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教材版本:人民出版社教科书2)教学地位:重中之重!3)课标要求: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基本知识:法令出一君权和相权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行省的设置5)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秦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难点是内容庞大,系统特别强,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师生活动:老师主要是总结,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这门课。学生要积极发言配合老师;要认真听讲;要做笔记;要做练习。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皇帝有哪些“苦恼”?如何防止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如何加强对官吏的管理、监督?如何选拔官吏帮助自己管理天下?如何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形成割据势力?课堂导入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监察制度

三、选官制度

四、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演变:

(1)汉代:

①汉初继承秦制,丞相掌握朝廷中行政实权;②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打击相权;③汉武帝时,组成“内朝”(“中朝”)参与决策,与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外朝”对应(一)、从秦至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皇帝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九卿

尚书令侍中常侍中朝(内朝)外朝(2)唐代:(三分宰相)①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②后来,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的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以有所分散。(3)宋代:(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利)①设置中书门下省,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②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散宰相行政力;增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③宋代也曾实行以三省长官并为宰相的制度。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军政刑狱国家的工程建设等政事堂尚书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籍、土地、赋税上图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哪种制度?三省各自职责分别是什么?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唐代:三省六部制作用: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既保证君权独尊又减少决策的错误: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执行草拟审议枢密院参知政事副相三司使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宰相职能长官枢密使,低于宰相分行政权皇帝二府机构职能官职及权利中书门下最高军政机构分财权宋代中央政治制度(4)元代:

元朝:一省二院

变三省为一省——中书省(最高行政构),长官行使宰相权力。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宣政院----负责西藏和少数民族事务(1)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朱元璋):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2)内阁制度的形成(明成祖):原因:相权过重、威胁皇权皇帝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亲自掌管A、原因:结果: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最终解决,君主专制走向极端。B、内阁制度的设立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C、职权:职权范围始终不明确,受司礼监的太监牵制。D、内阁的实质:是皇帝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5)明代:E、内阁的影响:a、强化了君主集权;b、皇帝还用宦官予以牵制,宦官参政这也导致了明代执政的日益黑暗(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1)军机处的设置(雍正帝)①直接原因:②根本目的: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加强皇权;③军机大臣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跪受笔录,传达圣旨。④特点:简(机构简单)精(人员精干)速(办事效率高)密(地处内廷)

⑤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2)推行密折制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军机处和密折制推行的影响:一方面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另一方面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6)清代:军机处设立后,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朝代演变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汉初继承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形成“内朝”与“外朝”并立局面实行三省六部制设政事堂同平章事为宰相,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废丞相,设内阁雍正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从秦至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总结:从秦至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1、演变:2、焦点问题: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与斗争。3、趋势:①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②分权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如唐朝、北宋、明朝都很明显。③决策权由外朝向内廷转移,非法定机构取代法定国家机关的职权,如汉朝的中朝制度、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设立的军机处。

(二)、监察制度的演变1.演变A、秦朝:中央:B、汉朝:地方:御史大夫(州)刺史御史台(中国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C、明初至清末:都察院(中央监察机构,由御史台发展而来)2.评价①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②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2)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1)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目的: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总结: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设立了一套较为完整严密的监察制度。结合秦汉至宋元的历史回答下列问题:综观上述演变,你认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有何特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治腐败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特点:监察范围从中央扩展到地方,监察程度越来越严密。原因:封建专制制度。(三)选官制度的演变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时间

方式依据评价贵族血缘官职被限定……虽然看来比较完善,但具封闭性且民意无从体现(P16)考试成绩(学识)世袭自下而上推举考试(自上而下)积极:局限性(P16)先秦汉武帝确立察举制魏晋时发展九品中正制隋—清德才、孝廉——门望

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拔真材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把科举制度称为是“中国第五大发明”——孙中山全面认识科举制:实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积极作用:(1)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为下层人士参政提供了机会,扩大统治基础。(2)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养和行政效率;(3)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4)考试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消极作用:八股取士,选拔的人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阻碍社会进步。(四)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时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秦汉唐宋元明清现代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市(地)、县(市)三级——州、郡、县三级制郡、县二级制道、州、县三级路、州、县三级(行省制)省、路、府、州、县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县三级省、道、府、县四级1、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腹里(中书省直辖)澎湖巡检司宣政院辖地元代:

行省

制度内容作用①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全国设十行省②中书省直辖“腹里”:晋、冀、京、鲁③宣政院辖区: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④省下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行省与中央的关系①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民政呈报中书省,军政呈报枢密院;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③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④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①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加强中央集权,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

中外

朝制①中朝:又称“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在宫廷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即政务的决策机构②外朝: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是政务的执行机构唐代:

三省

六部

制中央设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政令审核)、尚书省(政务执行)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宋代:设中书门下,长官称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进一步分散了宰相的权力知识整理内容影响:中央的决策权由外朝向内廷转移,相权受到限制①三省六部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三者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②三省分工使相权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影响内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度①原因:明太祖吸取了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的教训②影响:皇帝达到高度集权,又导致繁杂政务集于一身背景:明太祖废除丞相,六部直属皇帝影响①是皇帝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机构,但职权范围不明,不能统率六部百司②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内阁,宦官参政是导致政治黑暗重要原因军机处密折制:雍正帝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知识整理设立:明成祖性质: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非法定机构原因: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设立:雍正年间性质: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职责: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决策封闭性(简、精、速、密)影响: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也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科举制察举制时间: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含义: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影响:体现封闭性,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①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为中下层地主知识分子提供了机会,保证行政人员的来源②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③促成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④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时间:隋唐至明清时期含义:以考试选官制度影响时间:先秦时期含义:官位世袭影响:将官职限定贵族范围内,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的机会世官制知识整理知识整理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盛行的时代奴隶社会(西周)几乎整个封建时代元朝和中央关系侯国相对独立,权力地位世袭中央政府下属行政机构,郡守县令皇帝任免是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作用和影响一定时期产生过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其残余势力破坏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古代中国重要地方行政制度比较1、不同点:2、相同点:(1)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2)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3)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1、(2008湖北武昌)观察下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练习巩固

A.官员地位越来越低

B.皇权不断加强

C.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2、(2007上海历史)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B.府兵制、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科举制、均田制

答案:B答案:C3.元朝的行省制度(C)①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理②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④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奴)西周(封)秦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