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教案_第1页
周三多《管理学》教案_第2页
周三多《管理学》教案_第3页
周三多《管理学》教案_第4页
周三多《管理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三多《管理学》第四版教案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教学目的:明确管理的定义及职能,并理解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理解中外初期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教学重点:管理的定于与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西方的重要管理理论.教学难点:管理的艺术性理解;西方重要的管理理论的发展。

教学措施与手段:

1)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

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可认为实习中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管理原理的理解.

计划课时:4课时。课程导入1通过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经典代表人物的简介,引入管理、管理者的概念,给大一新生初步的管理学的印象。通过平常生活中经典事例的简介,引入“管理无处不在”的理念,激发学生的爱好.2简介课程大纲:总共包括六篇十八章的内容。

第一节管理活动

1、管理的定义:简介对福莱特、罗宾斯、刘易斯等人对管理学的定义以及本书对管理学的定义.

2、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3管理者的角色: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饰演者十种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4管理者的技能:包括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第二节中外初期的管理思想

1、中国初期管理思想:孙子兵法、周礼、田忌赛马等。

2、外国初期管理思想:亚当·斯密:劳动分工与经济人观点小瓦特和博尔顿:科学管理制度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欧文的人事管理制度巴贝奇、亨利汤、哈尔西等人对工资酬劳的研究

3、管理理论的形成管理活动、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关系古典管理理论: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梅奥的霍桑试验、行为科学数量管理理论:运筹学、系统分析、决策科学化系统管理理论:运用系统理论思索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权变管理理论:产生于20C70年代,强调组织与环境相适应全面质量管理:20C八九十年代,应用于日本,形成理论与美国

4、20C90年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学习型组织:指具有持续不停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4)关键能力理论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什么是道德、管理道德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以及怎样承担社会责任。教学重点: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几种有关的道德观;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教学难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及企业怎样承担社会责任。教学措施与手段:

1)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

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可认为实习中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管理原理的理解。

计划课时:2课时.管理与伦理道德

1、伦理与道德的含义: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平常生活中体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2、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企业组织;人文力与企业精神;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

第二节集中有关的价值观

1、功利主义价值观:决策要完全根据其后果或成果作出

2、权利至上价值观: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

3、公平公正道德观:管理者公平地实行规则社会契约价值观: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行为推己及人道德观:己之不欲勿施于人,仁义礼智信等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性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原因1道德管理的特性:包括7个2影响管理道德的原因: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性;组织构造;组织文化;问题强度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设定工作目的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企业的社会责任1企业与现代社会:现代社会的四类组织--政府、企业、非盈利组织、家庭,老式经济学观点与社会经济学观点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的比较。2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经历了四个阶段。3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硬符合道德规范;小区福利投资;社会慈善事业;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全球化的内涵,认识到在全球化的环境中,管理者应具有的关键能力,以及企业进入全球化的方式和组织模式的选择,全球化经营中的领导风格。教学重点:全球化的内涵;全球化的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模式及组织模式选择。教学难点: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模式,全球化和当地化,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选择.教学措施与手段:

1)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

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可认为实习中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管理原理的理解.

计划课时:2课时.全球化内涵

1、全球化既是一种事实,又是一种过程。从不一样层面定义和理解全球化:如世界、国家或地区、产业、企业,甚至是企业内的某一部门或某一业务.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质检日益增长的经济互相依赖性,反应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停增长的跨国流通上。国家或地区层面上,指一种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络程度。关键性指标:进出口额占GDP得比例、外国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进出流动额等.产业层面上,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互相依赖的程度.企业层面上,指企业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份额和资产扩张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地区的交流程度.

第二节全球化与管理者

1、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原因(1)全球化管理的一般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包括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的稳定性、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法律环境等。经济和技术环境:包括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社会基础设施等。文化环境:霍夫斯泰德的反应各国或地区文化环境的几种指标,包括权利距离、不确定性的防止、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男性化或女性化、长期导向或短期导向。全球化管理的任务环境供应商:全球化进程使得全球化采购和全球化外包得以进行.全球化采购和外包不仅可以减少成本,并且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同步也面临某些挑战,如复杂的质量控制、物流成本、供应时滞风险等。销售商:企业可以运用境内外的老式销售商,又可以运用网络来营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顾客:全球化对顾客需求的影响重要有两类,一是客户的喜好越来越相似,而是由于各国文化以及消费者的口味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竞争对手:不管跨国经营还是当地化经营,亲情号环境导致来自国内外日益加剧的竞争挑战。劳动力市场及工会:全球化不仅增进了劳动力在不一样国家或地区间的流动,并且加紧了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和规范化.对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管理者来说,不仅应当关注东道国的劳动力构造以及供求关系,并且应当关注东道国的工会、雇员协会和其他层次上的雇员组织,以及这些组织的详细作用。2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发明性领导力中心研究认为,为了成为有效的全球化管理者,必须具有四种关键知识与能力,即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视角转换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节全球化与管理职能1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出口间接出口:企业通过本国的中间商向海外市场销售产品、服务,以到达市场进入与扩张的经营目的.直接出口:企业绕开中间商直接和海外需求者联络,以实现对海外目的市场的进入与扩张.其贸易对象可以是海外中间商、分销商,也可以是最终消费者。非股权安排特许:当事人一方将其技术、商标或专利的使用权转让给另一方,由后者按协议规定使用的交易行为。协议制造:企业运用目的市场国厂商既有的设备和条件生产规定产品的方式.它和许可贸易的区别在于,该企业仍保留有协议制造产品的营销权和售后服务权。管理协议:通过向目的市场国的某一企业提供管理技术,或负责该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借以进入海外市场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进入海外市场的企业所获得的管理权限也许是某首先的,也也许是全面的。国际直接投资合资进入:企业通过与东道国投资者共同投资,根据东道国法律在其境内设置实体的经营方式.共同投资、共拥股权、共负盈亏、风险共担。独资进入:指企业一句东道国的法律,在东道国境内建立所有资本为投资者所有的企业。投资者拥有企业的所有股权,因而可以享有企业所有所有权和经营权,并独立承担企业经营的所有责任和风险。新建进入:指国际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通过建立一种新的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行为。它规定跨国企业在投资时必须从选择厂址开始,进行企业的基本建设,购置安装设备、招聘员工,直至企业正式投入生产.购并进入:指国际企业通过收购投资所在国的企业的股份或购置企业产权,以到达控制被收购企业,进入东道国市场的目的。其基本点是以占有被购并企业的股份份额,获得被购并企业的控股权,从而到达对购并企业的实际控制.2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全球化的压力:=1\*GB3\*MERGEFORMAT①产品需求的同质性,使得减少成本成为竞争优势的唯一来源,这迫使企业进行集中化生产;=2\*GB3②全球战略协调的竞争对手的出现时产生全球化压力的另一种要素。当地化的压力:国际企业的产品需要在多种国家销售,企业必须考虑在不一样国家中的不一样需求.=1\*GB3①不一样国家的政策导向、市场需求;=2\*GB3\*MERGEFORMAT②不一样国家的习惯不一样;=3\*GB3\*MERGEFORMAT③不一样国家的分销渠道和销售方式的差异;=4\*GB3\*MERGEFORMAT④东道国政府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规定,如地方保护主义、经济民族主义等.3全球化组织模式的选择多国组织模式:虽然行使最终控制权,但赋予子企业很大的自主权,子企业有自己的制造、销售、研发和人事职能。国际组织模式:母企业开发既有的关键能力并传递给子企业的战略模式。子企业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概念上依赖母企业,需要母企业大量的协调和控制.全球组织模式:由母企业集中决策,并对海外的大部分业务实行严格的控制。适合于采用低成本、全球竞争战略的企业。一般在成本最低和技术最佳的地方进行生产,将原则化产品向全世界销售。跨国组织模式:将某些职能集中在最能节省成本的地方,把其他某些职能交给子企业以便更多的适应当地的状况,并增进子企业之间的交流以及技术的专业。也成为一体化网络,强调了人、财、物、信息在跨国间的流动。3全球化经营的领导风格著名领导学家罗伯特豪斯领导的GLOBE项目研究发现了22个通用的领导特性,被认为是杰出的领导风格,分别是:积极地、可靠地、具有管理技巧的、公正、双赢的问题处理者、鼓励、聪颖、坚决、见多识广、有效的谈判者、远见、未雨绸缪、动机激发者、善于沟通、精益求精、信心建造者、都市、充斥活力、协调者、团体建造者、鼓励下属、可信赖的;8个糟糕的领导特性:无情的、不合群的、易怒的、孤单者、自我中心的、模糊的、不合作的、独裁的。4全球化经营的管理控制管理控制系统的制定逻辑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教学目的: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性,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及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教学重点:对信息的评估;信息的采集、加工、储存、使用及反馈;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教学难点:信息管理工作;现代企业资源计划。

教学措施与手段:

1)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

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可认为实习中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管理原理的理解。

计划课时:2课时。课程导入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性

1、信息的定义信息:数据通过加工后得到的成果,如报表、帐册和图纸等。数据: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性的抽象符号,如文字、数字、图形和曲线等.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不是绝对的。对信息的评估(1)有形成本:是指可被精确数量化的成本.如硬件和软件的成本.(2)无形成本:是指很难或不能被精确量化的成本。如因业绩下降而使信誉受损、员工的士气不振等.(3)有形收益:如销售额上升、存货成本下降等。(4)无形收益:如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士气大振以及更好的顾客服务等.有用信息的特性高质量及时完全精确时间敏感性范围清晰例外汇报简洁有序目前详细媒介频繁有关信息管理工作

1、信息的采集: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多种不一样的方式搜寻并占有各类信息的过程。明确采集的目的界定采集的范围选择信息源

2、信息的加工:指对采集来的一般显得杂乱无章的大量信息进行鉴别和筛选,使信息条理化、规范化、精确化的过程。鉴别筛选排序初步激活编写信息的储存:指对加工后的信息进行记录、寄存、保管以便使用的过程.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将加工后的信息记录在对应的载体上;对这些载体进行归类,形成以便人们检索的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平常的维护,是信息及时得到更新.信息的传播:信息在不一样主体之间的传递目的愈加详细控制愈加严密时效愈加明显5、信息的运用:指故意识地运用存储的信息去处理管理中详细问题的过程(1)管理者在认清问题性质的前提下,判断什么样的信息有助于问题的处理;(2)对组织目前拥有的信息资源作一梳理,在此基础上,判断所需的信息与否存在;(3)假如组织中存在所需的信息,则可直接运用。假如不存在,则要考虑与否可以通过对既有信息进行开发、整合来满足管理者对信息的需要。假如不能,则要考虑重新采集信息,回到信息管理的源头.信息的反馈:指对信息运用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找出发生偏差的原因,采用对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信息的运用符合预期的过程。反馈信息真实、精确信息传递迅速、及时控制措施合适、有效信息化管理1信息系统的要素2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1)20世纪60年代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1\*GB3\*MERGEFORMAT①基本任务: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独立需求)导出有关物料(原材料、零部件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有关需求);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生产(订货)的时间。=2\*GB3②基本内容: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2)20世纪70年代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planning,MRP)=1\*GB3\*MERGEFORMAT①由于60年代的MRP没有考虑到企业既有的生产能力和采购能力的有关约束条件。计算出来的物料需求数量和日期有也许因设备和工时的局限性而无法满足,或者因原料局限性而无法满足。并且也缺乏计划实行状况的反馈信息对计划进行调整的功能。=2\*GB3\*MERGEFORMAT②闭环MRP系统除了物料需求计划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形成一种封闭的系统。=3\*GB3\*MERGEFORMAT③执行MRP时要用生产告知单来控制加工的优先级,用采购告知单来控制采购的优先级。=4\*GB3\*MERGEFORMAT④把能力需求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种环形回路,称为闭环MRP.=5\*GB3\*MERGEFORMAT⑤闭环MRP则成为一种完整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3)20世纪80年代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MRPⅡ)=1\*GB3\*MERGEFORMAT①生产管理只是一种方面,它所波及的仅仅是物流,而与物流亲密有关的尚有资金流和信息流。于是,=2\*GB3\*MERGEFORMAT②在1980年代,人们把销售、采购、生产、财务、工程技术、信息等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并称该集成系统为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系统=3\*GB3③为了区别物料需求计划而记为MRPII。=4\*GB3④MRPII的最大成就在于把企业经营的重要信息进行继集成。其一,在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上想物料管理延伸,包括采购计划、供应商帐务和档案管理等;其二,扩展到产品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其三,向前又扩展到销售业务管理。因此,不能仅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制造资源计划MRPII"的含义.4、20世纪90年代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80年代MRPII重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计划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渐发展成为90年代怎样有效运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在MRPII的基础上发展出ERP系统。功能简介:超越MRPⅡ范围的集成功能—-包括质量管理、试验室管理、流程作业管理、配方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维护管理、管制汇报和仓库管理;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包括既可支持离散又可支持流程的制造环境,按照面向对象的业务模型组合业务过程的能力和国际范围内的应用;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包括在整个企业内采用控制和工程措施;模拟功能;决策支持和用于生产及分析的图形能力;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包括客户机/服务器体系构造;图形顾客界面(graphicaluserinterface,GUI);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computeraideddesignengineering,CADE),面向对象设计技术(object-orienteddesign,OOD);使用构造化查询语言(structuralquerylanguage,SQL)对关系数据库查询:内部集成的工程系统、商业系统、数据采集和外部集成(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功能特点:ERP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原则,其实质是在MRPⅡ基础上深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Chain)的管理思想;ERP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构造、面向对象技术、图形顾客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管理企业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ERP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与MRP、MRPII:=1\*GB3\*MERGEFORMAT①从开环MRP通过闭环MRP直到MRPⅡ,其发展基本上是沿着两个方面延伸:资源概念内涵的不停扩大;计划闭环的形成.=2\*GB3\*MERGEFORMAT②但这种发展均没有突破两个局限:资源均限于企业内部的资源,尽管从物料资源扩展到制造资源;功能上以优先级计划以及需求和能力平衡的计划为关键,基本上是构造化决策.=3\*GB3③ERP的发展突破了这两个局限:ERP中的资源计划已不局限在企业内部,而是把供应链内的供应商等外部资源也都看作是受控对象被集成进来,因此,ERP是面向供应链管理的。=4\*GB3\*MERGEFORMAT④时间被作为资源计划的一部分,且当作最关键的资源被考虑,这是ERP对资源内涵的另一种扩展。ERP革命性表目前五个方面:由层级文献到关系数据库系统(RelationalDataBaseManagementSystem,RDBMS);由字符界面到图形顾客介面(graphicaluserinterface,GUI);由主机系统到客户机/服务器;由刚性构造到弹性构造(指模块功能配置方面);由反应式功能到能动式功能.第二篇决策与计划决策与决策措施教学目的与规定:1、学习掌握决策理论和措施,了处理策前沿理论及发展动向,规定通过案例讨论分析,掌握理论和措施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掌握计划与目的管理理论,规定通过案例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思绪和重要内容:

本章教学重点:决策基本理论和措施体系

教学难点:决策理论的应用

教学措施与手段:

1)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

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可认为实习中的问题)和案

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决策基本理论和措施的理解.

计划课时:6课时。

学习质量评价: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

1、课堂提问及问题回答状况

2、案例讨论及分析状况

3、思索题完毕状况

教学组织过程:

引言(由案例引入管理决策问题)

世界闻名的克莱斯勒汽车企业,规模仅次于通用汽车企业和福特汽车企业,1979年9月亏损到达7亿美元之巨,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原因是当世界性的石油危机到来时,克莱斯勒企业仍生产耗油量大的大型汽车,导致汽车大量积压。该企业聘任福特企业总经理艾科卡主持工作后,由于企业坚决采用向政府申请贷款、解雇数万名工人和产品改型换代等重大决策,终于使克莱斯勒企业起死回生.

决策的对的与失误关系到组织和事业的兴衰存亡,因此,每一种管理者都必须认真研究决策科学,掌握决策理论、决策的科学措施和技巧,在千头万绪中找出关键之所在,权衡利弊及时做出对的的可行的决策。

第一节决策基本理论

1。以决策理论的发展阶段为主线条,运用讲授、启发式教学为主,穿插问题讨论及多媒体放映.教学环节安排如下图:

问题讨论:

(1)古典决策理论对指导实际决策活动的局限性?

(2)决策过程中怎样克服理性限制?

2。重要以西蒙决策理论的观点为根据,运用分析、论证的教学措施为主,穿插多媒体放映.教学环节安排如下图:

3。通过举例分析决策程序中每一步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决策措施

1。分析讨论定性决策措施及应用原则、合用范围

2.运用论证、推理、例题等手段,学习线性规划措施和量本利分析法以处理确定型决策问题;学习期望值法和决策树法以处理风险型决策问题;学习运用三个准则:乐观准则、消极准则、懊悔准则处理不确定型决策措施。重点学习决策树措施。

3。教材P70例题4-1掌握、教材P72例4—2、教材P73例4—3学习、理解掌握.

第三节计划与目的管理

教学环节:

教学思绪:

1.计划的概念:首先让学生理解计划与决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计划的概念与类型。

2。计划的编制:通过理解计划编制的逻辑框图掌握计划的编制过程。

3。计划的实行:通过自学的形式,让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掌握目的管理的重要内容。

第四节案例分析、思索与作业题

1。组织案例讨论:将学生提成小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内围绕案例分析题(见讲稿)展开讨论;组长将案例分析的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观点,并在全班范围内论述观点;教师最终综合、评价。

2.通过思索题(见讲稿)复习巩固所学内容,这一环节作为作业完毕。

3。计划与目的管理是管理学中重要的内容,学生进行自学,然后完毕思索题7、8两题.第四章组织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组织及组织机构、组织构造的基本类型,明确和熟悉组织功能和设计的内容,把握组织变革与创新的趋势,提高学生的组织设计和处理组织问题的应用能力。

教学规定:明确论述组织制能地位、组织基本类型、合用性和权变观念、组织设计、组织变革的基本内容,理论联络实际,提高学生对组织问题和组织工作的理解,把握组织原理的精神实质。让学生深入实际,到各类组织中去认识不一样类型组织的组织构造的差异性,熟悉与组织的内容,理解当今现实生活中组织的现实状况;在讲解组织理论时,必须要引用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可以理解组织理论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形式与手段:

1.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2.运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各类组织模型;

3.给出复习思索题,让学生有独立思索的空间;

4.情景教学,组织学生到一种组织当中去实地考察其组织机构设置;

5.模拟教学,让学生根据一种组织的实际状况去重新进行组织设计.

教学思绪与重要内容:

1.回忆管理过程与管理职能,增强学生对组织职能内容、地位的认识;

2.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组织及组织的类型,通过对经典组织的简介,引出组织构造的不一样类型,根据当今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导出组织构造的新类型和发展趋势;

3.简介组织设计、组织变革与创新,作为重点精讲设计、变革、创新的原理、内容、程序,尤其是学习型组织。不仅要运用案例教学,还要让学生运用课外时间到一种企业中去调查其组织状况,并写出调查汇报,对该企业的组织变革进行设计;

4.当所有知识点的内容讲述完毕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可以全面系统的运用本章所学知识去分析组织问题,处理组织问题,以深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组织设计与变革

教学考核:(1)课堂提问;(2)案例分析汇报;(3)思索题;(4)模拟设计汇报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的组织:

第一节组织与组织构造

1、运用5分钟时间,回忆管理职能及组织在管理职能中的地位;

2、先提问“什么是组织?",通过学生的回答理解学生对组织的认识,进而引出组织的概念及组织的特性、要素,简朴简介组织职能的内容,强调本章重要简介静态组织的设计与管理;

3、由人的构造导入组织构造,详细分析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常规类型的内容、长处与缺陷及适应对象,深入向学生简介当今世界最新构造模型及发展趋势.这部分为重点内容;

4、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各类模型,加深对各类模型的认识与理解。

第二节组织设计

1、本节作为本章的重点;

2、通过对当今社会各类组织的现实状况分析,总结组织设计的必要性,提出组织设计的目的、内容及任务;

3、通过对一种案例的简介,提炼出组织设计的原则和影响原因.讲解每一种原则时都要讲述该原则的哲理及原则的应用,并分析其应用效果;在讲解影响组织设计原因时,除了简介常规原因外,还要简介国外最新的组织设计理论的观点;

4、之后详细简介组织的部门设计、层次设计、职能与职务设计等重要设计内容,着重讲解设计的原理、内容、程序与规定,举例分析当今社会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组织设计的最新动态;

5、提供素材,让学生对一种企业的组织进行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检查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节组织变革

1、首先简介“企业再造理论",进而详细分析组织变革的动因,提出组织变革的目的,使学生懂得“为何要组织变革?”;

2、然后,围绕着“怎样通过组织变革来实现组织目的”这个主题来展开讲述组织变革的类型、内容、程序与管理,重点讲述程序与管理,使学生懂得“怎样进行变革?”“怎样变革?";

3、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变革社会成功与失败的例子,引出组织变革将会碰到的多种阻力、压力、冲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指出消除组织变革中会碰到的多种阻力、压力、冲突的方式、措施,使学生对组织变革的艰难性有一定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并掌握处理这些阻力、压力、冲突的方式、措施;

4、在前面的基础上深入向学生讲述当今世界组织变革的发展趋势,重点简介“学习型组织”,使学生对组织变革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理解,对“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内容、特性和建设;

5、布置案例分析题

6、最终5分钟对全章进行总结,提出下一章的学习规定和本章的复习规定。

第四节案例分析

案例:鸿运企业的组织构造(见管理学案例选集第17——18页)

提醒:

1、鸿运企业是一种多种经营的大企业;

2、现正在考虑深入发展的问题;

3、企业在发展中碰到新的问题,重要是组织上的问题;

4、在企业怎样发展、怎样处理新问题上,企业内部的认识不一致。

问题:

1、你认为案例中那一种观点较合理?为何?

2、你认为作为企业总经理的赵弘应当怎样制定企业的深入发展战略?怎样进行组织变革来变化企业的现实状况?

组织:

1.分组讨论,时间为40分钟。每10人为一种讨论小组,在小组讨论中每位同学将自己准备好的讨论稿与同学一起讨论,由小组长负责召集与记录,并推荐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在集中讨论中发言;

2.集中讨论,时间为20分钟.由各小组代表发言,将本小组讨论的状况和重要观点在大会上进行交流;

3.自由讨论,时间为20分钟。同学们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4.归纳与总结,时间为10分钟。

复习思索题:

1.什么是组织及组织的双重性?

2.一般组织的机构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3.组织构造的基本类型与创新类型各有哪些?每种类型的特点及其适应对象是什么?

4.组织设计必须要遵照那些原则?为何?

5.影响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因有哪些?

6.怎样设计一种组织的部门和层级?

7.为何要进行组织变革?怎样进行组织变革?

8.想想现代组织变革的发展趋势;

9.何谓“学习型组织”?怎样创立“学习型组织"?

附录:参照书目

1、许庆瑞:《管理学》第四、五、六章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

2、周三多:《管理学》第八、十章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

3、[美]马丁.J.坎农:《管理学概论》第三、九、十、十一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2月第1版

4、[美]哈罗德。孔茨等:《管理学》第三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87年8月第1版

5、[美]彼得。F。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87年6月第1版第五章领导

教学目的:明确领导本质、内容、领导理论;领导理论重要包括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理解领导艺术在现代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基本的领导艺术。

教学规定:明确领导权力与本质,阐明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重点简介领导的一般理论与有效领导的规定,阐明领导艺术的本质,理解管理中的重要领导艺术。并结合实际探讨领导理论的应用问题.

教学思绪和重要内容:从领导的含义与本质的论述入手,简介领导权力及其特性,分析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者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在全面简介领导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论述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的重要内容及其应用。最终讲述领导艺术的本质,简介管理中的重要领导艺术。

教学形式:课堂理论讲解为主、穿插现实问题讨论(包括实习过程理解的问题)及案例分析相结合,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本章重点和难点:领导本质与领导理论、领导艺术特点及重要领导艺术为教学重点,领导本质及领导理论是本章的难点.

计划课时:6课时。

学习质量评价:

1、课堂提问及问题回答状况

2、案例讨论及分析状况

3、课外作业或论文完毕状况及质量

第一节领导本质与内容

1、先从动词属性和名词属性两个方面简介对领导的一般理解,然后简介国内外某些著名管理学家对领导所下的定义,并引导学生去思索领导的本质,再通过几种实例的剖析,最终提出对领导本质的理解。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即领导通过其影响力来影响追随者的行为以到达组织目的.影响力是一种追随、是一种自觉、是一种认同、是非制度化的.

2、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引出有关领导权力的内容,简朴简介职权的含义和特性,然后通过学生对“权力等于影响力与否对的”这个问题的辩论启发学生思索权力与影响力的关系,再后给出权力与影响力的比较。

3、“领导与管理是一回事吗?”引出问题,阐明领导与管理的区别;在阐明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络的基础上,简介领导的内容,并通过几种事例引导学生思索领导者应具有哪些基本素质,再后一般简介领导者必须具有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业务技能和身体素质等.

第二节领导理论

1、从总体上简朴简介领导理论体系及其构成,即(1)特性理论;(2)行为理论;(3)权变理论。

2、通过提问“你认为领导者应具有什么性格、品质?”简介领导特性理论的重要观点。

3、提问:“领导特性理论有何局限性?”,归纳评判;在评判领导特性理论局限性的基础上,引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重点简介领导行为二维构面理论、管理方格理论,领导权变理论重点简介菲德勒权变模型和途径—目的理论。在理论简介的基础上,以“从所学的领导方式及其理论中,你得到那些启示?”为问题,总结领导理论,引导学生思索这些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简朴简介领导理论的最新发展。

第三节领导艺术

1、通过几种事例引出领导艺术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简介领导艺术的特点、分类。

2、重点简介几种重要的领导艺术(用人和用权艺术、决策艺术、人际关系艺术),并简朴简介提高领导艺术的途径。

第四节案例分析

采用分组讨论,每小组8~12人;小组讨论45分钟,班级集体讨论35分钟;最终由老师给出总结。

附录一:本章思索题

1.领导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怎样去实现这种作用?

2.领导工作是动态的管理工作过程,怎样理解?

3.什么是权力?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是什么?发挥领导者的影响力为何不能单纯依托职权?怎样对的地使用这些权力?

4.领导和管理是一回事吗?

5.领导行为的理论模式有几种类型?各类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6.从所学的领导方式及其理论中,你得到那些启示?

7.怎样理解领导艺术?领导艺术有那些?

附录二:本章参照书目

1.《企业领导措施与艺术》,吴培良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

2.《有效的管理者》,P·F·德鲁克著,工人出版社,1989年。

3.《管理学》,许庆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4.《管理学原理》,杨文士等编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

5.《管理学—原理与措施》,周三多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6.《日本的管理艺术》,巴斯克艾索思合著,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六章鼓励教学目的:明确鼓励的功能和重要性,理解常用的鼓励理论,深入思索我国企业及其他组织怎样进行有效的鼓励.

教学规定:阐明鼓励的实质和心理机制,简述并评价重要鼓励理论,领会鼓励的内在规律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思绪和重要内容:从身边的人和事入手,探讨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原因以及怎样调感人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对鼓励问题的关注和思索;此外,针对我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鼓励问题,提出有关的对策.本章重要内容,鼓励的含义及功能,鼓励的心理机制,鼓励的原则,鼓励的基本形式;鼓励中对人的认识(以人性假设理论为例);有代表性的鼓励理论(内容型鼓励理论,过程型鼓励理论,行为改造型理论.)

教学形式:理论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外论文.

本章重点:鼓励的含义与实质,鼓励的原则、鼓励理论

本章难点:鼓励的实质、鼓励的心理机制、鼓励原则。

计划课时:8课时。

学习质量评价: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

1、课堂提问及问题回答状况

2、案例讨论及分析状况

3、课外作业或论文完毕状况及质量

第一节鼓励概述

1、从分析工作效率与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与人的潜能的发挥的关系入手,启发同学思索与此相联络的深层次问题,并分析这种现象对管理实践的影响,引入鼓励的概念,论述鼓励的管理学意义。

2、从理论上探讨鼓励的心理机制,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措施,对此做深入的分析,加深同学对此问题的理解,精确地把握鼓励的心理机制.如图示:

人类行为模式图

(1)举一管理实例,师生共同探讨搞好鼓励应遵照的原则,即物质利益原则、公平原则、差异化原则、经济性原则.

(2)简朴简介鼓励的重要形式,常见的有:理想、目的鼓励,组织制度和楷模鼓励,物质利益和荣誉鼓励,培训、信息和改善环境。

第二节鼓励理论

1、视同学回忆管理学的发展简史,尤其是有关“行为科学阶段”的重要学说、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2、从总体上简介本节所波及的重要鼓励理论,既包括鼓励中对人的认识,又包括西方占主导地位鼓励理论流派.

3、用提问的形式探讨有关人的本质的问题,引出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和西方的人性假设理论,重点简介“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的观点,以及有关这些人性假设的理论总结,如:“X理论"、“Y理论”、“超Y理论”等.

4、通过对不一样的人的需求构造的分析,得出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性,进而引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详细简介其理论观点,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分析该理论的可取之处和存在的缺陷,评价其在管理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5、简介赫兹伯格的双原因理论,着重解释保健原因和鼓励原因的不一样功能,并列举管理中常见的保健原因和鼓励原因以及怎样运用之。

6、简朴简介麦克莱兰的鼓励需求理论和阿德佛的需要理论,并阐明它们与上述两个理论构成本课所波及的内容型鼓励理论.

7、先从总体上分析和评价内容型鼓励理论的优缺陷,并指出处理鼓励问题的其他思绪,即不光从需要的满足上去分析和处理鼓励问题,还应当从人的心理感受过程的角度去理解鼓励,引出过程型鼓励理论.

8、详细简介期望理论(伏隆)、公平理论(亚当斯)、波特—劳勒模式等过程型鼓励理论,详细分析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的理论价值、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以及运用该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9、简介行为改造型理论,重要有:强化理论(斯金纳)、归因理论(凯利)等。从概念上明确辨别不一样强化类型的含义,以及怎样针对不一样的情境实行对应的强化;指出归因理论重要的研究内容、采用对的的归因倾向的心理学意义和实践意义.

案例分析与讨论

教学目的: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加深学生对鼓励理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理解,初步学会运用鼓励的基本理论和措施,分析和处理企业管理的重要鼓励问题,同步,联络到本课的其他有关内容(如人本原理),从更高层次理解和把握鼓励问题。

案例选用:文字资料、录相短片或实地搜集资料。

组织形式:分组无首领讨论,6—8人一组,当堂交流讨论成果,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评、总结。并规定学生写出一篇课程论文.

课时分派:3课时。

说明:案例资料(文字资料)见本课的“案例”部分。

附一:本章复习思索题

1、什么是鼓励?鼓励的本质及心理机制是什么?

2、请评价和分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公平理论给管理实践带来哪些启示?在实际工作中,怎样才能做到公平?

4、从总体上评价西方的人性假设理论。

5、谈谈我国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鼓励问题及怎样处理。

附二:本章参照书目

1.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8第1版

2.许庆瑞《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5

3.[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英]E。C。Eyre《管理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1第2版

5.[美]哈罗德。孔茨等《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

6.徐国华赵平《管理学基础》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7第1版

7.[英]JOETIDD《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第1版

8.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5第2版

9.[美]劳伦斯。S.克雷曼《人力资源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9第1版第七章控制教学目的:明确控制职能地位,熟悉控制的类型与过程,理解控制的原则和规定.

教学规定:阐明控制的基本原理与原则,重点简介控制类型与过程,通过理论联络实际的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深刻领会控制基本原则与原理的实质,理解控制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关系;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失控现象,分析社会失控现象发生的原因,制定处理失控的措施;向学生简介当今世界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动态;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控制的各类模型.

教学思绪与重要内容:通过对管理职能的回忆引出控制在管理职能中的地位,从大自然的控制现象与社会上的多种失控现实状况引出控制的含义与必要性,接着用一种经典企业的控制案例简介,进入控制与控制过程、控制原则与规定、控制的一般措施的系统教学,其中重点讲述控制类型与控制程序、控制原则与规定,对控制的含义、作用、措施作一般性简介,有的内容让学生自学。对重点内容精讲时应用案例教学法,从控制案例中引出控制的原理.

教学重点:控制类型与程序、原则

教学措施:

1、以理论教学为主,案例分析为辅;

2、通过认识实习调查工商企业的控制过程、类型、措施应用的现实状况;

3、课堂教学与自学相结合.

计划课时:4课时

教学考核:

1、课堂提问;

2、案例分析汇报;

3、思索题完毕状况。

第一节控制与控制过程

首先,运用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管理职能的内容,使学生对控制在管理职能中的地位有一定的认识;

另一方面,向学简介大自然的控制现象与社会上的多种失控现实状况引出控制的含义与必要性,以增强学生对控制意义的认识,加深对控制的理解;

第三,系统讲述控制的原理、类型。控制原理重要简介系统控制原理、目的控制原理、组织合适性原理、控制要点原理、控制趋势原理、例外原理等;在讲解控制类型时,重点讲事前控制、现场控制与事后控制。控制原理与类型的讲解要理论联络实际。

第四,在讲述过程中,随机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

第五,运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各类控制的模型。

第二节控制过程

第一,引入案例,通过讲解案例,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控制程序中各环节的基本环节、要点;

第二,在讲述过程中,随机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

第三节控制的原则和规定

第一,本节的内容理论性较强,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规定学生提前看书,给出思索题。

第二,让学生根据思索题自由发言,以掌握学生对本节内容的领会程度。

第三,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状况,对学生的自学状况进行总评,并系统的归纳本节的要点。归纳时要注意将每一种原则与规定的精神实质用案例来阐明;

第四,最终运用5分钟的时间归纳和总结全章的内容.提出下一章的学习规定.

第四节案例分析

案例:格雷格厂长的目的控制(见《管理学案例选集》第39页)

提醒:

1、格雷格厂长提高企业效益,制定了一系列的减少成本的目的;

2、一年多以来,目的并未实现,他严厉地批评了自己的下属。

3、他又制定了新的目的。

问题:

1、谁应当对目的未实现负责?

2、格雷格厂长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他制定的新目的能否实现?

3、怎样才能实现格雷格厂长的目的?(从目的实现的控制过程)

附录一:本章思索题

1、管理控制有那些重要阶段?

2、在当今的管理活动中,事前控制为何显得更为重要某些?

3、管理控制过程的要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