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热点报告说明书太阳能多晶硅产业分析_第1页
中国经济热点报告说明书太阳能多晶硅产业分析_第2页
中国经济热点报告说明书太阳能多晶硅产业分析_第3页
中国经济热点报告说明书太阳能多晶硅产业分析_第4页
中国经济热点报告说明书太阳能多晶硅产业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2http://服务电话:(8610)63458516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中国经济热点分析报告服务电话:(8610)63458516本期热点:外部环境恶化,多晶硅产业前景扑朔迷离本期热点:外部环境恶化,多晶硅产业前景扑朔迷离供不应求,多晶硅价格持续高涨外部环境变化,近期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千亿资金进入,多晶硅存在产能过剩隐忧金融危机导致多晶硅需求放缓石油价格大幅下跌,光伏产业或将受到影响2011年多晶硅行业或将面临洗牌外部环境变化,多晶硅行业风险加大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提供2008年第21期总第158期正文目录TOC\o"1-3"\h\z\uHYPERLINK\l"_Toc214697832”第一部分外部环境变化,多晶硅价格暴跌 PAGEREF_Toc214697832\h5HYPERLINK\l"_Toc214697833"一、供求失衡助推多晶硅价格持续高涨ﻩPAGEREF_Toc214697833\h5HYPERLINK\l"_Toc214697834"(一)近几年全球太阳能级多晶硅严重供不应求 PAGEREF_Toc214697834\h5HYPERLINK\l"_Toc214697835"(二)供求严重失衡,全球多晶硅价格持续高涨 PAGEREF_Toc214697835\h8HYPERLINK\l"_Toc214697836"二、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近期多晶硅价格暴跌 PAGEREF_Toc214697836\h9HYPERLINK(一)缺口带来高价位,企业赢利丰厚ﻩPAGEREF_Toc214697840\h11HYPERLINK(二)众多企业蜂拥而上,千亿巨资进入多晶硅领域 PAGEREF_Toc214697841\h12HYPERLINK\l”_Toc214697842"三、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严重依赖国外 PAGEREF_Toc214697842\h14HYPERLINK\l"_Toc214697843”(一)多晶硅企业的技术难度在于整体性的技术瓶颈,而非几个关键技术诀窍 PAGEREF_Toc214697843\h14HYPERLINK\l"_Toc214697844"(二)国内实现大规模生产之前,国际大厂不会进行技术转移 PAGEREF_Toc214697844\h15HYPERLINK\l”_Toc214697845"(三)国内目前投产的企业技术来源均是739和740厂ﻩPAGEREF_Toc214697845\h16HYPERLINK\l”_Toc214697846"四、国内三家企业占85%的市场份额,市场格局尚在进一步演变当中。 PAGEREF_Toc214697846\h16HYPERLINK\l"_Toc214697847"第三部分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国内多晶硅行业风险凸现 PAGEREF_Toc214697847\h18HYPERLINK\l"_Toc214697848"一、多晶硅需求放缓ﻩPAGEREF_Toc214697848\h18HYPERLINK\l”_Toc214697849"二、供给增加,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隐忧 PAGEREF_Toc214697849\h18HYPERLINK\l"_Toc214697850”三、石油价格下跌ﻩPAGEREF_Toc214697850\h19HYPERLINK\l"_Toc214697851"四、资金短缺ﻩPAGEREF_Toc214697851\h20HYPERLINK\l”_Toc214697852"第四部分我国多晶硅行业的发展趋势 PAGEREF_Toc214697852\h21HYPERLINK(二)多晶硅电池仍将是太阳能电池的主流ﻩPAGEREF_Toc214697855\h24HYPERLINK三、短期内,国内多晶硅产业受制于国外的局面难以改变ﻩPAGEREF_Toc214697857\h26HYPERLINK\l”_Toc214697858"四、2011年后多晶硅行业或将经历大规模的洗牌ﻩ26HYPERLINK(二)多晶硅产业发展依赖于国外市场,不确定性因素较大 PAGEREF_Toc214697867\h32HYPERLINK\l"_Toc214697868”《中国经济热点分析报告》简介 PAGEREF_Toc214697868\h33PAGE33图表目录TOC\h\z\c"图表"HYPERLINK\l”_Toc214697813”图表1:2005-2007年全球光伏电池产量 PAGEREF_Toc214697813\h6HYPERLINK\l”_Toc214697814”图表2:2005-2007年全球多晶硅总产量及其中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ﻩPAGEREF_Toc214697814\h6HYPERLINK\l”_Toc214697815"图表3:2005-2007年主要多晶硅生产厂商的产能、产量 PAGEREF_Toc214697815\h7HYPERLINK\l"_Toc214697816"图表4:2005—2007年全球太阳能级多晶硅供需缺口示意图ﻩPAGEREF_Toc214697816\h8HYPERLINK\l”_Toc214697817”图表5:2004—2008年全球多晶硅市场现货价格走势ﻩ4697817\h8HYPERLINK图表9:中国太阳能级多晶硅领域拟建、在建项目概览 PAGEREF_Toc214697821\h13HYPERLINK\l"_Toc214697822”图表10:中国多晶硅行业2009—2012年的规划产能与2007年全球、中国多晶硅的需求对比表 PAGEREF_Toc214697822\h14HYPERLINK\l"_Toc214697823”图表11:2007年中国主要多晶硅生产企业的市场份额 PAGEREF_Toc214697823\h17HYPERLINK\l"_Toc214697824"图表12:2008年WTI油价走势图 PAGEREF_Toc214697824\h20HYPERLINK\l”_Toc214697825"图表13:世界与中国能源可供开采年限比较 PAGEREF_Toc214697825\h22HYPERLINK\l”_Toc214697826”图表14:2006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 PAGEREF_Toc214697826\h22HYPERLINK\l"_Toc214697827"图表15:2010年和2020年中国电力供应形势ﻩPAGEREF_Toc214697827\h23HYPERLINK\l"_Toc214697828"图表16: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概况图 PAGEREF_Toc214697828\h24HYPERLINK\l"_Toc214697829"图表17:2007年多晶硅电池太阳能电池中的比例ﻩPAGEREF_Toc214697829\h25HYPERLINK图表19:多晶硅电池单位发电成本变化ﻩPAGEREF_Toc214697831\h29ﻬ前言10月17日,在“2008中国(无锡)光伏技术创新论坛”上,尚德董事长施正荣博士警告: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光伏的“冬天”很快就会到来!然而,速度比想象的还要快!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正在诱发为全球经济危机,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沿着“多米诺路径”袭来。大环境如斯,光伏行业也不能独善其身。而作为光伏行业重要的原材料之一的多晶硅自然也不能幸免于难。多晶硅价格在经过400—500美元一公斤的高峰以后,自今年10月份以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特别是在近期,多晶硅的出货价仅为每公斤1000-1500元人民币(合147-220美元),这和高峰时期的每公斤400—500美元相比已跌去一半.价格下跌背后是金融危机带来的需求下降、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变化。在目前价格下跌、供给增加、需求放缓等背景下,我国前各地多晶硅的大量投资将受到何种影响,国内多晶硅竞争格局又将发生什么变化,下面我们将从我国多晶硅行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行业风险等方面进行一一分析。

第一部分外部环境变化,多晶硅价格暴跌一、供求失衡助推多晶硅价格持续高涨(一)近几年全球太阳能级多晶硅严重供不应求近几年,在快速发展的光伏产业的带动下,全球多晶硅产业迅猛发展,其中主要是太阳能级多晶硅的产能、产量剧增带来的,但依然是严重的供不应求,且供需缺口不断拉大,2007年,全球太阳能级多晶硅的供需缺口达到1.4万吨。专栏1:多晶硅相关知识多晶硅是半导体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最主要、最基础的功能性材料,其中,在电子工业中广泛用于半导体收音机、录音机、电冰箱、彩电、录像机、电子计算机等产品的制造中,被称为“微电子大厦的基石”.总结起来,多晶硅产品的主要用途包括:(1)可做成太阳能电池,将辐射能转变为电能;(2)高纯的晶体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3)金属陶瓷、宇宙航行的重要材料;(4)光导纤维通信,最新的现代通信手段;(5)性能优异的硅有机化合物。从消费结构上看,目前,多晶硅主要用在半导体和光伏产业上,以2006年的数据为例,2006年,全球半导体用多晶硅21000吨,占多晶硅总用量的52。5%;光伏产业用多晶硅19000吨,占多晶硅总用量的47.5%。在我国,2006年多晶硅总需求量接近5000吨,其中国内集成电路用多晶硅约847吨,占比17.12%;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约4100吨,占比82.88%。光伏电池有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两类,其中晶体硅电池占了90%的绝对比例,而在晶体硅电池中,多晶硅电池又占了51。8%,因此多晶硅是光伏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主要由五个环节组成:多晶硅——硅锭/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和模块——光伏发电系统。作为光伏发电的原材料,多晶硅处于光伏产业链的最上游.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光伏电池生产主要以半导体废料和边角料为原材料,光伏产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九十年代以来,全球传统能源日益紧缺,气候继续恶化,节能环保的光伏电池因而得到人们的青睐,全球光伏产业很快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尤其是近两年,全球光伏产业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态势.2007年全球光伏组件及系统新增装机容量2249MW,同比增速达40.7%,截至2007年,全球累计光伏组件装机容量为9100MW,同比增速为32.8%,产值规模达172亿美元.在光伏装机容量大幅增长的带动下,全球光伏电池大幅增长,如下表所示,在2007年,全球光伏电池产量达到了3733MW,同比增长49。3%。图表SEQ图表\*ARABIC1:2005-2007年全球光伏电池产量单位:兆瓦2005年2006年2007年光伏电池产量172725003733同比增长率31.4%44.8%49.3%数据来源:银联信公司由于多晶硅是光伏电池的主要生产原料,因此全球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多晶硅产业尤其是太阳能级多晶硅产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不断有新的企业加入专门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的行列,另一方面,不少原有生产电子级多晶硅的企业也增加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生产。通过下表可以看出,全球多晶硅的产量从2005年2.98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3.87万吨,其中主要是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剧增带来的,电子级多晶硅的新增产量有限,相应地,太阳能级多晶硅在全部多晶硅中的比重从28.5%也迅速增加到46.3%,接近一半。图表SEQ图表\*ARABIC2:2005—2007年全球多晶硅总产量及其中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单位:万吨2005年2006年2007年多晶硅产量2.983。253。87其中,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0。851。281.79太阳能级多晶硅的比重28.5%39.4%46.3%数据来源:银联信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十大多晶硅厂商的产量占了全球产量的95%以上.通过下表可以看出,2005年到2007年全球多晶硅的产量之所以不断增加,很大程度是这十大厂商的产能、产量不断增加带来的.其中,美国黑姆洛克半导体公司产能、产量扩充速度最快,2007年太阳能级多晶硅产能达到5000吨,与2006年的3000吨相比,产能增加2000吨,增幅高达67%。ﻬ图表SEQ图表\*ARABIC3:2005-2007年主要多晶硅生产厂商的产能、产量单位:吨2005年2006年2007年产能产量产能产量产能产量德山曹达株式会社520052005400520054005200三菱高纯硅株式会社160016001600160016001600住友希蒂克斯尼崎公司80080090090013001000黑姆洛克半导体公司770074001000085001000010000先进硅材料公司300030003300330035003500三菱多晶硅公司(美国)120012001200120015001400MEMC(美国)270015002700150040003300SGS220022002200220022002200瓦克化学电子公司5500550062006200100008100MEMC(意大利)100010001000100020002000合计309002940034500316004150038300注:表中数据是太阳能级、电子级多晶硅产量之和。数据来源:银联信公司虽然多晶硅的产量不断增多,但仍然远远赶不上多晶硅需求,尤其是赶不上太阳能级多晶硅需求的增长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太阳能级多晶硅的供需缺口越来越大,供不应求状况愈演愈烈。如下图所示,从2005年到2007年,全球太阳能级多晶硅的产量从0.85万吨增加到1.79万吨,年均增速达到55%,然而,太阳能级多晶硅需求增加的势头更猛,从1。37万吨猛增到3。19万吨,年均增速达到66%,导致全球太阳能级多晶硅的供需缺口越拉越大,2007年达到1。4万吨。

图表SEQ图表\*ARABIC4:2005-2007年全球太阳能级多晶硅供需缺口示意图(单位:万吨)数据来源:EPIA,银联信公司(二)供求严重失衡,全球多晶硅价格持续高涨

近年来,多晶硅的供需失衡造成了价格持续走高,从2003年的24美元/公斤,上升至2006年第四季度的300美元/公斤,2007年上半年稳定在300美元-330美元/公斤的水平,然而到了2007年10月,成交价就升至360美元—370美元/公斤,12月又创出400美元/公斤的高价,2008年4月,多晶硅现货价更是达到了450美元/公斤.图表SEQ图表\*ARABIC5:2004-2008年全球多晶硅市场现货价格走势数据来源:EPIA,银联信公司二、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近期多晶硅价格暴跌作为大多数光伏组件的关键原料,多晶硅价格在经过400—500美元一公斤的高峰以后,在最近一两个月以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特别是在近期,多晶硅的出货价仅为每公斤1000—1500元人民币(合147—220美元),这和高峰时期的每公斤400—500美元相比已跌去一半。就其原因,主要在于需求的下滑和供给的增加。今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国际油价的暴跌,不少光伏项目都受到银贷紧缩和现金流紧张的影响而被迫延迟,这使得短期内市场上原料不再短缺,此外,加上今年以来全球多个大型多晶硅项目接连投产,市场供应进一步放大,这也加速推动原料供需走向平衡。从而导致了多晶硅价格的大跌。(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下文将进行详细分析)目前,多晶硅行业的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我国前各地多晶硅的大量投资将受到何种影响,国内多晶硅竞争格局又将发生什么变化,下面我们将从我国多晶硅行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机会与风险等方面进行一一分析。

第二部分我国多晶硅行业现状一、多晶硅供需矛盾突出我国多晶硅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实现了产业化,到70年代,生产厂家曾经发展到20多家。但由于企业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消耗大、成本高等原因,绝大部分企业相继停产或转产,到1995年仅剩下4家,即:峨嵋半导体材料厂(739厂),洛阳单晶硅厂(740厂)、天原化工厂和棱光实业公司。1996年,棱光实业公司和重庆天原化工厂也相继停产。2000年,洛阳单晶硅厂(740厂)和峨嵋半导体材料厂(739厂)的总生产能力和产量约在100t/a左右,产品自产自用.由于国内半导体市场不大,太阳能光伏产业很小,而建一个多晶硅厂的投资大、回报期长,再加上国外技术的封锁和市场垄断等原因,致使国内多晶硅生产和技术研究进展缓慢。截至2005年末,国内多晶硅的实际产量仅有160吨;2006年产能达到了500吨左右,其中洛阳中硅300t、四川峨嵋200t;实际生产量为400t,仅够30MWp太阳电池的生产需求,有95%的多晶硅要依靠国外高价进口.到2007年仍仅有1180吨,多晶硅严重短缺,80%以上仍要靠进口解决,然后面对多晶硅产量的增长缓慢,我国光伏产业却发展迅速。近几年,在全球能源紧张以及环境保护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的推动下,全球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光伏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如下表所示,2006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仅为450MW,2007年,达到1088MW(其中非晶硅电池为28MW),同比增长了141。8%,超过了欧洲(1062MW)和日本(920MW),居世界第一。图表SEQ图表\*ARABIC6:2005-2007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增长率及占全球的比重单位:兆瓦2005年2006年2007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1184501088中国光伏电池同比增长率110。7%281。4%141.8%全球光伏电池产量172725003733中国占全球的比重6。8%18。0%29。1%数据来源:银联信公司光伏电池产量的急剧增加,造成对上游多晶硅原材料的需求急剧增加.与此同时,国内多晶硅2005年以来虽大幅增产,但供给总量有限。如下图所示近三年来,随着我国对多晶硅需求的增加,多晶硅供需缺口也在逐年增加,2007年多晶硅缺口达到了4910吨。图表SEQ图表\*ARABIC7:2005-2007年中国太阳能级和电子级的多晶硅供需缺口(单位:吨)数据来源:2005-2007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银联信公司二、行业赢利丰厚,众多企业蜂拥而上(一)缺口带来高价位,企业赢利丰厚多晶硅供需的巨大缺口造成了多晶硅价格持续高企。如下图所示,2008年6到9月,国内多晶硅以3150元/公斤(按1美元=6。8240元人民币的外汇牌价折算,约为461美元/公斤)的价格高位运行,高于同期国际市场的价格。ﻬ图表SEQ图表\*ARABIC8:2008年中国多晶硅现货市场价格走势数据来源:银联信公司同时,国际多晶硅的投资成本28-78美元/公斤,平均36美元/公斤。国内第一年的成本会在70—80美元/公斤,但只要投产顺利,第二年开始就会降到40美元/公斤。正是多晶硅的高价格带来的暴利造成众多国内企业蜂拥而上,争相进军多晶硅行业。(二)众多企业蜂拥而上,千亿巨资进入多晶硅领域很显然,国内多晶硅生产环节目前已形成严重的投资过剩局面,国内所有介入多晶硅领域的企业的设计总产能远超过国内市场总需求,甚至超过全球市场总需求,这意味着未来将有不少企业难以达产,甚至被迫退出多晶硅市场。国际国内多晶硅产量的严重供不应求,当前市场上的暴利行情,极大地刺激了国内众多企业对太阳能级多晶硅的投资热情,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投资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巨大浪潮.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3月,中国多晶硅产业共有33个多晶硅投资项目,其中31项目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见下表),投资总额达到1160亿元人民币。共涉及全国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以四川、江苏和内蒙古为主。

图表SEQ图表\*ARABIC9:中国太阳能级多晶硅领域拟建、在建项目概览项目进展项目名称投资主体计划实现产能(吨)2008年2009年2010年2012年已投产中能光伏江苏中能3000300030003000江苏顺大江苏顺大1500无锡中彩无锡中彩300300300300洛阳中硅中冶集团2000200030003000南阳迅天宇德福光电、上海交大顶峰等600300030006000万州大全江苏大全150071501000010000通威通威股份巨星集团100010001000010000新光硅业天威保变、川投能源、启明星800100072607260在建中江西赛维江西塞维LDK6000150001500015000江苏新双龙江苏新双龙、香港联中1200120012001200连云港天合光能10000宿迁旭利毛里求斯泰坦太阳能深南玻宜昌南玻集团1500150030004500孝感大悟县上海广济硅材料600600600600牡丹江上海工投集团、实业集团、建材集团等300030003000益阳晶鑫上海国之杰1600160016005000曲靖爱信佳云南爱信硅科技10000唐山冀东水泥、锋镁科技、宝业集团和冀东氯碱100010001000锦州凌海1500150015001500连城1200120012001200宁夏阳光江苏阳光200200200500亚洲硅业亚洲硅业1000100010001000呼和浩特神舟航天机电150045004500包头中晶北京中晶华业12001200托克托县大陆南京大陆、美国PPP、Scc、西图等2500250018000眉山北京顺大北京太万通、北京进取新技术、北京顺大新业能源、长城资产香港分公司等3000眉山尊马克绿色能源(英国)、成都高飞实业5000东汽峨半东方电气1500300045004500新津超磊四川超磊实业3500天威硅业天威保变、川投能源、岷江水电投产30003000乐电天威天威保变、乐山电力投产24003000拟建中益阳湘投湖南湘投15001500济宁中钢HYPERLINK"http://www.ofweek.com/News/2008-02/20080213094358606.html"\t”_blank"中钢集团15000合计255005225085460157760数据来源:2007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银联信公司可怕的是,截至2008年6月,国内仅有洛阳中硅、新光硅业、四川峨嵋半导体、河南讯天宇四家公司能够生产合格的多晶硅产品,其它号称要生产成千上万吨多晶硅的公司,全都停留在建设期或者规划蓝图上。而即使这四家能够生产出多晶硅的公司,产量也极为有限,2007年产量最大的洛阳中硅才达到500吨,其它企业都在300吨以下.退一步讲,即使国内投资多晶硅的所有企业能够全部达产,那么如下表所示,以2007年的中国和全球需求为对照,2009年中国所有投资多晶硅的企业的设计总产能为5.225万吨,远超过中国市场需求4.375万吨,也超过全球市场需求2.035万吨;2012年中国多晶硅企业的规划产能更是达到难以想象的15多万吨。这意味着产能将严重过剩,不少企业将被迫部分开工,甚至退出多晶硅领域。图表SEQ图表\*ARABIC10:中国多晶硅行业2009-2012年的规划产能与2007年全球、中国多晶硅的需求对比表单位:万吨2007年中国太阳能级多晶硅的总需求0。85分析2007年全球太阳能级多晶硅的总需求3.192009年中国所有投资多晶硅的企业的规划产能之和5。225超过国内2007年需求4。375万吨,超过全球2007年需求2。035万吨2012年中国所有投资多晶硅的企业的规划产能之和15.176超过国内2007年需求4.375万吨,超过全球2007年需求2.035万吨数据来源:银联信公司三、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严重依赖国外(一)多晶硅企业的技术难度在于整体性的技术瓶颈,而非几个关键技术诀窍多晶硅企业本质上是化工联合企业,这从国际大厂的情况可以看出:德国的Wacker是全球知名的化工企业,其涉足的领域从盐矿开采、硅烷气到多晶硅、硅片,几乎与多晶硅相关的上游产品均可以自行生产。而在Hemlock的股东中,DowCorning是由化工建材巨头—-陶氏化学和康宁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这些企业均有多年的化工企业经营经验,从事多晶硅生产也已多年,部分企业超过50年的生产经验是国内企业无法比拟的。另外,多晶硅的生产过程涉及到多次复杂的化学反应,各项控制节点多到以千计。如果是从一个陌生行业进入到多晶硅生产领域,即使不考虑项目建设的问题,单纯是调试运行的难度也相当之大。(二)国内实现大规模生产之前,国际大厂不会进行技术转移目前国际大厂的产能主要是改良西门子法,而国内现已经投产和即将投产的企业也均是采用改良西门子法。以七大厂商为代表的少数发达国家企业对多晶硅的技术垄断已经维持了数十年,鉴于多晶硅对IT行业的重要意义和目前行业的高利润,这些少数发达国家企业对此实行持续的技术封锁。专栏2:全球七大多晶硅生产厂商目前,全球主要多晶硅供应商有七家,分布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具体包括美国的MEMC和黑姆洛克半导体公司,挪威的REC(Asimi和SGS),日本的三菱高纯硅株式会社、住友希蒂克斯尼崎公司和德山曹达株式会社以及德国瓦克化学电子公司.这七大厂商拥有十家多晶硅生产厂,其中美国有5家、日本有3家、欧洲有2家.从市场份额角度分析。七大厂商基于半导体行业的绝对技术优势,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稳步壮大,目前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以Hemlock、Wacker和SGS三者市场份额最大,三者之和已超过总供应量的50%。再从技术角度分析。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核心技术是多晶硅生产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以七大厂商为代表的少数发达国家企业掌握高纯度多晶硅规模化生产的核心技术,从而在成本控制、产品质量以及生产规模上都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国内没有实现大规模生产之前,国际大厂不会对我国实行技术转让,所谓“德国技术”或者“美国技术"、“俄罗斯技术”等,均不是完整的技术转让。关于大厂专家的指导,目前国际上普遍实行20年的行业禁止期,从相关大厂辞职的技术人员在20年内不得进入原企业的竞争对手工作。因此,目前国内企业能够请到的有过大厂工作经验的专家,其工作经验也是20年前的,否则就存在法律问题。目前国际上比较著名的多晶硅厂设计建造公司是PPP(PolysiliconPlantProject)、SCC等境外公司,均具有设计建造多晶硅企业的经验。但是,PPP等公司与国内的成达公司属于同一类型企业,为化工设计企业,只不过从事的是特殊的化工企业—-多晶硅厂的设计而已,他们并不提供具体的多晶硅技术外包.因此,有经验的设计制造商加盟只是有助于多晶硅厂更快、更好地达产,但并不是决定因素。(三)国内目前投产的企业技术来源均是739和740厂目前国内已经投产的企业包括新光硅业、东汽硅材料厂、洛阳中硅、徐州中能等,技术均为改良西门子法.究根探底,这几家的技术来源均是之前的739和740两个硅材料厂。其中,739厂即峨嵋半导体材料厂,本世纪初国内为建设第一个千吨级多晶硅厂从峨嵋厂抽调骨干,这也构成了目前新光硅业的主要技术队伍.而原来的峨嵋半导体材料厂被东方电气增资控股,也就是现在的东汽硅材料厂;徐州中能的技术来源是新光硅业,因此其技术源头也是739厂。而740厂即原来的洛阳硅材料厂,以此为基础组成了现在的洛阳中硅.总之,目前国内已经投产的多晶硅厂均有明确的技术来源,并无完全成立的企业做成.我国多晶硅在工业生产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生产规模小,现在一般认为多晶硅生产的临界经济规模为1000t/a;(2)工艺设备落后,自动化程度低,致使物料与电力消耗过大、“三废”问题多;(3)难以获取超高纯产品;(4)生产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弱。正是由于国内多晶硅生产仍具较高的技术壁垒,行业才能维持暴利。因此,我们认为新介入多晶硅领域的企业之技术成熟度及人才储备非常关键,多晶硅生产是一项复杂的化工项目,对设备工艺、生产过程中的调试及参数控制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再加上项目投产后还需要经历3个多月的质量稳定期才有可能批量生产,在此期间,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设备运行状态以及人与设备间的磨合等因素都会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公司只有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合格,并推动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和完善,这也是一个多晶硅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四、国内三家企业占85%的市场份额,市场格局尚在进一步演变当中.如下图所示,2007年全国多晶硅的总产量仅1180吨,其中峨嵋半导体的产量约为200吨,新光硅业产量约为300吨,洛阳中硅产量约为500吨。ﻬ图表SEQ图表\*ARABIC11:2007年中国主要多晶硅生产企业的市场份额数据来源:2007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银联信公司这三四家企业在生产技术上、规模化生产和市场份额上各有自己一定的优势,但总体不强。它们采用的技术工艺各不相同,但均暂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新光硅业主要采用源自俄罗斯国家稀有金属研究设计院的俄罗斯技术,洛阳中硅、峨嵋半导体采用自有技术,江苏中能则采用欧美技术,工艺均为改良西门子法。这四家企业均已实现一定规模的生产,但都尚未达到规模经济的最低要求,即均低于1000吨/年。目前,中国多晶硅生产领域目前暂时由三五家企业占据85%的市场份额。但由于几十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整个行业处于急剧的变化与演进当中,所以这种局面是暂时的。

第三部分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国内多晶硅行业风险凸现正如在第一部分中提到的,目前,国内多晶硅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价格下跌、供给增加、需求下降、替代能源石油等价格已大幅下跌……,这些因素的变化将使多晶硅行业的风险加大,其发展必将受到影响。一、多晶硅需求放缓目前,我国光伏产品约98%的市场,都依赖国外订单,产品主要销往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其中欧洲市场占了2/3多。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得欧洲、美国、日本等的许多电站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或者不可能以很好利率获得贷款,其项目建设以及项目扩张就有压力,而这些太阳能电站,是中国大部分光伏企业的大客户。与此同时,欧洲市场的补贴政策发生变化将进一步影响到对光伏产品的需求.占全球光伏市场近半数的德国(2007年一年的并网安装量突破了1000兆瓦),已打算从明年起减少7%的补贴额。西班牙首波补助案在9月底结束。而德国安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90%为中国制造。目前,由于光伏发电成本太高,根本无法在市场环境中与传统能源竞争。它在欧洲、美国、日本的大幅度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补贴及政策优惠。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在3元人民币/度左右,欧洲的上网电价大致在2元人民币/度,而中国国内家庭使用电价只有0。5元多。由于补贴政策的改变,2009年德国和西班牙的市场都将下滑。国外对我国光伏产品需求的下降,自然会影响到其上游原料多晶硅的需求。二、供给增加,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隐忧前期,由于国际国内多晶硅产量的严重供不应求,使得多晶硅价格大幅上涨,行业内出现了暴利行情,极大地刺激了国内众多企业对太阳能级多晶硅的投资热情,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投资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巨大浪潮.然而,根据目前全国各地的正在建设或者计划建设的多晶硅项目,国内多晶硅生产环节目前已形成严重的投资过剩局面,国内所有介入多晶硅领域的企业的设计总产能远超过国内市场总需求,甚至超过全球市场总需求,这意味着未来将有不少企业难以达产,甚至被迫退出多晶硅市场。(具体见第二部分第二小节)三、石油价格下跌以石油为主的化石能源是当下世界工业体系的血液。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石油的消费需求还在不断上升。但石油的总储存量已在不断减少,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众多石油生产国均已过了原油产出巅峰期。对于化石能源枯竭的担忧让人类开始寻找可再生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就是可再生能源的主流选择之一。据欧盟联合研究中心(JRC)预测,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占到3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的供应中达到10%以上;204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占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占到60%以上。从产业链来看,太阳能光伏产业主要包括多晶体硅原材料制造、硅锭/硅片生产、太阳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和光伏系统应用等,只有为数不多的多晶硅生产商处在这条产业链的顶端,享受着份额最大的利润蛋糕。而这其中,2007年6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江西赛维LDK硅片产能已经超过1000兆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供应商,并成为全球第一家进入“吉瓦俱乐部”的光伏企业。按照LDK方面的预计,2008年其销售收入预计将达17.5亿美元,2009年将达28亿至30亿美元。尽管前景美好,但是从现阶段看,新能源的技术应用由于初期运营成本高、风险大,所以单位发电成本仍然明显高于传统的化石能源,短期内依靠技术创新无法让新能源的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于是,对于新能源的需求就很大程度被石油价格的起落决定。而国际油价自2008年初以来一路上涨,并于7月12日创出147.27美元/桶的历史高位,但后期受美国经济放缓等多种因素影响,国际油价随之一路下挫,截至10月底,已经跌到了66美元/桶附近.在上个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曾经刺激过一轮包括太阳能和风能在内的新能源热潮,但随后这轮热潮就因为石油价格的下降而消退。当石油价格低于50美元/桶时肯定将削弱清洁能源发展的势头。

图表SEQ图表\*ARABIC12:2008年WTI油价走势图美元/桶四、资金短缺多晶硅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多晶硅每吨生产规模需要100万元,而就经济规模而言,生产规模至少要达到1000吨/年,需要投入10亿元,如果从最优的经济规模2500吨/年来看,需要资金投入将至少达到25亿元。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国内经济开始放缓,银行业出现了惜贷的现象。许多光伏企业出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根据10月中旬,江西赛维LDK总裁佟兴雪在深圳的“高交会”上表示,国内有80%的光伏企业面临资金短缺,有的企业已经在压产保利润,有的已经关门停工。资金短缺,必将影响着多晶硅行业需求。

第四部分我国多晶硅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多晶硅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的改变,我国多晶硅产业将何去何从?总体来看,以多晶硅为原料的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前景仍然很广阔,不过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国内多晶硅的竞争格局将有所改变,2011年后多晶硅行业或将经历大规模的洗牌,规模大,有资金实力和技术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而那些规模小,没有技术实力的企业将面临被并购、停产等厄运。一、以多晶硅为原料的太阳能电池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包括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将不断上升世界经济在过去一百年中高速发展,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资源的大量开采和应用.然而煤、石油等矿物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不能无限的满足人类高速增长的能源需求。目前,人类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煤炭、天然气、铀等矿物资源占到了人类能源供给量的80%以上。按现在的消耗速度,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两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时间不超过60年,而且随着易开采部分的开采殆尽,开采的成本将越来越高;天然气储备估计在131800-152900兆立方米,将在57—65年内枯竭;煤的储量约为5600亿吨,可以供应约160年;铀的年开采量目前为6万吨/年,可维持70年左右。如果矿石资源一旦短缺,而新的能源体系又没有完全建立,将有可能造成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从而导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图表SEQ图表\*ARABIC13:世界与中国能源可供开采年限比较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银联信公司从中国来看,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2006年能源消费总量为24.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9.3%。2006年各种一次能源的构成比例为煤炭占69.7%、石油占20。3%、天然气占3.0%、水电等占6.0%、核电占0。8%.图表SEQ图表\*ARABIC14:2006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数据来源:2007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银联信公司中国能源开采和利用技术落后,传统高能耗产业比重大,单位GDP能耗落远高于发达国家,甚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中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能源消耗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这些因素均加剧了中国能源替代形势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根据中国电力科学院数据显示,在考虑到充分开发煤电、水电和核电的情况下,2010年和2020年电力供需的缺口仍然分别为6.4%和10.7%。

图表SEQ图表\*ARABIC15:2010年和2020年中国电力供应形势资料来源:中国能源中长发展战略研究专题报告,银联信公司面对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所造成的能源危机,世界各国均已意识到其严重性,并开始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入手试图解决能源危机。在此背景下,新能源便孕育而生,其代替传统能源的趋势将不可逆转.1.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具有独特优势。未来将被广泛使用的新能源中,首先在能源总量上必须能满足人类对能源的整体需求水平。其次,逐渐替代传统能源的新能源将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太阳能、风能及核能(聚变)将成为未来人类社会的主流能源。而与后两者相比,太阳能凭借其分布的广泛性、资源的清洁性、能源可再生性以及技术发展的充分性,使其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从适用场合方面,太阳能发电可用于大型电站、光伏建筑一体化、家庭等各种场合,应用相对广泛;而风力发电规模较大,一般采取大规模风场发电模式。从设备维护方面,光伏发电设备基本免维护,而且使用寿命相对较长,一般在20年左右;而风力发电设备则在维护方面有较高要求,至少一年维护一次,且维护成本相对较高,设备使用寿命则在15年左右。由此可见,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应用更为广阔,在未来世界能源结构的地位将稳步上升。2.中国发展太阳能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其中尤以西藏西部太阳能资源最丰富,根据各地接受太阳总辐射量的多少,可将全国划分为五类地区。一类地区为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6680—8400MJ/㎡,相当于日辐射量5。1-6。4KWh/㎡。这些地区包括宁夏北部、甘肃北部、新疆东部、青海西部和西藏西部等地.尤以西藏西部最为丰富,最高达2333KWh/㎡(日辐射量6.4KWh/㎡),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二类地区为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850-6680MJ/m2,相当于日辐射量4。5—5.1KWh/㎡。三类地区为我国太阳能资源中等类型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00-5850MJ/m2,相当于日辐射量3.8-4.5KWh/㎡。四类地区是我国太阳能资源较差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4200—5000MJ/㎡,相当于日辐射量3.2-3。8KWh/㎡。五类地区主要包括四川、贵州两省,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少的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3350-4200MJ/㎡,相当于日辐射量只有2.5-3。2KWh/㎡。图表SEQ图表\*ARABIC16: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概况图数据来源:1999年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白皮书,银联信从全国来看,我国是太阳能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绝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4kWh/㎡以上,西藏最高达7kWh/㎡。在全球传统能源短缺以及其他国家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我国近年来也积极发展新能源,并制定了很多新能源发展的法规和规划。这必将大力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二)多晶硅电池仍将是太阳能电池的主流光伏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可用电力,其核心原材料是可释放电子的半导体物质,电池中有两导半导体(P极和N极),受阳光幅射后,两级交界处光子转化为电子,同时产生电池,光伏系统利用该原理将太阳能电池联结成组件,运用在离网或并网的负荷上并提供稳定的电能;由于反射阳光促使受光时间可能更长,因此在少云的气候中甚至比晴天的发电效果更佳。ﻬ图表SEQ图表\*ARABIC17:2007年多晶硅电池太阳能电池中的比例数据来源:EPIA,银联信如上图所示,光伏电池按材料性质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晶体硅电池,包括单晶硅和多晶硅。尽管从技术上考虑晶体硅并非最佳材料,但其在自然界中易于获取,冶炼技术与当代化工、电子工业水平契合得较好,因此晶体硅成为目前以及今后十年全球光伏电池市场的主流技术.2007年晶体硅技术占市场份额的90%.单晶硅电池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稳定且应用最广的电池,理论上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25%,但由于耗能严重且炼制环节上需使用成本极高的高纯石英坩锅,因此1998年起多晶硅(理论上光电转换效率为18%左右)市场份额逐渐超过单晶硅,成为市场的主流。第二类是薄膜涂层电池,包括非晶体硅(a—Si)电池和化合物半导体电池(砷化镓GaAs、碲化镉CdTe、硒铟铜CuInSe、铜铟镓硒CIGS等)两个细分类型,在薄膜电池中各占据半壁江山。薄膜电池是利用非常薄的感光材料制成,附着或涂层于廉价的玻璃、不锈钢或塑料衬底上,技术造价比晶体硅低.目前非晶体硅(a-Si)电池、铜铟镓硒CIGS电池和碲化镉CdTe电池己商业化,涂层仅有几微米。尽管薄膜涂层电池在光电转换效率上仍无明显优势,但成本较低和适应范围广泛的特征与晶体硅可谓相辅相成,据欧洲能源协会预测,2010年薄膜电池有望占光伏安装总量的20%。银联信认为,薄膜电池未来有较快的发展,并成为市场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对比不同类型的光伏电池,晶体硅尤其是多晶硅电池因转换效率、运行可靠性等综合性能指标较优,成为目前光伏市场的主流,而近年来光伏电池单位耗硅量逐年下降,硅片切割厚度随技术水平也得到明显的下降,这都奠定了晶体硅在光伏产业链上游的主导地位。二、多晶硅市场价格回归理性有利于光伏产业的发展此次多晶硅市场价格回归理性,有利于光伏产品的普及和光伏市场的扩容,在国际市场可能出现萎缩的情况下,国内市场的启动将是诸多光伏企业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产业遭遇“淡季”所带来的多晶硅价格下跌实际上也包含着产业发展的机遇,因为从光伏行业未来发展来看,多晶硅价格从畸高到逐渐回归理性,有利于光伏发电的普及,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三、短期内,国内多晶硅产业受制于国外的局面难以改变多晶硅企业的本质是化工联合企业,其技术门槛很高.以德国的Wacker公司为例,它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涉足的领域包括盐矿开采、硅烷气生产、多晶硅、硅片等,几乎和多晶硅相关的上游产品均可自行生产,同时还掌握着目前多晶硅核心的生产工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是很大的。与此同时,国际大型企业对于多晶硅生产技术的垄断已经持续了数十年。由于目前多晶硅提炼环节的高利润,预计国外对于技术的垄断还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当前国内厂家采用的生产技术大多是俄罗斯技术的部分转让,大多集中在建造设计领域,并没有核心生产工艺的转让。就目前国内已经投产的企业包括新光硅业、洛阳中硅、江苏中能来说,究根探底,这几家的技术来源均是峨嵋半导体材料厂和洛阳硅材料厂,鲜有来自国外的成熟技术。国外专家指导的说法,也不可靠。国际上普遍实行二十年的行业禁止期,从相关国际企业辞职的技术人员在二十年内不得进入原企业的竞争对手,因此,目前国内企业能够请到的、具有国际企业工作经验的专家,其工作经验也是二十年前的,否则就存在法律问题。因此,国内多晶硅企业要想解决生产技术问题,依靠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出路就是自主研发,研制自己的多晶硅生产工艺.但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且存在许多困难.四、2011年后多晶硅行业或将经历大规模的洗牌国内多晶硅供不应求的局面将保持三到四年,从2011年开始,多晶硅提炼环节或将经历大规模的洗牌;现有的市场格局目前正处于不断的演进之中,到2013年前后,多晶硅的市场格局将初步形成。1.未来的市场供求问题如前所述,虽然当前国内多晶硅市场上存在巨大的供给缺口,但巨大的投资大军、庞大的投资规模将在两三年内使产量不断增加,缩小供需缺口,直至达到供求平衡。我们预言,从2011年开始,多晶硅行业或将经历大规模的洗牌,少数企业将脱颖而出,不少企业将亏损淡出,部分企业将血本无归。2.未来的市场格局问题分析中国多晶硅行业未来的市场格局走向,既要考虑国际企业巨头对国内企业的制约和影响,还要结合现有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和新投资的多晶硅企业。如前所述,自2006年以来,很多企业携巨资进入多晶硅领域,所投资的多晶硅项目有几十个之多,这些项目有望在2008年到2015年陆续实现投产、达产,从而将大大改变多晶硅行业现有的市场格局。目前,参与多晶硅生产领域的所有中国企业可分为三类:一是传统多晶硅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主要包括新光硅业、洛阳中硅、峨嵋半导体等。多年生产技术经验的积累、持续的研究、较多的市场份额使得这些企业已经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且夺得了市场先机,但应该看到,这些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极为有限的,其市场优势地位远不牢固,它们虽然在技术上比其它企业稍高一筹,但同样缺失多晶硅的核心提炼技术,而且未能实现规模经济,仍在几百吨的产量上徘徊,如果它们今后不能尽快地掌握核心技术,迅速实现千吨以上的产量,那么将很快被其它企业赶超,并丧失有利的市场地位。二是传统能源和能源设备企业.诸如东方电气、乐山电力、岷江水电等传统火电或水电HYPERLINK”http://www。in-en。com"\t"_blank”能源或设备厂家。这些企业介入多晶硅生产环节的时间较短,但进军多晶硅领域往往是出于相关多元战略拓展的考虑,要么是为了产品结构调整,要么是抢占新HYPERLINK"http://www.in-en.com"\t”_blank"能源的制高点,且有比较明确的投资规划,而且原有的行业经验有利于它们在多晶硅技术工艺方面的起步和发展,并且资本实力相对强大。三是下游光伏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基于纵向一体化的战略考虑而进入多晶硅领域。诸如江苏尚德、江西塞维、江苏中能等光伏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集成厂家。这些企业进军多晶硅领域往往是出于整合上游产业链环节的战略考虑,主要是通过投资多晶硅领域确保稳定的原料供给,同时也获取适当的经营利润.这些企业资本实力也很强,而且手法灵活,不可小觑.如无锡尚德通过收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英联和伟俊所持顺大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份进入多晶硅生产领域;而江西赛维则通过采购国外生产设备来获得改良西门子生产工艺。四是非能源企业。这类企业看好新能源的投资前景,更看重多晶硅生产环节的高利润,它们无论从行业经验、技术工艺上,还是从资金实力上,相对前两类企业都差距较大,竞争力相对最弱,因此不免有盲目投资之嫌。但对这些非能源企业来说,多晶硅市场仍然存在机会,如果它们在技术、产品质量、市场开拓等方面能够后来者居上,那么花落谁家尚未可知。五、技术上,国内多晶硅生产效率将不断提高减少硅材料消耗、降低晶体硅太阳电池成本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就是降低硅片厚度,这是光伏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30多年来,太阳电池硅片厚度从20世纪70年代的450~500μm降低到目前的180~280μm,降低了一半以上,硅材料用量大大减少,手工操作很可能无法适应未来超大、超薄硅片的要求,因此设备自动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太阳电池成本将进一步降低。硅片厚度变化趋势可以测算出多晶硅系统价格变化趋势,最高值分别是22%和150微米,这个数值接近晶硅的成本极限.图表SEQ图表\*ARABIC18:硅片厚度变化及耗硅量变化数据来源:EIPA,银联信根据我们的模型测算,按照年日照1000小时测算,2020年多晶硅电池系统的发电成本为2.02元/度;年日照1300小时的发电成本为1。55元,这一数据接近晶硅的成本底线,但仍不足以与煤炭等常规能源相比。ﻬ图表SEQ图表\*ARABIC19:多晶硅电池单位发电成本变化数据来源:国金证券,银联信

第五部分我国多晶硅行业发展中的风险行业外部环境的改变给我国多晶硅行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此外,多晶硅行业自身的一些特征也是多晶硅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首先,多晶硅行业的技术的壁垒带来的技术风险,其次是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市场风险。一、技术壁垒导致的技术风险多晶硅生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生产化学工艺复杂,技术门槛较高,生产的技术风险较大.由于国外生产先进的多晶硅技术对我国实行封锁,我国的多晶硅企业掌握的生产技术远远落后于国外,以目前我国多晶硅企业掌握的现有技术来看,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将导致以下的风险隐患:(一)核心技术难以突破,有不能达产的风险多晶硅生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技术要求非常高.由于国内多晶硅企业难以得到国际大企业的核心技术,投资多晶硅的企业一般都用掌握的“二流技术”来生产,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生产工人此前都没有生产经验,核心技术难以突破,使得部分多晶硅投资企业迟迟不能投产,即使投产也产量较少,成本高昂,难以实现达产的目标.因此,我国的多晶硅生产技术还在实践中摸索改进,实现达产的目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使起步较早的新光硅业和洛阳中硅也起初投产时只能够生产出少量的多晶硅,至今尚未实现达产的目标.(二)能耗高、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国际竞争力目前,国内投资的多晶硅项目生产技术基本采用的是改良西门子法,改良西门子法虽然生产稳定、产量大,但耗电率高,转化率投资大。资料显示,由于我国工艺设备落后,目前投产的多晶硅企业与国外掌握先进技术企业的同类产品相比物料和电力消耗过大,国外掌握了最先进技术的多晶硅厂商每生产1公斤多晶硅仅耗电160度—230度,而我国生产1公斤多晶硅需要约430度电。国内多晶硅生产能耗与国际水平相比高出1倍以上。一般年产1000吨多晶硅项目需要投资10亿元,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