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婚姻认定的几种类型_第1页
无效婚姻认定的几种类型_第2页
无效婚姻认定的几种类型_第3页
无效婚姻认定的几种类型_第4页
无效婚姻认定的几种类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效婚姻认定的几种类型

无效婚姻是指由《婚姻法》规定,婚姻对象不符合法律条件,但因履行争议的一方未遵守法律,而发生法律效力的婚姻事实关系。无效婚姻制度是关于无效婚姻认定和处理的制度,加强无效婚姻制度研究对司法实践中正确处理无效婚姻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效婚姻的前提无效婚姻的认定是一项重要的司法实践活动,是正确处理无效婚姻的前提。要想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无效婚姻,必须结合我国《婚姻法》,深入分析构成无效婚姻的法定情形。我国《婚姻法》第10条明确规定了构成无效婚姻的四种情形。1.婚姻成立前,合法前婚和非法后婚重婚,指同一个婚姻当事人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婚姻的事实状态。具体来说,重婚是指重婚者已通过合法结婚行为获得了配偶,其与配偶之间已产生了合法的婚姻关系(对此婚姻关系,下文称前婚),在此合法婚姻关系尚未解除之前,又与他人(有配偶或无配偶者)结婚而形成的一种非法婚姻关系(对此婚姻关系,下文称后婚)。重婚是对合法婚姻关系具有破坏性的非法婚姻关系,因而是一种不受法律保护,并应受法律制裁的无效婚姻。认定重婚,必须把握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必须存在一个合法前婚,即重婚的双方至少有一方已有合法婚姻关系。此为构成重婚的前提条件。如果当事人均无配偶,或者虽有配偶但不是合法配偶,则其与他人缔结的婚姻不构成重婚。第二,必须存在一个非法的后婚,即已有合法前婚的当事人与他人后来形成的关系必须是一种婚姻关系(后婚关系),才能构成重婚。这种后婚关系可以是登记婚姻关系,也可以是事实婚姻关系。前者是指由于重婚者的欺骗及登记机关的失误,错误地对重婚者进行结婚登记而造成的后婚关系;后者则是指重婚者虽未经婚姻登记机关登记,但却以夫妻名义同居,且当地居民也都认为其为夫妻而形成的事实上的后婚关系。如果重婚者之间既无登记后婚关系,又无事实后婚关系,而仅仅为非法同居关系或单纯恋爱关系,则不构成重婚。第三,合法前婚和非法后婚同时存在。即前婚当事人与他人又结后婚的行为必须发生在前婚尚未合法解除之前,两个婚姻同时存在,才构成重婚。如果虽然当事人有前婚,但其后婚是发生在前婚合法解除之后,则不构成重婚。如甲和乙登记结婚后,乙死亡,其后甲和丙登记结婚,则甲和丙的婚姻为有效婚姻而非重婚。重婚的上述三个构成条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少任何一个条件,就不构成重婚。司法实践中认定重婚时必须对此三个条件全面把握。2.禁止婚约的亲属关系“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是我国《婚姻法》第10条规定的导致无效婚姻的第2种情形。此种情形下缔结的婚姻之所以无效,是因为此种婚姻违背了《婚姻法》第7条关于结婚的禁止性规定。我国婚姻法第7条第2项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正确理解和贯彻此规定,必须把握以下几点:(1)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范围的认定。我国《婚姻法》规定,亲属关系是指基于血缘或婚姻而形成的人们之间的身份关系和财产关系,包括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两大类。血亲关系是基于血缘而形成的亲属关系,如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祖父母和孙子女关系、外祖父母和外孙子女关系、叔侄关系、舅甥关系、姑侄关系、姨甥关系等;姻亲关系是基于婚姻而形成的亲属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丈夫和妻子的血亲间形成的亲属关系、妻子和丈夫的血亲间形成的亲属关系、丈夫的血亲和妻子的血亲之间形成的亲属关系等。我国《婚姻法》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仅限于血亲关系而不包括姻亲关系。尽管有人主张将配偶死亡的儿媳与公爹之间或配偶死亡的女婿和岳母之间的姻亲关系也纳入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但我国《婚姻法》在立法中并未采纳此种主张。司法实践中仍允许他们结婚,但一般要求他们搬往异地居住。(2)禁止结婚的血亲关系范围的认定。血亲关系是基于血缘而形成的亲属关系。我国《婚姻法》禁止结婚的是血亲关系,但并非所有的血亲关系都在禁止之列,禁止结婚的血亲关系有着一定的范围限制。血亲有自然血亲和拟制血亲之分。自然血亲是基于自然的生理血缘而形成的血亲;拟制血亲是基于收养等法律行为而形成的血亲。我国婚姻法禁止结婚的血亲仅指自然血亲而不包括拟制血亲。因为我国禁止血亲结婚的根本原因是血亲结婚将导致后代的先天性生理缺陷,此种后果只可能发生在自然血亲结婚之中,而不可能发生在拟制血亲结婚之中。拟制血亲自然就被排除在禁止结婚的情形之外。例如,法律并不禁止养兄妹之间结婚。同时,我国《婚姻法》虽然禁止自然血亲结婚,但并非所有的自然血亲都在禁止结婚之列,法律禁止结婚的自然血亲只限于“近亲”。我国《婚姻法》第7条第2项规定,“近亲”包括两种情况: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其中,直系血亲是指具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生育自己的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旁系血亲指具有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虽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却是同出于一个祖先的亲属,这样的亲属包括辈分相同和辈分不同两种情况。按照我国《婚姻法》规定,对于直系血亲,无论相隔几代均禁止结婚;而对于旁系血亲,并非全部禁止结婚,而仅限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具体包括:兄弟姐妹、甥(女)、侄(女)、叔、伯、姑、舅、姨、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祖姑、祖伯叔父、外祖姑、外祖伯叔父、甥孙(女)、侄孙(女)等。对于超出此范围的其他旁系血亲,我国法律并未因为血亲关系的原因禁止其结婚。3.无效婚姻的认定我国《婚姻法》第7条第2项和第10条第4项分别规定“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结婚的疾病”禁止结婚,“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未治愈的”婚姻为无效婚姻。可见,“患有不应结婚的疾病”是导致无效婚姻的一种法定情形。正确理解导致无效婚姻的此种情形,必须把握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结婚的疾病。《婚姻法》之所以将“患有医学上不应结婚的疾病”作为禁止结婚和导致婚姻无效的情形,根本原因在于根据科学研究,如果导致后代患有先天性遗传疾病,不利于后代的健康成长。因此,只有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结婚的疾病的人才能被禁止结婚。在认定此种情形导致的无效婚姻时,一定要考虑当事人是否患有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而且一定要弄清楚“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范围。实践中,只有那些已由医学上证明的确实具有遗传性的疾病,才能被列入“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之列,对其他疾病,未经医学证明具有遗传性,不得列入“不当应结婚的疾病”的范围之内。(2)婚前患有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要想认定当事人的婚姻因“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结婚的疾病”而无效,不但要证明其“患有医学上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而且还要证明当事人是在婚前患有此种疾病。如果当事人虽然患有此种疾病,但却不是在婚前患有,而是婚后患有的,则不得认定其婚姻无效。(3)婚后尚未治愈。婚前患有不应结婚的疾病是导致婚姻无效的一个前提条件,但并非婚前患有不应当结婚疾病者的婚姻均属无效。对于婚前患有不应当结婚疾病当事人所缔结的婚姻,只有在当事人结婚后尚未治愈的,才属于无效婚姻。如果虽然当事人在婚前患有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但在结婚以后已经治愈的,更确切的说,在法院对当事人的婚姻效力进行认定时已经治愈的,不得认定其婚姻为无效婚姻。上述三个条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只有当事人同时具备时,才能以“患有不应结婚的疾病”为由,认定其婚姻无效。4.结婚年龄,年龄规定为“非特别法上的婚姻,是自由生“未达法定婚龄”是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导致无效婚姻的第4种情形。此种情形下缔结的婚姻违背了《婚姻法》第6条关于必备婚龄条件的规定,因而无效。《婚姻法》第6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以鼓励。”此条规定体现了《婚姻法》对结婚者年龄的要求,是结婚的一个法定条件。之所以作如此规定,是因为在此年龄之前的男女,在生理上、心理上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不宜结婚。而对婚龄作出男子晚于女子的规定,也是基于男子发育成熟晚于女子的生理规律。二、无效婚姻处理我国《婚姻法》对无效婚姻的处理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婚姻的限制效力与无效婚姻《婚姻法》第12条规定:“无效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从法律效力上来看,无效婚姻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即自婚姻开始时就不具有约束力;从法律后果上来看,无效婚姻不像有效婚姻那样产生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婚姻的法律效力,就是婚姻的法律约束力,是指依法成立的婚姻所具有的法律约束力。婚姻的法律效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婚姻当事人也就是夫妻双方的约束力,即夫妻双方的某些行为受到限制或禁止。例如,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不得与他人同居,更不得与他人结婚,否则即为违法或构成犯罪。二是对婚姻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的约束力,指合法成立的婚姻对婚姻当事人以外的他人的行为具有的制约效力。如他人不得明知婚姻当事人一方已有配偶而与之结婚,否则要受法律制裁。以上两个方面的效力,是合法婚姻所必然具有的,而无效婚姻是不具有这些效力的。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无效婚姻当事人又与他人结婚的行为或者他人明知其婚姻无效而与之结婚的行为,不应作为重婚加以处理,符合结婚条件的,应当认定为合法婚姻。婚姻的法律后果,是指有效婚姻在婚姻当事人间引起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也就是合法的夫妻关系。合法的夫妻关系包括:夫妻双方各自拥有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所有权,夫妻双方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夫妻双方有相互扶养的义务,夫妻双方有相互忠实的义务,夫妻双方有计划生育的义务等。上述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是有效婚姻的必然法律后果,而无效婚姻是不可能发生上述法律后果的。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不能像处理有效婚姻那样来处理无效婚姻。如无效婚姻一方当事人死亡,另一方当事人不得享有继承权。再如,无效婚姻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拒绝扶养,不得以遗弃对待,另一方请求支付扶养费的,不予支持。2.无效婚姻的财产归属关于无效婚姻当事人间的财产处理,《婚姻法》第12条作了明确规定:“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依照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无效婚姻的财产处理,不得侵犯合法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可见,对于无效婚姻当事人间的财产处理,以当事人协议处理为原则,以法院判决处理为补充。无效婚姻虽然是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当事人间不产生夫妻关系,但当事人间毕竟有共同生活的婚姻事实,生活上彼此尽了一定的义务,甚至彼此产生了较深的感情,如果法律强制规定无效婚姻期间的财产归双方各自所有,显然不太合适。所以,法律作出了允许双方根据各自的意愿,平等协商处理,法院一般不得强行干涉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处理无效婚姻的财产时,首先应允许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人民法院才能通过判决处理,而且要根据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要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因为无效婚姻不受法律保护,解除无效婚姻会使无过错方当事人受到重大的精神伤害。人民法院通过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来处理无效婚姻的财产,可以使无过错方在心理上多少得到一些抚慰。因此,法律的此种规定是合理的,司法实践中应认真加以贯彻。值得注意的是,依照法律规定,无论是当事人协商处理无效婚姻的财产,还是法院判决处理无效婚姻的财产,如果无效婚姻是由于重婚导致的,对财产的处理不得侵犯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利。因为,在重婚导致无效婚姻的情况下,存在两个牵连的婚姻,即前婚和后婚。其中,后婚是违法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的,而前婚是合法有效的、受法律保护的,合法婚姻无过错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应受法律保护。所以,在司法实践中,有前婚的后婚当事人不得以协议的方式将其财产处理给后婚的对方当事人,否则将损害前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样,法院判决处理重婚者的财产时,即使重婚的当事人一方无过错,法院也不得为了照顾该无过错方而将应归前婚无过错方当事人的财产处理给后婚无过错方。3.无效婚姻中父母子女关系的法律保护无效婚姻当事人所生子女,也就是我国《婚姻法》所称的非婚生子女。对此问题的处理,我国《婚姻法》规定,非婚生子女同婚生子女具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婚姻法》第12条明确规定:“当事人所生子女,适用本法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此规定为处理无效婚姻当事人所生子女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当事人所生子女,适用本法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应该包含以下两层含义:一是无效婚姻当事人与其所生子女间产生父母子女关系。《婚姻法》之所以作出如此规定,是由于父母子女关系与夫妻关系产生的基础不同,夫妻关系是基于婚姻而产生,其产生的基础是合法婚姻关系的存在,无效婚姻是违法婚姻,因而也就不产生夫妻关系;而父母子女关系是基于血缘而产生的,其产生以当事人之间存在血缘关系为基础,在无效婚姻中,尽管婚姻当事人之间不产生合法的夫妻关系,但当事人和其所生的子女之间却存在着事实上的血缘关系,因而也就产生了父母子女关系,这种父母子女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婚姻法》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包括:(1)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2)父母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3)子女有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的权利;(4)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5)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够独立生活为止。上述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对无效婚姻当事人及其子女关系同样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