、地貌特征,搞清楚室内新闻现场的情况、室内陈设等等。何人(WHO)不仅要把人物的姓名、单位、职务搞准确,还应该尽可能地了解新闻人物的年龄、经历,了解相关人员对采访对象的评价等等。何事(WHAT)不仅要搞清楚新闻事件发生时的情况,还应该尽可能地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了解新闻事件发展的趋向。为何(WHY)不仅要了解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及过程,了解新闻人物成长、发展的过程,还应该了解与此相关的新闻背景、科学知识、发展规律等等。3•千万不能出现事实错误。好新闻必须符合采访对象、新闻事实的实际情况,反映的一定是真人真事;文艺作品允许作家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可以想象和虚构,但新闻作品只能如实反映客观现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对含糊不清的事情宁可不说也不能瞎说。同所有工作一样,记者和通讯员在采访中也会出现失误。作为新闻工作者,一旦发现工作中出现错误,一定要及时纠正,否则万一见报,就将造成很坏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各道关口都没把住,出现了见报错误,我们一定要在同一版面发更正,公开改正工作中的失误。我们千万不要让工作错误变成事实错误。♦新闻采访的基本环节新闻采访工作有其自身特点,不管是采访突发事件、非事件性新闻,还是采访新闻人物、重要会议;也不管是接到任务就出发,还是深入准备再开始,新闻采访工作总要经历这样几个基本环节:1.明确报道思想。报道思想是各新闻单位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面对的新闻受众,围绕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制定的报道方针;明确报道思想要解决的是在采访过程中报道什么和怎样报道的问题。(《中国航空报》社每个季度拟定下发的报道要点就是对报道思想的阐述和对记者、编辑、通讯员的指导)2.确定报道选题。选题是指记者、通讯员在采访前根据报道思想确定要报道的题目、要体现的主题。(选择确定采访人物、单位、典型经验等等)3.做好采访准备。采访前要学习了解有关的方针、政策,研究采访选题和对象,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新闻背景材料,制订采访计划,拟定采访提纲等等。(采访准备对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来说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4.进行采集访问。这是采访的主要环节和中心环节,狭义的采访指的就是这部分活动。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采访过程越深入,掌握的第一手材料越丰富,新闻写作就越容易。(采访形式和方式多种多样,采访时间可长可短,无论何种采访,最重要的是要千方百计找到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尽可能多地收集第一手材料。)♦5.提炼新闻主题。主题是新闻报道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提炼主题是采访中的关键环节,是体现采访水平的点睛之笔。好新闻一定是主题鲜明、深刻,具有典型意义,甚至能过推动某一方面的工作。(如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党的好干部孔繁森、1998年全国抗洪救灾„„以及黎明报道、现代工人报道)♦采访中不可忽视的要点♦善于观察和分析。善于观察和分析是记者良好的职业习惯。在新闻现场的观察中,首先要注意与新闻有关的事实,要善于捕捉能够充分反映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本质的细节,要善于从分析中掌握新闻事实的内在联系。(例如红队到哈飞检查油箱多余物,分析质量检查的可靠性。)♦要善于抓特点。特点就是与众不同之处,抓特点就是捕捉特征。在新闻采访中一定要注意新闻主体区别于其他事物、其他人物的不同之处,注意新闻要素之间的特性和共性,注意新闻主体发展、变化的环境和条件,注意抓住促成新闻主体发生变化的基本条件和必要条件。(例如空空导弹研究院“鲁宏勋班”与黎明公司“郭维林班”同是命名班组,特点各不相同。“鲁班”是数控班,主要通过掌握先进设备、编制数控程序完成生产任务,具有高技能特点。“郭班”是氩弧焊班组,有掌握先进设备和工艺的要求,同时更多的是手工操作,更注重掌握焊接技能和技巧。现在中航二集团也命名了5个班组,那么这5个班组也不会千篇一律的,肯定各有各的特点。所以在采访中,一定要注意他们与其他班组不同之处。)♦要重视细节。事物的特点是由无数个细节构成的,在采访中千万不要忽视有关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细节,对体现新闻事件本质的关键问题、关键细节一定要搞清楚,决不可以含糊,更不可以“合理想象”、“添枝加叶”。(例如黎明报道时“双百工程”每人每月颁发津贴200元至800元不等。这在5年没调工资、人均月工资仅378元的黎明职工中不亚于一颗重磅炸弹。例如陈炳东在参加技能大赛决赛时,研究图纸就用了近一小时。最后以超过第二名几十分的成绩夺得飞机钣金工第一名。)♦要重视采访前的准备采访前的准备分为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以今年4月采访“太行”发动机老专家为例)♦平时准备是基础,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平时准备至少包括4个方面:理论学习。平时要注意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闻理论等等。具体政策、相关知识的学习。到工厂采访,就要了解工业方面的有关政策;采访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就要了解科技工作方面的方针政策。不仅要了解具体政策,还要了解政策制定的来龙去脉,了解政策发展的过程。,对于我们航空工业报刊的记者、通讯员来说,还要了解航空方面的知识、了解国防工业方面的知识;在新闻业务方面还要注意学习新闻理论、新闻写作、新闻发展史,学习汉语语法、修辞,有条件的情况下学习外语。比如要搞好“太行”发动机采访,就要了解航空发动机的原理、特点,了解航空发动机分类(活塞式、涡桨、涡轴、涡喷、涡扇),了解发动机与飞机配套的关系。1.消息来源,新闻线索、各种资料的准备。记者和通讯员要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保持丰富的消息来源,这样才能及时得到新闻线索。资料积累既包括查找资料、搜集资料,也包括采访笔记的整理和积累。知识准备。平时要注意读书看报,培养广泛的兴趣,这样在采访时比较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交流,不至于临到采访再去“抱佛脚”。♦临时准备是指每次接到采访任务时要做的准备工作。了解与报道选题相关的方针、政策及最近的发展变化。(如现代工人讨论)了解与报道主题有关的情况,搜集有关资料。(比如采访前恶补喷气式发动机的知识,了解什么是核心机,压气机、燃烧室、涡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太行”发动机采用了哪些尖端技术,等等)1.了解已有的对采访对象的报道,了解采访对象的特点,避免重复。(比如发动机事业部提供了一个十几名专家的名单,就要了解这些专家的情况,包括原来的职务、与“太行”发动机的关系、有哪些情况是必须找这位专家的、现在的联系方式、现在的身体状况等等)1.拟定采访提纲。重大采访不仅自己要有采访提纲,还要想采访对象提交一份采访提纲,以便对方了解你的采访意图,对所采访的问题有所准备。(如对专家提出的采访提纲)1.采访的具体事务性工作,如确定联系人,准备证件,落实交通、住宿。三、新闻采访的基本方式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是新闻工作者对自己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是新闻工作者对自己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我们在开始从事新闻工作那一刻起,就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一旦有新闻事件发生,想方设法也要赶到新闻现场,捕捉新闻。有经验的新闻工作者之所以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是他们平时注意积累新闻线索,经过分析判断,掌握新闻规律的结果。预见来自于对事物深入细致地了解和分析;这样,当新闻事件发生时,采访者才能在新闻报道的“自由王国”里“畅游”。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是采访工作的开始。所谓第一时间,指的是从获得新闻线索的时候算起。因为记者可能事先获得消息,也可能在新闻发生时才知道,也可能事后才得知。正因为时间上的不确定,才有当场采访、现场采访、事后采访的区别。♦记者采访大致分为直接采访、间接采访、新闻发布会几种。我们提倡直接采访,因为只有到新闻现场、在新闻进行中采访,才能得到大量第一手材料,才能作出真实、丰富、生动的报道。记者采访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当场采访、现场采访、间接采访、新闻发布会等几种。♦当场采访:记者在新闻事件正在进行的过程中亲临现场进行采访;即当时当地采访。记者在这种采访中获取的完全是第一手材料。采访重大活动必须采取这种方式。当场采访应该是记者、通讯员首先采用和最先考虑的工作方式。每逢重大活动,报社领导安排记者、通讯员采访时一般都会提出采访要点、采访要求;而被采访的单位往往也会准备好新闻稿、背景材料、产品介绍等资料,给记者提供方便。在当场采访中,千万不能仅凭被采访单位提供的资料就去发稿。一方面,被采访单位提供的往往是通稿,并不一定适合每一家新闻单位的需要;另一方面,记者在新闻事件进行过程中也要根据自己所代表媒体和读者的需要挖掘新闻,完成采访。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拿到新闻稿看成是完成了采访工作。比如采访技能大赛,记者就一定要到现场,不仅人到现场,还要尽可能地跟踪大赛全过程,至少要与选手和裁判同进厂、同退场。在比赛中,也要尽可能地了解选手比赛进程,这样才能更多地掌握第一手材料,写出好报道。在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当场采访一定跟踪新闻事件发展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写出完整的报道。千万不能运用“合理想象”作为补充报道,一定要避免在采访中出现“盲人摸象”的错误。♦现场采访:记者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去直接观察、实地了解;即实地采访。这也是记者和通讯员常用的采访方式。采用现场采访的方式可以实地了解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通过细节描述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记者在现场采访中大部分工作是搜集、核实第二手材料;通过现场采访核实某些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程度,补充新闻素材中缺少的细节。现场采访时要注意发现新的新闻线索,挖掘深层次的新闻内容,而不是仅仅重复别人提供的现成材料。有时候,在现场采访中也可以请当事人重复再现新闻场景,以便在新闻写作中能够描述得更为具体、逼真;但千万不要理解为再造新闻,不能把重复再现的场景当作新闻来写。比如在采访“太行”发动机总设计师张恩和时,他就把我和李晶雪带到装配车间现场,从头到尾地讲解了“太行”发动机的特点、攻关遇到的难题等等,增加了我们的感性认识。♦间接采访:记者从了解情况的采访对象那里收集要报道的新闻事实和相关材料;这种采访也称为事后采访。在间接采访中,记者获取的大多是第二手材料。在来不及或没有条件进行当时当地的新闻采访时,记者往往使用这种方式进行采访报道。间接采访时一定要注意寻找并采访当事人,这样采访到的才是第二手材料;否则,不仅“辗转相告”的材料核对起来非常困难,并且在报道中还容易造成失误或失实。要注意,在使用第二手材料时一定要指明出处,不能以“想当然”代替新闻事实,更不能无中生有地编造新闻。比如采访“太行”发动机老专家时,就请当年给专家向中央领导反映“太行”发动机研制情况的信件起草者和参加中央军委扩大会的当事人介绍情况。在实际采访中不会总是运用单一方式,往往是几种采访方式综合使用。与以上几种主动采访方式不同的是出席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通常是由新闻发布方召集记者举行的新闻发布活动;备有茶点、便餐,可以自由交流的通常称作记者招待会。通常新闻发布会的程序是先由新闻发言人发布新闻,然后由新闻发言人当场回答在场记者提出的问题;也有新闻发言人简单致辞后就进入答记者问的程序。参加新闻发布会时,要注意听取新闻发言人发布的新闻,准备好要提的问题,争取获得提问的机会。在新闻发布会上成功的采访是争取到提问机会,得到新闻发言人有实质内容的答复。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很重要。因为在新闻发布会上,各家媒体关注的重点不同,提问时又受到只能提一个问题的限制,因此所提的问题千差万别。有的提问,新闻发言人可以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有的提问,发言人可以借题发挥,侃侃而谈;有的提问,发言人无法回避,必须解释作答„„好的提问应该是众多媒体关心、发言人乐于回答、后续提问还有余地的问题。在新闻发布会上得不到提问机会不算失败,失败的提问是让发言人轻飘飘地一句话就结束了的问题。所以,我们通常称参加新闻发布会为被动采访。相对而言,参加记者招待会时由于可以自由交流,会场气氛也比较轻松,往往可以就一些问题与新闻发布方人员进行探讨,所以采访获得成功的机会也比较大。♦新闻采访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观察、访问、开座谈会、积累资料。♦观察: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新闻事件发展的过程,不仅要从在场成员的角度观察,更要注意从新闻报道的角度观察,注意抓取新闻特点。一般在采访集体活动或是在公开场合采访时多用这种方式。现场观察时要选好位置,尽可能地占据一个便于观察的角度,同时也要兼顾到活动方便;选择的位置要注意不妨碍别人,特别是不能妨碍新闻活动进行。(例:室内——会议,视察,参观,演出„„室外——飞行,集会,表演,运动会„„)♦访问:通常情况下,这是一种一对一的采访方法。一般是与采访对象面对面地交谈,经常以对话、问答形式进行;但也有以观察为主,对话为辅的。访问要有准备,要设计对话。熟悉的采访对象比较容易进入主题,容易引向深入;而不熟悉的采访对象在没有了解你的采访意图是,通常不容易很快进入主题,或者话题分散,很难集中到主要问题上;有时候采访对象有意回避,往往“顾左右而言他”,不给你正面提出问题的机会。因此,在采访进行对话前一定要有所准备,既要有顺利进行的准备,也要有打开僵局的办法。重要的采访要事先提出书面采访提纲,列出要了解的问题,这样便于采访对象了解你的采访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这样在采访时了解到的内容一般更为丰富,采访对象提供的材料、引用的数据更为全面、准确。在对不熟悉的采访对象或在不熟悉的领域采访时,更要有几手准备,设计几套方案。要考虑到顺利时怎么谈,不顺利时怎么进行下去,形成僵局时如何收场;甚至要考虑到这次采访一旦不成功,如何埋下伏笔,下次再来。这样才能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完成采访任务,才能有备而来,满载而归。♦开座谈会:这是一种一对众的采访方法。一般用于事后采访或调研。采用座谈会的方式容易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新闻素材或线索,甚至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圆满完成采访;但准备不足或采访对象选择不当时也容易流于形式,收获不大。座谈会上记者可能是主持人,也可能不是主持人,但一定要清楚在座谈会上记者不是主角。记者在座谈会上要善于引导参加座谈会的人围绕采访主题展开讨论或发言。参加座谈会的人员不要太多,如果按照2个小时安排,6个人左右就差不多了。这样平均每人也就是10分钟发言、10分钟讨论。人太多,一是时间紧,不能畅所欲言,讨论也不易深入展开;二是主题流动,往往发言不易集中,容易流于一般。座谈会一般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进行,不能海阔天空泛泛而谈。座谈会上获取的新闻素材对记者来说是第二手材料,因此记者要善于在众人发言中核实、印证新闻素材;或是会后找有关人员或当事人核对。在进行调研时、或是采访的新闻事件涉及面较宽、人员较多时,要注意安排好座谈会的题目和参加人员,以免在座谈中获得的材料互相矛盾,不但没有理清头绪,反而陷入混乱之中,之后还要花费精力清理线索、整理材料。♦积累整理资料:这是记者常做的案头工作,既是每次采访的总结,也是今后采访的准备工作。记者在采访中获得的文字材料、采访笔记及新闻照片要及时整理,补充细节。特别是重要的谈话、现场观察到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整理,发现不清楚或不充分的地方要立即进行补充采访或采取补救措施。俗话说“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许多生动形象的细节如不及时整理记录下来,往往会被后来的材料掩盖或冲淡,等你想起来要用时,只记得当时自己的感受,而那些促使你生发感慨的细节已经记不起来了,于是不得不忍痛割爱;这是采访中非常遗憾的。记者在采访中往往还会得到大量资料或宣传材料,这些东西也要及时清理,选出有用的作为资料保存;否则时间一长,大量有用没用的材料堆在一起,再想理清头绪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四、新闻采访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新闻界有一句话:报社有大小,记者无大小。对记者而言,采访时在领导面前不必自卑,在工人面前也用不着自傲。♦坚持用事实说话在新闻采访中要注意收集各种素材,核对各种材料,多用具体的事实,少用抽象的概念。这样,才能在新闻写作中做到多用名词和动词,少用副词和形容词。♦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作为新闻工作者一定要牢记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一些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宁可不讲真话也决不要讲假话。♦处理好几个关系:事实和材料——有人认为采访就是收集材料,往往到一个单位就去问人家有没有这方面或那方面的材料;如果有,拿到材料就算完成采访,或者是请人写篇报道、填上自己的名字就算完事。材料不等于事实,但是记者了解事实又离不开各种材料。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重视第一手材料;从获取第一手材料,开始自己的采访。▲通过核实第二手材料补充新闻事实。有时候在新闻素材中,第二手材料更具有权威性。现象和本质——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选择反映事物本质的事实,筛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防止被宣传性现象所迷惑。一般与特殊——注意不同事物间的区别,注意同事物间的不同特点。牢记有比较才有鉴别,要善于从不同的差异之中找出特点来。观察与了解——注意抓住反映事物本质的现象与事实,注意了解深层次的东西,了解新闻产生的背景与原因。倾听与询问——在口头采访时要注意采用恰当的发问方式,善于从对话与交流中发现深入采访的线索,主动引导采访深入进行。♦注意细节:▲一定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采访内容一般分为人物、单位、会议、事件„„准备工作总的原则是一定要在采访前尽可能多地了解采访对象的现状、历史、发展过程,了解与之相关的各种细节,这样才能做好充分准备,才可能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有准备才能把握好采访时机。比如各单位“开门红”的报道,当你了解到各项任务指标接近完成月计划时,就可以跟踪,做好采访的准备。▲采访开始前要熟悉现场情况,观察周围环境,了解注意事项,估计新闻事件发展动向,做好各种应变准备。▲采访时要衣着得体,举止得当。记者采访时切记自己不是新闻事件的主角,穿着打扮要与采访对象相当,不要差别太大。去车间采访尽量不穿高档西装或裙服,去新闻发布会采访也不能穿着太随意。在会议采访时尽量选择靠走道的座位,便于摄影时出入走动;如只做文字采访,则选择便于观察、录音的靠边位置。▲练好笔头功夫。重要采访可用录音机帮助记录,一般情况下最好依靠笔记,这样方便整理记录,便于尽快成稿。做笔记时要记要点,对方语速快记不下来时,可以重复对方的话确认,也可以请对方就某一个问题再介绍一下。▲采访时语气要平和。与采访对象见面时首先自我介绍,然后表明采访意图,以便尽快进入采访主题。必要时事先与采访对象沟通,或是提出采访提纲,使对方有所准备。▲与采访对象交谈时要掌握主动。要引导采访对象围绕采访主题介绍情况、分析问题;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或主题进行采访时,要坦率地请教,切不可不懂装懂。采访中不要随便打断对方发言,不要抢对方话头,不要提暗示性问题,不要替对方下断语;特别是在关键问题上,哪怕重复提问也一定要把问题问清楚,不可似是而非,留有疑点。▲采访时一定要深入现场。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做到当场采访或现场采访。要坚持去现场观察,这样才能防止片面性,同时也可以尽可能地核对新闻线索,发现新闻线索。▲采访会议要注意有始有终。会议采访要报道的主题是会议内容、要解决的问题、会上做出的决定、会议布置的工作。领导讲话是会议的一部分,不是会议的全部内容,不能把会议报道变成领导讲话摘要。▲采访非事件性新闻要注意把握每个阶段不同特点。非事件新闻往往新闻要素不明显,因此在采访中更要注意把握非事件性新闻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了解最新的进展、克服的困难、面临的问题等等,从中挖掘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摄影记者要练好抓拍基本功。首先要熟悉手中器材,其次要了解采访对象的特点,第三要通过观察判断新闻高潮出现的时机,第四要有强健的体魄和灵活的反应。现在使用数码相机的人多了,许多人用液晶屏取景,那是不对的,应该和传统单反相机一样,使用取景器取景。▲新闻照片的说明中要注意署上主体人物的名字,不能用“车间工人”作为代称。▲稿件多人署名时,执笔者署名在前,拍摄者署名在前;或是拍摄者、图注作者分别署名。结尾:怎样抓住好新闻.报道热点,跟踪焦点,剖析难点抓报道热点实际上就是要有新闻敏感性,都成热门话题了,还没有报出去,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是失职。跟踪焦点就是说要对新闻事件发展有预见性,要了解群众关心的问题,了解领导关注的重点,从中寻找新闻报道的时机。剖析难点是指关注新闻事件反映出来的深层次的问题,关注新闻事件中反映出来的各种矛盾、新闻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矛盾各方面在新闻事件中的作用及转化的条件,从中总结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新闻采访就好像画画,从一张白纸开始,一笔一笔添加上去,把面前的事物形象地记录下来,力求具体、生动、形象。采访用的是加法,越深入材料越丰富。新闻写作就好像雕刻,从一块材料开始,一刀一斧地砍削,把没用的部分去掉,留下来的是最生动、最形象、最有特点的部分。写作用的是减法,越修改轮廓越鲜明,越修改主题越突出。新闻摄影略谈中国航空报》社荣为人♦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摄影记者是新闻队伍中一个独立兵种。新闻摄影是新闻工作者使用摄影器材在新闻现场进行采访,通过照片等平面记录方式报道新闻。♦新闻摄影报道的必须是确切的有新闻价值的具体事实,新闻摄影表现的内容必须直接来自新闻现场,符合所反映的事实的本来面目。与文字报道相同的是,新闻摄影同样强调新闻性,要求尽可能完整地体现新闻五要素,重视新闻照片体现的新闻价值。与文字报道不同的是,新闻摄影更强调抓取新闻事件中的“典型瞬间”、“决定性的瞬间”,强调新闻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因而在新闻照片中更加突出新闻主体。♦文字和摄影在新闻工作中的关系和地位是相辅相成的,在新闻报道中,我们提倡“图文并茂”、“两翼齐飞”。以往在重大采访中,往往是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一起出动,在新闻现场各显其能。如今,摄影记者作为新闻大军中的独立兵种,发挥新闻照片形象、生动的特点,通过单幅、组照、专题等表现方式,全方位地深入报道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新闻。♦一、新闻摄影强调纪实性。新闻摄影是新闻与摄影结合的产物,新闻摄影作品的根本特性是新闻性与形象性的辩证统一。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都离不开摄影器材,都是要表现拍摄对象的形象。但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具有很大差别。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使用的设备、手段大致相同:都要使用照相机、闪光灯记录拍摄者要表现的客观事物,都要通过胶片、磁记录介质等载体保存拍摄的画面,都要熟练运用光、影、密度、反差、色饱和度等要素,都要注重构图和剪裁突出主体、表现主题。但是两者之间有极大的区别。新闻摄影是以摄影手段记录新闻,强调客观性,强调纪实;艺术摄影是利用摄影手段进行艺术创造,强调主观感受,强调画面优美。♦新闻摄影的纪实性决定了摄影记者只能运用当场采访和现场采访的方式进行采访,不可能像文字记者那样可以运用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间接采访。因而新闻摄影必须是在新闻事件现场、选择典型瞬间进行拍摄,新闻照片的主体是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典型形象或决定性瞬间的形象。从拍摄过程来讲,只能选择,不能塑造;从拍摄手法来讲,提倡抓拍,反对摆拍。好的新闻摄影作品可以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但是好的艺术摄影作品却不一定具有新闻性。♦二、新闻摄影要强调新闻要素。最近几年,我们在新闻现场采访时经常看到许多人也拿着照相机在拍照片,他们拍出的好照片也不少,但是能拿出来的新闻照片却不多。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许多照片虽然画面很美,但是新闻主体不突出,画面表达不出基本的新闻事实,没有抓住新闻事件的高潮。尽管新闻摄影与文字报道不同,是以画面形象阐述新闻事件;但是新闻摄影与文字报道一样,也要强调新闻要素(即5个W),也要运用摄影语言表达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为何(Why)。就像新闻写作有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不同体裁一样,新闻摄影也有特写、近景、中景、远景及单幅、组照、专题等区别。无论哪种形式的新闻照片都不能缺少新闻要素。♦好的新闻照片应该是新闻主体鲜明、突出,新闻背景在画面中有一定形式的交代,画面抓住了新闻事件的高潮,新闻人物表情生动,符合新闻现场的特定条件。艺术照片强调光与影的运用,强调构图完美,注重线条、影调、色块的运用,拍摄艺术照片时可以创造,可以摆布,可以后期合成。但是对于新闻照片来说,并不强调画面完美、构图完整;相反在新闻摄影中决不许创造,不许摆布,不允许画面合成。♦三、新闻摄影强调抓拍。摄影记者要练好三大基本功:调查研究,形象观察,现场抓拍。调查研究就是在新闻摄影的采访过程中,也要重视新闻采访的基本环节,要学习了解有关的方针、政策,研究采访选题和对象,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新闻背景材料,制订采访计划,拟定采访提纲等等。形象观察就是在新闻现场要注意观察新闻事件的特点、新闻人物的特征、新闻事件进程的变化等等,型像观察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新闻摄影采访的过程,是摄影记者分析、判断新闻事件高超、新闻事件典型瞬间、新闻事件决定性瞬间的过程,是摄影记者决定拍或不拍、现在拍或是何时拍的过程。形象观察寻找的是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典型瞬间。所谓典型瞬间就是在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最能反应事件特征、反映人物特点、反映新闻进程的那一刻。现场抓拍就是摄影记者运用手中器材在新闻现场完成采访。新闻摄影中所说的抓拍不仅是手急眼快,完成摄影过程;新闻摄影要求抓拍强调的就是在不干涉拍摄对象的情况下,运用熟练的摄影技巧,抓住典型瞬间,拍出体现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决定性瞬间的好照片。抓拍与摆拍不同。摆拍是将各种摄影要素调整到理想状态,将画面构图安排得符合摄影者的要求,将现场环境或气氛调整到符合摄影者主观需要的状态„„总之,摆拍是通过人工干预将摄影条件调整到符合拍摄者要求的受控状态,然后再按动快门。而新闻摄影中的抓拍则要求摄影者按照新闻事件发展的规律,在新闻事件进行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角度和手中摄影器材,不断观察反映新闻事实的场景、画面、人物,捕捉新闻高潮时出现的“决定性瞬间”„„总之,抓拍就是要求新闻记者在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调动自己的各种能力,在新闻高潮出现的瞬间按动快门。这里要说明一下,新闻摄影过程中并不是新闻现场的东西绝对不许动,也不是移动一下就成了摆拍。比如在拍主席台上的领导时,台上的鲜花遮挡了人物面部或是分割了画面,为了摄影完整,摄影者移动一下鲜花或是暂时拿开,就不能笼统地说这是摆拍。因为主席台上的鲜花并不是新闻主体,移动它并没有改变新闻主体或是影响新闻事件。但是,如果在新闻现场你没有抓到领导与工人交流的镜头,于是请领导和工人再握握手,拍一张热情洋溢的照片;这可就是在摆布新闻主体,制造“新闻”了。摄影记者练好基本功首先要熟悉手中器材,其次要了解采访对象的特点,第三要通过观察判断新闻高潮出现的时机,第四要有强健的体魄和灵活的反应。现在使用数码相机的人多了,许多人用液晶屏取景,那是不对的,应该和传统单反相机一样,使用取景器取景。♦四、新闻摄影中常遇到问题。♦1.新闻摄影并不苛求形式美。新闻照片强调典型瞬间,强调新闻动感。往往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新闻照片在影调、构图、角度等方面总有缺陷,总有可挑剔之处,很少有拍得十全十美的;但是新闻照片的可贵也就在此。因为新闻事件是不可复制的,“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犹豫一下就可能把事前的“可能”变成终生“遗憾”了。我们在编辑新闻照片时不像选择艺术照片那样苛求形象、影调、线条、构图等等。编辑往往也通过剪裁画面突出新闻主体,舍弃那些不必要的枝节,使新闻照片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达到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不苛求形式美并不是说我们不主张照片要拍得美一点。好的新闻照片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是很强的,在构图上往往也是很有特色的,最主要的是具有新闻照片独家特色,这是谁也无法模仿、无法重复的。♦2.新闻摄影要强调新闻真实性。新闻摄影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强调画面形式美而破坏了新闻真实性。例如:现场人们围观产品或图纸时,常常“网开一面”留出摄影空间;操作工在工作现场,后面的人戴着口罩,前面的人展现容貌;车工在车床前工作,不是眼观工件,而是视线抬高一点„„当然也有另外的情况:本来工人在粉尘环境中操作没戴口罩,看到记者采访,车间领导赶快吩咐都把口罩戴上;本来工人按规定身穿白色工作服操作,看到记者要摄影,领导赶忙吩咐女工去换花衣服„„这些做法显然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因而我们往往也不敢使用这样拍出来的照片。♦3.新闻照片要突出新闻主体。新闻照片在现场抓拍,往往顾不到背景、前景等细节,不容易拍出满意的照片。但是新闻照片在拍摄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新闻主体,在画面中突出主体。比如现场环境杂乱时,摄影记者可以运用侧光、逆光加大背景与主体的明暗对比,是主体从深色的背景中凸现出来。现场人物众多时,可以运用广角、长焦等镜头特点,从比例关系上突出新闻主体。新闻现场场面规模较大时,可以运用黄金分割、井字布局等结构关系,把新闻主体置于视线焦点;或是使用线条的发散、汇聚作用,把读者视线引向新闻主体。♦4.新闻摄影也要注意做好保密工作。我们军工行业保密工作要求非常严格,在新闻报道方面也是如此。新闻摄影直观、形象,特别是一些产品,想用文字描述清楚都很不容易,然而只要一看照片就清楚了。因此我们新闻摄影报道中也特别要注意保密问题,尽量避免涉密内容。♦5.坚持新闻真实性。新闻照片决不能采用技术手段合成,更不许移花接木。在艺术摄影中,可以多底合成,利用技术手段创作美好形象。但是新闻摄影绝不许弄虚作假,既不能合成,也不能挖补。♦怎样写标题和图注?摄影记者在采访时也要注意做好文字工作。标题是新闻照片的“眼”,文字是新闻照片的说明和补充。在新闻摄影过程中,一些新闻背景、个别新闻要素在画面中无法表现,因此摄影记者在采访中也要按照采访的步骤和环节去做,这样才是完成一个完整的采访过程。新闻照片几乎没有“无标题作品”,标题的作用就是“画龙点睛”;新闻照片的文字部分是对画面形象的说明、补充,最简单的比如新闻人物的姓名、单位,新闻事件的简单交标题和图注也要提炼,从新闻事件的新闻要素中提炼出来。标题要准确、鲜明、有吸引力,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不能简单陈述,更不能简单到重复画面形象所表达的内容。图注要简明、扼要,围绕新闻要素,交代画面中需要说明的问题,满足读者了解新闻事实的要求;不能以“为了„„”开头,罗列一些与新闻照片所表达的内容毫不相关的套话,然后用“图为师傅在教徒弟学技术”结尾。画面中新闻主体鲜明,图注中事情、姓名语焉不详;我们总不能采访完了发稿时连个主人公的姓名都不提,只报个职务吧?新闻摄影有单幅、组照、专题的区别,组照的图注要有总的说明,每幅照片还要有各自的说明;专题摄影的图注不仅有事件的叙述、人物介绍,写作上还要有一定的布局、结构,几乎就是一篇文章。五、新闻摄影介绍和照片分析。就像新闻写作有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不同体裁一样,新闻摄影也有特写、近景、中景、远景及单幅、组照、专题等区别。下面我们结合手头照片作一些介绍和分析。先看几张照片:♦会场(三幅)请大家注意照片中正面的人物。第一幅是6“西格玛”培训,第二幅是危险化学品管理培训,第三幅是质量管理培训。这几幅照片,除去会场横幅外,全是背影,那么新闻主体如何体现?如果是教员,那么主体并不突出。那么真到开会的时候,摄影记者拍什么、怎么拍呢?举第六届中华技能大奖采访为例:(三幅)第一幅是会上表彰的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会场前排中间这位就是空空导弹研究院代表李立坤。第二幅是全国技术能手刘铁(沈飞)、喻刚福(成飞)参加座谈会。第三幅是荣获中华技能大奖的鲁宏勋(空导院)。选这三幅就是想说明拍会场尽量拍人物正面,突出新闻主体。♦题材不合适(两幅)右上图这三位在做什么?这是新时代质量体系认证中心专家到车间进行工艺过程质量控制审核。如果没有图注,读者也可能误认为会计查帐。左下图的楼是怎么回事?这是工厂停工十年的理化综合楼开工装修了。这两幅照片没有图注,读者无从猜测。所以,这样的新闻题材不适合用新闻摄影的方式报道。♦剪裁使新闻主体更突出(两幅)第一幅是第六届中华技能大奖颁奖时,刘高倬总经理向鲁宏勋颁奖。第二幅是剪裁后见报的照片。尽管主体不是居中,偏在左侧,但是人物形象明显比后派人物高大、突出,后排人物成为一个很好的背景。人物面部表情也看得比较清楚。这两幅照片宽度是一样的,剪裁后,人物主体相比高大一些。再请大家看一幅照片。剪裁是要根据新闻主题,裁去一切不必要的东西,突出新闻主体。如何把握剪裁的度?剪裁的效果要让读者一眼能看清新闻主体。♦新闻照片要形成视觉中心(三幅)这三幅照片都是以人物为主。在画面上,要有一个视觉中心,但是这三幅都不明显。第一幅——集智攻关,画面表现的是技术人员在进行产品联试。但照片下沿的线条把读者视线引向下方,分散了画面主体。♦第二幅——工艺攻关,画面表现的是工艺人员、技术人员在分析工艺图纸。花面狸,左边三人形成一个视觉中心,右边两人形成另一个视觉中心,互相没有呼应、陪衬的关系,容易使读者视线在两组人物之间游离。♦第三幅一一数据分析与第二幅的问题相似。我们试着剪裁一下是否好一点?♦新闻主体要突出(三幅)第一幅照片要表现员工操作,但是画面中心是大蜡模,左右两位员工都是后脑勺。那么作者表现的新闻主体是人还是物?♦第二幅照片拍摄意图还是不错的,只是画面处理上摄影者稍稍向左移动一些,让蜡模与操作者面部拉开一点距离就好了。现在是有些平分秋色。♦第三幅表现工人在给铸件划线。画面中,前景工人在铸件后面操作,后景能看到工人操作,但显然是作为陪体,不是主体。角度还是没找好。♦新闻摄影要注意选择(两幅)要在不干扰对象的情况下完成拍摄,摄影者一定要注意选择好自己拍摄的位置,找好拍摄角度,选好背景。♦新闻摄影要注意抓动态(三幅)新闻摄影不是拍合影,要在新闻事件进行中抓取典型瞬间,才能拍到神情并茂的好照片。抓动态要注意符合新闻事件的特点,符合新闻现场特定的环境条件。第一幅是袁立本在观看汽车钣金件,♦第二幅是袁立本拿起直升机复合材料构件,♦第三幅是六O二所刘夏石向袁立本介绍陶瓷工艺品。♦新闻摄影采访要抓特点(五幅)这是一次人代会期间采访顾诵芬参加小组会的过程。当记者进入会场时,顾总正在看文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