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复习-1-2人口的迁移_第1页
高中地理复习-1-2人口的迁移_第2页
高中地理复习-1-2人口的迁移_第3页
高中地理复习-1-2人口的迁移_第4页
高中地理复习-1-2人口的迁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表资料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7〜8题。迁出国数量(万人/年)迁入国数量(万人/年)中国30.3英国110.0墨西哥26.7德国21.1印度22.2加拿大17.3印度尼西亚18.0英国13.6菲律宾14.4澳大利亚&3关于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B.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下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回答9〜10题TOC\o"1-5"\h\z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区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①山西②江苏③新疆④黑龙江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右图表示人口数量变动状况(迁移差额率正值表示人口迁入),据此完成16〜17题。图中丙点表示的人口变动状况正确的是()A.人口增加B.人口减少C.变动较大D.基本不变能正确反映西亚地区人口变动状况的是()A.甲B.乙C.丙D.丁

36.阅读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某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自然增长率总增长率北京市-0.0155.292河南省0.5640.562nAmi!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由于—引起。(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由于—引起的。(3)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为。(4)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对北京地理环境的影响。(5)简述河南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原因。36、(1)高;人口迁入(2分)(2)低;人口迁出(2分)(3)三低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4分)(4)有利:提供劳动力;引进人才;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不利: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6分)(5)农村迁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速度慢,就业机会少,收入低(4分)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回答14-15题:14.19512000年,该国()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14.19512000年,该国()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了15.1%15.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三低”模式可能位于欧洲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3^503^505人口ifi養缶4.K%EE31.9匀尸I9IM1961-19TO197"円閒I9SJ7990IW3-2MO1818.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19.80年代,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较好的学习、医疗条件36.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以我国四川省为例,该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一线为界,东西人口差异悬殊。四川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8分)列问题:(18分)30°(1)试比较川东和川西的人口分布情况。(2分)⑵“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分)(3)四川民工流出,主要流往何地?为什么?(6分)(4)人口流动对流出地有什么影响?(4分)(5)近年来,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你觉得应如何吸收这些劳动力?(4分)36.答案:(1)川东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川西地区人口稀疏,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地中。(2分)⑵“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是由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或经商引起的(2分)(3)四川民工主要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有较好的工资待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对民工有较强的吸引力。(6分)(4)促进了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和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但也因此造成人口流出地的人才外流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4分)(5)给出优惠政策,让回乡民工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吸收回乡民工参加工作;政府出面组织培训农民工。(4分)净迁移率是指某个地区在一段时间内每一千个居民(时间中段的人数)中移民入境的人数和移民出境人数的差值。读我国某地区迁移人口曲线图(单位:万人),完成7〜8题。该地区图示时段内人口净迁移率最低的时期约是()1990〜2000年B.1995〜2010年C.1985〜2015年D.2005〜2010年该地区图示时段内()①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②早期人口迁移的原因与经济因素有关③人口性别比增大A.①②B.②C.①③D.③历史上的宜居古城甘肃永泰,到如今土地沙化、盐碱化严重,植被覆盖率大幅下降,迫使人口不断外迁。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导致永泰古城人口外迁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文化因素B.政治因素C.生态环境因素D.经济因素永泰古城人口外迁说明当地的A•环境承载力提高B•人口合理容量不变C.环境承载力降低D•人口合理容量变大阅读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0.00%aafo0.00%aafo某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自然增长率总增长率北京市-0.0155.292河南省0.5640.562我国城乡人rr迁移結构图(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由于—引起。(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由于—引起的。(3)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为。(4)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对北京地理环境的影响。(5)简述河南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原因。(18分)(1)高(1分);人口迁入(1分)(1)低(1分);人口迁出(1分)(3)三低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4分)(4)有利:提供劳动力;引进人才: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任答三点得3分)不利: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任答三点得3分)(5)农村迁往城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就业机会少,收入低(4分)据2014年1月26日(农历26)上午10点的百度数据,在迁入成都的1000个人中来自北京的占了249个,从成都迁出的1000个人到北京的就有329个,数据表明这一时段从成都迁出的人口较迁入成都的人口还多了近100人。专家称之为“逆向春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北京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年轻人中独生子女比例升高,子女接双方父母赴京过节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春节在家过年习俗逐渐淡化我国成都至北京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春运问题反映出我国城市化严重滞后,解决我国春运难的根本措施应该是()加快交通建设,特别是高铁的建设延长春节假期,错开放假时间加大商品房的建设,特别是特大城市的商品房建设D.采取有力措施,实现人的城市化,使更多的农民工有条件在城市居住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19~20题。图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图1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豫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据此回答21~23题。21•从人口迁移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A.三峡库区居民外迁B.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C.农村人口进城务工D.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其深远意义是()A.改善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B.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C.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D.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A.①④B.②③C.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读图回答24~25题。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25•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A.由亚洲迁往欧洲B.由非洲迁往欧洲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32.根据下表数据和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某年甲市耳乙竹人丨I增长指标⑸、自然増长率总增长率甲市-0.0155.292乙省0.5640.562迂入0.00%.\产ri..….丄1y迂入0.00%.\产ri..….丄1y城市乡村50.00%迁出!00.00%1□(1)甲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2分)(2)乙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低,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2分)(3)说明人口迁移对甲市地理环境的影响。(6分)(4)简述乙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4分)32.(14分)(1)人口迁入。(2分)(2)人口迁出(2分)(3)有利影响:提供劳动力;引进人才;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6分)(4)农村迁往城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速度慢,就业机会少,收入低(4分)改革开以来国家把海南省设立为经济特区,近几年又实施了开发海南旅游岛的政策。2012年春节期间,海南三亚旅游行业秩序混乱,天价宰客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据此回答1-2题。1.春节期间,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海南三亚,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氏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2.近年来,迁入海南的人口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因素氏历史因素C.政治与经济因素D.宗教习俗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图和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材料二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21.3-2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21.3-20.7420.2-0?“耗珠TflFftE骨耆区人口卓瞅况(实环人「:啻应冷战帝崖之比}璋上口贡向朮(1)习惯上,当一个地区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试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6分)(2)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为依据,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4分)(3)材料二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6分)31.(16分)⑴沪、苏、津、粤(2分)①实行计划生育,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年轻人口所占比重下降;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生活质量改善,人的平均寿命延长。(4分)(2)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趋向: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不断加剧。(4分)(3)地区间收入差距(或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户籍制度的改革(6分)读下表,完成9~10题。美国1965〜1983年不同地区的净移民人口数量(单位:千人)地区1965~1970年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