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材P33~35)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课题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2.知道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特征模拟地球在太阳系的运动。2.通过研讨知道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特征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变化无关。科学态度目标1.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2.为完成探究活动,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四季变化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特征模拟地球的运动。难点:探究四季变化的成因。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塑料小球、圆盘、马克笔、地球模型、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有关地球自转的图片。)在前面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在围绕地轴自转。除了这种运动方式外,地球还在公转。什么是公转?你对公转都有哪些了解?(预设: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2.揭题:大家都回答得很好,地球公转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地球公转的特点以及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板书: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设计意图】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在研究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时,通过模拟实验已经知道地球会围绕太阳转动,但是对如何转动、转动的周期等还未进行深入的探索,只是停留在简单知晓的层面。因此,引入时开门见山,让学生就地球公转的特点展开思考即可。探索与研讨探索一:了解地球公转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地球公转示意图。)通过观测,人们发现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观察图片,结合下列问题,我们能分析出地球公转的特点吗?说说你的理由。探索与研讨(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2)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3)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会改变吗?(4)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怎样的?2.交流:指导学生分组对上述问题进行交流,探索地球公转的特点并完成组内研讨帮助卡。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学生1:我认为地球公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因为我发现图中地球沿着箭头的方向运动,而箭头的方向就是逆时针方向。主持人: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学生2:我认为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因为我发现图片中地球公转一周经历了春夏秋冬,刚好是一年。主持人: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会改变吗?学生3:我认为不会改变,因为我发现图片中的地轴倾斜方向始终没有发生改变。主持人: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怎样的?学生4:我认为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因为图片中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3.小结: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总是不变;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探索二: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过渡: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都很强。那么,你们能想出一个办法来模拟地球同时在自转和公转吗?(预设:能。)2.引导: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模拟地球同时在自转和公转的办法。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探索与研讨4.提问:在模拟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我们的实验结果,你们有什么解决办法吗?(预设:我们可以通过完善实验方案、更改实验材料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我们可以准备一个塑料小球,在球上画一条“赤道”,并用铁丝穿过小球做地轴。然后在场地中心放一个灯泡,在灯泡周围画出一个椭圆形轨道。最后拿着“地轴”向右倾斜的小球,一边自西向东转动小球,一边沿着椭圆形轨道自西向东运动。)5.过渡: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大家提出的方案都能用来尝试解决我们在模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可以模拟地球同时自转和公转的仪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学提示:出示三球仪的图片、文字资料、讲解视频等。)【设计意图】学生在了解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特点后,可能只是记住了抽象的信息点,本次模拟实验就是让学生建构一个包含各种信息的整体地球运动模型,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的欲望。探索三: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1.过渡:关于四季的成因,人们常常以为,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冬季。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预设:同意;不同意。)2.出示:出示地球公转轨道距离与时间的表格和同一时间地球南北半球的季节示意图。3.提问:结合表中数据观察图片,同学们有什么发现?(预设:地球与太阳距离最近的时候是每年一月初,大约1.47亿千米,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地球与太阳距离最远的时候是每年七月初,大约1.52亿千米,此时北半球为夏季。四季的成因与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没有关系。同一时间地球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4.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在模拟实验中,我们是怎样模拟地球的运动的?小组1:准备一个塑料小球,在球上画一条“赤道”;再准备一个圆盘作为公转的轨道;让小球在圆盘中运动起来。探索与研讨4.主持人:通过观察图片、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我们对地球公转的特点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小组2: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且方向不变;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小组3: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四季变化与日地距离无关;同一时间地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主持人:其他小组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请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我们认同他们的观点。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5.小结:同学们都能从资料中找到支持或反驳有关观点的事实或数据,可见大家阅读和分析资料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关于四季的成因,我们还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研究。拓展与小结1.小结: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一年,公转轨道为椭圆形。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方向始终不变。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2.拓展:我们生活在北半球。如果我们想到南半球观赏企鹅,哪几个月去比较适合?(预设:12月、1月、2月。这三个月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正好处于夏季,气候最适宜。)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通过之前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地球的公转已经不陌生,因此,本课可以直接导入。然后通过展示资料,引导学生获取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从而提升学生阅读资料和归纳分析信息的能力。在研讨时,学生很容易对多个问题同时进行回答,或者在补充和反驳时将问题顺序打乱,从而导致思维的混乱。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有序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改进模拟实验方案时,学生设计的方案很容易超出自己动手能力的范围。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在设计模拟实验方案时考虑可操作性。通过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再次展开合作完成模拟实验,加深对地球公转特点及四季变化的成因的理解。课后作业见对应课时训练。第1课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教材P40~42)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课题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列举生活中的工具和技术。2.了解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科学探究目标在取出核桃仁的活动中,能正确操作使用工具,能对使用工具的过程做出评价。科学态度目标感受工具和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产生认识工具和技术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工具可以给工作带来便利,技术和工具都是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教学重难点重点:选择不同工具和技术解决问题。难点:理解选择不同工具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原因。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木棍、轮子、砖块、铁锤、核桃夹、核桃、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钉钉子、切苹果、剪纸的场景图片。)往墙上钉钉子用了什么工具?(预设:钉锤。)切苹果用了什么工具?(预设:水果刀。)剪纸用了什么工具?(预设:剪刀。)2.讲解:钉锤、水果刀、剪刀等都是帮助我们完成某些任务的工具,而完成任务所用的方法和手段叫作技术,比如通信技术、防盗技术、降噪技术等。3.提问:请大家说说,你们在生活中还用过哪些工具和技术?(教学提示:对于工具,学生通常能说很多,但对于技术,学生的认知还停留在具体事、物的层面,此处提问是为了唤醒学生对工具和技术的关注与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因此无论学生回答得是否完备,都应当给予鼓励和认可,即使是一些错误的观点,也可以暂时搁置,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纠正。)4.揭题:大家的生活经验真丰富!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知道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而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技术。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些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板书: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取出核桃仁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核桃。)如果不借助任何工具,你们会用什么方法取出核桃仁?(预设:用拳头砸;用手捏;用脚踩;……)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按要求取出核桃仁并完成活动帮助卡。【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在不用任何工具的情况下打开核桃,当学生发现徒手取核桃仁很困难时,自然会想到借助工具来完成任务。然后让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慢慢总结出方便取出核桃仁的方法,也就对技术有了亲身的体会。最后让学生使用核桃夹取出核桃仁,即将特定工具与普通工具进行对比,使学生深刻意识到特定工具是为了特定情形、运用了特定技术而设计改进的工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工具与技术关系的理解。探索二:评估取出核桃仁的过程1.交流:指导学生分组讨论用不同方法和工具取出核桃仁的过程,并用短语进行评价。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你们认为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的区别是什么?学生1:使用工具来完成任务更简单、省力、方便。主持人:不同的工具使用方法相同吗?效果如何?探索与研讨学生2:不同的工具使用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例如,用铁锤开核桃使用的是敲击的方法,能打开核桃但核桃仁被砸碎;而用核桃夹开核桃使用的是碾压的方法,操作起来更方便、更省力,而且取出的核桃仁较完整。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2.研讨汇报。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在活动中的发现。小组1:我们组发现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的区别是使用工具来完成任务更简单、省力、方便。主持人:你们认为不同的工具使用方法相同吗?效果如何?使用核桃夹之后,你们解决问题的技巧有什么变化?小组2:我们组认为不同的工具使用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使用核桃夹之后,用碾压的方法能取出完整的核桃仁,而且更省力、方便、安全。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3.小结:我们发现可以选择多种工具取出核桃仁,而核桃夹是最合适、最方便的。生活中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使用了合适的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如果没有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总结方法,改进原有的工具。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这就是技术。【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思考不使用工具应该如何操作,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体验,体验之后再思考能用其他工具吗?这样让学生在动手之前先思考,动手之后再思考,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探索空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及动手能力。探索三:生活中的常用工具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42各种工具的图片。)这些工具通常用来做什么?要如何使用它们?(预设:手机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等;温度计用来测量体温;螺丝刀用来拧螺丝;自行车用来代步出行。)2.追问:如果没有这些工具,会造成哪些不方便?(预设:没有手机就不能快速地联系他人;没有温度计就不能获知准确的体温;没有螺丝刀,拧螺丝就会费力、费时;没有自行车代步会消耗大量时间。)探索与研讨3.研讨:结合探究的过程,说说你们对“工具”和“技术”的看法。(预设:工具是帮助完成任务的物品,技术是使用工具的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理论回到实际生活中去,感受工具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理解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场景,恰当地使用工具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拓展与小结提问:现在你们知道了哪些工具和技术?它们跟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2.工具与技术的关系维恩图板书设计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工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 抢救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 2.1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学文化常识【考题猜想】原卷版
- 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件 9.5-概率算法 - 总结
- 2024年湖北考客运资格证实操考的是什么内容的题
- 2024年葫芦岛c1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4年遂宁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
- 2024年西宁客运资格证考试题库答案解析
- 2024年呼和浩特客运资格证技巧答题软件下载
-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第二版 课件 任务3.1 防腐剂的使用
- 高三一模“人生需要学会绕行”审题立意及范文(彩色高效版)
- 2024年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玄武区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
-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课件
- 五年级四则混合运算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业设计
- 《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振动声学现场测试方法》
- 管桁架施工方案
-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物理说题李焕景
- 华为MA5800配置及调试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