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复习3步方案第四章地貌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复习3步方案第四章地貌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复习3步方案第四章地貌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复习3步方案第四章地貌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复习3步方案第四章地貌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末复习3步方案步骤一·章末整合提升步骤二·微专题讲练步骤三·建模板类题诊断步骤一·章末整合提升重点问题探究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料1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特点问题1为什么喀斯特峰丛山地会出现石漠化现象?[思维线索]这里土地退化一般是石漠化,抓住喀斯特地貌特征和该地区社会经济来分析。答案:喀斯特峰丛地貌山地环绕,山体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地表溶蚀裂隙发育透水强,不利于植被、土壤发育,植被稀少。西南地区人口多,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植被破坏严重,加剧水土流失。问题2喀斯特峰丛山地为什么既旱又涝?[思维线索]抓住我国西南云、贵、桂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喀斯特地貌地表特征来分析。答案:我国西南云、贵、桂地区的降水季节变率大,冬、春降水少,喀斯特地貌地表溶蚀裂隙发育,地表水下渗严重,所以干旱;西南云、贵、桂地区夏秋降水多为雨季,喀斯特峰丛地貌山地环绕,洼地多,排水不畅,所以涝。资料2喀斯特峰丛山地生态重建问题1

分析喀斯特峰丛山地立体生态农业结构与地貌的关系?[思维线索]抓住喀斯特峰丛山地地貌特征和立体生态农业结构特征来分析。答案:喀斯特峰丛地貌山地环绕,山体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所以要加强植被绿化和保护。在山坡上,种植水源林、经济林、水土保护林。问题2为什么要在有些地区实行异地生态移民?[思维线索]抓住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的收入来分析。答案:因地制宜恢复生态,开发特色民俗、自然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业;依托特色物产,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挖掘特色文化遗产,发展旅游及相关手工业;恢复生态,带动就业,拉动经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知识网络构建热点问题聚焦热点聚焦一

喀斯特地貌——大窝凼【热点关注】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中国天眼”发现2颗脉冲星,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这是中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截至2018年9月,“中国天眼”已发现44颗新脉冲星。【热点素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刚好是FAST。FAST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于2016年9月25日在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洼地落成启用。巨大的射电望远镜犹如一只巨大的“天眼”,探测遥远、神秘的“天外文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洼地位于(25.6°N,106.8°E),东北距平塘县城约85千米,西南距罗甸县城约45千米。总体位于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区域内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岩溶峰丘、洼地、落水洞极为发育,地势起伏不平,低山地形。洼地地表岩溶洼地发育,地势起伏大,坡度较陡,地貌类型简单,局部山体陡峭,形成陡崖和悬壁。这里是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它就像一个天然的“巨碗”,刚好盛起望远镜如30个足球场面积大的巨型反射面。FAST选址大窝凼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地貌最接近FAST的造型,工程开挖量最小;二是这里的喀斯特地质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不会在表面淤积而损坏和腐蚀望远镜;三是射电望远镜需要一处“静土”,大窝凼附近人烟稀少,周围高山环绕,能有效屏蔽周围的人为电磁波干扰。【地理视角】1.结合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分析天文望远镜的区位条件。2.结合FAST区位选择,考查喀斯特地貌成因、特征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1)射电望远镜选址该地的原因不可能是(

)A.喀斯特地貌,保障雨水下渗

B.天然的洼地,工程量较小C.海拔高、晴天多,有利于观测

D.人烟稀少,无线电干扰较少答案:C解析: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地处亚热带,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全年降水较多,C项符合题意;贵州省多喀斯特地貌分布,溶洞、地下暗河等地貌发育,地表水许多通过地下暗河流走;大窝凼是天然形成的洼地,建设的工程量较小;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人烟稀少,无线电干扰较少,A、B、D三项均是射电望远镜选址该地的原因。(2)该地区广泛分布的岩石(

)A.经岩浆喷发冷凝形成 B.可能含有化石C.经变质作用形成 D.经流水侵蚀形成

答案:B解析:该地区石灰岩分布面积广,按成因属于沉积岩,经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而形成,沉积岩中可能会含有化石。综上所述,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二

潟湖【热点关注】在海的边缘地区,由于海水受不完全隔绝或周期性隔绝,从而引起水介质的咸化或淡化,即可形成不同水体性质的潟湖。【热点素材】1.潟湖概况潟湖指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海岸带泥沙的横向运动常可形成离岸坝——潟湖地貌组合。当波浪向岸运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或封闭式的潟湖。在潮流作用下,可以冲开堤坝,形成潮汐通道。涨潮流带入潟湖的泥沙,在通道口内侧形成潮汐三角洲。潟湖沉积是由入潟湖河流、海岸沉积物和潮汐三角洲物质充填,多由粉砂淤泥质夹砂砾石物质组成,往往有黑色有机质黏土与贝壳碎屑等沉积物。海岸与滨岸坝之间,有水道与外海相通的浅水区。滨岸坝是由波浪堆积而成的沙坝或砾石坝,或是珊瑚礁坝,相应地分为两种类型:海岸潟湖和珊瑚潟湖。潟湖形成后,由于与水体连通性的差异,其水体盐度出现差异,据此可分为淡化潟湖和咸化潟湖。(1)防洪潟湖可宣泄区域排水,因而很少发生水灾。(2)保护海岸由于外有沙洲的阻挡,可防止风暴潮侵蚀冲刷海岸。(3)天然养殖场潟湖是鱼、虾、贝和螃蟹的孕育场,也是附近渔民的天然养殖场。(4)人工港由于潟湖外侧往往有沙洲作为防波堤,其内风平浪静,因此,有时可以改建为人工港。【地理视角】1.结合具体背景材料,分析潟湖形成的过程。2.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潟湖的功能。2.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外海相连。下图为某时期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据此完成(1)~(3)题。(1)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C.涨潮时海浪堆积、河流堆积D.退潮时海浪堆积、河流堆积答案:C解析:读图,图中显示a三角洲位于潮汐通道的潟湖一侧,是涨潮时海浪堆积形成的;b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湖口处,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河流堆积。(2)该时期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

)A.基本稳定 B.呈上升趋势C.反复升降 D.呈下降趋势答案:B解析:根据该时期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可知,该地先有沼泽沉积,然后依次是潟湖沉积、沙坝沉积,最后是浅海沉积,说明该时期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浅海沉积覆盖在部分潟湖沉积之上,即该时期海平面相对于陆地呈上升趋势,该海岸逐渐由陆相演变为海相。(3)若此后潟湖演变成淡水湖,原因可能是(

)A.大规模海退B.大规模海进C.河流改道入海D.沙坝面积缩小答案:A解析:若此后潟湖演变成淡水湖,原因可能是大规模海退,潟湖中海水减少,河流水大量流入。若大规模海进,由于海水的补给,湖水不会变成淡水。河流改道入海不能使湖水盐度下降。沙坝面积缩小,不会影响湖水盐度。步骤二·微专题讲练微专题1河流地貌示意图的判读河流地貌示意图主要是通过河流流域示意图(图1)、河谷剖面图(图2)、河道平面图(图3)等呈现河流地貌的特点。河流地貌示意图的判读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根据河流的不同河段判断河谷形状区分河流的上、中、下游,根据不同河段侵蚀作用的差异判断河谷形状。上游地区多“V”形谷,中下游地区多槽形谷,如图2中①位于河流上游,②位于河流中下游。2.根据河流流向、河道形态判断侵蚀岸和堆积岸,辅助判断两岸地貌类型(1)河流直道段,根据南、北半球判别侵蚀岸与堆积岸。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直道段的右岸为侵蚀岸,坡度陡;左岸为堆积岸,坡度缓;南半球反之。(2)河流弯道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原则判别侵蚀岸与堆积岸。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3)根据聚落和港口分布判别侵蚀岸和堆积岸。堆积岸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通常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用地;侵蚀岸河水较深且泥沙淤积少,适宜筑港。例1

下图分别为河流地貌的平面和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B.风力搬运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D.风化作用答案:A解析:图中河流凸岸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凹岸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A项正确。(2)图乙所示地形剖面对应图甲中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答案:C解析:图乙中T岸为侵蚀岸,P岸为堆积岸,图甲中凹岸为侵蚀岸,凸岸为堆积岸,故图乙地形剖面图对应图甲中的①③。(3)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

)A.T处 B.P处C.T处、P处

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沙金沉积在河道中才容易淘采,P处位于河流凸岸,水流速度慢,堆积作用明显,故更容易淘金,B项正确。解题反思弯道环流弯道是河流广泛存在的一种形态,其形态和演变与防洪、水利开发、航道治理、港口利用等密切相关,是水文学和地貌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弯道环流对河道整治、渠首防沙、限制局部冲淤、提高排沙建筑物输沙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中国两千多年前修建的都江堰渠首中的飞沙堰,就是利用人工弯道环流排沙,以减少渠道进口,即宝瓶口的进沙量。微专题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基本规律同线等高、异线异高、同图等距、曲线闭合等。2.判断地形部位(1)凸地形(如山顶、山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2)凹地形(如盆地、洼地等):等高线闭合,中间低、四周高。(3)山脊:等高线弯曲,凸向低处。(4)山谷:等高线弯曲,凸向高处。(5)陡崖:多条海拔不等的等高线的交会处。(6)鞍部:两个山顶(峰)之间的低地。(7)峡谷:海拔中间低、两侧高,且两侧等高线密集。3.判断地形类型(1)平原:海拔在200m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2)丘陵:海拔在200m~500m之间,相对高度小于100m,等高线较稀疏。(3)山地:海拔在500m以上,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度大于100m,等高线较密集。(4)高原:海拔高(500m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地区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5)盆地:倒置地形,中间较低,等高线较稀疏;四周较高,等高线较密集。(6)大陆架:海水深度小于200m,且等深线稀疏(坡度较小)。(7)大陆坡:海水深度大于200m,且等深线密集(坡度较大)。4.判断坡度大小(1)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的大小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计算坡度。(2)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的大小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单位:m)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D>B。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单位:m)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D>A>C。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近,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单位:m)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5.判断高度(1)等高线地形图中高度的判断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首先要找出图中最大等高线的数值(H大)和最小等高线的数值(H小)及等高距(d)。如图1(单位:m)所示,图中最大等高线H大=500m,最小等高线H小=100m,等高距d=100m,则:①图中最大海拔高度(H最大)H大≤H最大<H大+d②图中最小海拔高度(H最小)H小-d<H最小≤H小③图中最大相对高度(H相)H大-H小≤H相<H大-H小+2d(2)陡崖处高度的判断闭合处等高线的高度判断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3,若等高线a、b、c中,a<b,则:①如果c=a,则d<a,即“小于小的”。②如果c=b,则d>b,即“大于大的”。例2

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两条400m等高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的地形单元是(

)A.山脊 B.陡崖C.断块山脉

D.峡谷答案:D解析:两条400m等高线之间地势落差大,中间低,两侧高,两侧等高线密集,且呈带状分布,为典型的峡谷地形,D项正确。(2)图中310m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为(

)①崩塌堆积物②突出的小基岩③河中的沙洲④低矮的山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A解析:图中灰色部分等高线向海拔较低的地区凸出,应该为地势较高的地形,但高度不大,且靠近陡崖,有可能是崩塌堆积物,也有可能是陡崖上突出的小基岩,①②正确。解题反思

等值线图的六大判读要素判读要素判读技法看图名读图名明确等值线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如等高线、等压线、等人口密度线、等太阳高度线等看数值①同线等值;,②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相等或等于0;,③计算两点差值时,先读出两点的数值,再对比求差看疏密等值线越密集,差值越大;等值线越稀疏,差值越小看延伸①观察等值线走向;,②分析等值线分布、变化规律及原因看弯曲①根据“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进行判断;,②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弯曲原因看闭合

①若闭合等值线位于两条不相等的等值线之间时,则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断,如下图中A<400,b>500②若闭合等值线位于两条相等的等值线之间时,则其数值可大于、也可小于相邻等值线且与其相差一个等值距,如下图中A>600或A<400微专题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选点点的类型区位要求水库坝址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在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大;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港口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气象站气象站应建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疗养院疗养院应建在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坡、背山面水(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且有交通线通过,交通便利宿营地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边,以预防突降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山脊)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航空港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地质条件稳定;注意盛行风向,并与城市保持适当的距离等2.选线线的类型区位要求公路铁路一般要求坡度平缓,尽量与等高线平行;线路较短,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陡坡等;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等等。如下图中公路最佳选线为EHF引水路线在选择引水路线时,首先要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这一要求,尽量确保自流,然后再结合距离的远近确定较合适的引水路线输油、输气管道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3.选面面的类型区位要求图示农业生产布局根据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农、林、牧、渔业。一般在平原发展耕作业,山区、丘陵发展林业,河湖海发展渔业工业区、居民区选址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例3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①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②处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A解析:图中甲、乙、丙、丁四条线路中,乙、丙、丁三条线路均要穿过山地,地形起伏大,建设难度大;甲线路虽然长度最长,但地形起伏小,工程量和施工难度小,有利于交通运输的通畅和安全。故甲线路最合理。解题反思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进行“点”“线”“面”的区位因素选择的题目,经常会以地图为背景材料,要求在图上设计或选择所需的“点”“线”“面”,并给予科学评价;或要求结合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在地形图上选择野外宿营地和逃生路线。既贴近生活,又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等高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步骤三·建模板类题诊断模板

根据地貌景观判断地理事物1.进行定位(1)峰林、峰丛、地下河等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地区。(2)河流堆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出山口、中下游和入海口地区。(3)“V”形河谷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槽形河谷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4)雅丹地貌、沙丘等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2.判断风向(1)利用流动沙丘的坡度大小来确定风向:如果没有植被阻挡,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流动沙丘的特点是具有单向斜层理结构,并且迎风坡平缓,背风坡陡峭。所以坡度缓的一侧为上风向。(如图)(2)利用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判断风向:沉积物会随着风速的减弱而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所以在一次沉积过程中,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3.判断河流流向(1)根据河谷的宽窄判断:由于河流的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所以上游河谷深而窄;下游河流的侧蚀作用明显,所以下游河谷浅而宽。(如下图)(2)根据三角洲、冲积扇的形状来判断:在出山口和河口处形成的冲积扇和三角洲是向着下游方向展开的。(如下图)(3)河流泥沙堆积时,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堆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堆积,因此局部地区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的方向就是河流流向。(如下图)例扇三角洲(见下图)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读图,完成下题。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③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处④水体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