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各章参考答案_第1页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各章参考答案_第2页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各章参考答案_第3页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各章参考答案_第4页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各章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各章参照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统觉:赫尔巴特的术语,指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的同化过程。学校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是运专心理测量、诊断、征询、行为矫正技术为学校提供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统觉团:赫尔巴特的术语,指一种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该整体就被称为统觉团。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种分支,是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思想,把教学过程提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络;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4.措施——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同这四个阶段对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五段教学法:在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基础上,他的门徒将这四个阶段加以改造,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1.预备——唤起学生的原有有关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2.展现——教师清晰地讲授新教材;3.联络——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络;4.统合——协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统觉团;5.应用——以合适措施应用新知识。教学心理学:研究教学情境中知识与技能习得规律的一门学科,目前已与教育心理学紧密融合在一起。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此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措施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学习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在后天经验或练习的影响下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和条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二、填空1.《学记》2.明了,联想3.注意,期待

4.欧洲,试验5.美,桑代克6.19037.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8.学习者心理,学习心理及其应用9.学习,教学10.教师的教,教师教11.单向道,死胡同,双向道12.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13.《灵魂论》14.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人类的灵魂15.德育,智育,体育16.统合,应用17.比奈,西蒙18.注意,先前的知识经验三、选择1.⑴2.⑵3.⑶4.⑷5.⑵6.⑴7.⑷8.⑵9.⑶四、研究与设计(答案略)五、判断1.对的;2.对的;3.错误;4.错误;5.错误;6.对的;7.错误;8.对的六、问答1.略2.为顺应三种灵魂,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实行三方面的教育。首先,人有植物的灵魂,对人体进行肉体营养和繁殖,它通过体育锻炼后,肉体不停完善起来:另一方面,人有动物的灵魂,人有感觉、愿望、知识,因智育而到达真理的大门;最终,人有理性的灵魂,它通过德育到达完善的境界。3.赫尔巴特及其学派在其提出的教学过程模型中,根据其统觉理论,尤其强调强调学生在过去经验中形成的统觉团在吸取有关新观念中的作用,主张教师不应只传授知识,并且应当唤起和刺激学生的统觉过程。4.试验教育学派是试验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5.桑代克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6.两者都研究学校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规律,但学习心理学还研究动物的学习,其成果可以用于动物训练、犯人改造、职业培训等,教育心理学除了研究学习之外,还关怀学生的发展与个别差异,教师的教学以及学习的测量与评价等内容。7.两者都围绕学校中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进行研究,目前两者已很难辨别开。8.略9.教科书的内容来自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内容,但在组织教科书内容时,不一样作者可有不一样偏好。第二章参照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学习: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构造性知识:乔纳森划分的学习类型之一,指习得概念或命题的多样性而又互相关联的网络。乔纳森的学习分类:乔纳森等人根据教育研究和教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将学习分为构造性知识、心理模型、情境性问题处理、延伸技能、自我知识、执行控制和动机形成等类别。体现(performance):指学生外在的、可以观测的行为,如测验的得分、行为举止等。加涅认为,内部的变化必须通过外在的体现变化反应出来,体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衡量学习与否发生的重要指标。心理模型:指互相关联的言语或表象的命题集合,是人们作出推论和预测的深层知识基础。智慧技能:加涅划分的学习成果类型之一,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情境性问题处理:指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构造不良问题。认知方略:指运用有关人们怎样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延伸技能:延伸技能是能用于超越给定信息进行推理的技能,包括进行类比,作出解释,得出推论,建构论据。突触:两个相邻神经元之间小的空隙被称为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冲动的重要构造。言语信息:指能用言语(或语言)体现的知识。自我知识:指有关自我的知识或懂得我们作为学习者“是什么人”的知识。自我知识包括学习方式、学习优缺陷和知识水平的自我意识。神经元: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又称神经细胞,由细胞体、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三部分构成。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执行控制方略:指以自我知识为基础的反省认知方略和理解监控。动机形成:指学习的愿望,作出的努力和学习的坚持性。这三个方面被称为意动方面,是动机和意志的结合。态度:指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奥苏伯尔的故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分类:奥苏伯尔根据学生与否理解所要学习的材料而对学习的一种分类。机械学习指学生不需要理解,只进行机械反复的学习;故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构造中已经有的合适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络。加涅的学习成果分类:加涅将人类学习的成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方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类型。二、填空1.行为的2.内在能力和倾向的3.认知、情感、动作技能4.辨别,详细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5.轴突,树突,突触6.潘菽,知识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智慧技能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学习7.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方略,动作技能,态度8.故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9.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运用,处理问题与发明10.构造性知识,心理模型,延伸技能,自我知识,动机形成三、选择Ⅱ.⑵,⑷。本题考察学习的概念。⑴是人具有的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⑶是动物本能;⑵是人在后天学习中形成的条件反射;⑷也是后天环境中经观测而形成的。2.⑷。小明上幼稚园后,习得了一种对人反应的新的倾向,属于加涅所讲的态度。3.⑶。两岁的小朋友,不也许习得唐诗体现的意境,只是按照一定的次序发出中文的音来,这波及口腔声带等肌肉的运动,属于加涅讲的动作技能。4.⑵。能对的使用三个人称代词,阐明小朋友能对三个代词所指称的事物对的归类,即小朋友以概念形式掌握了“你我他”,属于加涅的智慧技能的一种。5.⑵。六年级学生,执行与圆规有关的动作不成问题,目前学会用圆规画圆,是在“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这一规则支配下,通过已掌握的动作技能而体现出的新的能力,是加涅所讲的定义性概念。6.⑴。书的概念小学生早已习得,并且也在概念与表达概念的符号“书”之间建立了联络,目前只是学习“书”概念的另一种符号,因而属于符号表征学习。7.⑵。能对的使用三个人称代词,阐明小朋友能对三个代词所指称的事物对的归类,即小朋友以概念形式掌握了“你我他”,属于奥苏伯尔的概念学习。8.⑵。小学生能对的判断句子,阐明他们头脑中形成了句子的构造,将“我”,“爱”,“梅花”三个有关联的言语联络起来,故属于心理模型。9.⑷。10.⑵。排版需要一定操作,但这种操作是在头脑中完毕的,而使用电脑所波及的肌肉运动(动作技能)是早已学会的技能。四、研究与设计1.都将学习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这是大多数学习分类系统所遵照的分类框架。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只波及认知领域,冯忠良的分类中的“社会规范”学习相称于加涅的态度学习。两者都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学习。乔纳森的分类重要只波及认知领域。然而在这个大框架下,不一样分类系统的差异出目前知识与技能的划分上。加涅划分了三种技能,即智慧技能、认知方略(一种特殊的对内调控的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奥苏伯尔分类系统中有知识的简朴运用和综合运用(处理问题和发明),但未对知识和技能加以划分。冯忠良的分类系统中的知识类似于奥苏伯尔分类系统中的知识。两者都波及知识的简朴与综合运用。该分类中的心智技能相称于加涅分类系统中的认知方略。2.略3.学习现象非常复杂,二战期间心理学家将一种学习的规律用于解释所有学习的规律,在实践中受到了挫折,由此使得心理学家用分类的观点来研究学习。对四个分类系统的分析评论略。4.略。此题可作为学习这两节的学习方式或教学措施。五、判断1.错误;2.对的;3.对的;4.错误;5.对的;6.错误六、问答1.学习现象十分复杂,不一样的研究者从不一样角度对学习进行研究,因而对学习的见解也不一样样。此外,研究者本人所持有的哲学观点(如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也影响对学习的见解。2.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从人的发展来看,学习可以塑造和变化人性。3.这里双生子C的行为变化应归因于生理上的成熟,并不是学习使然。4.长颈鹿的能力变化是由遗传和成熟决定的,不属于学习。第三章参照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学习理论:研究学习成果的性质,学习的分类、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的多种学说。学习的顿悟说:格式塔学派对学习的解释,认为学习是忽然领悟到的知觉经验的重新组织。配对联想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同步展现成对的学习材料,在回忆时,提供每对项目中的一项,被试要回忆出与之配对的另一项。认知地图:托尔曼根据白鼠学习迷宫的试验提出,动物学习不是在一连串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络,而是在脑内形成了迷宫的格局,托尔曼称之为认知地图。系列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展现的刺激材料的次序不变,规定被试将学习材料原封不动依次回忆出来。学习的试误说:桑代克根据动物学习试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认为机体处在问题情境中会发出许多反应,由于满意的成果,最终学会对的反应。自由回忆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在试验中给被试展现许多独立的项目,在学习和回忆时,不限次序。图式:这里指巴特利特的术语,是个体头脑中原有的观念,对个体的记忆和提取新信息会产生重要影响。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描述的一种条件作用形式,指原先的中性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反复匹配展现,获得了由无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操作条件反应:斯金纳描述的条件作用形式,指机体自发的反应因有强化或无强化的伴随而对应增长或减少反复出现的概率。趋平化:梅耶解释巴特利特试验时用的术语,指无规则的知觉痕迹在保持期间向一种更熟悉的原则的原有记忆痕迹还原,遗忘了许多细节。锐化:梅耶解释巴特利特试验时用的术语,指知觉对象的某个突出特性在保持期间变得愈加突出和集中,强调某突出的细节。情境性学习:学习的社会建构理论对知识与学习的一种见解,认为知识不是个人的认知构造,而是伴随时间而发展的社会团体的发明。社会团体的习俗(practicesofcommunity)——互相作用和办事的方式以及该团体所发明的工具——构成了该团体的知识。学习意味着变得更有能力参与那些实践和应用那些工具。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指桑代克在试验基础上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练习律指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联结的失用(不练习)会导致联结的减弱或遗忘;效果律指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减弱或淘汰。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在计算机科学影响下产生的一种解释认知学习的理论,认为学习成果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知识分为以命题和命题网络表征的陈说性知识和以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学习过程包括感觉加工、短时记忆加工和长时记忆储存新知识学习重要发生在短时记忆加工过程中。学习的认知建构理论:受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解释认知学习的理论,认为学习的成果是认知构造的重新建构或改组;学习分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两大类;学习总的过程是新旧知识互相作用的同化过程;影响学习的最重要条件是原有知识构造的性质。强化: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长的事件。凡施加某种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长的事件叫正强化;凡移去某种不利的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长的事件叫负强化。建构主义学习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建构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出现的一种解释学习的理论,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强调社会协商和互相作用;主张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主张理解知识建构过程;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二、填空1.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应2.但凡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减弱或淘汰3.操作,强化4.在条件刺激出现时或稍后展现的无条件刺激5.在合适反应之后展现强化物6.系列学习,配对联想学习,自由回忆学习7.陈说性知识,程序性知识8.感觉主义,还原主义,联想主义,机械主义9.艾宾浩斯,桑代克10.个体建构主义,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学建构主义11.知识是怎样建构的,世界与否可知,知识是情境性的还是普遍性的12.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强调社会协商和互相作用;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理解知识建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13.先天的理性作用14.认知主义,行为主义15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顿悟16.S-R,S-O-R,有机体内部三、选择1.⑴。2.⑴。桑代克效果律中导致满意后果和带来烦恼的行为也可看作是练习,练习能否增强联结,取决于练习的后果,这样,练习律的内容就可纳入到效果律中。3.⑴,⑶,⑷。系列学习规定被试根据材料展现次序回忆。背诗词、电话号码和数学公式必须记住次序,记忆中国各省名称则不必拘泥于次序。4.⑷。记住省名和省会名属配对联想学习,记忆电话号码和外语单词属系列学习,记忆同学名字可不限次序,属自由回忆学习。5.⑵。单词音形联络波及在两项学习材料间建立联络,也无次序规定,不属于系列学习和自由回忆学习。S-R学习为行为主义学习方式,不波及内在思想观念间的联络,故选⑵。6.⑷。7.⑴。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为研究材料,无意义音节由至少三个以上的字母构成,在回忆时又规定按次序回忆,因而属于系列学习。8.⑵。9.⑶。教材中的极端建构主义又叫激进建构主义。10.⑷。11.⑶。12.⑴。四、研究与设计

从心理学历史上看,影响学习论流派的哲学观点大体有两种: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前者主张一切知识来源与感觉经验,在其影响下,心理学中出现了联想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研究派别,对动物的学习,人类的机械学习作了大量研究,但这种研究忽视了人与动物、机械学习与故意义学习的区别而带有很大局限性。理性主义重视人的理性思索,重视人的先天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格式塔学派、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都受理性主义的强烈影响。这些学派对人类的高级学习作了深入研究,突出了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不一样的地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这两种哲学观点产生的心理学流派各有长处,但都不全面,难以对人类复杂的学习作出全面描述。学生在学校中,仍有某些基本技能、基本知识需要以联想主义和行为主义揭示的规律来学习,建构主义对此类学习是排斥和忽视的。总之,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学习与教学理论,只能解释学生学校学习的一部分,不能解释所有,不能将其作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唯一哲学基础。五、判断1.错误;2.错误;3.错误;4.对的;5.对的;6.对的;7.错误六、问答1.经典条件反射是刺激替代,即用条件刺激替代无条件刺激而与反应形成联络。操作条件反应是反应替代,即某一反应逐渐与某一刺激形成联络,从而排斥其他反应与该刺激形成联络。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在反应之前出现,操作条件反应中强化在反应之后出现。2.桑代克的猫在笼中的行为是自发性的,碰到开关而逃出,是对其行为的强化。可见猫先作出行为而后受到了强化,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一致。3.试误说合用于解释机械学习,即问题处理者不具有有关的原有知识状况下的处理方式。顿悟说合用于解释理解性的问题,问题处理者具有处理问题的有关经验。这两种理论是从不一样角度对同一现象的解释,两者其实是统一的(见迁移的学习定势说)。他们的不合理之处在于将其理论解释泛化成普遍合用的理论。4.其根据是白鼠迷宫学习试验。5.20世纪60年代此前的学习理论多是研究动物的学习,或人类在试验室中对机械材料的学习,这些内容与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相差甚远,从中得出的规律也难以应用到学校中。6.行为派把学习简朴地看作是刺激和反应的联结的形成,强调多次反复的练习和强化等原因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认知派认为学习是头脑内部的过程,强调学习内容与头脑中原有观念内容的互相作用。第四章参照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知识:主体与其环境互相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储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神经网络理论:认知心理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提出的一种知识表征理论,认为知识在人脑中以神经网络形式储存,神经网络由可在不一样水平上被激活的结点构成,结点与结点之间有联结,学习是联结的发明及其强度的变化。概念形成:概念学习的一种形式,指学习者从大量同类事物的不一样例证中独立发现该类事物的关键特性。上位学习:指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种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陈说性知识:指个人具有故意识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说的知识,是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命题:指语词体现的意义的最小单位。一种命题由一种关系和一组论题(arguments)构成的。关系一般由动词、副词和形容词体现,有时也用其他关联词如介词体现;论题一般指概念,一般由名词和代词体现。命题网络:陈说性知识表征的一种形式,是由具有共同成分的两个命题彼此联络起来形成的。下位学习:认知构造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时所进行的学习。程序性知识:指个人不具有故意识提取线索,但可以通过其作业体现间接推测出来的知识,是用来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脚本:一种知识表征的形式,指表征反复出现的事件的图式。概念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性;加涅认为概念学习是学习运用一类事物的关键特性对事物进行分类。并列结合学习:新的命题与认知构造中的原有特殊观念既不能产生附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但在横向上存在吻合或对应关系时所进行的学习。默会知识:波兰尼划分的一种知识类型,指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知识。知识的表征: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体现和记载的方式。符号表征学习:奥苏伯尔辨别的故意义言语学习的一种形式,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双编码理论:一种知识表征理论,认为陈说知识以言语和意象两种方式表征,双编码是有效和高效思维的重要方面。同化论:奥苏伯尔在故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中提出的、用以解释概念或命题意义获得的心理机制的学说,强调新旧知识的互相作用波及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三种形式;强调概念和命题的不停分化和综合贯穿;强调原有知识的巩固及教材由一般到个别的循序组织。概念同化:概念学习的一种形式,指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展现一类事物的关键特性,学习者运用认知构造中原有的概念理解新概念。命题学习:奥苏伯尔辨别的故意义言语学习的一种形式,指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学习由几种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复述方略:一种增进陈说性知识学习的方略,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反复。精加工方略:一种增进陈说性知识学习的方略,指对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以到达长期保持的目的。概念图示:一种增进陈说性知识学习的组织方略。学生通过画知识网络图来表达概念间的关系,网络图如一课倒置的知识树,把最概括的概念置于树干的顶端,把局部的概念置于枝杆,最终把详细细目置于树枝的末梢。组织方略:一种增进陈说性知识学习的方略,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带上某种构造以到达有效保持的目的。故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奥苏伯尔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是用同化思想来解释外在的逻辑意义怎样向个体的心理意义转化的过程和条件的学说。意义:奥苏伯尔的术语,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说性知识同义。潜在意义:奥苏伯尔的术语,指在个体具有合适原有知识条件下能被个体同化的人类知识。知识分类学习论:一种解释不一样类型知识学习过程和规律的理论。是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和知识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二、填空1.陈说性知识,程序性知识2.关系,论题3.习得阶段,巩固阶段,提取和运用阶段4.命题网络,图式5.脚本6.我爱梅花,梅花是冬天的。7.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8.显性知识,默会知识9.哲学10.知觉建构11.陈说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2.体现判断的语言形式,语词体现的意义的最小单位13.共同成分14.表征,理解一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性15.起固定作用的观念三、选择1.⑴。2.⑶。广义知识可分为陈说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又可分为智慧技能、认知方略和动作技能。陈说性知识、智慧技能、认知方略属于习得的认知能力。3.⑵。这里的知识与技能是作为两个相对的概念讲的,一种重在说,一种重在做,分别对应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陈说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4.⑶,⑷。模型表明,阶段不一样,知识类型也不一样。学习的第一阶段为陈说性阶段,第二阶段为知识巩固与转化,第三阶段有陈说性知识也有程序性知识。在第三阶段判断知识类型时,重要看学生用习得的知识干什么。用来回答“是什么”问题,则为陈说性知识;用来回答“怎么办”问题,则为程序性知识,即要考虑测量的条件和规定。5.⑷。故事一般由起因、通过、成果三个有序部分构成。小朋友接触过许多故事后,会形成故事情节的脚本,这使得小朋友看到前边的情节时,就可以运用头脑中的脚本推知后来的情节。6.⑴。学外语单词是学习单词符号表达的意义。7.⑵。分数的概括、包容范围高于百分数,原有观念是上位观念,新观念是下位观念,进行的是下位学习。8.⑶。两类知识间不存在上下位关系,但横向上有某种类似,即都对处在其场中的物质产生影响,故属于并列结合学习。9.⑷。小朋友理解了意义,要学习的是表达意义的符号属简朴陈说性知识学习(符号表征学习),宜用复述加试背方略。10.⑷。概念的含义已习得,目前要在概念与表达概念的符号之间建立联络,属于表征学习,学习用符号表达概念。11.⑵。皮亚杰图式论指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机制,安德森激活论只论述了陈说性知识提取应用的机制,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只提出了从信息加工角度来看待学习,只有加涅的学习的条件论指出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方略、动作技能等知识类型习得的条件和规律。12.⑶。这是对所记忆的内容添加、补充了意义,属于精加工活动。13.⑷。加上标题后,被试看到标题就激活了头脑中对应的图式,可以用于理解、记忆短文内容。14.⑵。课文学习属复杂知识学习,画出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是对材料进行组织的活动,属于心理学的组织方略。15.⑴。电话号码属于简朴的陈说性知识,并且是临时使用而不是长期使用,因而使用复述方略最佳。16.⑷。示范动作是让观测者进行形象编码,告诉动作名称则让学习者进行言语编码,双编码理论认为,两种编码的记忆效果要好。四、研究与设计1.略。2.命题和命题网络,请参阅教材有关研究的简介。3.略。五、判断1.错误。2.错误。3.错误。4.错误。5.错误。6.对的。7.对的。8.对的。9.对的。六、问答1.反应论的知识是从头脑中的内容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上来界定的,是头脑内外内容的静态比较。现代心理学的知识概念强调知识习得的动态过程,即在与外界互相作用中形成的。2.概念只包括本质特性,图式中也包括非本质的特性,如鸟的图式中可包括会飞的特性,但鸟的概念中只有有羽毛这一特性。3.来源于哲学,割裂知识与能力的联络,脱离知识来谈能力。4.两者都重视若干概念间的关系。不一样的是,命题网络是陈说性知识在头脑中的表征形式,命题学习则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形式,不过命题学习的成果最终要以命题网络形式表征。5.两者都强调概念间的联络,强调概念的层次组织,指的都是头脑内部的观念内容的组织。但奥苏伯尔突出了认知构造从一般到个别逐渐分化的组织次序。6.从记笔记活动对学生自己学习过程的调整控制着手进行分析,如笔记有助于指导个人的注意,有助于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络,有助于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络。7.自己提问,自己回答问题时,对问题做了许多添加和补充,使自己对问题的回答更故意义,更有条理,是一种精加工的活动。8.可以举物理、生物、化学等概念教学比较多的学科为例阐明。9.要点是:知识可以分为陈说性、程序性、方略性知识三种,每种知识学习的过程与规律都不一样。第五章参照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些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毕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产生式: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条件—行动(condition-action)的规则。智慧技能层次论:加涅把智慧技能提成五个亚类:辨别、详细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这五种智慧技能的习得存在着如下的层次关系:高级规则学习以简朴规则学习为先决条件;规则学习以定义性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定义性概念学习以详细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详细概念学习以知觉辨别为先决条件。反省认知(元认知):个人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的意识与监控。详细概念:加涅划分的概念类型,指可以通过观测概念的正反例证获得的概念,检查其与否获得的原则是能否辨别概念的正反例证。定义性概念:加涅划分的概念类型,指不能通过直接观测,只能通过概念的定义获得的概念,检查的原则是通过详细情景,论证概念反应的关系。变式练习: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关键途径。在概念学习中,指向学生展现概念的正反例证让学生进行辨别判断;在规则学习中,指给学生展现多种有变化的问题情景,规定学生运用规则处理。规则:加涅辨别的智慧技能的一种亚类,指运用表达若干个概念间的关系对外办事的技能。高级规则:加涅辨别的智慧技能的一种亚类,指综合运用几条规则办事并生成新的规则的能力。概念:加涅辨别的智慧技能的一种亚类,指运用概念的关键特性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规—例法:规则学习的一种形式。先展现要学习的规则,而后在举例阐明。例—规法:规则学习的一种形式。先展现规则的例子,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和概括出规则。产生式系统: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由控制流联络起来的若干产生式。模式识别:把输入的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辨别出该刺激物属于什么范围的过程。认知方略:认知心理学中指智慧技能的一种用于对内调控的亚类,是受意识控制的一类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弱措施:从自动与受控维度辨别的一种程序性知识,是合用于一般领域的、受意识控制的程序性知识。二、填空1.产生式与产生式系统2.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非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3.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受意识控制的程序性知识4.辨别,详细概念5.程序性知识6.外界事物的多种刺激模式7.刺激与反应靠近,反馈,反复8.概念例子,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属性9.上位学习10.概念形成,概念同化11.上位学习12.下位学习13.概念正例的变化14.体现规则变化的情景15.变式练习,方略应用的反省水平16.程序性知识17.成熟18.陈说性19.模式识别三、选择1.⑶。详细概念宜于通过对概念例证的归纳而习得,属于奥苏伯尔讲的上位学习,又叫发现学习。2.⑵,⑷。天安门、地球只代表个别的事物,地铁、高尔夫球代表的是一类事物,可以表达概念。3.⑴,⑷。长安街与人民广场只是都市的一部分,苏州和华盛顿才是完整的都市。4.⑵,⑶。效果律指出,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如得寸进尺,得到不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减弱,如⑶。5.⑷。方略的学习与应用受原有知识背景的影响。材料熟悉,小朋友具有较多有关背景知识,材料陌生,阐明有关知识缺乏。6.⑷。方略与动机鼓励相结合意味着小朋友有积极使用方略的动机。根据桑代克的效果律,假如小朋友执行方略并得到满意成果(学习效率提高),则后来小朋友还倾向于继续采用这一方略,故而让小朋友体验到应用方略的后果可以激发其运用方略的动力。7.⑷。学生进行过参观访问和户外活动,具有了写作的内容,但缺乏将内容围绕中心进行选择并按一定次序组织起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对头脑中的写作内容进行调控的,属于方略。8.⑷。智慧技能层次论指出了智慧技能的四个亚类及其层次关系、习得的内外条件。9.⑶。⑴、⑵属于学习方式而非学习成果。多项式运算需要学生将单项式乘多项式运算规则整合起来通过处理问题而获得,属于加涅讲的高级规则。10.⑴。识别人物面形属于知觉辨别,这需要辨别者头脑中储存许多刺激模式。中国人头脑中储存有大量中国人的面形模式,外国人的面形模式则相对较少。11.⑴。12.⑴,⑶。13.⑵,⑶。14.⑴,⑶。“地球”只表达唯一的事物,“西安事变”只表达一件详细的事件,都不属于概念。而⑴和⑶则表达一类事物。四、研究与设计1.略。2.略。3.联络:陈说性知识经变式练习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运用程序性知识的得到陈说性知识;陈说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运用的条件。区别:表征不一样,习得的速度不一样(陈说性知识易于习得),检测的方式不一样样。4.略。5.略。五、判断1.对的。2.对的。3.对的。4.错误。5.错误。6.对的。7.对的。8.错误。9.错误。10.对的。11.错误。12.错误。13.错误。14.对的。15.错误。六、问答1.两者都存在条件及在条件满足状况下的行动,但C—A是头脑中的,S—R是头脑外的。2.假如两个分数相加,且分母不一样,则求出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假如两个分数相加,且分母不一样,且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已知,则将两个分数表到达以最小公倍数为分母的分数。假如两个分数相加,且两个分数都已表到达分母相似的分数,则分母不变,将分子相加得到成果。3.能说出概念和规则的含义属于陈说性知识,能用概念规则来做事,则属于程序性知识。4.略。5.略。6.作文构思技能属于方略性知识,由于是对内调控的,其规则难以言表,并且方略性知识的习得要到达反省水平,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反省认知水平,需要大量的变式练习,这就导致构思技能难以教会。7.方略性知识属程序性知识,是由陈说性知识经变式练习转化来的。学生能陈说写文章的措施,表明他们习得了写作的陈说性知识,但缺乏变式练习,知识不能转化为技能,写不出文章来。8.两者都重视用分类的观点来看待程序性知识,都重视程序性知识所分类别之间的关系。不一样在于,加涅(父)强调智慧技能亚类之间的层次关系,加涅(女)强调程序性知识两个类性之间的持续性关系;加涅(父)从一种维度对程序性知识分类,加涅(女)从两个独立的维度进行分类。9.刺激与反应靠近;反馈;反复;扩大关键特性、对比、发挥多种知觉系统的协同作用等。10.定义性概念波及若干个概念间的关系,规则也表达若干个概念间的关系。11.方略性知识的学习还要到达反省水平,认识到方略合用的条件。第六章参照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问题:给定信息和目的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问题处理:问题处理是学习者将原有的概念和规则加以综合,在新情境中应用并得到新的认知成果的过程。问题空间:问题处理者对问题客观陈说的理解,一般由问题的给定条件、目的和容许的认知操作三种成分构成。功能固着:指个人在处理问题时所体现的思索僵化现象。问题表征:问题处理的环节之一,指形成问题空间,包括明确问题的给定条件、目的和容许的操作。问题表面理解:指解题者逐字逐句读懂描述问题的每一种句子。读懂的标志是他能用自己的话反复问题的条件。问题深层理解:指在问题表层理解的基础上,深入把问题的每一陈说综合成条件、目的统一的心理表征,一般包括两个方面:识别问题类型及辨别问题中的有关信息与无关信息。问题监控:问题处理者在问题处理过程中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的意识与监控,其实质是问题处理者的反省认知能力。杜威处理问题五阶段模式:杜威19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提出的反省思维的五阶段,被后人称为处理问题的五阶段模型。这五个阶段是:(1)暗示:困惑、挫折或意识到困难的状态;(2)理智化: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包括不太详细地指出所追求的目的,需要弥补的缺口或要到达的目的;(3)假设:提出问题的种种假设;(4)推理:如有必要,持续检查这些假设,并对问题重新加以论述;(5)用行动检查这些假设:进行验证,证明、驳斥或改正假设。专家—新手比较研究:认知心理学家研究专门领域问题处理时常用的一种措施。先根据一定原则选择专家和新手,而后给他们展现专门领域的问题并观测记录他们的体现,最终对专家与新手的体现进行分析,找出专家不一样于新手的地方。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的充足展开所提供的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实质是问题处理。定义明确的问题:指问题的起始状态、目的状态和容许的操作三个成分都明确的问题。定义不明确的问题:指问题的起始状态、目的状态和容许的操作三个成分有部分不明确的问题。心理定势:也称心向,指个体经由学习而积累起来的习惯倾向。它在学习和处理问题中既起积极作用,也起消极作用。背景命题:奥苏伯尔的术语,指学生从认知构造中与目前问题的解答有关的事实、概念和原理。机遇推理:格拉泽描述专家处理问题时用的术语,指专家在搜集信息到一定程度之后迅速把握住处理问题的措施,而不是通过一步一步的推理得到的。二、填空1.尝试与错误2.暗示,理智化3.展现问题情境命题,检查4.起始状态,目的状态,容许的操作5.推理规则,方略6.执行解题计划,监控7.识别问题类型,辨别问题中有关与无关信息8.陈说性知识,方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9.方略性,程序性,反省认知10.问题的起始状态、目的状态和容许的操作三个成分都明确的问题,问题的起始状态、目的状态和容许的操作三个成分有部分不明确的问题。11.准备,孕育,明朗12.事物或事件一般特性的概括13.教什么,怎样教,从何处教,从何时教三、选择1.⑶。用绳子打结波及肌肉运动模式的习得,属于加涅所讲的动作技能,而问题处理则属于智慧技能。2.⑵。3.⑴。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应将有限的容量用于新内容的学习。例子熟悉,学生就不必花更多的工作记忆容量来对例子进行加工,从而腾出更多的容量用于新内容的学习。4.⑷。小学生执行解题计划的计算技能已经纯熟,要学习的是怎样运用概念规则表征问题、设计解题计划等活动。计算只求精确到“π”,就突出了学习与教学的内容。5.⑷。老式心理学的分析重视分析观测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作用,认知心理学则用广义的知识来分析问题处理能力。6.⑷。写作能力波及陈说性、程序性、方略性三类知识的协同运用。低年级小朋友因其反省认知能力未得到很好发展,构思方略的学习受到限制,陈说性知识和语文基本技能则是合适于小朋友学习的内容,通过丰富其生活经验来使其获得写作所需的陈说性知识,通过训练他们对的使用字词句的技能来为写作准备所需的程序性知识。7.⑷。8.⑶。9.⑶。写作时,构思方略和使用字词句的基本技能都要在容量有限的工作记忆中进行。相比较而言,构思方略对提高终稿的质量更为重要,放宽基本技能的规定,可将更多工作记忆容量用于构思,从此外角度看,就减轻了工作记忆承担。10.⑷。本章所讲的问题处理不是概念规则的简朴运用,而是要产生新的思维成果,这样问题处理就等同于发明。问题处理能力波及陈说性、程序性、方略性三类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发明性也要围绕三类知识的教学进行。11.⑶。对问题处理能力的分析,老式的观点主张用观测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原因来解释,认知心理学主张用广义的知识来分析。⑴,⑵,⑷都是用老式观点进行解释,⑶中的知觉模式,是广义的知识的一种。12.⑶。本题考察老式观点和认知心理学对专家问题处理能力的不一样解释。⑴,⑵为老式观点的解释,认知心理学认为专家短时记忆广度大,源于专家的原有知识和对知识进行组块的方略,⑷只看到了记忆方略的作用,忽视了原有知识的作用。13.⑵。作文构思能力实质上是方略性知识,根据第五章对程序性知识的分类,非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即是方略。14.⑴,⑶。该方略是合用于加法运算,属于专门领域的解题方略,并且这种方略经多次练习后可以纯熟,到达自动化水平。四、研究与设计1.略;2.略五、判断1.对的。2.错误。3.对的。4.错误。5.错误。6.错误。7.错误。8.对的。六、问答1.模式的简介参阅教材的插图。奉献要强调他们的模型重视知识的原因在问题处理中的作用。2.如5x=3x+4,求x=?问题空间由起始状态(5x=3x+4),目的状态(x=?)以及从起点到目的的操作(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式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3.小学生解应用题,首先要找对题型,这里的题型即是图式,可从这方面考虑。4.如解数学应用题中,得出5.38个人,假如有监控能力,就会发现这一答案有问题而去查找解题中的错误。写作中,有监控能力,就可以察觉出文章前后写的不一致之处。第七章参照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动作:人体的一种空间造型以及驱动这种空间造型的内部冲动。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人类一种习得的能力,是人类故意识、有目的地运用身体动作去完毕一项任务的能力。纯熟操作:到达较高速度、精确性、连贯的操作或动作,是技能获得的标志。练习:练习者为提高动作技能水平而对动作程序进行的故意识的、付出一定努力的反复。心理练习:仅在头脑内思索或想象身体运动而不进行实际的肌肉运动的一种练习形式,与身体练习相对。集中练习:指将练习时段安排得很靠近,中间没有休息或只有短暂的休息。分派练习:指用较长的休息时段将练习时段分隔开。整体练习:将局部动作技能综合起来,一次完整地练习一套动作的各个构成成分。局部练习:将整套动作技能分解成许多构成成分,每次分别练习某一构成成分。随机练习:假设有X项任务(或一种任务的X种变式)要练习,每项任务练习N次,在安排练习时,一项任务(任务A)的一次练习后,紧接着进行任务B的一次练习,接着任务C的一次练习……直到X项任务上的所有N次练习都完毕为止,并且,一项任务(如任务A)的练习结束后,接下来练习哪项任务是随机确定的。区组练习:假设有X项任务(或一种任务的X种变式)要练习,每项任务练习N次,在安排练习时,在进行另一项任务的练习之前,先完毕一项任务的N次练习。在进行第三项任务的练习之前,先完毕第二项任务的N次练习……直到所有的任务都练习完为止。情境干扰效应:动作技能学习中,区组练习在习得阶段效果好,在保持迁移阶段效果不好;随机练习在习得阶段效果不好,但在保持和迁移阶段效果好的现象。固有的反馈:练习者不依赖外来协助而自己获得的反馈。增补的反馈:由教师、教练或某种自动化的记录装置提供应练习者的反馈信息,一般是在练习者得不到固有反馈信息时予以的,是对固有反馈的增长和补充。成果的知识:增补的反馈的一种形式,是在运动之后由他人以言语的方式提供应我们的有关运动目的到达状况的信息。觉错能力:练习者将练习后所获得的固有反馈与已习得的对的参照进行多次比较后形成的独立察觉自己错误的能力。反应时(间):从刺激的展现到外部反应开始的时间。运动时(间):从开始运动到完毕运动所需的时间。运动能力倾向测验:通过测量简朴的动作技能以预测复杂动作技能学习状况的测验,对人才选拔和培养有重要意义。二、填空1.描述怎样进行动作的规则,因练习和反馈而逐渐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2.追踪任务3.习惯论,认知论,生态观4.图式理论5.认知阶段,联络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6.保持,迁移7.固有的反馈,增补的反馈8.动作技能不易遗忘9.指导学习优于发现学习10.集中练习,分派练习11.高尔顿三、选择1.⑶,⑷。本题考察动作技能的性质,以与与生俱来的(吞咽食物)和不波及精细肌肉协调的动作(摇头)辨别开。2.⑵,⑷。打开收音机和实弹射击较少受外部情境控制,动作序列又比较短,属于不持续动作技能。草书与开车的动作序列较长,开车还要根据外部情境进行调整,属于持续的动作技能。3.⑶。“见”指观测他人执行动作技能,相称于示范。“学”则指观测后的模仿和练习。学者难,强调的是学,即练习的重要性。4.⑷。动作技能的练习要抱有改善作业的目的,要付出努力。学生被罚之下抄写生字,是迫不得已应付教师,并未抱有改善书写技能的目的,不属于练习。5.⑵。扔铅球属于不持续动作技能,不适宜采用分派练习;这种动作又重要依托肌肉线索,不适宜采专心理练习;这种动作还要迅速执行,显然是由一种动作程序支配,宜采用整体练习。由于只练习一种技能,因而与随机和区组练习无关。6.⑴,⑵。固有反馈是练习者自己可以获得的反馈,据此,⑴,⑵是练习者自己可以提供的,⑶,⑷则属于增补的反馈。7.⑶。反馈是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原因蒙上眼睛练习,被试只好到固有的反馈,但由于得不到外来的、增补的反馈(成果的知识),固有的反馈无法与对的的原则比较对照,导致练习无任何进步。8.⑴。练习者观测示范后,要对示范的动作进行加工储存,这种工作是在容量有限的短时记忆中完毕的。示范过快,也许导致练习者无法正常加工储存,形不成对的的动作意象,故而教师的示范不能过快。9.⑷。10.⑷。动作技能难以通过发现习得,虽然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不仅费时并且因得不到增补的反馈而难以发现对的的动作。11.⑶。弹钢琴也属于动作技能,在信息加工心理学家看来,动作技能属于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系统方式表征的,产生式系统形成后,在条件满足的状况下,一般能自动执行,这是纯熟技能的心理机制。12.⑴。13.⑵,⑶。14.⑵,⑶。15.⑷。四、研究与设计1.略。2.略。3.根据学习与体现的关系,内在运动能力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反应在运动体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上。区组练习中,在习得阶段,动作体既有了变化,但这种变化难以迁移和保持,学习效果不好。随机练习中,习得阶段的体现变化相对持久地保持到了迁移阶段,表明学习发生了。测量这种学习,要采用保持或迁移测验。情境干扰效应研究中,练习过后的10分钟及10天之后,都进行了保持和迁移测验,以检测学习与否出现。4.认知领域的理解要形成命题网络,新旧知识要联络起来,可以采用言语讲解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学生探讨发现的方式。动作领域的理解波及形成动作的意象,只能通过示范观测的方式进行,不能通过发现的方式进行。5.练习都是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这两种技能形成的必由之路,但单项的智慧技能练习的情境要富有变化,单项的动作技能的练习则不需要情境的变化,只要在一定情境中到达动作纯熟即可。6.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原因中,指导和示范相结合的原理;集中和分派练习、随机与区组练习、局部与整体练习的原理以及给学生提供反馈,学生对反馈信息进行加工,觉错能力形成等原理都可以用来指导书写教学。7.纯熟操作的特性见教材。其原因可以用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和习得规律解释,即产生式系统的形成和纯熟。五、判断1.错误。2.对的。3.对的。4.错误。5.错误。6.对的。7.错误。8.对的。9.错误。10.错误。11.对的。12.错误。六、问答1.眨眼属于不随意动作,是先天具有的反射;握手只波及大肌肉的运动,不波及小肌肉的精细协调。2.认知阶段相称于程序性知识学习的陈说性知识阶段,联络形成阶段相称于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变式练习阶段,自动化阶段相称于程序性知识的形成和纯熟。3.纯熟的汽车驾驶员开车的动作已纯熟,只占用很少的工作记忆容量,这样就腾出某些空间用于交谈。4.动作技能学习的过程与广义知识学习模型中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比较吻合。动作技能习得的认知阶段,相称于新知识习得阶段;联络形成阶段相称于知识的转化阶段,自动化阶段相称于应用阶段。5.动作技能一经学会,便不易遗忘。原因如下:动作技能是通过大量的练习之后获得的,通过过度学习的任务是不易遗忘的。许多动作技能是以持续任务的形式出现的,持续的任务相对简朴,故不易遗忘。动作技能不一样于言语知识,它的保持高度依赖小脑和脑低级中枢,而这些中枢也许比脑的其他部位有更大的保持动作痕迹的能量。第八章参照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态度:个体对自己和对外部世界的客体、人、情境或任何其他抽象观念或政策等的爱慕或讨厌的评价性反应。态度的构成:一般说来,态度包括如下三个成分:(1)认知成分,与体现情境和态度对象之间关系的概念或命题有关;(2)情感成分,与伴随于概念或命题的情绪或情感有关,被认为是态度的关键成分;(3)行为倾向成分,与行为的预先安排或准备有关。认知失调:指个体的观点或信念出现的不一致或不协调。认知失调是态度发生变化的先决条件。一致性需要:指人类具有的维持自己的观点或信念的一致,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价值内化:克拉斯沃尔(Krathwohl.D.K.)和布卢姆认为,外在的价值观被个体接受的程度是可以变化的,他们将接受的程度分为五级水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行为规范的总和。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反应,是个人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体现出来的较稳定的特性。品德的构成: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成分构成。替代强化:观测到楷模人物的行为受到奖励或赞扬而使观测者间接受到的强化。道德价值观念:是对多种波及他人利益的行为的价值的概括化。社会认知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种解释人的社会行为学习的理论,主张人的内在特性、行为和环境三者之间存在动态的交互决定关系,其中任何两个原因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的强度和模式,都随行为、个体、环境的不一样而发生变化,强调通过观测学习和亲历学习习得社会行为和规范。道德判断能力:指个人按照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的能力。信念:个人对自己和对外界的带有情绪色彩的主观认识。观测学习:指通过观测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所发生的学习。亲历学习:指个体通过采用一定的反应并亲身体验反应成果而进行的学习。克制效应:观测者看到他人的不良(或良好)行为受到社会训斥而临时克制自己的受到训斥的不良(或良好)行为。去克制效应:观测者看到他人的不良行为未受到应有的惩处,其原本受到克制的不良行为重新发作。示范(modeling):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术语,可译为示范与模仿,有提供楷模和进行模仿之意。二、填空1.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2.组织,性格化3.教育心理,伦理4.提供楷模,进行模仿5.自我中心,权威6.前习俗,习俗,后习俗7.选择,赞赏,行动8.观测学习,亲历学习9.注意,保持,生成,动机10.习得效应,克制与去克制效应,反应增进效应,刺激指向效应,情绪唤醒效应11.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12.三、四13.两难三、选择1.⑶。品德行为规定体现社会道德规范,⑴,⑵,⑷的行为不包括社会道德规范,只有⑶体现了诚实的社会道德规范。2.⑶。品德是个体体现出的较稳定的特性。幼稚园小朋友的品德正处在形成过程中,不能将偶尔一次不良行为定性为不良品德,小朋友的行为与否属于品德范围,目前确定还为时尚早。3.⑶。综合考虑加涅和布卢姆的学习分类,态度学习不一样于认知学习,它相称于布卢姆的情感领域学习。4.⑷。学生作业潦草,也许抱有“潦草对学习没什么害处”的信念。要变化这一信念,就需要有与之不协调的另一信念,即学生认识到作业潦草有害处。这样,学生才有也许变化自己的信念与态度,获得协调。5.⑶。学习成功小朋友进行了学习,获得了成功(强化),于是便有助于增强学习行为;学习受挫的小朋友也进行了学习,但得到了不满意的成果,便倾向于减弱学习行为。显然,这是桑代克效果律的体现。6.⑷。根据观测学习的克制效应和去克制效应,观测到楷模行为受到惩罚,会间接地在观测者身上产生惩罚作用,从而克制观测者的不良行为。为使楷模发挥教育作用,不仅要让观测者看到楷模的行为,还要看到楷模行为的后果,即看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7.⑷。“杀一”是指少数人做出了坏行为并受到了惩罚,“儆百”是让观测者看到其行为及其行为的不良后果,而替代性地在自己身上也产生惩罚作用,从而克制不良行为,这里观测学习的替代效应也叫替代惩罚。8.⑴。小学低年级小朋友年龄大体在6-8岁。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指出,这一年龄段的小朋友道德判断处在权威阶段,绝对顺从外在权威,而小学低年级小朋友眼中的权威又重要是教师,因而其道德判断易受老师影响。9.⑵。10.⑵。小朋友的耍赖行为也许是在他耍赖时,父母爷爷等人无意中对其行为进行了强化,如无条件满足他的规定,这样就无形中强化了小朋友的耍赖行为。四、研究与设计1.⑴最初使学生形成的是详细的、能受到老师表扬的利他行为,相称于布卢姆等人价值内化的接受和反应水平。这种学习是通过替代学习进行的。⑵使用这种措施形成利他习惯,内部条件是学生有利他的信念,外部条件是楷模的行为及其后果以及对学生本人利他行为的强化。⑶仅以表扬做强化物是不够的,还要重视学生的自我强化,即自己为自己提供强化物。⑷形成崇高的利他习惯首先要发挥小朋友认知中介的作用,让他们对看到的楷模行为及其后果以及自己的行为后果进行认知加工、思索,形成思想认识。另首先给小朋友提供楷模行为及其后果。此外,利他习惯属于价值内化的高水平,需要长期的教育。提供自私的楷模的同步如能提供对该楷模的惩罚并引导小朋友思索,则对利他习惯的形成是必要的。假如只提供自私的楷模而缺乏对楷模的惩罚则对利他习惯的形成不利。2.略。五、判断1.错误。2.错误。3.错误。认知失调仅是态度变化的必要条件。4.错误。5.对的。6.错误。7.对的。8.错误。9.错误。10.错误。六、问答1.非智力和非认知是两个外延不明确的概念,将品德归入这一范围,会与原有知识,动机等原因混淆起来。2.两者实质上是一种概念,都波及按一定道德价值原则行事,区别只在于价值内化的程度不一样。3.略。4.品德的形成波及内在的道德信念,这需要小朋友对自己行为及其后果思索基础上才能逐渐形成。单纯奖励和惩罚而不注意引导小朋友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思索,是难以形成品德的。5.属于观测学习,通过观测楷模(小燕子)的行为而习得了一定行为。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要消除这一行为,需要电视剧制作者向观众展示小燕子体现出上述行为的后果,如被摔成重伤,痛苦不已等。6.直接强化。第九章参照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特殊迁移:布鲁纳划分的迁移类型,指详细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其迁移的范围小。非特殊迁移:布鲁纳划分的迁移类型,指概念或态度的迁移,其迁移的范围大。官能心理学:形式训练说的理论基础,认为人的心(mind)是由“意志”、“记忆”、“思维”和“推理”等功能构成的。心的多种成分(官能)是各自分开的实体,分别从事不一样的活动。多种官能可以像肌肉同样,通过练习增强力量(能力)。这些能力在多种活动中都能发挥效用。低路迁移:所罗门和帕金斯划分的迁移类型,指通过充足练习的技能自动迁移。高路迁移:所罗门和帕金斯划分的迁移类型,指故意识地应用先前习得的抽象知识于新的情境。纵向迁移:加涅辨别的一种迁移类型,指已掌握的概念和原理在新的、需要产生新概念或原理的情境中的运用。侧向迁移:加涅辨别的一种迁移类型,指已习得的概念和原理在新的、但不需要产生新概念或新原理的情境中的运用。相似要素说:桑代克提出的一种迁移理论,指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迁移,所谓共同的成分是指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形式训练说:基于官能心理学的一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通过对构成心的多种官能的训练,以提高多种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想象力等而实现的。并且,迁移的产生将是自动的。学习定势:哈洛提出的一种概念,用以解释格式塔心理学家所描述的“顿悟”现象。哈洛认为,顿悟并不是由于知觉的忽然改组而出现的,而是在学会怎样学习的基础上或在学习一般规则的基础上出现的。学习定势不是忽然闪现的,依赖大量的练习和经验。概括说: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关系转换说: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一种迁移理论,认为认为学习者必须发现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迁移才能产生。迁移的产生式理论:安德森提出的一种迁移理论,认为先后两项技能学习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技能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认知构造变量:奥苏伯尔辨别了影响迁移的认知构造的特性,指原有知识的可运用性,原有知识的巩固性及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二、填空1.原有知识的巩固性,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2.建立等组,进行教学处理3.加涅,原有知识在新情境中应用的难度和成果4.概念或态度的迁移,详细知识与技能的迁移5.负,前摄6.逆向7.学会学习,准备动作效应8.先行9.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10.两项技能之间产生式的重叠11.形式训练说,官能12.桑代克13.存在共同的要素14.形式训练,否认了迁移的形式训练说15.哈洛16.学习者忽然发现两项学习之间存在关系17.不停分化,综合贯穿18.学习者对方略使用效果的自我评价三、选择1.⑴。贾德所讲的共同原理,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看,实质上是智慧技能中的规则。2.⑵。“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是所学知识在新情境中的简朴运用,根据加涅的观点,属于侧向迁移。3.⑴。应用方略后,对方略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是认知心理学所讲的反省认知活动,因而方略训练要与反省认知训练相结合。4.⑷。在桑代克之前,詹姆斯做过迁移的试验研究,桑代克用试验否认了形式训练说,否认了迁移的产生是自动的,但并未否认概念与态度的大范围迁移。对迁移的心理机制,就是现代心理学也未完全研究清晰,桑代克只是发现了其中的一种方面。5.⑷。⑴,⑵为形式训练说的体现,只不过用现代的数学、计算机、中文等内容替代了历史上的拉丁语、几何等形式学科。⑶脱离详细学科进行思维训练,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不予支持。广义的知识其实就包括了认知能力,教会了知识,就发展了认知能力。6.⑶。7.⑶。8.⑴。9.⑴。形式训练说认为,思维的官能经训练后可以自动迁移到所有运用思维的情境中。显然,皮亚杰的思维发展水平类似于形式训练说的思维官能。在自动迁移上与形式训练说类似。10.⑶。老式记忆研究用的是机械言语材料,被试进行机械学习,得出的规律不能简朴类推到意义学习中。奥苏伯尔通过设计使用比较性组织者,发现先后两种相似但不一样的材料存在迁移现象。11.⑷。四、研究与设计1.略。2.略。3.两种观点都对,描述的是不一样类型知识的迁移规律。自动化迁移往往指纯熟技能的迁移,故意识迁移往往波及方略等高级技能的迁移。可参阅低路和高路迁移的分类。五、判断1.对的。2.错误。3.对的。4.错误。5.错误。6.错误。7.对的。8.对的。9.错误。10.错误。11.对的。12.错误。13.对的。14.对的。15.对的。六、问答1.能力,假如用加涅的话来讲,重要是概念和规则,即在新情境(与学习情境不一样样)中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而在新情境中运用概念和规则,其实质就是迁移。2.同:都强调共同成分在迁移中的作用。异:桑代克的共同要素是外部的刺激与外部的反应的联结,产生式理论中的条件和行动是头脑中的成分。3.奥苏伯尔的认知构造说强调原有知识及其巩固性、可辨别性的作用,重视认知构造的形成,这些都是十分可取的,但认知构造说不能解释技能的迁移。教学含义可参阅教材的有关论述。4.略。5.略。可参阅教材。第十章参照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认知发展:认知发展为心剪发展中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一般指与大脑生长和知识技能有关的发展方面。详细地说,它波及人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智力等方面种种功能的发展变化。学习准备:又称“准备状态”或“准备性”,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剪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准备性原则: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运算:是皮亚杰从逻辑学中借用的一种术语,指借助逻辑推理将事物的一种状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近来发展区:维果茨基把小朋友不能独立完毕但在他人的协助指导下能完毕的任务范围叫做近来发展区。支架:指由更有能力的个体提供的、意在协助小朋友成功完毕近来发展区任务的支持机制。学习风格: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性的学习方式,是学习方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表目前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场独立性:一种认知方式,指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运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原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场依存性:一种认知方式,指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根据,难以挣脱环境原因的影响。控制源: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生命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见解。内控性:一种学习风格,指相信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包括学习活动)及其成果是由自己的内部原因决定的,自己的能力和所作的努力能控制事态发展。外控性:一种学习风格,指认为自己受命运、运气、机遇和他人的摆布,这些外部复杂且难以预料的力量主宰自己的行为。焦急:指某种实际的类似担忧的反应,或者是对目前或估计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具有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智力:指处理抽象观念、处理新情境和进行学习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智商:智力测验中的一种重要概念,有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之分。比率智商指被测验者通过智力测验所获得的智龄分数与他的实际年龄之比;离差智商指将个体的测验得分与其同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作比较,将其在该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作为智商。多元智力: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提出的一种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七种互相独立的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自我认识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同质分班:缩小个别差异的一种教学措施,指按能力或成绩高下分班。二、填空1.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详细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2.详细运算3.知识4.操作,短时储存5.社会性的互相作用,语言6.威特金7.反省成分,操作成分,知识习得成分8.知识技能9.不可逆性,静止性10.守恒概念11.抽象思维,系统思维12.成熟,经验13.下位,详细的实际经验的14.有关概念的例子15.维果茨基16.成就动机及其对应的个性特性,学习风格17.生理,心理,社会18.速度,精确性19.控制源上的差异20.倒U,中等21.综合,分析22.中等程度的,呈下降趋势23.分校,同质分班,留级或跳级24.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在新的学习中也许成功,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的学习在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上经济而合理25.成熟,学习26.详细实际经验,学生已掌握构成新学习概念或原理的概念。三、选择1.⑷。发现浮力定律,需要进行抽象思维,需要控制变量,需要系统思维。这些心理能力是形式运算阶段小朋友才具有的。2.⑴,⑵。研究发现,小学生能运用复述、想象、组织等方略,幼稚园小朋友则不会。并且,教给这些方略,就教给了小学生知识,能增进认知发展。复述故事时添枝加叶的活动与记忆的建构性和精加工方略有关,年长小朋友的记忆比年幼小朋友的记忆更富有建构性。3.⑶。根据支架的定义,第三种情形没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某种支持,不属于支架,其他三种情形,都为学生提供了不一样形式的支持。4.⑵。场依存性者对人比对物感爱好,更偏爱合作学习方式。5.⑵,⑷。按IQ分班的实践表明,这种措施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智力差异。目前流行的智力测验尽量排除后天经验的影响,因而测到的大都是先天的智力。智力呈常态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