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_第1页
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_第2页
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_第3页
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_第4页
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一、字正腔圆读字音1.单音字。zhī

gāojièhuángdiànlìxiāoxiàxīxīníbìnxiē2.多音字。二、方方正正写汉字三、文从语顺用词语1.词语辨析。(1)慰藉/蕴藉填一填①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______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②晏殊的那首《清平乐》,全词情致典雅娴静,含蓄_______,给离人以心灵的______辨一辨“慰藉”是安慰之意,多指精神层面的安慰“蕴藉”指藏在其内,隐藏而不外露,多形容君子气质;也指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慰藉蕴藉慰藉(2)彷徨/徜徉填一填①朝向峨日朵之雪______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②书籍不仅是我寂寞时的良伴、苦闷时的挚友,而且是我____无助时的灯塔,它让我_____在知识大道上辨一辨“彷徨”和“徜徉”都有“走”的意思,不同的是走的心态不同。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哪个方向去。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彷徨彷徨徜徉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云气升腾,彩霞弥漫,形容景物灿烂绚丽。√√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结合语境看,此处用法属于望文生义。四、彰显功底练修辞——比喻指出下列各句使用了哪类比喻。1.从地面你一跃而上,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2.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3.能和当你出现时降下的乐曲甘霖相比。()明喻明喻借喻[名师点拨]明辨比喻,准确修辞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特点比喻的完整形态通常包括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境),喻体(作比的事物或情境),喻词(标明比喻关系的词)类型明喻明喻是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喻词通常为“像”“好比”“好似”“恰似”“如”“仿佛”“……似的”“……一样”,作比的意图比较明显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了”“成为”“变为”等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作比的意图相对不明显借喻句子中直接出现喻体,没有本体和喻词作用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作家作品作者生平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1892年,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1914年,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26年,投笔从戎,随国民革命军北伐。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流亡日本。1948年,当选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1958年至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等职。1978年,病逝于北京主要作品诗歌《天狗》《凤凰涅槃》《女神》,历史剧本《屈原》《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学术著作《甲骨文字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人物评价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二、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19年9、10月间。当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时,诗人的心中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颂扬力的诗歌。三、文学常识新诗“新诗”又称“现代诗”,与旧体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它的特点是冲破了旧体诗格律的限制,采用与口语相接近的白话和现代音韵,文体整齐,押韵自由,生动活泼,便于表现复杂的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易为群众所接受。红烛一、作家作品作者生平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主要作品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人物评价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新月派代表诗人,杰出的学者二、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三、文学常识新

派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它深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新月派诗人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峨日朵雪峰之侧一、作家作品作者生平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1950年参军。任38军114师文工队队员。曾参加抗美援朝,负伤致残。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历任青海省文联《青海湖》杂志编辑。1958年被划成右派,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区。1979年平反,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青海省文联第三、四届委员,青海省第六届政协委员、第七届政协常委。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0年3月患癌症后在医院去世主要作品《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昌耀的诗》等人物评价当代诗人。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二、写作背景1962年是一个渐趋冷寂和沉闷的时段。诗人昌耀此时以理智和清醒,观照和揣度这一时段的冷寂和沉闷。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的外在机缘和直接意图。这首诗作,通过意象之间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致

雀一、作家作品作者生平

雪莱(1792—1822),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作品《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1822年7月8日逝世主要作品诗歌《西风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叙事长诗《麦布女王》《倩契》人物评价是英国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诗人、著名作家,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二、写作背景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运动使得欧美资产阶级获得了一定限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是好景不长,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重新勾结,后来又爆发了一系列战争,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而在雪莱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严重的经济危机等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所以作者写了这篇《致云雀》,表达其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思想情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整体把握知主旨1.请根据诗歌内容,恰当填充结构图中空缺处的内容。参考答案:(1)滚滚洪涛,太平洋力量(2)歌颂创造力2.主旨归纳:诗歌以无与伦比、气吞山河的气概,想象一个巨人立在地球边上看到宏伟壮丽的景象,由此心生对力的赞美、歌颂,以至倾倒,体现出诗人充实的内心和如沸的激情,反映了被“五四”时代的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豪迈气概。二、任务分解析特色任务(一)

“意”由言表——赏析诗歌的语言美1.试赏析“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的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本句运用了排比修辞,突出了滚滚洪涛的力量,同时运用呼告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对“毁坏”“创造”“努力”的力量的赞颂和期盼。2.“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一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有何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前三句运用呼告手法,后一句运用排比修辞,表达了对“力”的歌颂,表现出一种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任务(二)

“象”由情生——赏析诗歌的形象美3.诗歌前四行描写的景象有何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描写了空中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无限的太平洋、滚滚的洪涛等大自然的景象,充分表现出大自然的雄奇、壮阔、瑰丽、博大、气势磅礴,震撼人心。4.《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主体形象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形象,其实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这个巨人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②表达了诗人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决心,也是对劳动和工农大众的颂扬和景仰。——————《红烛》———————————一、整体把握知主旨1.请根据诗歌内容,恰当填充结构图中空缺处的内容。参考答案:自我牺牲烛泪2.主旨归纳:全诗以诗人与“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发问的形式展开诗意,诗人将自己比作红烛,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破世人的迷梦,捣破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养出慰藉的花儿和快乐的果子。虽然“流一滴泪,灰一分心”,但即使是“蜡炬成灰泪始干”也在所不惜,凸显了诗人献身祖国、敢于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二、任务分解析特色任务(一)

“意”由言表——赏析诗歌的语言美1.《红烛》一诗,“吐出你的心来比比”一句中“吐”字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地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2.《红烛》第2节说“一误再误”,第3节又说“不误,不误”,前后是否自相矛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前后并不矛盾。“一误再误”,错怪红烛的语气很强烈,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不误,不误”用了反复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一反一正两种回答,相形之下,更强烈地表现了认识的根本转变,包含着对先前自作聪明的惭愧,由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深为敬仰的感情。诗人彻悟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这正是与利己主义哲学完全对立的一种新的人生观。任务(二)

“象”由情生——品味诗歌的意象美3.诗人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的心,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用红烛与诗人的心相比有什么深刻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相似点:二者表面上有相同的颜色——“红烛”与诗人的赤子之心均为红色;实际上都具有奉献精神——红烛燃烧自己,照亮黑暗的世界,拥有赤子之心的诗人希望自己能为祖国无私奉献,不惜牺牲。深刻含义:诗人以物化的红烛表现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通过隐喻的笔法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无私奉献、唤醒民众的热情,从侧面抒发了诗人火热的爱国情感,凸显了诗人献身祖国、敢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任务(三)鉴赏新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形式均齐,音韵和谐4.《红烛》一诗是如何体现形式美和音乐美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1)重复句的使用,每节诗均以“红烛啊”开头,前后照应,构成整首诗歌的形式的统一,同时兼具音乐的抒情效果;(2)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如第4节内相对齐整的诗句,“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又如第8节句式相对齐整,而且“心”与“因”韵脚相同。—————————《峨日朵雪峰之侧》——————————————一、整体把握知主旨1.请根据诗歌内容,恰当填充结构图中空缺处的内容。参考答案:(1)手指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渗出千层掌鞋(2)特写镜头蜘蛛为伴2.主旨归纳:这首诗抒写了登山勇士在登峰途中的体验与感怀。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峨日朵雪峰、太阳、岩壁上的蜘蛛等,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强大生命力的赞美。二、任务分解析特色“象”由情生——品味诗歌的意象美1.“薄壁那边”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并赏析。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是一派壮丽的雪峰落日的景象。作者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在辉煌的视觉形象之上又叠加上一个宏大的听觉形象,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喊杀声渐远而去,声音的叠加使落日景象更显壮观。滑坡的动势与落日的动势都是下坠的,与攀登者的动势正好相反。视听合一的效果不仅能产生审美意义上的“崇高”,而且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紧张感。事实上,那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也在竭力使“我”下坠。千军万马般的厮杀声响在“我”身旁,向深渊“自上而下”地远去时,“我”在这个高度上的坚持就绝非易事。2.诗歌结尾展现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的“特写镜头”,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这是神来之笔。②在这样的高度上,只有一只不起眼的蜘蛛与“我”为伴,与前一节诗的宏阔与“嚣鸣”形成对照,使前一节诗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深厚。③很好地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之情。—————————————《致云雀》——————————————一、整体把握知主旨1.请根据诗歌内容,恰当填充表格中空缺处的内容。1、2节总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称赞云雀是“欢乐的精灵”3~7节具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盛赞云雀叫声的美妙动听8~20节诗人将云雀的美丽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本部分中雪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连串具象的比喻,概括云雀的欢唱带给人的独特的审美体验及其如甘霖般的无私与普惠21节表达了诗人的心愿,他将学习云雀的欢欣与无畏,用自己和谐、炽热的激情唱出欢乐的歌,为全世界带来欢乐、自由与真理参考答案:“诗人”“少女”“萤火虫”“玫瑰”2.主旨归纳:《致云雀》生动描述了展翅高飞的鸟儿,唱着动听的歌曲飞上天际的情景。这首诗表现了雪莱积极的浪漫主义思想,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诗人一面倾听着云雀的歌声,一面希望自己的歌声也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希望,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二、任务分解析特色文质兼美,意蕴丰厚——赏析诗歌的技巧美、形象美1.《致云雀》第2节“向上,再向高处飞翔……”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云雀的?试加以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本节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地面你一跃而上,/像一片烈火的轻云”运用比喻,描写了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典型运动态势;“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运用拟人,描写出了云雀边飞边唱的典型习性。2.《致云雀》第7节“我们不知,你是什么……”是运用什么表达技巧来描写云雀的歌声的?试加以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霓虹似的彩霞”“乐曲甘霖”运用比喻,“霓虹似的彩霞”降下的美雨与云雀出现时降下的“乐曲甘霖”又构成对比,这些手法的运用极力赞美了云雀的歌声,用视觉形象来描绘听觉上的美好感受,使云雀的歌声具体可感,塑造了云雀欢乐、光明、美好的形象。3.雪莱的诗歌象征意义很强,试探究“云雀”的象征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诗中的云雀不仅是自然界中的云雀,更是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云雀展翅翱翔、冲向天际,象征着诗人希望冲破世俗的阻挠,渴望自由美好的新社会。云雀隐身在云中歌唱,体现着诗人不求功名利禄、高官爵位,愿意用自己的笔唤起人间的爱与同情的高贵品格。云雀的歌声清脆动听,如同雪莱的作品风格自然清新,优雅大气。我们可以从这首诗中看到一个伟大的诗人的形象,他对社会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为了人类的光明前途而不断努力。妙用反复《红烛》运用了反复手法。如《红烛》九节诗中每一节都用“红烛啊”开头,这样就形成了间隔反复,进而串起了全诗。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反复,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从形式上,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中间没有其他语句相隔,相同的语句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叫“连续反复”;另一种是相同的语句隔离开来反复出现,中间插入其他语句,叫“间隔反复”。从内容上,反复修辞手法有词语反复、句子反复、语段反复等几种类型。运用反复手法需要强调的是:①必须符合表情达意的需要。反复不是“重复”,不必要的反复,会使文章语言啰唆、累赘;没有充实的内容、强烈的感情,一味采用反复的形式,会让人厌烦。②必须抓住关键的词、句、段进行反复,不是随便重复哪些语句都可以的。③与排比区别开来。反复和排比类似,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同:反复着重于突出某种情感或强调某个意思,侧重点在重复的句子或词语上;而排比的侧重点却是在不同的词语上。[用技法·写片段]仿照下面的表达形式,反复咏叹“社会需要爱心”,另写两组句子。社会需要爱心,因为她(或它)是一缕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社会需要爱心,因为她(或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社会需要爱心,因为她(或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群文阅读(一)——拓宽视野发展思维在平淡的日子中寻找诗意的人生许多时候,我们总是感慨我们的日子平淡如水,我们的生活平淡无味。我们却不知道平淡的不是日子本身,而是我们过日子的人的心境。日子如酒,时间越长,品起来越有味道。即使再平淡的日子,一旦变成过去,变成回忆,那些看似平淡的日子忽然就让人怀念,让人有一种深入骨髓的留恋。不是过去的日子有多好,而是流逝的岁月对我们的生命有多么重要。日子是用来品味的,就像茶,只有品才能品出味道。哪怕淡淡的苦味,也总让人回味。什么时候,那留在雪地上的几行脚印深深地烙在心上,那些落在雪地脚印上的阳光闪着幽微的寂寞的光?什么时候,那墙上的一抹斜阳,像印章一样深深地印在生命深处?不经意间,那一片飘落的树叶,那几片飘逝的流云,那一只曾在屋檐下鸣叫的小鸟,已经构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曾经走过的路上的树木还静静地站在那里,每一处走过的路上总是洒满记忆的苔藓。过去的日子无论多么平淡,一旦变成回忆,就让人难以忘怀,不是因为过去日子有多好,而是我们现在对过去的日子的心情有多浓厚。要从平淡的生活中品出味道,就要有一颗诗心。诗人的伟大不是别的,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颗诗心。有了诗心,花草树木都活了,都有了诗意。许多时候我们错误地认为只有诗人才有诗心,其实,平常人也有诗心,只是不善于表达。诗人是从平常生活品出味道,写出诗歌;评论家再从诗歌中品出味道,理解诗人的心胸。我们从平常的生活中品出味道,我们的人生才会富有诗意。诗意的人生是品尝出来的。没有诗意的内心世界,也就没有诗意的人生。品味生活,需要拉开距离,给想象一点空间。两个人久在一起,往往就索然无味;一旦分开了,失去了,却又从回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