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中学女员的命运》中的拉萨_第1页
《法国中学女员的命运》中的拉萨_第2页
《法国中学女员的命运》中的拉萨_第3页
《法国中学女员的命运》中的拉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国中学女员的命运》中的拉萨

《法国中尉的女性》是英国小说家福斯的杰作。在这部小说中,福尔斯开创性的运用小说的理论把传统与创新完善结合,展现了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新的艺术生命力。小说是以故事里的女主人公莎士比亚拉·伍德拉夫的绰号命名的,据说她被一个法国中尉玩弄后抛弃,被人们称为“法国中尉的女人(娼妇)”,沦为道德舆论惩罚的对象。然而,仔细的读者不难发现,莎拉的言行异常神秘、不可思议。整个小说就是围绕着对她的认识展开的。在这部作品中,不同的人都根据自己的观察给出不同的解释:在一般人眼里,她是个行为不检、道德堕落的人;在睿智的医生格罗根看来,她患了“精神分裂症”、“忧郁病”;而男主人公查尔斯却觉得,环境给她造成了很大伤害,她身上有一种清新自然的率性和对高尚事物的追求。而一般读者的困惑是:最初是什么痛苦在折磨着莎拉,让她自暴自弃,冒犯整个社会;后来又是什么幸福竟让她拒绝了贵族青年查尔斯的爱情。对前后两种不同境遇中的莎拉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她精神追求的实质,从而获得对这个神秘人物的完整认识。莎拉的“自暴自弃”首先表现在她对工作的态度上。莎拉从事过三次社会劳动:一是在韦茅斯塔尔博特夫人家当家庭教师,这在小说开始前就发生了;二是作为被救助对象,给道德暴君波尔蒂尼夫人读圣经,散发宗教小册子:三是在伦敦,在画家罗塞蒂家里当模特和助手,从事艺术活动。她的前两份工作可以说都是由于她本人的原因而丧失的,而最后一种工作却使她感到心情无比舒畅,莎拉很可能为了它而拒绝了爱情。这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蕴涵着人的社会行为与人性本身的密切关系。真正的莎拉是一个追求“智慧、美和学识的女人”,(196)她也希望有幸福的婚姻和家庭,但她低微的出身注定了她只能享受她那个社会阶层的女子共同的命运:婚前当家庭教师,将来成为某个农夫的妻子。这是阶级社会强制性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指出,“当分工一出现之后,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特殊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社会活动的这种固定化,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统治我们、不受我们控制、使我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并使我们的打算落空的物质力量,这是迄今为止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每个人的命运都被封闭在这个体制中,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塑造着,同时它们又形成一股奴役人的力量,维护着这个体制的存在。莎拉说:“我好像被扔到荒岛上,被监禁、被判了死刑,而我自己却不知道犯了什么罪。”(163)人生而不平等、不自由,出身低微的女子在维多利亚时代受到的人性禁锢更是明显:没有经济来源,对她们开放的社会职业少得可怜,有限的可供选择的男人也与她们一样贫穷,或许比她们还要愚昧。身处这样的环境,莎拉对“智慧、美和学识”以及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只会凭空增加她的烦恼。虽然莎拉在塔尔博特家与雇主相处很融洽,孩子也很喜欢她,但她的工作性质本身却令她痛苦不堪。塔尔博特夫人所享受的也正是莎拉渴望得到的。她与莎拉年龄一样大,家庭富裕、孩子幸福。莎拉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的不幸,意识到这种生活的可望而不可及,每时每刻都受到精神上的煎熬,不得不毅然离开。她不愿意看着自己的行为成为他人实现愿望的手段,而自己的内心愿望却遭受冷落,无人知晓。既然现实生活中她对那个真实的生命、自己最根本的愿望无能为力,莎拉就需要解禁心灵的环境。这样我们就发现了一个分裂的莎拉,这正是劳动与人性要求分离的必然结果。为了肉体生存从事“正常”的社会工作、奉行现行的道德准则,就意味着否定自己、使灵魂死亡;要实现灵魂自由,就得放弃异化劳动、否定道德要求。于是莎拉开始自毁前途,编造了放荡经历,否定了家庭教师职业,成为公认的道德堕落的人。她精神上确实自由了,可以傲视周围那些以循规蹈矩为荣,对她和她的“丑闻”兴趣百倍却又假装道貌岸然的平庸的人们。莎拉也知道这是一种绝望行为,因为她不知出路在哪里,但有一点她明白:“问到塔尔博特夫人那儿,恢复我以前的生活,那么我已经真正死去了……而且是死在自己手里。”(202)与普通人一样,莎拉也需要人们真正的同情和帮助,也在寻觅灵魂的知音。但她沿着自由愿望去行动的结果是受到社会经济和道德的双重处罚。精神生活异常丰富的她没有任何生活来源,非常贫困,同时被看作是淫荡、堕落的女人。即使这样,伪善的社会还要对她进行“挽救”,让她重新做人。小说中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谜一样的莎拉作为被救助的对象,与公认的道德暴君波尔蒂尼夫人生活在一起。她们俩的态度都略带自虐性:莎拉明知对方是个道德暴君,帮助自己这样的堕落者完全是为了买通死后进天堂的路,却宁可被她收留也不回到善良的塔尔博特夫人那儿;波尔蒂尼夫人虽然十分不情愿让名声有污点的莎拉与自己同住一个屋檐下,但为了证明自己是个“行善积德”的模范,硬着头皮背上了这个“十字架”。莎拉物质上的生存危机虽然得到了缓解,精神上却遭受了很大创伤,被她的女主人和阴险邪恶、搬开是非的女管家压抑得透不过气来。通过这两位不同道德观念的代表者,作者辛辣地讽刺了传统道德的卫道士,歌颂了真正善良的人性。莎拉从事了自虐式的赎罪活动,异化劳动的痛苦又开始了。她常常暗自流泪,孤独地在野外漫游或伫立于海边,她经常逃到安德克立夫崖、康茫岭、海边等自然环境中,因为自然界里充满生机,外在的锁链脱落了,她可以获得片刻的安它、流露出自己真实的一面。但是,莎拉的外出行为在波尔蒂尼夫人看来是她不思悔改、继续堕落的标志,因为她去的都是些村里人常与淫欲联系在一起的地方。莎拉又被解雇了。这是她为了自由继续招致耻辱的结果。但令人费解的是,莎拉并不愿意离开这里,她说:“倘若我离开这儿,我便离开了耻辱,那我就完了。”(208)可见,耻辱带给她的不是精神重负,而是使她摆脱了传统的道德约束,完全成为社会的“局外人”,从而获得了彻底的精神解放和灵魂自由。难怪莎拉会说:“我有时候甚至可怜别的女人,觉得我有一种她们不能理解的自由。”(202)莎拉自毁声誉,否定虚假的身份,先粉碎了一个正常的教师活动,又客观上终止了自己作为一个“堕落者”的赎罪行为,社会人的堕落却换来了自然人的成长,这个事实暴露了维多利亚社会与人性利益背道而驰的残酷现实。由此看米,莎拉自毁声誉的谜也就不那么神秘了。关于莎拉的第二个谜是她为什么拒绝查尔斯的爱情。经过两年多的苦苦寻找,查尔斯在“拉菲尔前派”画家罗塞蒂家里找到了莎拉。莎拉在罗塞蒂家里的劳动完全出于自己的选择,是她愿望的真实表现和能力的自由施展,从而劳动变成了人的生命活动,成了对自己的充实和完善,也就是对自己的肯定。然而令人困惑不解的是,莎拉为什么要拒绝查尔斯的求婚呢?如果分析一下,可以发现,这时的莎拉首先是拥有自由,其次是获得了艺术情趣的满足。正是基于这两条理由,莎拉不再接受爱情。首先,莎拉最珍视的是自由。在莱姆镇时,她不惜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即牺牲自己的名声,换得了精神自由。虽然出身贵族、思想开明、英俊潇洒的查尔斯对她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他后来对她确实产生了热烈的爱情,因此,无论是出于世俗的考虑还是由于对爱情的珍惜,莎拉似乎都应该选择他,但莎拉对世俗的考虑从来是不屑一顾的,对自由也比爱情看得更重。莎拉对爱情的回避体现了哲学界对爱情的一种解释——通过爱情寻求自我必然伴随着人的自由主体性丧失。法国哲学家萨特认为,在爱情中,一方对另一方来说是块未知的领域,象征着他的自由个性。而在这块未知的领域中却包含着的一个全新的自我,这个自我由对方塑造,并且被对方控制着,我对这个自我的内容全然不了解。所以在爱情中了解自己、占有自我,一旦这个目的达到就必然剥夺对方的主体自由。爱的和谐将使双方没有神秘可言,模糊了体现彼此自由的独特性,使本来的“异”变成完全的“一”。这样看来,爱与自由在某些领域必然是对立的,可以说爱情是危害自由的力量之一。福尔斯非常欣赏萨特的存在主义学说,存在主义这个名词多次出现在小说中。莎拉对爱情的反应体现了萨特对爱情的解释。拒绝爱情,不是否定一种进犯力量,虽然以不能了解自己为代价,但能享受到自由。小说最后指出:“她为维护自己的那种‘精神’(territory)而进行的战斗,是遭受侵犯的人对不断入侵的人一种合法反击。”(527)①这正是莎拉拒绝查尔斯的重要理由。她希望做个孤独寂寞的人,在过去这曾意味着没有同情和理解的苦闷,现在对莎拉来说成了能够享有自由的状态了。其次,莎拉以艺术的标准审视与查尔斯的爱情,发现这段经历缺乏完美性。莎拉在莱姆镇上最苦闷、最孤独无望的时候,善良的查尔斯成了莎拉唯一求助的对象。但是,在维多利亚时代,女子是不能单独外出和男子见面的,而且以莎拉的身份更没有可能通过婚姻进入贵族阶层。爱情不能自然表露和实现,为了接近查尔斯并赢得他的爱和理解,莎拉采取了欺骗手段。她跟随查尔斯到树林中,送化石,编故事,送纸条,假装受伤,以至引诱他发生性关系,使查尔斯对她由好奇到迷恋最后变成他的唯一精神寄托。这样,爱情就有了欺骗的伪装,变成了愚弄的结果。莎拉指出:“那种关系之中有某种虚假,……自然的东西掺杂上了人造的东西,纯洁的东西掺进了不纯沾的东西。我想两年前发生的就是这么一回事儿。”(506)她告诉昔日的恋人:“艺术原本是跟生活结合在一起的。”(507)以艺术的评判标准去审视爱情,爱情中不纯洁的成份使莎拉认为它没有存在的价值。莎拉在罗塞蒂家里已完全沉浸在美的品味和享受中,不相信在世俗的爱情关系中能体会到这种完美。这是莎拉拒绝查尔斯的第二条理由。莎拉把艺术批评应用到了社会生活领域,把它当作塑造生活、指导行动的原则。再有一种可能就是她关于崇尚自由和艺术批评的话都是借口或推辞。她可能从来没有爱过查尔斯。莎拉或许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作为女性的魅力才导演了他们俩的浪漫史。他们俩的关系从开始就是不平等的。从社会地位上看,查尔斯的确高高在上,但在精神上,他却是比莎拉幼稚、单纯得多。他们并不是理想的精神伴侣。莎拉对爱情的态度或许过于偏激,但作者似乎通过这种极端态度强调了自由比爱情更珍贵这一观点。作家总是通过虚构人物和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的。在这部小说中,莎拉被塑造成一个非常激进的女性。她本来是社会最底层的一个受生活压迫、受道德奴役的女性,但她能够遵循自己的真实要求,无所畏惧,无所顾忌,毅然挑战强大的习惯势力,烘托出人性尊严的核心地位。作者展示这种气势磅礴的生命运动,无疑是对当代人生存状态的强烈反应。20世纪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正经历着一个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科学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认识,经济迅速发展,并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福尔斯认为,科学没有把人作为一个自然有机体来看待,对人的研究出现了“物化”倾向,这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对人本身的认识。小说中的格罗根医生拥有进步的思想和丰富的医学知识,但他只是用病例的症状分析来解释莎拉,他的“科学”诊断无疑是个非常错误的结论。莎拉非常担心人们会认为她真的发了“疯”而把她送入疯人院,从而使她成为“科学”的牺牲品。20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爆发了大规模的女权运动,妇女对自身利益的认识不断扩展,要求改变传统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呼声传遍整个西半球。福尔斯认为:“女性从本质上比男性更美好、更真实、更能体现自由。”同时,作为小说家,他认为艺术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交流手段,艺术的责任就是批判生活,描述新的情感,提高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他创造出莎拉这个具有强烈艺术情趣的女性,她肯定自己、追求自由、反对一切约束力量。通过这种方式,福尔斯指出了时代问题的症结所在。福尔斯高度赞扬存在主义,认为它是关于自由的学说、弘扬个性的理论,它是对剥夺人个性的一切强制性力量的反叛。他说:“好的作品都是生活的提炼……我觉得没有生活和文学方面的哲学作为基础,是不可能写出严肃的作品来的。”在这部小说中,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在莎拉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了实现她的自由意愿,莎拉否定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