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县红石岩煤矿15万吨年机械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嵩明县红石岩煤矿15万吨年机械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嵩明县红石岩煤矿15万吨年机械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嵩明县红石岩煤矿15万吨年机械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嵩明县红石岩煤矿15万吨年机械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1 5 5 7 8 11 15 17 21 22 222.2原矿山污染物排放情况及非污染生态影响 30 41 42 422.6“以新带老”措施 433扩建项目工程概况 45 45 45 49 51 52 59 61 61 61 62 62 64 64 65 66 684.5采煤工艺 69 69 704.8主要污染物核算及生态影响特征 75 905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91 91 945.3周边地下水情况调查 95 96 98 98 103 104 107 111 119 120 120 121 121 126 131 1318.2煤矿建设对海马箐水库的影响分析 135 137 1439.1矿山开采已造成的声环境影响 143 143 143 145 146 146 150 156 157 159 160 160 160 161 161 163 164 165 165 165 166 166 166 167 167 170 172 174 179 180 181 181 183 184 188 189 189 190 192 192 193 194 196 198 198 198 200 2002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01 201 201 201 201 202 203 203 2031概述目的设计工作,并在2013年7月12日办理取得了采矿许可证。采矿证证号为内的煤炭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中对各家企业的现状产能进行核定。由于红石岩煤矿建设单位按照云南省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文件要求,积极开展了机械日取得了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下发的“关2现状涌水的排放方式和地点,同时按照相关要求设施截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及采取其4、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了项目的历史生产情况和本次扩建工程内容及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在现状调查和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导则技术3保局,因海马箐水库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没有结束故暂缓审批,现海马箐水源保护区划定没有对暂时不用的矸石堆场区域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旁边道路经过可以直观的看到矸石的4‘、主要结论项目在实施了本环评提出的污染治理措施后,各种污染物均可以做到达标排放。项目位于南盘江流域,不属于牛栏江流域。该矿山的建设体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效益项目具有环境可行性,无重大制约因素。总体而言,建设单位只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环5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修订,2016年9月1日起施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1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2]26号关于发布《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18)《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6(25)《关于发布<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环发[2002]26(26)《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能源[2005]1137号;(30)《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云政发〔2006〕102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地方的技术规范7(13)《关于发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保护总局环发[2005]109号;在摸清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及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根据项目的建设内容及(1)根据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国家及云南省能源、煤炭发展规划,论证项目与(2)通过对工业场地、井田所在地区的现状调查、环境监测、类比分析等手段,(3)根据当地经济、城镇、农业、林业、工业等发展规划,分析煤矿生产与当地发展规划的关系,论证工程建设与规划的符合性,(4)根据煤矿原辅材料使用、生产过程控制、生产工艺、煤矿管理水平、生产设备水平等,分析企业生产所处清洁生产水平,根据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预测企业今后可能达到的清洁生产水平,分析工程废物利用、污染预防、污染治理措施的合理8(5)通过对项目煤炭采掘-储运等煤炭生产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各工序废物产生环节,分析废物特性,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最大限度进行废物资源化利用,达到节约(6)根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量,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总量与地方污染物总量控(7)预测及评价项目建设期、运营期及闭矿期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和根据建设项目的过程特点和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本项目环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点,明确与环境要素间的作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审查意见,充分利用符合时效的数据资料及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和特点,结合周围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质量状况,本项目以地表水评价、地下水评价为重点,固体废弃物、生态环境影响、声环境评价、大气环境评价为评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条件对矿井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有气候资源、地形地貌、矿产资9经过本次环境质量现状的监测可知,当地环境质量具有一定的环境容量,对项目制约项目建设继续利用原有工业场地,土地对项目的制约影响不大。伴随经济发展,社会对煤炭的需求会日益增大,本项目建设能够有利于促进嵩明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利于尘对大气的影响,废水对周围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固废处置不当的环境影响,开采后地表矿井建设期★★★★★★★★★★★★★★★★★★★★★矿井生产期★★★★★★★★★★★★★★★★★★★★★★★★★★★★★★★★★★★★★★★★★★★★★★闭矿期★★★★★★★★★★★水气声★★★★★★★★★★★★★★★★★★★★★★★★★★★★★★由上表可知,本项目的建设除了促进当地居民就业和煤炭销售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外,地表沉陷、地表水、地下水、地噪声食堂油烟炉BOD5\动植物油BOD5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细菌总生态环境:矿区范围内及周边可能受影响植被、动植物、珍稀物种、土地利用、水土PM2.5NO2//项目涉及的主要地表水体为陡沟箐和老爷沟。项目主井工业场地、办公区和回风平硐井,也就是改造后的回风斜井位于老爷沟上游。陡沟箐下游汇入喷水洞河,喷水洞河为贾沟箐下游修建海马箐饮用水水库,所以陡沟箐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pHCODcrAsBOD5/4/6Cr6+//////pH类As≤0.002铅锌铜汞镉≤0.001铁锰群溶解性总数硒/mL本项目所处区域周边有农户居住和矿产开发活动,属于居住和工业混杂区,所以项目周界外浓度最受控设施控制项目排放限值煤矿瓦斯抽放系统高浓度瓦斯(甲烷浓度≥30%)禁止排放低浓度瓦斯(甲烷浓度<30%) 煤矿回风井风排瓦斯本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等全部废水均在处理后部分回用,其余达标外排地绿化标准,洒水降尘和消防达到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污染物排放标准》关于采煤废水的有关规定。同时根据《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一湖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故执行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该标准中没有的项目参照执行表1.4-8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1pH234556789表1.4-9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道路清扫和消防1pH23嗅456789////33pHBOD5油值115汞值物物值6施工期施工噪声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限值125314556789555硒pHpH≥12.5或pH≤2国家环保部发布的HJ19-2011《环境影响面沉陷影响范围进一步确定生态评价范围。本项目的地表沉陷范围主要在矿区西部,但是本项目纳污河是矿区北部矿界外的老爷沟,该沟的平均流量<15m3/s,本项目生产废3对项目的地下水类别分类,本项目煤矸石转运场属于Ⅱ类项目,其他储煤场、工业场地和下水饮用水水源。根据调查,项目周边无民井分布,项目周边饮用地下水仅为喷水洞河上农田灌溉。项目区地下水虽然部分向喷水洞泉所在的喷水洞河排泄,但是由于之间有河流确定本项目地下水评价范围以矿界范围为中心向西侧和北侧扩至山脊线,东侧以陡沟箐和项目污染源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附录A象数据统计,当地气象数据为年平均风速1.8m/s,主要风向为西南风。地形数据尺度为根据本次矿山噪声评价所设定的等级,评价范围主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工业场地、煤矸石临时转运场和原煤临时堆场周边的村庄,马箐水库。地下水保护目标为开采范围内的饮用水源及整个矿山所处水文地质单元。具体于场地50m,中间有陡沟箐箐沟相隔。村庄与工业场地之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工业场地75m,之间有山脊相工业场地70m,之间有山脊相低于工业场地50m,之间有山无位于矿区东侧,自西向东汇入大河。源头位于矿山北部,原老斜井,改造后的回风斜井位于该沟上游,拟将排污口设置在该沟内。现状老爷沟无功能利用,无在用饮用《地表水环境位于矿区东侧,自北向南径流最终进入喷水洞河。现状主井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均位于该箐沟上游,矿山南部位于该箐沟上游源头地带。现状矿坑涌水排入该沟内。该沟下游修建了海马箐水库,正《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Ⅲ可能受地表沉2原矿山概况及工程分析2.1.1矿山开采历史红石岩煤矿区内开采历史较久,解放前就有小附近。从1954年开始,国营四营煤矿即在区内进行规模化生产,高(+1860m)以上的煤层已基本采空。国营四营煤矿停产闭坑后,红石岩煤矿始建于1995年,为私营企业,设计年生产2008年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昆明市嵩明县煤炭资),扩建延续至2012年,还未完成改扩建就要求实施2012年的9万吨/年的表2.1-1红石岩煤矿年产3万tXY1234工作面采用进三回一,绞车式回收支柱。顶板采用自然垮落法管理。回采工作面从井煤矿井筒及地面生产生活基本依托原国有四营煤矿废弃的设施改造而成。煤矿未设坑依托原四营煤矿运2表2.1-3红石岩煤矿基建工程组担负提升煤炭、矸石,运输材料和通部新建主斜井井口坐标为:2061.836,断面为半圆拱形,宽要担负矿井运输以及动力电缆、明、通信线路、消防、洒水管路长度延伸,对井口进行扩宽加固。宽度2.3~2.5m,断面积为4.9~长度延伸,扩宽至宽度在坑口外空地搭建了停留雨棚长度延伸,扩宽至宽度4.9~5.6m2由北向南贯通整个四营矿区,标高舍22.1.3现状矿区范围、采矿规模及产品方案表2.1-4矿区范围拐XY1234562.1.4现状开拓系统及生产工艺X=2191812、红石岩煤矿二、三采区回风斜井沿K1煤层底板布置。井口坐标为:X=2793434、井口联建)、地面生产设施(临时堆煤场、机修间、坑木场、变护,其余大部分区域未进行硬化、拦挡。区域西侧紧邻山体,工业场地西侧、北侧现状有办公生活区布置于工业场地(主斜井)以南,距离工业场地区约0.2km,有乡村道路地)等。本区包括建构筑物(办公楼、食堂、浴室、人行斜井井口房、职工宿舍等建构筑种,地表大部分自然恢复为草地)。人行斜井井口标高为+2015m,办公生活区标高位于,,本煤矿外部运输条件良好,整个矿区有原四营煤矿修建的至工业场地的道路为上坡型填方道路,其依托工业场地的填方和临时排矸场的渣土上坡,业场地、至工业场地道路二者连成一体。主体工程从主斜井提升出地边侧,倾倒在下游,从下游乡村道路边侧又将煤矸石装车外运至路至顶部工业场地,高程为+2040m~+205-3×70型架空线,架线长度5.6km。道掘进在矛口灰岩中,地质比较稳定,巷道成形比较好,巷道掘进形成几十年以来至今无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供风。风量为工作面回采工艺为:煤电钻打眼→放炮落煤→人工攉煤→人工和绞车提升运输。具体NNNNNNNN煤煤2.1.5矿山现状工程矿山现状工程建设内容主要由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及环保工程组成。主体临时储煤场等;公用工程包括矿山办公生活区、矿山运输系统、供电系统、给排水系统、2.1.6主要生产设备及材料主要生产设备主要材料消耗2.1.7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矿山工作制度为连续工作制,年工作330天,每天3班,每班8小时。全矿职工定员168矿山产生的固废废物主要为煤矸石、锅炉炉渣、污水处理站污泥、机修固废和生活垃后集中运往矸石砖厂制砖,不在场地永久堆放。前期的矸石部分用作工业场地填筑、道路LSD1800,仅在太阳能不能提供足够热量时使用。经过核实,锅炉每年使用量较低,平均2.2.2废气建设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粉尘污染、瓦斯排放和汽车尾气。粉尘污染则主要来自煤炭装、卸、储和运输过程中的扬尘及矸石排放系统。瓦斯排放及矿井排风有甲烷与粉尘污根据秦皇岛码头煤堆起尘实验,煤尘的启动风Q=1133.33U1.6H1.23e-0.28W矸石转运站内的矸石仅临时堆放,没有拦挡措施,大风天气会产生一定的粉尘。由于当地对于回风井废气粉尘污染,根据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相关监测及宣威市环境监测站8.1mg/Nm3,本项目风井粉尘浓度类比云南省宣威U——场地风速(m/s),平均风速取1.8m/s。S——场地起尘面积(m2按照场地面积计算,主井场地面积0.32hm2。经过公式计算,本项目主井工业场地地面扬尘产生量为65.64mg/s,5.67kg/d,2.07t/a。不对运煤汽车尾气污染及公路扬尘作详细评价。矿井配备的车辆主要为设备、材料及生活2.2.3废水根据调查,煤矿现状采用斜井开拓,涌水分别汇集在地下水仓后从国营煤矿合建的排矿坑涌水水质进行了监测。但是本次检测阶段,红石岩煤矿没有正常生产,所以本次涌水的监测的代表性不够,不能作为生产阶段涌水水质的判定依据。同时项目周边距离较近的煤矿均处于停产或关闭状态,也无法取得监测数据。所以本次评价阶段拟类比区域范围内经过各方面比对,本次拟采用宣威双道沟煤矿(云南坤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坤发环检方式与本矿井相同或相似,所以在本项目周边无法找到其他符合条件的煤矿情况下,以上几个煤矿的矿井水与本项目具有一定的可类比性。本次现状监测及类比矿井的监测数据详砷物铁锰量汞////62类铅锌镉铬铜///////////15表2.2-2项目区生活用水量和污水量产生情况一览表1234//排入陡沟箐内。生活污水水质COD300mg/L、氨氮2根据现状情况,煤矿机修室用水量为3m3/d,产生的污水量按用水修人员清洗手部废水产生量为2.4m3/d,该部分矸石淋滤水采用矸石场最大汇水面积、径流系数、日平均和最大Q=F.H.3;表2.2-3矸石转运站淋滤水量最大一日降雨淋滤m3/d最大一日降雨淋滤m3/d生活饮用和 排水坑 3 生活饮用和 排水坑 3 机修人员手部清洗饮用水为主井东北侧箐沟内泉点,其他用水为现状工业场地临时排矸 排水坑机修人员清洗手部 排水坑机修人员清洗手部 生活饮用和 生活饮用和 饮用水为主井东北侧箐沟内泉点,其他用水为现状工业场地临时排矸表2.2-5现状项目废水污染源产、排情况及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矿坑涌水+淋滤水+初期雨水等主要污染主要为矿坑尘废水及生修人员清洗手部废水)=114.4m3/d,210d,共pHpH主要污染具有一定的化粪池处理后外排陡沟箐矿井开采的主要噪声污染源是设备噪声,主要有压风机、通风机、矿井提升机、皮带2.2.5生态破坏表2.2-7煤矿现状工程占地类型及面积1hm22hm23hm24hm25hm26hm27hm2hm2由于工业场地和办公生活区占地等占压植被,被占压土地内的植被已造成破坏,影响表2.2-8原煤矿污染物排放生活污水外排12639t/a,生产后,进入化粪池处理外排经井底水仓和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回用于生产、道40m3/d外排陡沟箐,无收集处理无无无无无燃煤锅炉排放氮氧无无NOX无无/部分经垃圾桶收集,部分随意丢弃在工业/压风机等设备位于室内和坑道内,并在设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建设,但是由于价格等经济因素一直没有投入生产,故建设单位没有改扩建环评中提出的很多环保措施也没有得到落实,具体对照环评批复的环保措施落实情1雨污分流,加强废水收集回用,设置足够容积的事故缓冲池,防止非正常排放。废水收集后由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回用,其余2加盖顶棚和挡墙的半封闭式临时矸石仓,34规范设置加盖顶棚的半封闭式煤仓,生产5工业场地、煤仓和临时矸石仓等专用场地62.5矿山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运场没有设置截排水设施和挡墙。矸石淋滤水直接排入陡沟箐沟谷内,可能会影响下游水没有对暂时不用的矸石堆场区域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旁边道路经过可以直观的看到矸石的2)改造升级后分别设置一套一体化的生产和生活废水处理设施,废水采用管网收集,封闭的水池和设备存储和处理废水。做到达标外排。施工开始后优先建设完成,最迟应在1)储煤场设置顶棚和四周防尘网,减少粉尘产生。并对工业场地相关生产环节进行洒1)本次扩建后,建设单位新增生活垃圾收集池,并完善管理制度,保证项目区内产生3)原矸石转运场进行覆土植被恢复。在工业场地北部设置新的矸石转运场。原转运场2)对原老一坑场地附近的废弃建筑物进行拆除,恢复植被。并定期检查维护植被恢复3扩建项目工程概况3.1项目基本情况(15)产品方案:外售至昆明海疆有色金属冶炼有限公司。本环评要求销售合同期满云南省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下发“关于昆明市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表3.2-1红石岩煤矿扩建后工程内容一览表本次机械化改造内容位于矿井南部,沿K1煤层布置底板布置。井口坐标为:缆、照明、通信线路、消防、洒水管路的敷设井口不变,断面拓宽至宽度3m,断面利用现有拓宽至宽度3m,高度3m,断面积为利用现有利用现有回风斜井(现状改造后作地新建截排回风平硐工业场地回风斜井工业场地(原老斜井工2新建罩棚和截排水新建罩棚和截排水/的荒草地)等。本区包括办公楼、食堂、浴室、人行斜井井口房、职工宿舍等建构南部的独栋员工宿舍改造为污水处理继续利用统给排水系统给水生活用水从矿区主井工业场地东北侧的箐沟内泉点接引,已经埋了管道连接至办公排水办公生活区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后排入陡沟箐内。矿坑涌水从现状的国营排水坑口改变现有统站统理站和生活污水处理站一起布置在办无池无无无沟主斜井工业场地和办公生活区应设置理项目区内设置垃圾收集池和垃圾桶,用来收集矿山办公人员和采矿工人产生的生活增加危废设置一个采煤工作面,井下给水管径为DN50的无水自流至排水巷道后外排。项目井上下提升机均为淘汰的老式设备。井下运输采用喷射机型带式运输3.3.1开拓系统),3.3.2通风系统3.3.3井下排水系统井下水泵房安装MD46-30×9型矿用耐磨多级离心水泵3台,排水管选用规格为3.3.4井下运输系统2、采区矸石运输系统暗斜井将矸石提升至轨道暗斜井上部车场,再由调度绞车将其牵引至主斜井井底车场,3.3.5工业场地表3.3-1工业场地建构筑物设施布置一览表m㎡m×m×mm19×9×393234969783表3.3-2储煤仓(转运场)特性表6表3.3-3风井场地区域建构筑物设施布置一览表mm×m×m193×3×3332393×3×333表3.4-1临时排矸场特性表1~+2050m3.5.1运输系统至工业场地区的道路长度约为225m。其前段自东向西从现表3.5-1各分段道路情况表15273.5.2供电用LGJ-3×50型架空线,架线长度4.5km,此条回路为原有供电线路。另一回从3.5.3办公生活区2。表3.5-2办公生活区域建构筑物设施布置一览表m㎡m×m×m115×4.8×33221.6×13.2×66350×13×66424×13.8×66520×5×33612×10.8×3376×5.1×36383×3×33396×5.1×3633.5.4给排水3m3/d842458444364幕55内539////+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项目采用人工细格栅+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中间水池+石英砂过滤系统混凝剂选用碱式氯化铝(PAC投加量为30~50mg/L。助凝剂选用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为5~10mg/L。投药方式为计量泵投加,直接投加滤排液污泥干化滤排液污泥干化表3.5-3将污水处理站的尾水排至分水岭外需要的设备表m%MD46-30×9YB2-250M-2本次环评根据项目的污水处理系统以及项目回用水的情况,推荐了合理污水处理设单位应在施工建设前委托有资质环保设计的单位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设计污水处理绿化等达到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中的绿化标准,洒水降尘和消防达到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中的道路清扫和消防标准。外排应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设计在项目区内设置了废水收集系统。针对项目的特点,生活污水和矿井涌水采3.5.5供热系统公共浴室和洗衣房用热水采用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制备,并配置电辅助加热系统,3.6主要生产设备序号机械化改造后设备单位1台112台1123台111台1012ZY24MaZY24Ma台2023台224台2245台6台1017PZ-5BZP-Ⅱ型混凝土喷射机台22号8台119台22ZM15TZM15T221防爆特殊型蓄电池台22号2台3号3ZWY80/45L无////1主斜井单绳缠绕式台11号2暗斜井单绳缠绕式11号3人行斜井架空乘人RJY22.5-25/575,v=台11号4轨道斜井活动式抱台527号1FBCDZ-6-№15B/2×55FBCDZ-6-№15B/2×55台1121坑下排水耐磨多级MD46-30×9无台2132MD46-30×9无台1121台112号1外注式单体液压支序号机械化改造后设备单位柱3.7产品去向可行可靠性分析总体上,项目产品煤炭直接外售给其他安装脱硫设施的用煤单位的方案可行合理。3.8工程实施进度3.9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表3.11-1矿井1t2a3“三·八”制d班34567层2m度50-65°t/m382940—3310m,470—640m,km29个2移交水平标高∕垂高m⑴主斜井25°)m⑵人行斜井25°)m⑶回风平硐3‰)mm个1⑵工作面数·长度mm⑴矿井涌水量:正常∕最大m3/dKW·h∕tm人元4工程分析4.1矿产资源特征煤的物理性质煤的化学特征原煤收到基恒容低位发热量(Qnet,ar29.71MJ/Kg~30.35MJ/Kg,平均(Vdaf)%(Qnet,ar)MJ/kg(St,d)%矿,应补建配套煤炭洗选设施。对于红石岩煤矿煤质含硫量的分析以及措施建议见后4.3井田开拓方案车场、装车站及硐室开采水平和开采顺序井已落至+1820m标高。矿井现保有资源量赋存标高为+1820~+165井田开发应本着先浅后深,先上后下,先近后远,先开采资源量控制程度高、资源 根据煤层实际赋存情况和开采技术条件(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设计推荐采用伪倾纬距经距井筒方位角(°)井筒倾角(°)/4.9~5.64.9~5.64.9~5.6/改造后井净改造后井净混凝土锚、网、喷混凝土现浇喷厚度置、扶手、台4.6地面生产工艺缩带式输送机将原煤运至轨道暗斜井,再通过采区绞车将煤运至轨道暗斜井上部车场,再由调度绞车将其牵引至主斜井井底车场,再由调度绞车将其牵引至主斜井井底车场,煤理4.7土石方平衡及流向分析表4.7-1工程基建期表土剥离及绿化覆土平衡分析表123和浴室,基础为条形基础无地下室开挖,本区开挖土石方220m3,其中条形基础回填临时排矸场区基建期方案考虑占用草地区域的表土剥离措施,表土剥离面积为红石岩煤矿生产运行期土石方主要来自开采过程中的煤矸石,根据主体设计资料,封场期对风井场地区进行清理、整治,本区预计开挖土石方80m3,开挖的土石方表4.7-1工程土石方平衡及流向表单位:m31基建期23456789分区外借2550回填4420开挖67374废弃65504已发生井巷工程1190911909未发生工业场地区240390190120150办公生活区34030120矿山道路区临时排矸场区150辅助设施区850450400煤矿开采5316553165工业场地区3601140780风井场地区20080120矿山道路区840840临时排矸场区600600辅助设施区210490280分区外借2550回填4420开挖67374废弃65504已发生井巷工程1190911909未发生工业场地区240390190120150办公生活区34030120矿山道路区临时排矸场区150辅助设施区850450400煤矿开采5316553165工业场地区3601140780风井场地区20080120矿山道路区840840临时排矸场区600600辅助设施区210490280阶段及时段基建期运行期封场期图4.7-1土石方流向图单位:m34.8主要污染物核算及生态影响特征4.8.1施工期污染物源强核算本项目施工扬尘主要是储煤场和矸石场顶棚防尘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网建施工期噪声主要是各种机械设备所产生的噪声和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本项目施工另外施工期会有部分的矿井涌水产生。建设单位在施工期优先建设矿井水处理站,施4.8.2开采期污染源强核算本项目扩建后设置废水处理站。污水处理过程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泥。类比其他同类处活垃圾一起处置。矿井水处理站污泥产生量为8t/a,污泥在浓缩池内经过浓缩后采用人工清掏,人工清掏出的污泥在处理站旁干化池内自然干化脱水,脱水后煤泥饼掺入原煤外卖。“车辆、机械维修和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废发动机油、制动器油、自动变速器油、齿轮油等废润滑油”,属于危险废物。建设单位在机修间设置一个专门的废机油暂存间,将废机油收集于塑料油桶中后,暂存于暂存间中,委托资质单位定期进行清运和处置。废机油的暂存及管理严格按照危废要求进行。对于在机修中产生含废机油的棉纱,与生活垃圾一起委托环卫部门处置。建设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粉尘污染、瓦斯排放、食堂油烟及车辆燃油尾气。粉尘污染则主要来自煤炭装、卸、储和运输过程中的扬尘及矸石排放系统,矿井排风也有粉尘污本项目建设和运营期有燃油车辆,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废气污染环境,属无组织排放。充分燃烧可以减少废气污染,本项目所用车辆分散,具备较好的大气扩散条件,有利本次矿山扩建后继续利用现有回风平硐对一采区进行回风,后期二三采区利用现有老矿山工业场地主要产生粉尘的生产环节有储煤场、矸石装卸、矸石临时堆场以及工业根据秦皇岛码头煤堆起尘实验,煤尘的启动风Q=1133.33U1.6H1.23e-0.28W矸石出坑后临时堆放于工业场地内的矸石转运站,矸石转运站内的矸石仅临时堆放,工业场地地面会有煤尘降落,在空气干燥、风速较大的气候条件下,会导致现场尘土条件有关,影响面主要集中在下风向100U——场地风速(m/s),平均风速取1.8m/s。S——场地起尘面积(m2按照场地面积计算,主井场地面积0.32hm2。W——含水量,%,按照不洒水情况下考虑低粉尘量70%,则工业场地粉尘排放量为0.38kg/d,0.14t/a。在汽车运送矸石和煤炭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道路扬尘。工程交通运输起尘采用下述经‘Qp=0.1230.850.72‘QP=Qp.L.Q/M表4.8-1Pkg/m2VMQLkg/a3表4.8-2本项目无组织粉尘排放情况一览表无组织排放33无/在设备选型上选用经环保部门认可的低噪声设备,高噪声设备可设单独的设备室并采取隔声及吸声处理。对风机进出口管道设消声装置,对振动较大的设备设减振垫等措施以处于高噪声环境的操作人员,可采取加强个人防护措施或减少工人接触噪声的时间,措施后噪设置在封闭厂房内,底矿坑水处理站设置在现有办公生活区南侧一独栋员工宿舍楼处建设。基建期将现状的由于本次环评阶段的矿坑涌水监测不能代表今后实际生产阶段的真实涌水水质,故要求建设单位在扩建完成正式投产后定期对涌水水质进行监测,方便对废水处理工艺进行调表4.8.2-3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去除率 处理达标后的污水通过设置的加压泵站压送至生产用的高位水池作为生产用水回用,部分表4.8.2-4将污水处理站的尾水排至分水岭外需要的设备表m%MD46-30×9综上所述,项目需新建的污水处理站占地面积为0.05hm2。新增加铺设的排水管外径氮20mg/L、BOD5200mg/L、SS220mg/L。则项目扩建后生活用水和污水排放情况如下表表4.8.2-3项目区生活用水量和污水量产生情况一览表1234//内。厂区雨水的冲刷,会形成含煤泥与煤尘的污水。煤泥污水随地表径流排出可能对外环管道输送达标矿坑水污生活饮用水55 管道输送达标矿坑水污生活饮用水55 机修人员清洗手部生活污水3/d矿坑水污管道输送达标生活饮用水 矿坑水污管道输送达标生活饮用水 机修人员清洗手部生活污水3/d表4.8.2-4项目废水污染源产、排情况及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污染防治处理后浓度主要污染主要为矿坑尘废水)+0.8(机修人员清洗手部废水)+7.96(初期雨水)调节池+混合+沉淀反应+pHpH主要污染办公区和宿舍区生活污水0全部回用不000表4.8.2-5煤矿扩建后污染物排放汇总表进入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于道路洒水降尘达标外排季量a进入隔油池预处理后,进入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于道路洒水降尘进入10m3的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于道路洒20.33m3/d直接进入生活污水处理站后,回用于道路洒水降尘后,进入矿坑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于道路洒水降经矿坑水处理站处理后回00003无//a//压风机等设备位于室内和坑道内,并生态影响特征表4.8.2-6煤矿现状工程占地类型及面积统1hm2hm2hm22hm23hm24hm25hm26hm27hm2hm2本次建设单位将建设管道将新建处理站处理达标回用后多余的废水通过管道采面片帮、冒顶、底鼓灾害,威胁采矿人员、设备、运输和村庄安全。根据调查,续沉陷导致的;此外,临时场地若不采取有效的土地复垦措施,则其仍将对生态、4.9.1扩建前后生产情况表4.9-1项目扩建前后煤矿生产规模情况44.9.2“三本账”核算量量000000000BOD5铁锰量量化m3/a)0000/530805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6℃,最高气温30℃。降雨量随季节而变化,降雨多集中于6~11月,占全年降水岩层走向N20°~30°E,倾向NW,倾角40°~50°。嵩明县地处小江断裂带腹地,是历史强震区,据史料记载,1833年曾发生过矿区位于嵩明县城东南山区,所处的地貌类型为剥蚀的高原山地,丘陵地形。(III滇中高原谷盆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生态亚区(梅、小铁子、杜鹃、山茶、火把果、云南含笑、刺黄连、沙针、水麻柳、芝种花、乌饭、珍珠花、箭竹等;草本植物有:白健杆、蔗茅、野古草、龙胆草、竹叶草、嵩明县境内土壤分为红壤、黄棕壤、紫色土、冲击、沼泽土和水稻土等6耕作层较浅,氮、磷、钾含量少且不协调。土壤类型不多,基本处于红壤带。石灰(岩)土是石灰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一般质地都比较粘重,表土灰棕色,向下由暗红棕逐渐过渡为淡红棕,底部是淡紫灰色石灰岩母质层;石灰(岩)土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在碳酸岩类风化物上发育的土壤。多为粘质,土壤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均高,土体与基岩面过渡清晰。5.2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地5.2.1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海马箐水库位于宜良县西北面马街镇西南面5km海马箐村附近的道、输水泄洪隧洞组成。大坝坝顶宽8m,坝顶高程并且除满足贾龙河流域内的2.234万亩农田灌1.501万亩,远期灌溉宜良坝子(北古城片)耕地1海马箐水库为目前在建水库,水库位于嵩明县和宜良县场地3个区域位于海马箐水库的北支的径流区内,而老斜井S1D1c县白蒿窝煤矿相邻。白蒿窝煤矿、马宗岭煤矿、爱国煤矿和姑娘桥煤矿规模均为1856+排水大巷为原国有四营煤矿的运输大平巷,由北向南贯通整个四营矿区这五家煤矿的排水通道。位于红石岩煤矿矿区范围内的者煤矿煤矿红石岩煤矿与邻近煤矿位置关系示意图者煤矿煤矿红石岩煤矿与邻近煤矿位置关系示意图 红石岩煤矿 白蒿窝煤矿马宗岭煤矿爱国姑娘桥5.3-16矿区环境质量现状6.1.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本次监测时,煤矿处于停采状态,但是有管理人员和部分工人在生活区住宿,陡沟箐村2#陡沟箐村2#陡沟箐村2#陡沟箐村2#6.1.3污染源监测及达标情况本次污染源监测分为厂界无组织粉尘排放监测和回风井监测。监测布点按照按照导则规范要求,工业场地和风井场地分别在上风向西南方向设置一个参照点,本次现状评价,建设单位委托云南环绿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项目区周边大无组织监控浓工业场地工业场地下工业场地下工业场地监控点浓度-参照点浓度浓度-参度浓度-参度达到GB20426-200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5煤炭工业无组织排放限值无组织监控浓风井场地风井场地下风井场地下风井场地监控点浓度-参照点浓度浓度-参度浓度-参度达到GB20426-200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5煤炭工业无组织排放限值6.1.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2)监测点位置:工业场地和风井场地四周厂界各设置一个检测点,在陡沟箐3)监测频率:每个监测点连续监测量两天,分昼夜两个时段。监测时同时记项目涉及的主要地表水体为东侧的陡沟箐和东北侧的老爷沟。根据调查走访,6.3.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为了全面了解项目区附近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次环评根据工程环境影响特征,对项目区河流布置监测点进行现状监测。1)监测点位置sij=I,j—单项水质参数i在j监测点的标准指数;目陡沟箐1#主井场地上游大洼村上值汇入大河Ⅳ类标准////9//8//目陡沟箐1#主井场地上游大洼村上值汇入大河Ⅳ类标准46砷铅锌铜汞1铬////////镉5铁/锰/6.3.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6.4.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月16日对地下水监测点位进行为期二天的现状监测,评价区地下水水质按照2)点位设置合理性:本次主要选取了矿区范围内和周边距离较近的泉点进行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砷汞≤0.001铅镉铁锰89铜锌镉“最低检出限+L”表示检测结果低于分析方法检出限砷汞≤0.001铅镉铁锰铜锌镉“最低检出限+L”表示检测结果低于分析方法检出限砷汞≤0.001铅镉铁锰42铜锌“最低检出限+L”表示检测结果低于分析方法检出限6.4.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表6.5.1-1工程所在县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单位:hm2序号1物主要以蔗茅和野古草为主,间杂稀疏的灌木,次生人工种植的植物主要水麻柳、或一季。条件好的地方种两季,不好的地方种一季。两季为包地进行的植被恢复,恢复的树种主要有水麻柳该类型植被总盖度在60%-80%之间,灌木层高度为2.5-4.5m之间、盖度在50%-70%之间,主要的植物类型有黄樟、少花桂、苦木、枹栎、五裂槭、滇刺榛、之间,主要的植物类型有茅栗、川灰木、山吴芋、华西枫杨、滇刺榛、峨眉蔷薇、向林业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拟建项目所涉及的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详细询问评价区内现状动物主要为两栖爬行类、鸟类及小部分兽类%,根据《云南省2004年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报告》,嵩明县土地总面积为1)工业场地区现状部分区域地表、边坡裸露,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危害;工2)办公生活区部分区域为土质地表,以及自然恢复的荒草地植被的区域地表3)风井场地区的回风平硐场地区现状为自然恢复的荒草地植被,其覆盖度较4)矿山道路区为泥结石道路,路面经过长期的碾压,已相对硬化、稳定,而5)临时排矸场区现状倾倒了部分煤矸石、废石等渣料,主体工程考虑本区下6)辅助设施区多为零星小工程,其布置简单、一般借地布置、扰动较小,现6.5.5评价区生态环境功能现状综合评价评价因子得筛选和评价方法井田原煤开采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地表沉陷引起土壤理化性状和耕地生产力变化造成植被减少、农作物减产及地下水疏干造成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影响植被及农作物生长。评价区范围内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是半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在上述生态系统类型中,人为影响因素相对工程主要影响行为——地表沉陷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土壤水分、养分、理化性状、水土流失,最终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促使土地利用率降低。因此选取土地利用(功能)和农业生产力作为本区农业生态系统的最终评价因子,植被覆盖率和水土流失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评价因子。其具体评价方法为:①土地利用为便于衡量,评价主要根据当地土地耕种作物的粮食产量来计算,生物生长量是指生物在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所产生的有机物质的重量,亦指生产的速度,以kg/(hm2.a)表示。以测定绿色植物的生长快慢、或其它指标来代表生物的生产Pa=Ba/Bmo式中:Ba——生长量;Bmo——标定生物量。Pa值越大,则土地利用功能的变化就越好。②农业生产力本井田范围内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地均以种植农作物为主,根据现场调查情况,耕地作物主要以玉米、谷子、莜麦等为主。本因子的评价是将不同种植作物以物种进行分类,按其生长量进行汇总,通过生长量来计算最终的评价综合值。农业生产力(kg/hm2.a)与标定农业生产力的比值,称之为标定相对农业生产Pt=Bt/Bto式中:Bt——农业生产力;Bto——标定农业生产力。Pt越大,则农业生产力越好。③植被覆盖率可假设标定植被覆盖率为100%,通过计算现状植被覆盖率与标定植被覆盖率的比值来求得标定相对植被覆盖率。④水土流失井田范围内的水土流失是由于采矿引起地表沉陷和变形,使一些地区土壤理化性状发生变化,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植被生长环境恶化,根部固定植株能力降低,土壤松动,在暴雨的冲刷下产生水土流失。通过计算出总的水土流失侵蚀模数(单位为kg/km2.a)以后,确定该地区的标定水土流失侵蚀模数,计算其减水减沙量(为了便于同其它因子比较、分析整体变化),按公式:Pb=(Bbo—Bb)/Bbo式中:Bb——水土流失侵蚀模数;Bbo——标定水土流失侵蚀模数。Pb越大,则水土流失量越小。最终对水土流失现状和影响预测进行比较,得出结果。根据本次工程建设的特点,选择用生产力评价法相关原理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工程运营期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参考景观生态变化程度及煤炭资源开发量,对本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论》中有关气候生产力估算,有植物产量与年均气温的关系经验公式、植物产量与降水量关系经验公式、植物产量与蒸散量关系经验公式等,考虑该地区近年来气温变化不大,本评价采用植物产量(g/m2·年)与平均气温的关系公式:TSPt=3000/[1+exp(1.315-0.119t)]其中:t—年均气温(℃)本评价区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1.4℃,计算出该井田范围种植作物的平均生长量为1.53t/hm2.a。根据《非污染生态影响技术导则培训教材》,本地区标定生物量为2.11t/hm2.a,计算得本区土地利用综合值为0.73。2、农业生产力本区农作物夏收以小麦为主、秋收以玉米,从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来看,玉米产量代表本区农业生产力状况。经调查玉米的产量平均3109kg/hm2,选历史最好的产量4000kg/hm2作为标定值。按照计算公式得:本区的农作物生产力指标为0.78。3、水土流失本区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每年雨季发生的暴雨,特别是一些高强度、大面积雷阵雨造成。因此,本区的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项目所在地属为丘陵地形,丘陵阶地侵蚀模数平均为2000t/km2.a。本井田所处区水土流失相对较不均匀,以水蚀为主。根据项目水土保持报告计算,本地区的土壤侵蚀平均模数为2101t/km2.a。将重度侵蚀模数8000t/km2.a作为标定侵蚀模数,计算出井田评价范围内本因子的综合值为(8000-2101)/8000=0.74。4、本评价区所有评价因子综合值见表6.5.5-2。表6.5.5-2评价区生态因子现状综合值评价值综合值农业生态系统土地利用0.732.61农业生产力0.78自然生态系统植被覆盖率0.36水土流失0.746.5.6评价区地表沉陷影响调查7生态环境影响评价7.1现状开采已造成的影响3、对景观的影响4、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5、矿山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地表沉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7.2项目对土地利用的影响7.3采矿地面沉陷分析本项目建成投产后,随着开采范围增大,地表沉陷影响范围将变大,因此本评价将通过地表沉陷预测,评价本工程井下开采产生的地表沉陷的地下水的漏失对自然植被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由地表沉陷引发的建筑物破坏和居民搬迁等社会环境影响。下沉值Wcmkcm倾斜值icm(M) b红石岩煤矿进行煤层开采后,地表除了可能会产生连续性的移动和变形外,有表9-1计算结果,红石岩煤矿开采最大下沉值为887.32mm;最大水平变形值为1.092~1.678mm/m,红石岩矿井的开发,一方面将对原有地貌带来影响,另一方面将诱发新的地貌产生。矿井移动盆地形成的过程中及形成后,由于采空区上覆的岩土体厚薄不均,应力存在明显的差异,加之大量疏排硐内的地下水,将改变原始岩土体的开然平衡状态,往往在上覆支撑岩主体薄弱的地段产生地面沉降或形成地裂缝,造成山体变形、开裂。本矿井扩建后的地貌形态为原有地貌与地表裂缝、塌陷坑叠加的结果。根据沉陷预测结果,所有煤层开采后的下沉值约0.89m,水平移动约1.68m。红石岩煤矿地处山区,地貌属构造剥蚀侵蚀低中低山地貌,地势起伏较大。井田内煤炭开采后不会像平原地区一样形成大面积明显的下沉盆地,也不会出现大面积的积水区域,地表变形主要变现为诱发古滑坡、造成局部区域的地表裂缝、陡峭山体出现崩塌等。(3)地表沉陷对耕地的影响采煤沉陷将对范围内的部分耕地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根据一些矿区多年煤炭开采沉陷对土地破坏情况的调查,耕地受沉陷影响,并不是完全丧失耕种功能,大部分的耕地在收到影响后经过必要的整治仍可以恢复耕种能力。红石岩煤矿所在区域为山区,耕地主要为旱地,以传统手工方式进行耕作。结合评价预测的地表变形、沉陷与裂缝情况,从便于统计受不同影响耕地的人工或自然恢复难易,将沉陷对耕地的破坏程度分为三级,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类型,以便采用不同的耕地恢复方案。>5.0主要分布在保护煤柱的上方和达到充分采动的采区中央部分以及采深较大的采区地表部分。中度:地面移动破坏较为严重,出现明显的缝、坡、坎等,影响农田耕种,导致减产,也影响其他植被生长,水土流失有所加剧。主要分布在煤柱的边缘地带、采区与非采区的过渡地带,即下沉盆地的边缘部分。重度:地面严重塌陷破坏,出现塌方和小滑坡,农田及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主要分布在煤层浅部及地表较陡的土坡边缘地带,采煤引起的地质灾害区域等。而根据调查显示,对于受轻度破坏的耕地,由于地表仅有轻微变形,不影响农作物和植被生长,对农作物产量基本没有影响。对于受中度破坏的耕地,如不采区必要的整治措施,将影响耕种,使得作物减产15%-20%,因此,必须对受中度破坏的耕地采区复垦措施来恢复原有生产力。而对于受滑坡和崩塌影响的耕地可能丧失耕作能力。根据现场调查,矿山所在区域村庄分布较少,多数村庄距离较远,最近的村庄为陡沟箐村。该村位于矿山所在的陡沟箐对岸,不在地表移动范围内。而陡沟箐村的耕地均分布在村庄附近。所以项目区地表移动范围内无居民耕地分布。所以项目建设对区域内耕地的影响较小。(4)地表沉陷对林地的影响地表沉陷对井田范围内的部分林地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区内林地分布于矿区东部的山坡等地,从云南省其他地下开采的矿山情况来看,由于开采巷道上部山体的存在,地表沉陷对井田范围内的林地不会像平原那样形成林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地表出现陡坡处和裂缝处的高大林木将产生歪斜或倾倒,而对灌木林影响有限。评价将受影响的林地大体上分为三类,分别如轻度影响:受沉陷影响林地生产力有一定的下降,通过短时的自然修复后,可恢复原有林业用地功能的影响区域。中度影响:受沉陷影响林地生产力有较明显的下降,生态功能退化,需通过人工修复、补植或在自然状态下需经多年方能恢复原有林业用地性质的重度影响:林地的林业生产力显著下降,林业生态功能基本丧失,通过人工修复也无法恢复原有林业用地性质的区域,该区域主要发生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带。地表沉陷诱发地面塌陷、地表裂缝、滑坡和崩塌对局部地区的林地造成毁坏,但是影响仅为发生地质灾害的局部地区,不会造成大面积毁坏。根据评价区土地利用情况,评价区内受采煤影响的林地受到轻度、中度和重度影响。全井田煤炭开采地表沉陷的林地破坏情况见表7.3-3。全井田开采后林地沉陷总面积为35.18hm2,全部为有林地,其中轻度破坏面积为15.77hm2,中度破坏面积为6.40hm2,重度破坏面积为13.01hm2。地表沉陷对林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地表出现盆地的周围陡坡处和裂缝处的高大林木产生歪斜或倾倒,以及地表沉陷诱发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和崩塌对局部地区的林地造成毁坏,还有地下水疏干导致的干旱,进而对局部地区的林业生产力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5)地表沉陷对动植物资源的影响1)对动植物的影响项目建设期将使所占用场地转变为工业场地,基建施工、运输、临时占地等也可能将使周围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评价区内的植物均为广布种和常见种,且主要分布在高程较高、人为活动较小的地段。因此,尽管建设项目会使原有的植被遭到局部影响,但不会使评价区的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发生变化,也不会造成某一植物种类的消失。评价区没有濒危野生动物。因此,矿井的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只是引起动物局部的迁移,不会使评价区野生动物种数发生变化,其种群数量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矿井建成后,对工业广场等进行绿化和闭矿土地复垦,将使区域内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植被覆盖度的减少有所缓解。2)对植被的影响①煤矿开采对植被利用水资源的影响当煤矿开采沉陷未波及地面时,地表水和矿坑水之间没有直接水力联系,彼此不发生影响。评价区多为灌木林地和草地,植被所需水分来自大气降水,土壤又多为黄壤土,土壤结构的储水条件较好。当采空面积不断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局部范围内的植被生长量。影响生态植被的变化主要与植物生长的土壤性质变化,尤其是水分和养分变化有关。大样本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矿井开采土地塌陷后,由于理化形状在局部地段发生了变化,对养分的利用率和降水的利用率降低,从而影响到植物群落生物量及农作物产量。其中,由于坡度增加和裂缝增加,地表径流、深层渗漏和无效蒸发,降水资源利用率可能比塌陷前减少10~20%,但由于本区地下水位较深,塌陷前后地下水利用率仅从地表植物这一角度来看变化不大。②煤矿开采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影响塌陷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通过对植被异质性程度的改变程度来度量的。由于异质的组分具有不同的生态位,给动物和植物的栖息、移动以及抵御内外干扰,提供了复杂和微妙的相应利用关系。因此,异质性的变化是评价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核心问题。煤矿开采塌陷后绝大部分面积上的植被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绝大部分面积上的植被是该区域具有动态控制能力的组分,因此,项目实施与运行对该区域自然体系中组分自身的异质化程度影响不大。综合以上两点,结合其他煤矿开采区的情况来看,一般情况下采用井工开采煤炭对地上植被影响不大。(6)地表沉陷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影响1)土壤理化性状土地塌陷后,在局部的坡度变陡和裂缝密集地块,由于水土流失,表层土壤中的粘粒下移,使表层土壤砂化。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养分含量会减少,从而影响到作物的产量。2)水土流失7.4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措施矿产开发必然会导致矿区原有的生态系统向局部城镇化的生态特征转化,这一过程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主要的不利影响表现为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地占用、资源减少、农业条件恶化以及环境污染对动植物造成危害等。根据现状调查、工程特点分析和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可知,本矿井建设与运营将对评价区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水土流失在工业场地范围可能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有关规定,必须设计相应的完善的水土保持和土地植被恢复措施,并且加强工程施工运营管理,保证措施到位,才能使本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7.4.1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原则根据本工程建设和运营特点,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的规定,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的原则是:(1)矿区建设中应从保护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矿井各项工程的建设,除考虑有利于生产、生活外,还考虑尽量少占土地。(2)对采动影响造成的土地、农用、植被破坏,应根据国家、云南省的有关规定,该矿负责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的土地破坏进行土地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工作,以恢复生态环境。(3)对由于采动影响造成区内各类建构筑物被破坏的,视破坏程度给予修复或重建。(4)由于矿井开采引起地表变形和沉陷而造成林木等资源的减少,必须执行损失补偿的原则。7.4.2减缓生态影响的措施减缓生态影响的措施是指采取对生态影响起到避免、削减和补偿作用的措施。由于矿井开采导致的地表沉陷等都会降低区域自然体系的生产能力,因此,应采取必要的生态防护措施,主要包括防止水土流失和进行土地植被恢复。1、工业场地水土保持措施①场地绿化措施在生产区要结合各种生产设施的特点,种植高低相结合的乔灌木,形成隔离林带,防止污染扩散;办公及居住区应以美化环境为主,种植灌木丛、草坪等。道路的绿化以种植道树为主,选择滇杨等,树间距3米,形成沿道路的绿化带。工业场地地形为低山区,要重点注意雨水的排放方式的合理设计,设排水明(暗)沟,保证工业场地内排水畅通,防止大雨时山间洪水淹没场地及对井筒产生威胁。③护坡工程为防止水土流失,对工业场地内边坡进行防护工程,如:建护坡、挡墙等。2、井田范围内的防护措施由于采动影响产生裂缝、滑坡、塌方等破坏现象,将加剧水土流失。①对裂缝的治理措施根据裂缝宽度大小,对较小裂缝经平整恢复原状,对较大裂缝采取充填、平可用矸石平推。随着沉陷深度增加,不断增加矸石堆积厚度,直至采空区沉陷稳定为止,再平整覆土0.5m左右,用于绿化或农作物种植。②对塌方、滑坡的治理措施在采动影响活动期,对塌方或滑坡沿边缘做排水沟,减少降水进入塌方或滑坡处,以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可减缓塌方或滑坡加剧。待影响停止稳定后,在塌方体进行护坡工程,对滑坡采取滑坡治理工程,主要以植物护坡为主,工程护坡为辅综合治理。③植树造林、开展绿化改善小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因此,在矿区开发建设中,应有绿化规划,在单项工程设计中应把绿化设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环保工程来对待。评价区植物及种植作物的选择比较重要,应选择当地适宜生长的种类,最好选用当地土生种类,以便于生长,且可以防止生态入侵给当地环境造成破坏。由于本矿井的建设对评价区的生态环境要不可避免的产生影响,主要是地表沉陷产生的影响,这些影响是长期的或是暂时的,可以通过以下的生态恢复技术予以消除。采矿引起的地表沉陷造成土地破坏,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自然灾害。为此,受采动影响的范围,按照水土保持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土地植被恢复要按照农业恢复或异地补偿进行,以减轻当地水土流失的程度,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快速恢复。对于本矿的土地植被恢复,由于受采煤后地表移动延续时间的影响,宜在地表移动衰退期开始,同时结合农时进行植被恢复工作,可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植被恢复中应理清观念、明确方向,山林、植被以生态恢复为主,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植被恢复。7.4.4采取生态保护措施后生态环境的恢复评价(1)生态恢复评价通过制定和实施生态影响的防护措施,可使本评价区的生态环境在开采的过程中逐渐好转。但对一些因子来说,无论采取何种保护措施,其影响也将不能恢复到现态。据相关资料分析,通过对沉陷区进行不同方式的治理,其土地利用率可恢复到现状的96%。农业生产力在地下水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最好可恢复到现状的96%,植被覆盖率和水土流失改善后将达到现状的95%。其恢复后总评价结果见表7.4-1。表7.4-1采矿破坏土地植被恢复对各种用地的主要技术要求植被恢复技术要求农业用地耕地土地平整,铺表土层。对粮食作物,表土层不小于0.5m,其中腐植土层不小于0.2~0.3m,充填材料不能含有害元素,如含有害元素,则需铺设隔离层,其厚不小于0.4m,且需夯实。表土层要求:土层质量密度不大于1.5g/cm3,粘土和砂的粒度组成为1:3或l:2;孔隙度不小于40%~45%;可溶硫酸钠和硫酸镁含量不超过5%,氯化钠不超过0.0l%,pH值为6~8。林业用地栽种树木果园0.3m,树穴处局部深挖铺土1m以上.客土栽植。充填材料如含有害元素,需铺设0.4m厚的隔离层,需夯实。建筑用地民用或工业土地需很好夯实,房屋需适当采取加固措施。表7.4-2评价区生态因子恢复综合值可以清楚地看到:通过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整个评价区的生态系统质量将会提高,生态环境向好的趋势发展。工业场地的指数也较现状有所提高,但由于采煤影响,导致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恢复较慢。(2)预测结果与恢复结果相比较,情况如表7.5-3。表7.4-3现状、预测、恢复值比较类型现状值预测值恢复值评价范围农业生态系统0.730.78自然生态系统0.360.74通过表7.4-3能够很清楚的看到: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后,评价范围综合值恢复到2.49,相当于现状值2.61的95.4%,从各方面来看,生态防护、恢复措施均起到一定的生态效益。由此可知,采取生态环境的防护、恢复措施是完全有必要的,这一结果将在矿井开采过程中积极实施生态恢复措施时得到证实。8水环境影响评价8.1.1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人员为矿山现有职工,本项目要求建设单位优先建设生活污水和涌水处理系统,废水主要是施工中混凝土的养护、施工设备冲洗等过程产生,施工废水排放量约施工期会有部分的矿井涌水产生。建设单位将在施工期优先建设矿井水处理站和排水管道。施工期的涌水排入处理站进行处理后回用于施工活动和绿化及洒水降尘,剩余达标8.1.2生产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红石岩煤矿改造升级扩建后,污废水主要为:矿坑涌水、机修人员清洗手部废水、工污水处理站和涌水处理站,建设单位委托专门的环保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并按要求购入处标准,回用于洒水降尘能够达到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混=(ΣCpQp+ChQh)/(ΣQp+Qh)表8.1-1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正常排放情况下废水外排预测铁锰老爷沟//////由预测结果可知,本项目在正常情况下,污水经污水处理站达标后外排进入地表水体本项目废水非正常排放,是指废水未经处理就外排进入下游的河流中。为了分析废水在非正常排放情况下,外排对老爷沟水质的影响。本次环评也同样采用以上完全混合模式混=(ΣCpQp+ChQh)/(ΣQp+Qh)表8.1-2矿坑水处理站非正常排放情况下废水外排预测铁锰老爷沟//////表8.1-3生活污水处理站非正常排放情况下废水外排预测沟/加较多。生活污水非正常排放会导致老爷沟的水质超标。在发生非正常排放时,将废水排8.1.3废水不外排陡沟箐的可行性分析建设单位现状煤矿排水直接在井下自流至排水巷道后排入陡沟箐下游地段。机械化改造后,建设单位将在井下原排水巷道排水口处进行封堵并设置视频监控,防止运行涌水继续通过排水巷道排入陡沟箐。同时在坑下设置井下水仓,水仓设置水泵将涌水泵至地表进污的情况,会加大向地表水环境排放的污染物的量。建设单位必须加强对水处理设施的维护,保障其正常运行,在发生正常排放时及时收集事故废水,对水处理设备进行检修,尽8.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