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纤维蛋白原对进展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_第1页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纤维蛋白原对进展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_第2页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纤维蛋白原对进展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纤维蛋白原对进展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约30%是进展性脑梗死。后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引起了科学领域的关注。动脉内-中膜层厚度(IMT)被公认为评价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是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窗口。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拟通过观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IMT和FIB水平,进一步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1对象和方法1.1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选择2009-05~2010-05我院收治的1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69例,女46例;平均年龄(57.55±14.37)岁,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或MRI证实。排除标准:(1)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障碍;(2)近期内有急慢性感染、凝血及肝肾功能异常;(3)房颤、心功能不全、近期心肌梗死、完全房室传导阻滞;(4)恶性肿瘤;(5)有手术史、严重创伤史。其中进展性脑梗死患者41例为进展组,男25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92±15.12)岁;非进展性脑梗死组74例为非进展组,男44例,女30例;平均年龄(57.16±13.88)岁。以同期门诊体检合格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97±15.19)岁。3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具可比性(P>0.05)。1.2方法1.2.1血浆fib、血糖含量测定所有入选对象测定血压,清晨空腹取外周静脉血5mL,3000rpm离心10min,分离上清,-70℃保存待测。以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FIB;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以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2.2颈总动脉imt测量仪器为GE-vivid7-pro型超声诊断仪,7.0-10.0MHz线阵探头。患者取仰卧位,检查部位包括颈总、颈内、颈外动脉,于颈总动脉分叉近端1cm处后壁测量或IMT最厚处,纵向超声显像可表现为由相对较低回声分隔的两条平行亮线,两线间距离即IMT,冻结颈动脉窦以下1cm图像,测量3次IMT,取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为颈总动脉IMT厚度值。1.3数据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x¯±s)表示,所有的数据均通过SPSS13.0处理,采用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2组间比较;Pearson公式行两变量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脑梗死-c、收缩压和fpg的临床应用如表1所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IMT、FIB、TG、LDL-C、收缩压和FPG显著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者(P<0.05);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IMT、FIB、TG、LDL-C、收缩压和FPG显著高于健康者(P<0.05)。2.2fib、tg、收缩压和ldl-c、ldl-c的相关性分析IMT的相关性分析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IMT与FIB(r=0.553)、TG(r=0.507)、收缩压(r=0.421)和LDL-C(r=0.338)呈显著正相关。3脑梗死与病理组织学检测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由于资料和研究方法的不同,现有文献提出的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显示,20%~25%的脑梗死由颈动脉颅外段粥样斑块引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动脉内膜是最早受累的部位,内膜功能受损,泡沫细胞在内膜下聚集,脂肪沉积于内膜下形成脂肪线,使内膜增厚,IMT现被认为是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伤性可靠指标。已证实颈动脉IMT增厚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IMT每增加1个标准差,脑卒中发生率即增加1.36倍。颈动脉IMT≥1.0mm和颈动脉斑块形成均为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学者认为,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IMT明显增厚,可导致颈动脉部分或完全堵塞,减慢远端血流的速度、降低灌注压,从而引发低灌注性梗死,如斑块脱落则可发生血栓性脑梗死。本研究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IMT显著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者。本研究结果亦显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IB、TG、LDL-C、收缩压和FPG显著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者。脑梗死患者具有凝血功能增强的倾向,同时存在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从而打破了正常凝血与纤溶之间的相对平衡。FIB是由肝细胞合成、释放的一种糖基化蛋白,其中80%存在于血浆,具有生理和病理的双重效应。作为血液组成成分,其分子大,浓度高且有聚合作用,可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互相交织的纤维网,不但可增加血浆粘度,且能通过分子上含有的6个结合位点与毗邻的血小板FIB受体结合而促进血小板聚集。有学者指出,血浆FIB水平升高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机制在于:(1)高浓度FIB长期刺激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纤溶酶原灭活剂,导致局部微血栓形成且不能及时清除,损伤内皮细胞,加速胆固醇浸润,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2)FIB及其降解产物可刺激平滑肌细胞,使其由动脉中层迁移至内膜并在内膜增殖,同时,FIB可与血小板结合,导致血小板活化和交联,后者释放的生长因子是促使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强烈丝裂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3)高浓度FIB可改变粥样斑块巨噬细胞帽的渗透性,并降低斑块纤维帽的稳定性,导致斑块破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